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了解血型糖蛋白A背景突变水平,观察照射近期的变化规律。方法在正常人和肿瘤放射疗人中进行GPA突变分析,结合克隆示记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N杂合子个体中突击凶的变异细胞NO和NN,确定变异率。结果对28个正常成人的初步测定,NO/NN变异率 相似文献
2.
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GPA)与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关系密切。本实验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GPA及其抗体,α1-酸性糖蛋白、鸡卵类粘蛋白及麦胚凝集素等对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GPA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有饱和趋势,结合后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首次从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特点,证实了GPA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识别和结合的受体。 相似文献
3.
人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单克隆抗体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人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单克隆抗体(GPA McAb),为研制快速全血凝集试剂提供关键的双功能抗体成分。方法:首先用MNGP亚型GPA,经SPDP与小鼠血清白蛋白连接后,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GPA McAb;用ELISA和血凝方法对克隆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4次融合共获3个可分泌高效价GPA McAb细胞株(3F6、5C7和5G3)。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与GPA发生特异性反应,但均不引起人A、B、AB和O型红细胞凝集,属于人红细胞GPA的特异性非凝集抗体。在3株抗体中,2株为IgG1亚型,1株为IgG2亚型。结论:小分子GPA经与同种动物(免疫用动物)血清白蛋白连接后用作免疫抗原,研制的2株IgG1亚型抗体可用于全血凝集试剂中双功能抗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重组的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脂质体.分别与麦胚凝集素和交联有麦胚凝集素的Sepharose 4B(WGA—Sepharose4B)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重组的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脂质体与麦胚凝集素作用,有明显的凝集现象;并能结合在交联有麦胚凝集素的Sepharose颗粒周边4B上.从而为人工模拟红细胞膜提供了一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EBA-175与GPA之间的结合信息,为疟疾短肽疫苗及拮抗药物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EBA-175重组蛋白为靶,采用亲和筛选法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通过ELISA、竞争抑制试验、Dot-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获得的噬菌体短肽与EBA-175之间的结合特性.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推导其十二肽的氨基酸序列并与GPA氨基酸全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 经3轮亲和筛选后,结合噬菌体得到良好富集.从第3轮洗脱液铺制的琼脂板中随机挑取30个噬菌体单克隆,ELISA检测有27个为阳性,阳性率达90%.竞争性ELISA显示多数阳性噬菌体能竞争抑制EBA-175与其单抗结合.DNA及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24个噬菌体展示十二肽中共有序列IRR与GPA的114-116位氨基酸同源.结论 阳性噬菌体表达的短肽是EBA-175所识别的模拟表位,IRR几位氨基酸可能对EBA-175与GPA的结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血型糖蛋白新变种一例①夏晖刘俊凡卢义钦①(生物化学教研室与血液生化研究室长沙410078)关键词红细胞膜;人;血型糖蛋白;变异中图号R446.112Q513.2人红细胞膜α和δ血型糖蛋白(α和δGP或GPA和GPB)组成MNSs血型系统的抗原,属常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探寻带3蛋白与血型糖蛋白A(GPA)的相互作用位点。方法:采用PCR方法,从pFAST-Bac-AE1-C-end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中扩增出AE1—C—end截断突变体(Arg832-Arg879),将突变体的cDNA片段插入酵母双杂交系统GAL4AD端表达载体中,观察其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用醋酸锂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与BD端表达质粒共同转化酵母菌AHl09,经酵母双杂交营养缺陷培养和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证实带3蛋白C—末端与GPA之间的作用位点。结果:成功构建了AE1-C-末端截断突变体酵母双杂交的AD端表达质粒,证实带3蛋白C-末端截断突变体与GPA不止有一个相互作用位点。结论:带3蛋白与GPA的作用位点不仅在带3蛋白的酸性C端域,还涉及其最后两次跨膜域。 相似文献
9.
