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业治疗是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作业治疗中,患者必须通过学习或者再学习运动技巧来获得运动能力,而治疗师则需要提供活动指导并使得这些习得的功能向实用转化。因此正确理解运动学习与作业治疗之间的关系,在作业治疗中正确运用运动治疗的原理,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运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做好评价、目标设定、教学计划、环境设置、教学实施、信息反馈以及结果评定等运动学习的工作,努力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并力促患者将所学的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以长期拥有这些能力,将有助于提高作业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作业治疗的同时进行头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与进食、穿衣、如厕、个人卫生、自己洗澡之间呈明显正相关;随访3个月,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运动疗法组(n=46)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接受临床常规处理的同时先后予以床上摆放良肢体、被动关节活动、桥式运动、神经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运动结合作业疗法组(n=46)患者在运动疗法基础上,早期开始予以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 结果运动作业疗法组在康复治疗8周后,Fugl-Meyer评分(P<0.01)、Barthel指数(P<0.01)、单侧空间忽略程度的改善(P<0.01)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应用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其康复疗效优于单用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4.
作业疗法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并与单纯应用运动疗法相比较。 方法:选择2003-03/2005-06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院脑卒中患者160例[开始康复治疗距发病时间为(6.6&;#177;5.0)d],随机分为两组:①运动疗法组(n=40),予以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关节、桥式运动、神经肌肉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40-50min/d,平均疗程7周。②运动+作业疗法组(n=120):在运动疗法组基础上,早期开始予以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恢复期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患侧上肢的精细活动强化训练,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等,40-50min/d。在康复治疗开始的24h进行首次评定,应用Fu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后每2周评价1次。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ruel-Meyer得分:运动+作业疗法组在治疗后2,4,6,8周时得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P〈0.01)。②Baahel指数:运动+作业疗法组在治疗后2,4,6,8周时得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P〈0.01)。③两组处于同一运动功能状态下(Fuel-Meyer得分相同时),运动+作业疗法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在Fuel-Meyer积分在45-60分时差异最为显著(P〈0.01)。 结论:早期应用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其康复疗效优于单用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5.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试验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显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与运动疗法结合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9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52例,采用包括作业疗法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无作业治疗的其他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及偏瘫手功能实用能力评定,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作业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实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作业疗法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的实用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并与单纯应用运动疗法相比较。方法:选择2003-03/2005-06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院脑卒中患者160例[开始康复治疗距发病时间为(6.6±5.0)d],随机分为两组:①运动疗法组(n=40),予以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关节、桥式运动、神经肌肉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40~50min/d,平均疗程7周。②运动 作业疗法组(n=120):在运动疗法组基础上,早期开始予以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恢复期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患侧上肢的精细活动强化训练,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等,40~50min/d。在康复治疗开始的24h进行首次评定,应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后每2周评价1次。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得分:运动 作业疗法组在治疗后2,4,6,8周时得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P<0.01)。②Barthel指数:运动 作业疗法组在治疗后2,4,6,8周时得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P<0.01)。③两组处于同一运动功能状态下(Fugl-Meyer得分相同时),运动 作业疗法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在Fugl-Meyer积分在45~60分时差异最为显著(P<0.01)。结论:早期应用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其康复疗效优于单用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作业疗法(OT)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脑卒中患者予以运动疗法(PT)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OT治疗 ,并与只进行PT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 :OT组的运动功能、ADL能力评分均高于PT组 ,在同一运动功能状态下作业疗法组的ADL能力高于运动疗法组 ,特别在运动功能积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低于60分时 ,两组的ADL能力差异显著(P<0.001)。结论 :OT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46-3247
为了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探讨和研究运动反馈训练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根据随机原则从治疗的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一般作业疗法训练,而试验组则同时给予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对患者上肢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AROM、MBI、FMA评分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运动反馈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上肢和手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11.
