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芳菲 《长寿》2015,(2):27
《黄帝内经》曰:"虚则补之。""形不足者补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补益气血药酒是用具有补气血作用的药物配伍制成,大多比较平和,用于治疗身体气血虚弱的症候,主要针对年老体弱或多病久病、气血不足的人群。中医认为,人体的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主要是脾、肺气虚: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如脾气不足,会有腹  相似文献   

2.
脱肛,又名直肠脱垂。中医认为,脱肛多为气血亏虚,固摄无力,脏器下垂所为,当以补益气血、温肾健脾为治。补益药膳可补脾肾、益中焦,升提下陷之阳气,对脱肛有明显疗效。下面介绍几方供采用。  相似文献   

3.
宋若水 《长寿》2011,(11):7-13
五、益寿延年的中成药(一)补益气血方此类方药均以补益气血、强壮身体为主,侧重偶有不同。气血足乃身体强,身体强则百病不侵,延年益寿。1.牛髓膏子成分:黄精、地黄、天门冬、牛骨髓。功效:补精髓,壮筋骨,和气血。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又叫大芸、地精,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肉苁蓉的根呈块状肉质,茎圆柱形,叶片鳞状,花紫褐色。全草入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肉苁蓉作用平和,为补肾益精、润燥滑肠、健身悦颜之佳品。《本草汇言》载:“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本事经疏》谓其“滋肾补精血之要药,久服则肥健而轻身”。《玉楸药解》亦云:“肉苁蓉,暖腰膝,滋肾肝精血,润肠胃结燥,悦色延年”。肉苁蓉多与其他补肾药同用,如《普济方》  相似文献   

5.
陈皮(PericarpiumCitri),即橘皮的陈久者,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成熟果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为常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中药。《本草纲目》载:“橘皮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龠,故橘皮为三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现代药理分析认为,陈皮味苦,有芳香,其苦物质以柠檬甙和苦味素为主,易溶于水;还含一些低分子挥发物质,主要为柠檬烯,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陈皮入馔,既可调味,又能除异味,增香味,并有食疗作…  相似文献   

6.
长驻青春、保健美容、祛病强身、益寿延年.这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发白齿豁、容颜渐老、体力渐衰,虽然最终还是会到来,但如能中年进补.加强保养.则可延缓衰老.保持“老有童颜”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古人基于此认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验之一是:服饵补益之药.即“何异江河欲竭,引别派以还流;灯烛将灭.假他油而更朗。固有益矣。“(《圣惠方》)所以.历代之养生家,莫不视服饵为“驻童颜而坚上寿”之一大法门。  相似文献   

7.
南国 《东方药膳》1996,(1):19-20
妇科补益宜药鸡南国女子经、孕、胎、产等生理功能,均与“血”有关,因此妇女易出现气血亏虚的病变,均以补益精血为主,而药鸡最为适宜,其既有药物的治疗作用,以有鸡的食疗、食补作用,现介绍几则药鸡补益方。黄芪汽锅鸡嫩母鸡1只,黄芪20克,调味品适量。将母鸡去...  相似文献   

8.
粥,从宫廷到民间,由早点到晚餐,由治病到养生,补虚强身,益寿延年,实是一宝。粥的主要成分是粳米,《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下边介绍几种祛病养生药粥: 花生粥 花生性味甘、平,有润肺、和胃、补益、健身、益寿之功效,被称为“长生果”。高脂血患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滋补之风渐渐盛行,人参、冬虫夏草、鹿茸、阿胶等名贵中药材被不少商家大肆宣传所谓的功效,似乎把进补与养生间画上了等号。温补之药并非人人适宜。中医还有"虚不受补"、"六腑以通为补"等说法。对于进补不当的危害,古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如清代学者莫文泉在《研经言·用药论二》中指出,"凡药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清代医家龙绘堂在《蠢子医》中也指出",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清代名医郑钦安更是说得透彻:"病之当服,附子、大黄、  相似文献   

10.
带"参"字的中药,并非都是补药,其中也有不是补药的. 即使是补益类的"参"药也要对症选用.如人参、党参,主要是补气健脾的,可治倦怠乏力、动则气短、易出汗、易感冒、食欲不佳等气虚症.西洋参则是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的,可治乏力、口渴、咽干等症,或热病后伤阴、干咳、口渴、咽干等症.沙参是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的,可治干咳少痰或久咳声哑等肺胃阴虚症.这就是说,补益类参也不能乱补.  相似文献   

