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虚为不荣则痛的关键,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滞,寒滞、湿滞、食滞最为常见。滞则损伤脾胃使脾胃更虚。肝失疏泄是导致不通则痛的重要病因。此外气机为脏腑功能协调的关键,升降相因才能使脾运胃和。治疗上以健脾、运脾、醒脾为主,同时重视疏肝理气、降肺胃之气等治疗大法。根据脾胃发病特点临证常用鸡内金、白术、山药、砂仁等药物。脾虚较甚者以九味资生丸加减;肝乘胃而胃脘痛者,常用生麦芽、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胃脘疼痛者,常用逍遥散或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机不畅者,常用下气汤为基础方降肺胃之气,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以升肝气。  相似文献   

2.
介绍刘春华教授从肝脾论治代谢性高血压经验。刘教授认为多食少动、情志不畅是本病基本病因,病位与肝脾相关,本病总以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为主,兼有肝郁气滞血瘀,久则化热生满,本虚而标实多见,并将本病分为肝胃郁热、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五种证型论治。临床常予以自拟晕清降压方化裁以达益气升阳、化瘀泄浊之效。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胃病在祖国文献中早有记载,称之为“胃脘痛”,“肝胃气痛”等。以上腹部心窝处经常疼痛为主症。多数具有反复发作,长年不愈的特点。 胃脘痛,其病因多属于情志不遂,饮食伤中,或感受寒邪、湿邪以致脾胃功能失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谷之寒热感受则害人六腑”。《元元正记大论》:“木郁之发民间胃脘当心痛”。这说明了忧愁忿思则伤肝,饥饱无度,寒温不适则伤脾。故肝气犯胃,脾不能为胃行津液是造成本病的基本因素。胃以降为顺,脾以升为宜,二者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互相协调,共相运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郑启仲教授运用疏肝乐食汤治疗肝脾不调型小儿厌食症经验。[方法]分析郑师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疏肝解郁,醒脾快胃"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分析经验方疏肝乐食汤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郑师认为"肝郁于脾,胃纳失司"是厌食症的主要病机之一,小儿少阳之体肝常有余,所欲不遂,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肝木克土,土失健运,胃纳失司。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疏肝解郁,醒脾快胃"治疗之法,创"疏肝乐食汤"治疗本病,切中病机,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所举食欲不振和反复厌食两则验案均符合疏肝乐食汤病机,以之加减,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郑师运用疏肝乐食汤治疗肝脾不调型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剑突下区)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且常伴有胀闷不适,暖气、呕逆不食、反酸、大便黑等证。胃脘痛发生的病因机制,一般是由于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或饮食不节,嗜食生冷,饥饱不常,损伤脾胃,或禀赋不足,阳气衰微,终至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致胃脘部疼痛。临床一般可分肝郁脾虚、肝气郁滞、脾胃虚寒及血瘀等四型,但四型有时相互兼挟、合并存在。  相似文献   

6.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反复发作以上腹部疼痛、胀痛为主症的病变,多由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来。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肝脾郁滞,湿热内蕴使气机不和,胃失通降,“不通则痛”所致,因而把本病归于胃脘痛和痉症范畴。饮食不节或蛔虫上扰及情志刺激常为导致本病发作的诱因。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原则,结合临床症状运用四诊八纲,进行辨证施治,其多采用理气活血、疏肝、清热、通里攻下等法,常可收到较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乳痛“范畴,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乳结核候》,其云:“足阳明之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其经虚,风冷乘之,冷折于血,则结肿,……冷则接不消”.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述本病更详:“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放本病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或因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而成块;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而致.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病症。古代中医文献中无小儿厌食的病名,古籍中恶食、不嗜食、不思食、不饥不纳等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本病相同。古代文献有关厌食症的专门记载如《脾胃论.饮食伤脾论》云:"夫脾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胃既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心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病因病机为肝脾失调,肝失疏泄,或素体脾虚肝木乘脾(胃),或肝郁化火,肝火犯胃,胃热伤阴(胃阴虚),或肝郁气滞,血瘀气虚(脾气虚)等。临床常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等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从症状分析,本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肝胃气痛”、“心胃气痛”、“泛酸”、“嘈杂”等病的范畴。众所周知,脾、胃、肝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一旦发病,相互影响。故本病病位虽主要在胃,必累及肝,脾。其病因大体可归纳为“精神因素”和“饮食因素”两方面。忧思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以致胃脘胀痛。此外牵涉到肝。若迁延不  相似文献   