抗人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非凝集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优质的抗人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单克隆抗体(MCAB-GPA)因为该抗体是研制快速全血凝集试剂中双功能抗体的关键成份,为在我国研制能诊断多种疾病的快速全血系列诊断试剂创造条件,方法 首先用MN亚型GPA(购于美国Sigma公司)免疫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细胞技术进行融合和克隆,用EIA和血凝方法进行生物特性鉴定,结果 建立12个MCAB-GPA株,12个抗体株与GPA发生特异性反应。但对A,B 相似文献
10.
人血型糖蛋白A(GPA)是一种富含唾液酸的膜固有蛋白,有着诸如血型活性,多病原体受体活性,生物活性物质6和某些外源性凝集素的受体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为了进一步探讨GP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制备高纯度的GPA是很有必要的。为睇,本文采用能专一性结合唾液酸的麦胚凝集素(WG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GPA。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得的GPA,在SDS-PAGE上为单一区带,过碘酸希夫试剂(PAS)染色也是一条区带。 相似文献
1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 vitro culture,the effects of glycophorin A(GPA)of human erythrocyte membrane,anti-GPA IgG,α_1-acid glycoprotein,ovomucoid,wheat germ agglutinin,etc.on the invasion of erythrocytes by P.falciparum were observ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GPA with P.falciparum merozoites has high specificity,high affinity and atendency to saturation,and produces specific biological effects.These confirm forthe first tim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 that GPAis a receptor recognized and bound by P.falciparum merozoites. 相似文献
12.
用电泳纯人血型糖蛋白A(GPA)制得下列衍生物:(1)用胰蛋白酶酶解GPA分离得GPA糖肽;(2)制备GPA和GPA糖肽两种抗体;(3)制备去糖GPA(dGPA);(4)用人红细胞膜全脂分别重组成含GPA及dGPA的两种脂质体。用上述制品对FCC-1/HN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实验,发现:(1)GPA脂质体可与裂殖子结合,而dGPA脂质体呈阴性反应。(2)GPA,GPA糖肽,GPA抗体,GPA糖肽抗体及GPA脂质体均有阻止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人结肠癌组织环加氧酶-2 mRNA剪接异构体片段分离与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环加氧酶-2(COX-2)选择性剪接异构体的表达及其可能意义。方法 针对人COX—2 DNA第7、8外显子序列,设计一对全新引物,并采用RT—PCR技术,从结肠癌组织中分离COX—2 mRNA,然后对电泳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 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织均发现COX—2目的条带(252bp),但结肠癌组织则出现了一条新的电泳带(534bp),经克隆和测序证实,该条带除目的条带的COX—2 DNA的第7、8外显子序列外,还包含第7、8外显子间的内含子序列,即保留的内含子(282bp)。根据阅读框推测,在保留的内含子第48~50碱基出现终止密码。结论 首次发现结肠癌组织中存在COX—2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异构体(Genbank accession number:BU493602,AY1512980),其所编码蛋白可能较已报道的COX—2酶蛋白小,且蛋白质的C末端缺少阿斯匹林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4.
