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OSAS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41~65岁,Mallampatis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组,经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管成功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的MAP、HR、SpO2及ECG变化,并于各时点取桡动脉血5ml检测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浓度;记录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及损伤性鼻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的MAP、血浆E、NE和Cor浓度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A组比较,T1~T3时B组MAP、血浆E、NE和Cor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T1、T2时HR明显减慢(P<0.05)。B组气管插管时间(45±9)min明显短于A组(54±13)min。B组气管插管成功30例(100%)明显高于A组26例(86.7%)(P<0.05)。B组心动过速0例(0%)、高血压7例(23%)及心肌缺血6例(20%),明显低于A组的13例(43%)、16例(52%)、13例(43%)(P<0.05)。结论 FOB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可明显减轻OSAS患者插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5min,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μ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全麻诱导时,两组均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4μg/ml的丙泊酚,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7min(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和10min(T4)各时点MAP、HR,并于T0、T2、T4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芬太尼组T1、T4时HR比T0时明显减慢(P<0.05),且芬太尼组T1时HR明显慢于布托啡诺组(P<0.05);两组气管插管前后及两组间比较,MAP、血浆E和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均可以有效地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与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痛阈和耐痛阈与气管插管和切皮诱发的应激反应强度的相关性.方法 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手术切口≥10 cm)的女性患者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55岁.术前1 d测定痛阈和耐痛阈,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价患者术前的精神状态(状态焦虑指数和特质焦虑指数).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于入室后平静10 min时(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2 min、切皮前即刻和切皮后2 min时记录MAP和HR,并于相应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计算气管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MAP、HR及血浆NE浓度的差值.术前状态焦虑指数、特质焦虑指数、痛阈、耐痛阈与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MAP、HR及血浆NE浓度的差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痛阈与气管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MAP、HR及血浆NE浓度的差值无相关性(P>0.05);耐痛阈与气管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MAP的差值(r=-0.766,r=-0.688,P<0.05)、HR的差值(r=-0.703,r=-0.638,P<0.05)及NE的差值(r=-0.781,r=-0.781,P<0.05)呈负相关;状态焦虑指数和特质焦虑指数与痛阈、耐痛阈以及气管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MAP、HR及血浆NE浓度的差值无相关(P>0.05).结论 术前耐痛阈与气管插管和切皮诱发的应激反应强度呈负相关,痛阈与气管插管和切皮诱发的应激反应强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ASA I-II级需行LC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并维持,B组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每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即刻(T2)、气腹后30min(T3)及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T0、T2、T3及术后2h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糖、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T1和T2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T2和T3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P〈0.05),A组患者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1,P〈0.05)。血糖于T3至T4两组患者均明显升高(P〈0.01,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较以异氟醚和芬太尼为主的传统麻醉用于LC,能够更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和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组(B组),各30例,ASAⅠ~Ⅱ级。比较麻醉诱导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和血糖(Glu)的变化。结果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5 min(T3),测量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各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Cor浓度和Glu。与T0比较,2组患者T1时点MAP、HR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HR在T2、T3时点A组较B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插管后各时间点Cor浓度和Glu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于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复合异丙酚对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了解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合理用量。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0.5mg.kg^-1艾司洛尔组,C组为1.0mg.kg^-1艾司洛尔组。静注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监测插管后1、3、5及10min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并抽取血标本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浓度。结果 A组插管后1min时血压、心率显著升高(P<0.01)或0.05)。