11.
胃手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手术后,胃、十二指肠的局部解剖发生变化易导致胆汁返流性胃炎。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肝失疏泻,故治疗应以肝、脾、气血论证。  相似文献   

12.
胃溃疡是现代医学病名,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属中医学胃院痛范畴。现就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谈一下个人的认识。1胃溃疡的病因病机1.l胃溃疡的形成脾胃在生理功能上是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胃主受纳水吞,脾主运化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若因某种原因伤及脾胃而升降失常,牌失健运,气机阻滞,经络不通则见疼痛。气血失调,气滞日久,必见血瘀。瘀血浊邪积久,胃壁络脉失养,肉腐肌损,形成溃疡病灶。随着病灶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1.2胃溃疡病机的探讨1.2.l情志失调恼怒过度则伤肝木,怒气伤肝,肝木…  相似文献   

13.
本病通称为“溃疡病”又称“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身世慢性疾病。其好发部位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多见于青壮年,病程迁延,以反复发作、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临床特点,胃溃疡多在进食后30min-1.sh左右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饥饿痛,常伴有恶心、泛酸、嘈杂、呕吐甚则呕血、便血等症状。属于祖国医学“胃院痛”、“肝胃气痛”。“心痛”等范围。l病因1.l精神因素如:精神长期紧张,情绪忧虑,心情不畅,过度疲劳等。1.2饮食因素如:进食不规律,时饥时饱,久食生冷、辛辣或粗硬食物等。1.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指以胃脘部发生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常伴有胀满、暖气、呕恶、纳差等症状。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男女皆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居多。胃脘痛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过食生冷,克伐中阳,又可致脾胃虚寒;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脾;或脾虚失运,肝木乘之而致肝胃不和;又肝郁化火,耗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其润降;或肝郁气滞,血行失畅,脉络瘀滞,阻遏胃脘;又日久不愈,久病人络,凡此种种,均可致病。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胃脘痛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为多见,临床上以呕血、便黑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血证”的范畴。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疏,过度劳累等因素诱发。饮食不节:如多食过饱,气机壅塞;过食肥腻,助湿生热;啖食生冷,损伤胃气;过食辛辣,饮酒伤络。均可致胃气塞滞,升降失常,胃热络伤而出血。情志不疏:如暴喜伤心,心不主血;暴怒伤肝,肝不藏血;忧思伤脾,脾不统血;或忧思恼怒,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或郁而化火,伤及血络等,都可引起出血。劳倦过度:中伤脾胃,气虚阳衰,不能统摄  相似文献   

16.
程道南主任中医师,擅长于中医内科、妇科,尤其治疗胃痛颇有经验,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升清降浊、调和肝胃等法,效果卓著。兹就随师临证之心得体会简介如下。 一、活血化淤 胃痛之证,虽然初起因于气者颇多,然太阴常多血少气,阳明常多血多气。胃痛日久,气病犯血,即俗称“久痛入络”而致气滞血瘀。临床主证为,胃痛呈针刺状,痛位较固定,拒按,少食,食后痛甚,病情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的临床症状颇为复杂,或痛在胃脘部位,或连及两胁;或喜按,或拒按;有热痛、冷痛、胀痛等。其因不外饮食失调,情志不遂,脾胃虚弱。分属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由于病因不同,表现症状各异,临床若辨证准确,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1 病因病理病位在胃,但发病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机疏泄失常,不通则痛;或病久耗伤胃阴、脾阳,致胃失温润,不荣则痛。早期多由外邪、饮食所伤,多为邪实,后期常见脾虚、肾虚等正气虚弱。实则邪扰胃腑,虚则胃失濡养。…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认为溃疡病届胃脘痛范围,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病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其一,外受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可导致胃寒而痛,尤以脾胃虚寒者较易感受寒邪而痛发;又如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温热内生或食滞不化,也可发生胃痛。如《素问·举痛论》谓:“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其二,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塞,气滞日久,则血脉凝  相似文献   

19.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位而出现形状大小不等,病期长短不一的硬结肿,且伴有乳房疼痛,本病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一种,可见于青春期后的各种年龄,以30-50岁多见。本病多由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所致;思虑伤脾,郁怒伤肝,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其他如“血证”,“瘀血”等亦与本病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是:①脾胃虚弱(正气不足),加之易怒伤肝、情志不畅,造成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这里也包括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②饮食不节、过饥过铇,过食生冷、劳累、直伤脾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