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观察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患者,病程在6~12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加用文迪雅片4mg,1次/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空腹及餐后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明显降低(P〈0.001)。结论文迪雅可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副作用主要是双下肢水肿和低血糖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在糖尿病中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方法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用胰岛素和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12周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用量,并于治疗前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胰岛素与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比单用胰岛素效果好,可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将65例因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外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而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组32例,胰岛素+罗格列酮组33例.观察12周.在开始和结束时测定体重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记录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情况.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比胰岛素组减少20%(38.7±9.5 U/d vs 49.0±10.8 U/d,P<0.05),HbA1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亦均低于胰岛素组(P均<0.05);两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05年—2010年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实验组患者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接受6个月的持续治疗之后,各项血糖指标比治疗之前均有所下降,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而且也可以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初入院和治疗16周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情况,分析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新诊断T2DM患者120例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二者联合治疗。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和联合治疗明显降低新发T2DM的FPG、HbA1c、HOMA-IR,明显升高脂联素,使体重较治疗前增加。  相似文献   

7.
王慧娟 《地方病通报》2010,25(5):107-10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磺脲类药物或马来酸罗格列酮(RGZ)对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优点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喹酮组(甲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乙组),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PG、BMI、HbA1c、Ins、Bp、血脂等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患者的PG、BMI、HbA1c、Bp及LDL-C下降(P〈0.05),但乙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1),HOMA-IR降低(P〈0.01)。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可降压、减重,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但二甲双胍联用RGZ可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R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R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9.
赵华  王萍 《山东医药》2006,46(25):73-73
近年来,我们对胰岛素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别采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并比较二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足糖尿病患嚣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血糖不断侵袭毛细血管,导致肾脏血管硬化、损伤,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小伞,甚至肾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其积极止确的治疗非常重要[1].本研究旨在比较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对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方法:160例2型糖尿病曾应用胰岛素、其它类型降糖药或加强运动等基础治疗而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用罗格列酮4mg,每日1次;共观察24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长期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肥胖T2DM患者联合应用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联用格列美脲),进行12周临床观察。结果两组平均HbA1c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组空腹胰岛素(Fins)和HO—MA-IR较治疗前下降,体重、BMI及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减少;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一般性低血糖事件1次,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早期联用格列美脲,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有利于患者实现HbA1c达标;同时可显著降低胰岛素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进行的为期16周的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476例受试者被随机分为4组:利拉鲁肽(0.6、1.2或1.8mg,每日1次)联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4mg,每日1次)联用二甲双胍(1g,每日2次)。主要疗效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改变,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体质量、空腹血糖、7时点白测血糖谱、血压和p细胞功能等。各组疗效指标比较采用协方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476例受试者入组,其中男246例、女230例,平均年龄(54±9)岁,平均HbAlC8.3%±1.1%,平均体质指数(25±3)kg/m2,平均糖尿病病程6.9年。与基线相比,治疗后利拉鲁肽各治疗组HbAlC下降1.1%~1.2%,格列美脲组下降1.3%。利拉鲁肽1.2mg和1.8mg组中HbAlc的降低均非劣效于格列美脲组(95%C1分别为-0.15~0.31和-0.13~0.33,均P〈0.01)。治疗后利拉鲁肽各组体质量和收缩压的改变均显著优于格列美脲组:利拉鲁肽组体质量下降1.1~1.8kg,收缩压下降1.8~2.6mmHg(1mmHg=0.133kPa);格列美脲组体质量增加0.6kg,收缩压升高2.1mmHg(均P〈0.05)。各利拉鲁肽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格列美脲组(分别为0.03、0、0.10和1.47次/人年,均P〈0.01)。结论利拉鲁肽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其降糖作用与格列美脲相当,并具有降低收缩压、减轻体质量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肥胖T2DM患者,在注射预混Ins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不理想情况下,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BP、FPG、HbA_1c、TC、TG、HDL-C、LDL-C、UA、C-P、UAER变化情况,计算HOMA-IR、HOMA-β.结果 治疗后BMI、FPG、HOMA-IR低于治疗前,而C-P、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或)二甲双胍治疗肥胖T2DM,不仅成功控制血糖,且明显改善IR,治疗中无明显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在斋月前、中、后期比较甘精胰岛素和格列美脲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的方案下,斋月前、中、后期低血糖的发生没有差异(P=0.23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的风险. 方法 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简称预混组),每组各32例.甘精组在每天3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的基础上,每晚22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组每天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水平,每3天调整瑞格列奈及胰岛素剂量,以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16周后两组的全天血糖谱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明显下降(P<0.05),甘精组全天各时点血糖均值低于预混组,其中午餐后、晚餐后2 h血糖与预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甘精组HbAlc值明显低于预混组(P<0.05);体质指数(BMI)甘精组无明显增加(P>0.05),预混组BM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病史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次大剂量的胰岛素联合非促泌剂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格列美脲对血糖控制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并探讨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75例胰岛素联合非促泌剂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原方案组(胰岛素组)和加用格列美脲组(胰岛素+格列美脲组),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加用胰岛素剂量至血糖控制理想,胰岛素+格列美脲组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格列美脲的剂量.比较治疗24周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变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日剂量、低血糖事件、体重、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浆游离脂肪酸、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空腹C肽无明显差异,胰岛素+格列美脲组血糖控制明显好于胰岛素组,胰岛素日剂量明显降低,体重低于胰岛素组,两组间低血糖事件无差异(P<0.05);胰岛素+格列美脲组hs-CRP明显降低(P<0.05);两组对血脂的影响无差异;胰岛素+格列美脲组空腹胰岛素、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和HOMA-IR明显低于胰岛素组,脂联素高于胰岛素组(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非促泌剂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后胰岛素日剂量明显降低,在不增加低血糖的前提下持续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通过升高血浆脂联素和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BP)的影响。方法 68例初诊T2DM患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分为BP正常(DMN)和合并有高血压(DMH)两组,均日服RSG4mg,疗程12周。分析BP下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RSG治疗12周后,(1)DMN组收缩压(SBP)平均降低4mmHg,舒张压(DBP)平均降低3mmHg,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MH组中SBP平均降低9mmHg,DBP平均降低6mmH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DMH组中基线BP水平较高患者可引起较大幅度的降低(P〈0.05)。(3)T2DM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改变均与HOMA-IR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RSG对并发高血压的T2DM患者在改善IR的同时,血压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