B组插管后3、5及10min时血压、心率显著降低(P<0.01或0.05);3及5min时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0.05),与B组比较,插管后1和3min时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1.0mg.kg^-1艾司洛尔复合异丙酚可缓解插管时的循环反应及儿茶酚胺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时循环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平衡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A组为卡托普利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均以氟哌啶、芬太尼、硫喷妥钠、氯化琥珀胆碱诱导插管。分别于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1.5min、5min测定血浆NO、ET的浓度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A组插管期间MAP、HR及ET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NO含量于插管即刻及其后1~1.5min和NO/ET比值于插管即刻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B组插管时及其后MAP、HR及ET明显增高(P<0.05或0.01),插管时及其后NO和NO/ET比值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与B组相比,A组插管时及其后1~1.5min的MAP、HR显著降低(P<0.01),插管后1~1.5min的ET显著降低(P<0.05),而NO于插管即刻及NO/ET于插管时及其后显著增高(P<0.05或0.01)。结论 气管插管心血管副反应期间循环血中NO与ET失衡,使NO/ET比值降低;卡托普利可改善NO/ET的失衡,并使NO/ET比值增加,有利于插管期间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清醒插管时对应激反应及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 OSA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舒芬太尼靶控浓度不同随机均分为0.2 ng/ml组(Ⅰ组)、0.3 ng/ml组(Ⅱ组)、0.4 ng/ml组(Ⅲ组).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1)、气管导管过鼻后孔后即刻(T2)、气管导管过声门后即刻(T3)时MAP、HR、SpO2,及各时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T3时Ⅰ组MAP明显升高(P<0.05),Ⅱ、Ⅲ组无显著变化;T2、T3时Ⅰ组HR明显增快(P<0.05),Ⅱ、Ⅲ组无显著变化;T2、T3时Ⅲ组SpO2明显降低(P<0.05),Ⅰ、Ⅱ组无显著变化.T1~T3时三组NE无明显变化.T3时Ⅰ组E明显升高(P<0.05),Ⅱ、Ⅲ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0.3 ng/ml靶控浓度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对呼吸抑制较轻,适合用于OSA患者清醒插管.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适宜剂量。方法拟行择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0.1μg/kg组(S1组),舒芬太尼0.2μg/kg组(S2组),舒芬太尼0.3μg/kg组(S3组),每组各30例。监测患者人室静卧后5min(T0,基础值)、插管前1min(T1)、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各时点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在以上各时点抽取上肢静脉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N)水平。结果S1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N)浓度与插管前比较明显增高,呈一过性;S2组患者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N)浓度与插管前比较,轻度增高;S3组患者患者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N)浓度与插管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能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用于老年患者可能有利于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喉镜辅助下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全麻插管手术患者120例,Yamamoto气道评级Ⅲ~Ⅳ级,随机均分为三组:喉镜组(A组)、单纯光棒组(B组)及喉镜辅助光棒组(C组).记录患者插管前后MAP、H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变化,及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诱导后比较,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min三组患者MAP、NE和E均显著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且A组高于B、C两组(P<0.05),B、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成功率A组为82.5%,B组为77.5%,C组为100%,C组显著高于A、B组(P<0.01).插管时间A组为(43.3±12.5)s,B组为(47.1±15.1)s,C组为(31.1±10.7)s,C组显著短于A、B组(P<0.05).结论 喉镜辅助下光棒在困难气管插管中成功率高、时间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40例,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_(1~3)组).R_(1~3)组于麻醉诱导后30 min时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6、1.2和1.8 μg·kg~(-1)min~(-1),输注时间5 min,重复3次,间隔5 min;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瑞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前(T_0)、CPB开始前(T_1)、CPB 30 min(T_2)、CPB结束(T_3)时取颈内静脉血样3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与T_0时比较,T_(1~3)时各组血浆S-100β蛋白和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R_3组T_(2,3)时血浆S-100β蛋折和MDA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R_1组和R_2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1.8μg·kg~(-1)min~(-1))预处理可减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PB诱发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预先给药对CO_2气腹致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下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体重50~70 kg,随机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预先给药组(U组).U组气管插管后30 min内静脉输注乌司他丁1万U/kg,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维持CO_2气腹压力1.3~1.9 kPa.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基础状态)及术后8 h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C组术后8 h时血清CK和AST的活性升高(P<0.05),血清CK-MB和LDH的活性和U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术后8 h时血清CK和AST的活性下降(P<0.05),血清CK-MB和LDH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先静脉输注乌司他丁1万U/kg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心肌可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米芬太尼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五组.