砷中毒患者GPA突变频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燃煤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GPA的突变频率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分离、固定4 0例燃煤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红细胞 ,与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 ,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GPA变异分析 ,计算GPA变异频率。结果 4 0例燃煤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GPANN变异频率为 (2 1.2 3± 13.97)× 10 -6,NO变异频率为 (33.13± 2 5 .72 )× 10 -6,MM变异频率为 (110 .90± 6 3.5 8)× 10 -6,MO变异频率为 (2 0 .35± 2 1.2 6 )× 10 -6,GPA变异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1) ,但不同病程的燃煤性砷中毒患者之间的GPA变异频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砷中毒可导致人类外周血红细胞GPA的突变。提示GPA的突变频率可作为一项检测有否砷中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郭莲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6,(6)
应用推-挽灌流方法,研究麻醉猫蓝斑核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的释放,观察实验性地改变猫血流动力学时对以上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血容量增加30%、血压上升2.4kPa时,或静脉注射NA、血压上升8kPa时,蓝斑核内源性NA释放明显减少;另一方面,血容量减少15%、血压下降5.6kPa时,NA的释放增加1倍,而静脉注射硝普纳、血压下降8.7kPa时,NA的释放无明显改变。在以上各实验条件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猫蓝斑核内源性多巴胺的释放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mRNA的变异剪切与Tamoxifen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来源乳腺癌雌激素受体mRNA水平的正常剪切和变异剪切,初步探讨人类乳腺癌tamoxifen耐受和雌激素受体mRNA变异剪切的关系。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临床正常乳腺、乳腺癌和乳腺癌tamoxifen耐受组织中雌激素受体mRNA的剪切条带,并予以比较,结果 正常乳腺、乳腺癌和乳腺癌tamoxifen耐受组织中均有雌激素受体mRNA的正常剪切和变异剪切,其中1250bp的变异剪切条带最多见,但乳腺癌tamoxifen耐受组织中的变异剪切条带较多,而乳腺癌MCF-7细胞系不存在变异剪切。结论 tamoxifen长期作用于乳腺癌组织可导致雌激素受体mRNA的多种变异剪切并影响雌激素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染色体DYF155S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民族间差异。方法:应用小卫星可变重复序列PCR荧光显谱及DNA序列测定技术,对122例中国藏族和维吾尔族男性个体的DYF155S1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5种重复序列类型。包括1型,3型,4型与新的7型和未知型。7型是在3型的基础上T22A置换所形成,在72例藏族群体中发现18例,维吾尔族群体中未检出,可作为民族特征性遗传标记,重复序列的排列方式以3134顺序多见,在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中各占61.1%和48.0%,是黄种人的特点,134顺序在维吾尔族群体中占第二位。为32.0%,3′端的4型重复序列的平均数目在维吾尔族群体为18.0条,明显高于藏族群体的13.3条,显示出维吾尔族群体有接近白种人的特点,同时存在黄种人与白种人混杂的痕迹,藏族群体的25.0%为73134排列。结论:DYF155S1基因座具有非常高的遗传多态性和明显的民族差异。在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放疗联合125 I粒子植入对荷肺癌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裸鼠建立肺腺癌A549移植瘤模型,待平均瘤体积达到(300±50) mm3时,将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单纯放疗组:第1天给予单次外照射,6 MV-X线, 10 Gy;125 I粒子植入组:于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 I粒子;放疗加125 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第1天在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 I粒子的同时予单次外照射,6 MV-X线,10 Gy.治疗后共观察15 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量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瘤体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乏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 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治疗第8天起,联合治疗组的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d后,单纯放疗组、125 I粒子植入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依次为45.9%、44.4%和69.4%,联合治疗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放疗组与125 I粒子植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HIF-1α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细胞凋亡明显.结论 放疗联合125 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较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退缩,但未抑制肿瘤细胞HIF-1α的表达,各治疗组均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治疗能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呼出气NO(FeNO)水平与气道炎症水平的关系,以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水平变化与气道炎症水平的关系。方法经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的C V A患者14例,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吸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其引起FEV1降低20%的乙酰甲胆碱浓度(PC20 FEV1)、FeNO水平、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量及比例。结果 Fe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与PC20 FEV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6个月后气道反应性逐渐下降,其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亦显著下降。结论CVA患者FeNO水平显著升高,且此变化与患者气道炎症水平显著相关,而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ICS/LABA)治疗后,其水平显著下降,提示FeNO也许可以作为CVA患者气道炎症控制水平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家兔34只,P物质(SP)2 μg/2μl注入一侧蓝斑复合核(Lc-Sc)区,引起膈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千均增加值为22.3±5.08%(?±s_?),与注药前及等渗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注药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于一侧Lc-Sc 区注射 SP 抗血清(SP-A)1μl(效价 1:10 000),引起膈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减慢(P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