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先生的胆囊到底怎么了 首先,我们说说胆囊息肉样病变,它是指一类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胆囊病变,成人超声检出率为4.2%~6.9%,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真性息肉). 假性息肉 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等. 真性息肉 分为良性和恶性息肉,良性息肉包括腺瘤、腺肌瘤(亦称胆囊腺肌症)和...  相似文献   

2.
<正>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是一类胆囊壁息肉样突起的隆起性病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检查手段的普及,PLG检出率日益增高,医学上对PLG的研究也逐步深入。PLG在病理类型上多为良性,在病变为恶性息肉前没有明显的症状,且良性恶性息肉之间也无明显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胆囊息肉样病变亦称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统称胆囊息肉,实际上它包含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后者更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临床资料表明胆囊息肉样病变并无特有的临床表现,除非合并有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时才有症状出现。因胆囊息肉样病变有癌变的可能性,故近年来被学者所重视。我院外科从1990年~1994年共手术治疗胆囊息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平扫、增强、CT胆囊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均经CT(平扫、平扫+增强、CT造影+增强)、彩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厚壁性胆囊炎、胆囊腺瘤、胆囊腺癌、小胆囊癌。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良性38例、恶性12例,CT及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都做出了诊断。在对良、恶性鉴别上,CT诊断出恶性11例,占91.7%,彩超诊断出8例,占66.7%。对38例良性息肉性病变的诊断诊断上,CT和彩超对38例良性息肉样病变都符合病理诊断;在病理分型上,CT诊断符合病理分型27例,占71.1%,彩超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4例,占89.5%。结论 CT扫描(平扫、平扫+增强、CT造影+增强)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判定都比较准确。但在良、恶性的鉴别上CT扫描优于彩超,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型较好。  相似文献   

5.
郑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113-114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旨在提高胆囊早期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3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6例患者进行检查,将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手术及病理结果显示,19例患者为胆囊息肉,4例患者为腺瘤,5例为腺瘤恶变,7例为腺癌,1例为腺肌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12例胆囊恶性病变患者中,超声检查出10例,诊断准确率为83.3%;在23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超声检查出22例,诊断准确率为95.7%;1例腺肌症患者得到超声正确诊断。结论对胆囊隆起性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将病变中的血流信息提供出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夏旭 《江西医药》2002,37(6):434-435
随着B超临床应用的日益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胆囊最常见的良性息肉样病变为胆固醇性息肉.超声被诊断胆囊息肉的特异性为93.9%,因而超声波检查(US)在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中被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影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病变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局部胆囊壁不连续、多伴有结石,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胆囊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3.33%(11/15)、72.00%(18/25)、72.50%(29/40)。结论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贾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34-2035
胆囊隆起样病变是指超声所能显示的胆囊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大小一般在25 mm范围内.病理上以非肿瘤性的胆固醇息肉(又称胆固醇沉着症)、炎性息肉、局限性腺肌增生症和肿瘤性的腺瘤、小结节腺癌几种类型常见.  相似文献   

9.
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随着超声影像的发展,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有所提高。因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有癌变的可能性,近年来渐被重视。我院普外从1983年~1988年共收治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23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行常规超声检查提示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超声造影表现。结果:良性及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检查表现对比,胆囊癌组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要晚(P<0.05),恶性病变的退出时间要早于良性病变(P<0.01)。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对诊断胆囊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胆囊息肉常为多发、有蒂、乳头状高回声结节。胆囊腺肌增生常为基底较宽的低回声结节。胆囊腺瘤常为单发,大多有蒂,中或高回声结节。胆囊癌常为基底较宽、中或低回声结节。恶性病变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诊断胆囊小隆起性病变具有显著的诊断符合率,它不仅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形态以及血流信号,还能动态监测病变的发展。为早期诊断与鉴别提供了依据。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现将我院超声检查106例胆囊小隆起性病变诊断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B超及手术病检确诊的46例胆囊内隆起性病变进行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病变性质。结果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的判定比较准确,并可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初步诊断。结论B超诊断胆囊内隆起性病变是可靠的,是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处理(附48例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外科陈起衡,魏北有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影像学诊断的总称,近年随着B超的广泛使用,发现率明显增加,PLG中真假瘤兼有,良恶性混杂,其病理分类不下20余种之多。术前确诊不易,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80例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非肿瘤性息肉病变直径多在7mm以内,胆固醇息肉占44%,炎性息肉占35%。而胆囊腺瘤常为单发,以胆囊底部多见,且大小一般8~13mm。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腺肌瘤的胆囊壁可呈弥漫性或局部性改变,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小的圆形液性囊腔具有特征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准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及 B 型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将83例胆囊隆起性病变分为3组:A 组,胆固醇息肉组(60例);B 组,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组(12例);C 组,胆囊癌组(11例),分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分为4型:无明显症状17例,占20.48%(17/83),胆囊炎型41例,占49.39%(41/83),胆结石型16例,占19.27%(16/83),肿瘤型9例,占10.84%(9/83);声像图基本图象是胆囊内附壁光团后无声影,其中良性病变72例,直径均<1.2cm,平均0.82cm,形态规则,恶性病变11例,病灶直径﹥1.5cm,平均1.8cm,形态不规则。结论通过临床及B 型超声综合分析,可以帮助鉴别病变性质,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是指直径小于15mm 突起于胆囊腔的胆囊壁病变,近年来随着 B 超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的普及,临床日趋多见。我科1985年6月~1989年6月,手术切除胆囊176例,其中胆囊小隆起性病变1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吴际 《中国乡村医药》2009,16(12):18-18
自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共收治胆囊隆起样病变30例,均行胆囊切除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瞿卫星 《河北医药》2001,23(1):45-46
目的:探讨胆囊小息肉样病变的治疗。方法:分析过去十年间手术治疗胆囊小息肉样病变62例的病理结果。结果:B超较其他影像检查检出率高,无损伤,快捷方便,普及而广泛应用。结论:直径大于10mm的单发病变,为绝对手术指征置;直径小于10mm的胆囊小息肉样病变,可以门诊随访,3个月B超检查一次。但少于三个者,不论其大小,均需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20.
李云 《云南医药》2004,25(5):452-454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一组胆囊壁向囊腔突出的局限性隆起病变,在普通人群中较常见,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是通过健康查体或间歇性右上腹不适,胀痛,伴有右肩部放射痛,查B超时发现。Ruhe及Price分别于1979年及1982年报道了胆固醇息肉的声像图特点。1983年伊东敬之提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名称,分析了此类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手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