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理学治疗和作业治疗部门是重要的技术部门。理学治疗以运动治疗训练辅以其他物理治疗手段,使患者恢复基本活动能力,主要着眼于功能的恢复。作业治疗则是通过有目的的作业活动训练,提高患者的应用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着眼于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用CIMT,即用休息位夹板和吊带将健侧上肢固定,限制使用,每天在清醒时的固定时间不少于90%;每天强制性训练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6 h(其中1 h在作业治疗室进行任务指向性塑形训练,其它5 h在家属监督下使用患手),每周6 d,持续3周。对照组用神经发育疗法(NDT),每天在作业治疗室以运动再学习方案训练为主,训练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1 h,每周6 d,持续3周。2组患者均同时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其它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WMFT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患者WMFT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CIMT与ND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都有促进作用,都可提高患者ADL能力,但CIMT对促进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优于NDT。  相似文献   

13.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是通过限制偏瘫患者的健肢活动的同时对患侧进行集中反复作业训练,诱使患肢的使用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被认为是能够成功地将偏瘫患者从康复治疗室学到的运动功能转移到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在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CIMT实验室学习CI-MT的体会,详细阐述CIMT的基本要素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13-415
一、概述康复治疗师是在康复医疗机构工作、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康复治疗师的主要职责是在综合的康复治疗中,为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促进其康复。主要任务为使用身体运动和各种物理因子(电、光、热、冷、水、磁、力等)作为治疗手段,进行神经肌肉和骨关节运动功能的评估与治疗训练以及减轻疼痛;又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工艺治疗、认知训练等作业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手细致功能、认知功能、家居及社会生活能力等的评估和治疗训练,促进身心康复,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促进技术与作业疗法对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青  陈湘娥 《中国康复》1997,12(4):162-163
对30例中风患者采用促进技术及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采用Fugl-Meyer法评测运动功能。结果表明: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随年龄增长,功能积分逐渐下降;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在半年以内患者功能改善明显,半年以后患者有改善。说明促进技术与作业疗法可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迫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并与强化治疗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TT组),强化治疗组(ITT组)和强迫性运动治疗组(CIMT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进行评定,分别比较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作业完成时间的变化。 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ITT组及CIMT组作业完成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3组之间进行比较,ITT组与CIMT组治疗后功能评分较CTT组显著增加,作业完成时间显著缩短(P<0.05),ITT组与CIMT组之间功能评分及作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治疗和强迫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康复均具有明显的疗效,强化治疗可以代替强迫性运动治疗。  相似文献   

17.
作业治疗是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1]。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缺乏主动性、记忆力减退、情感淡漠、行为退宿等特征[2]。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训练的一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参加循序渐进的作业治疗,可明显减轻这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患者的互相协作能力,提高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也为他们重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3]。作业治疗过程是在对患者病情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治疗目标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但传统作业治疗操作流程粗放,治疗人员间操作质量也有差异。本次研究应用标准作业程序的理念,尝试采用程序化模式运用于长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业治疗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张五步操”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牵伸降张的同时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试验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同时配合“降张五步操”,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选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者肌张力、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定患者上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试验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降张五步操”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上肢肌张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屈云  盛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144-146
目的:对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及其实施中的问题的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从1996一12/2005—03期间的与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文章。检索词选取“Occupational Therapy,Strokeor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国外有关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的随机对照和临床对照文章,无论是否为肖法评估.排除没有对照组的文章,综述及基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选择26篇国外关于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的随机对照和临床对照文章.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9篇.临床对照7篇。资料综合: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按照技术类别可以分为多种,如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娱乐治疗、职业治疗、功能性治疗、认知知觉治疗、自助器和矫形器等制备和使用、临床宣教、环境干预等。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动能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疗效。但是,尚无足够证据说明作业疗法可以降低脑卒中后患者的长期病死率结论:作业疗法不仅能提高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知觉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苗.但是,作业治疗足否能降低脑卒中患者远期死亡率等问题则需要进一步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加入作业疗法指导,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初评时)以及平稳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和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指数及ADL得分,初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3个月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可显著降低家庭依赖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