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剑波 《药物与人》2014,(6):265-265
药品风险管理是指时药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实现使药品用户取得最大用药收益和承担最小风险的目标。本文通过对药品流通经营企业在不同阶段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阐述,对药品质量管理中风险评估进行了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医院药事质量风险的全面管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该院根据品管圈(QCC)实施医院药事质量风险管理,根据品管圈的实施流程完成拟定对策及实施、效果确认、标准操作流程计划书,通过风险评估工具筛选出风险较高的主题圈,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研究认为将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与风险管理理念进行结合,是一种有益探索,可以有效控制医院药事质量管理的风险,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促进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张炜 《智慧健康》2018,(9):9-10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药品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药品质量管理可以对药品质量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其相关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审核过程的不断加强。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中,其主要的风险管理为药品生产的相关风险管理、药品储存中的风险管理、在运输药品时的风险管理、使用药品中的风险管理以及药物疗效和安全保障的风险管理。药品疗效风险的管理,其是对药品管理的最基础的要求,可以对患者经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保证。在流通药品的过程中,包括多个环节,即运输药品、储存药品等多个环节,在此些环节中,加强风险管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药品均具有疾病防治以及毒副反应的特点,其中药品安全控制可以将药品所致的毒副反应几率降低,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本院高危药品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高危药品的采购、储存、调剂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针对性的对医护技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同时积极落实相关的监督及考核机制。结果与结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相关人员对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意识得以增强,有效降低了使用风险,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管理》2020,(3):50-55
目的降低医院药房管理和操作各工作环节的质量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对医院药房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研究,通过对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可发现性进行评分及风险优先值(RPN)计算,量化并确定各工作环节的风险等级,针对高中风险工作环节制定管理措施和标准操作规程(SOP)。结果确定管理过程和操作过程的高风险环节21个,中风险环节11个,每个风险环节都给出相应的管理措施、SOP和培训要求,以期显著降低患者用药风险。结论基于医院药房的质量风险,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工具,对各风险环节风险优先值(RPN)量化赋值,建立了医院药房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风险管理在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中实施的效果,通过对西药制剂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测,来减少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合理的西药制剂.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西药管理科的70人为研究对象,对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起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机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结果 药房人员工作中潜在的西药制剂的质量风险事故及差错显著降低.观察组每年质量风险事故平均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中能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降低给药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方法:对病区备用药品存储状况及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完善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规范药品存放、加强效期管理、准确药品数量、合理存储管理、麻精类药品“五专”管理、严格高危药品管理等.结果:护士提高了对药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规范备用药品管理方法,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结论:有效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提高护士安全用药能力,降低给药引起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品说明书在医院患者安全用药管理规范中应用。方法以我院200名临床执业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执业护士按正常工作;实验组执业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门药品监督员进行安全用药管理,并定期对本组护士进行药品安全用药知识培训;采用"护理用药安全评估表"对两组护士掌握安全用药知识进行评分,对两组护士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安全用药综合知识考卷,实验组护理人员平均得分(95.7±5.5)分高于对照组(62.6±20.7)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护士对安全用药综合知识的掌握相对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通过探讨药品说明书在医院患者安全用药管理规范中应用,从而制定规范的安全用药管理模式,能够降低药物使用的差错率,减少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为医院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JCI标准的管理理念,规范医疗工作中住院患者自带药品的使用,建立适合医院执行的管理规程。方法对基于JCI标准的住院患者自带药品管理在医院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自带药品得到有效监管及合理使用,防范了医疗风险,缓和医患关系。结论 JCI标准下,通过实践不断地修订并完善住院患者自带药品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管理人性化,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医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控与干预管理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依托,将临床用药数据进行专项分类统计,对异常波动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并采取系列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临床合理用药的指标结果。结果药品使用异常波动的监控与干预管理可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患者负担。结论药品异常波动的监控与干预管理方法简单有效,是医院实行药品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管理、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强力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风险,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方法统计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微机管理系统2009-2012年门诊调剂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房2009-2011年药品销售金额和调剂处方数量逐年递增,处方调剂差错纠纷仅2010年1例,处方合格率逐月上升。结论药师执业风险和医疗风险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规避门诊处方调剂风险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2.
住院部药房的药品管理既是医院药学服务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临床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环节内容,管理人员必须结合院内实际以规章制度为依据,确保住院部药房药品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实践化,避免基于管理问题导致的药房药品质量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不良事件风险。本文即结合某医院实际情况并搜集相关文献研究成果,针对住院部药房的药品质量管理措施进行汇总分析,如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药品有效期和批号的管理、药品温度与湿度的管理等,期望能够以此形成住院部药房药品质量管理经验,并对保障医院用药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正 《药物与人》2014,(9):373-374
目的:研究分析质量风险管理应用于药品GMP实际应用的问题,找出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我国颁布实施的GMP中的质量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探讨,结合药品的质量风险管理实际应用从制药企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药品质量管理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实际上是需要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的实际上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药品质量管理的实际应用中药注意风险管理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尽量减少风险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避免产生过大的风险。我们要正确认识质量风险管理,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渐完善,逐渐将制度管理制度化,力求实现科学有效的运行和起到预期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医院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及流程对风险进行管理,明确建设发展方向,提升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为医疗行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方法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分析主流的风险评估手段,制定适合医院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对策。结果 医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能够帮助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识别资产的脆弱性与威胁,并通过防范对策对风险进行管控,从而使安全体系在医院内部健康、有效地运转。结论 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促进各项安全防范对策的完善,缩短安全威胁的响应时间,提高了安全事件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区备用药品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检查分析,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总结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对药品安全管理的认识及知识的掌握得到提高,责任心增强,备用药品管理规范,药物资源浪费减少。结论药学人员适当介入,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病区备用药品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护士安全用药能力提高,降低用药安全风险,有效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强临床近效期药品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近效期药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和结论对近三月过期药采取集中重点管理,既保证了药品质量,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又降低了不必要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与预警信息系统及工作流程,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以医院临床数据中心为平台,提取来自电子病历、医嘱、临床检验、微生物、手术麻醉和传染病报告等系统中与感染相关的指标,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并追踪干预效果。结果利用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系统,建立并实施医院感染分级预警机制,规范预警事件调查及工作流程,成功对医院感染风险进行管理。结论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系统利用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规范了医院感染病例和事件的处理工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目的、模式、类型和频次范围等,提出了药品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确保药品全过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达到药品收益的最大化,药品风险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9.
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该研究介绍了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具体内容(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方法及管理措施,以及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总结了目前我国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通过健全机制、培养人才、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措施完善医院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机制,保障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医院药品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智能药品管控系统对药品进行管理,监控药品从进入药房到应用至患者的整个流程,对药品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提高病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