11.
戴优苒 《家庭医生》2021,(21):40-41
入冬后,很多人都会吃膏方进补. 何为膏方?即中药加水煎煮后过滤,将药液浓缩,以冰糖、蜂蜜等调味剂做成的膏状剂型,既能治病疗疾,又能扶正补虚,药力和缓持久.阿胶就是膏方的一种. 但是在临床上,很多人吃膏方进补,却把身体吃坏了,腹胀、消化不良、满脸爆痘…… 怎么会这样? 脾胃不好,吃膏方易得病 膏方中含有许多补益药,如熟地黄、阿胶之类,多为滋补厚味之品,易生痰湿. 这时,要依赖脾胃强大的消化转输,才能使膏方中的补益成分被人体所吸收,进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药性歌括四百味》说:“人参味甘,大补元气”。说明人参擅治元气亏损。 元气,又名原气,多数医家皆解释为肾气。人参是否只能补益肾气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人参除补益肾中之元气外,尚有补益心、肝、脾、肺元气之作用。何以这样说呢?有下述四个理由:一、五脏之气,皆称元气。如《金匮要略》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元真  相似文献   

13.
人人都爱颜如玉涤垢美容尊猪胰——猪胰美容妙方中医认为猪胰除能益肺补脾外,还具有润燥美容的功效。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六卷中共收录面药81首,其中12首由猪胰的单方或复方组成。明代缪仲淳《本草经疏》载:“猪胰盖是甘寒滑泽之物,甘寒则津液生,滑泽则...  相似文献   

14.
古月 《药物与人》2010,(12):43-45
<正>三参,即人参、党参、太子参,三者均为秋冬进补常用的补益中药,在功用上,三者虽均有补气之功,但作用不尽相同,家庭使用时应注意区别选用。人参大补元气,有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回阳救逆之功;党参偏重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这是由三者不同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人参的  相似文献   

15.
肉苁蓉又叫大芸、地精,为列当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肉苁蓉或迷肉苁蓉的肉质茎,其药食俱优,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肉苁蓉作用平和,为补肾益精,润燥滑肠、健身悦颜之佳品。《本草汇言》载:“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本草经疏》谓其“滋肾补精血之要药,久服则肥健而轻身”。《玉楸药解》亦云:“肉苁蓉,暖腰膝,滋肾肝精血,润肠胃结燥,悦色延年”。肉苁蓉多与其他补肾药同用,如《普济方》中的壮元丹,由肉苁蓉、熟地黄、覆盆子、菟丝子、牛膝、川芎各60g,当归、续断、巴…  相似文献   

16.
脱肛,医称直肠脱垂,患者用力排便时,直肠脱出肛外,易于诊断。祖同医学认为,脱肛多为中气下陷,气虚气短,固摄无力,脏器下垂所致,当以补气升提,温肾健脾为治。补益药膳可补脾肾,益中焦,升提下陷之阳气,固摄脏器,对脱肛有明显疗效。下面推荐几款补摄膳方。  相似文献   

17.
进补7忌     
《科学健身》2011,(9):170-171
<正>1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2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  相似文献   

18.
1痰证是指脏腑气血失和,水湿、津液凝结成痰所产生的各种病证。1·1诊治要点痰在肺多为咳嗽;在胃多为呕吐;在胸多为胸闷;在心多为心跳;在肠多为肠鸣、腹泻;在经络则局部肿胀;在四肢多为肢体酸痛。治痰之法,可遵循热痰则清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消之;在胸膈则吐之;在肠胃则下之。肺虚有痰者,宜保肺以输布津液;脾虚有痰者,宜培脾以化其痰湿;肾虚有痰者,宜补肾以引其下行等治则。治痰常需调配理气药。因理气药能调理气机而保持全身气化功能正常,水湿不致内停成痰。治痰常需配伍健脾渗湿药,脾运健则痰湿易祛,痰…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后天调养的不同,使体质有异,因而所需营养亦有别,故根据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应选择不同的补益药膳。  气虚体质的补益药膳  气虚是指机体活动能力减退者,常由久病体虚、劳累所致。气虚体质的补益药膳,旨在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尤其是肺脾二脏的功能,故最适用于肺气虚、脾气虚者。  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且易感冒。脾气虚则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甚至浮肿、脱肛或脏器下垂。脾肺气虚均可表现为四肢无…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毒性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中药的药性,认为是药即有毒,将药物的偏性称为毒性,如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意气味之有偏也”。狭义上中药毒性则是指在炮制、配伍、煎熬及使用过程中,中药易产生毒不良反应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引起不适反应。在中医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中药毒性对顽疴痼疾的治疗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