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LAGB)治疗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75例肥胖合并肥胖相关合并症患者采用 LAGB,其中15例联合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8例联合行胆囊切除术。术后门诊随访,观察调节绑带固定情况并记录体质量及合并症的变化。结果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 LAGB,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9.5±19.1)min,平均出血量(16.2±11.6)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2±1.8)d,术后出现套管孔感染9例,饭后呕吐5例,经治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连续随访3~9年,平均5.3年,62例完成随访,失访率17.3%,术后1、2、3、5年平均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xcess weight loss percent,EWL)分别为45.1%、61.3%、58.1%、51.6%,总减重有效率(EWL >50%为减重有效)为56.4%,无效率(EWL <25%)为12.9%。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肥胖合并症获得显著改善或治愈,4例不孕不育患者成功生育。胃绑带滑脱或减重效果不满意而在腹腔镜下取出绑带8例(12.9%),其中5例同期改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暂时性脱发5例,对症饮食调整后缓解。4例因急性发作结石性胆囊炎行 LC。结论LAGB 治疗病态肥胖症减重效果可靠,对肥胖合并症的治疗作用也显著,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技巧和术后随访管理是改善疗效和减少中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治疗单纯肥胖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可调节捆扎带胃减容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gastric banding,LAGB)治疗单纯肥胖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07年5月行LAGB的单纯肥胖症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30-210min,平均170min;出血量30~100ml,平均60ml。本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本组均获24-34周(平均29周)的随访,减重9~41kg,平均20.5k,无营养不良症状出现。结论LAGB手术简单、安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可根据需要调节减重速度。对单纯肥胖症病人,LAGB可减轻体重、缓解肥胖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外科减重是目前治疗病态性肥胖症最有效的途径。腹腔镜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P)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是目前最常做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与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治疗病态肥胖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并行减重手术治疗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AGB48例,行L5G35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肥胖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变化情况。结果 83例患者均经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LAGB术后近期(1个月内)发生进食后呕吐4例,远期(1个月以上)胃束带滑动移位5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LSG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体质指数、体质量、腰围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WL%)呈上升趋势。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变化趋势及并发症改善比较,LSG优于LAG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减重手术方式对治疗病态性肥胖症及其相关并发症都是安全有效的,LSG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腹腔镜可调节性胃束带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治疗病态肥胖症及伴发病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对50例病态肥胖症患者(其中伴发2型糖尿病11例、高血压3例、血脂异常15例、脂肪肝28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和胆囊结石2例)行LAGB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2个月,观察减重效果、伴发病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9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平均体质量指数由术前(39±6)ks/m2分别降至(31±4)kg/m2、(28±7)kg/m2和(27±7)kg/m2(P<0.05);术后平均超重体重减重百分比分别为30%±11%、42%±13%和45%±13%;术后12个月和18个月超重体重减重百分比>50%的人数分别达到20%和44%,66%~100%的患者术后12个月和18个月其肥胖相关伴发疾病得到完全缓解或好转.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1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LAGB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伴发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1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治疗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单纯肥胖患者行LAGB治疗的30例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LAGB均成功,手术时问50~170min,平均85min,出血量5~50ml,无手术死亡及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2—9d,平均5d。术后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2个月,平均21个月,总减重10—76kg,平均27kg,平均减重百分比为54%,均无出现营养不良及其他并发症。26例患者术前肥胖并发症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LAGB治疗肥胖症微创、安全、操作较简单、减重速度可调节、减重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7.
吕震  王宗山  苏东 《腹部外科》2010,23(5):283-28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8年4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LC成功51例,中转开腹手术6例,放置引流管30例。3例术后胆漏,经引流治愈;未发生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行LC与手术者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必须重视经验的积累,多种手术技巧并用,把握好中转手术的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2年9月~2005年2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其他手术3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10例,女28例。年龄22~62岁,平均41岁。均为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引发的慢性胆囊炎,同时合并其他腹部疾病。其中,阑尾炎15例,腹腔粘连4例,肠系膜囊肿1例,子宫肌瘤11例,卵巢囊肿7例。2.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全身麻醉下按3孔或4孔法完成LC。但暂不取出胆囊,将其置入标本袋内,再行其他手术。①阑尾切除术:改头低臀高15~20°左侧卧位。无须另戳孔,取剑突下孔为观察孔,脐孔及右肋下孔为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3例先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其中59例成功行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但术中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少量出血2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例,出现可疑十二指肠漏1例;4例EST取石失败后1周内改开腹手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例,胆漏1例。23例顺利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胆囊管探查取石5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18例。9例因疑诊胆总管结石而先行LC,术后2~4 d再行EST。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反流性胆管炎、乳头狭窄等并发症,无胆管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手术减重是目前治疗病态性肥胖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1aparoscopicadjustablegastricbanding.LAGB)是目前最常做的两种减重手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1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减重术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接受这些减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