各组维持麻醉的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μg·kg~(-1)·min~(-1)(R_(0.1)组),0.2 μg·kg~(-1)·min~(-1)(R_(0.2)组)、0.3μg·kg~(-1)·min~(-1)(R_(0.3)组)、0.4μg·kg~(-1)·min~(-1)(R_(0.4)组)、0.5μg·kg~(-1)·min~(-1)(R_(0.5)组).分别于术前(T_0)和静脉停止泵注雷米芬太尼后1 h(T_1)、1.5 h(T_2)、2 h(T_3)、3 h(T_4)、6 h(T_5)、12 h(T_6)、24 h(T_7)、48 h(T_8)应用机械压力法测定各组患者胫骨前皮肤的疼痛阈值,同时在T_1~T_8时记录患者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R_(0.3)、R_(0.4)、R_(0.5)组机械压力痛觉阈值T_1~T_5时较T_0时明显降低(P<0.05或P<0.01),R_(0.4)、R_(0.5)组T_6时仍然偏低(P<0.05).T_4~T_8时五组VAS评分均低于T_1时(P<0.05或P<0.01);T_1~T_6时R_(0.3)、R_(0.4)、R_(0.5)组VAS评分较R_(0.1)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7时R_(0.4)、R_(0.5)组VAS评分仍然偏高(P<0.05或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剂量达到0.3μg·kg~(-1)·min~(-1)时可以降低患者机械压力痛觉阈值,并导致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氯胺酮对七氟醚抑制50%腹部手术患者切皮时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_(BAR))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2组(n=22):对照组(K_0组)和氯胺酮组(K_1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 μg/kg和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K_0组吸入七氟醚,K_1组吸入七氟醚的同时静脉输注氯胺酮14 μg·kg~(-1)·min~(-1).初始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3.0%.采用改良的序贯法进行试验,切皮时患者的心率或平均动脉压升高幅度≥基础值的15%定义为阳性反应,记录平衡点后各个由阳性反应到阴性反应的中点的浓度,取其平均值,即为MAC_(BAR),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结果 K_0组七氟醚MAC_(BAR)为3.25%(95%可信区间为3.05%~3.45%);K_1组七氟醚MAC_(BAR)为2.20%(95%可信区间为1.96%~2.44%),K_1组七氟醚MAC_(BAR)低于K_0组(P<0.05).结论 静脉输注氯胺酮14 μg~(-1)·min~(-1)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MAC_(BAR),增强七氟醚抑制应激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51~83 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n=30):气管导管组(T组)和可弯曲喉罩组(F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维库溴铵、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组置入气管导管;F组置入可弯曲喉罩,然后行机械通气.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 40~55,维持MAP基础值60%~70%,必要时静脉输注硝酸甘油1~3μg·kg~(-1)·min~(-1)和艾司洛尔20~30μg·kg~(-1)·min~(-1)行控制性降压.术毕待患者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或可弯曲喉罩.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即刻、置人气管导管或喉罩后1、3、5 min和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即刻记录SP、DP和HR;于置入气管导管或喉罩后5、30 min和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前即刻记录P_(ET)CO_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和SpO_2;记录术中需要控制性降压情况、苏醒时间、患者清醒到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前呛咳的发生情况和术后24 h内咽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F组置人喉罩后各时点和拔出喉罩即刻SP、DP和HR降低,置人喉罩后各时点和拔出喉罩前即刻气道峰压降低(P<0.05),平均气道压、P_(ET)CO_2和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需控制性降压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呛咳和咽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可弯曲喉罩用于鼻内镜手术时,可降低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干扰,有助于麻醉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其效果优于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拟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0~64岁,体重40~75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50、100、150μg·kg~(-1)·min~(-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开始静脉输注后1、2、3 h及术毕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CO_2)、碱剩余(BE)、HCO_3~-及乳酸(LA)浓度;取颈内静脉血样2 ml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C)、载脂蛋白A_1(APOA_1)及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结果 3组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3组pH值、TC_2、BE、HCO_3~-及APOA_1浓度降低,LA及TG浓度升高,Ⅱ组及Ⅲ组LDL-C浓度降低,Ⅲ组APOB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Ⅱ组及Ⅲ组pH值、BE、LDL-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Ⅲ组TCO_2、HCO_3~、TC及APOA_1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后Ⅲ组pH值、TCO_2、BE、TC及APOB浓度降低,TG浓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 短时静脉输注异丙酚时患者酸碱平衡及脂质代谢均在正常范围,但有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及脂质代谢异常的趋势,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家兔在休克期与高代谢期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差异.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和假伤组,每组10只.将烧伤组家兔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伤后即刻复苏;6 h后静脉注射5.1 mg/kg丙泊酚,分别于注药后1、3、 5、 10、15、20、30、45、60、90 min于左侧颈外静脉取血1.5 mL;1周后重复上述注药及标本采集过程.假伤组家兔除致假伤外,其他处理同烧伤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集中检测2组家兔血浆丙泊酚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求算参数. 结果 烧伤组家兔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二房室模型,假伤组符合三房室模型.休克期,与假伤组家兔中央室分布容积[Vc,(3.1±1.5)L/kg]、曲线下面积[AUG,(25±7)mg·min·L~(-1)]、消除相半衰期[tl/2β,(113.4±93)min]、总清除率[CLs,(110±50)mL·kg~(-1)·min~(-1)]比较,烧伤组Vc[(8.8±4.2)L/kg]与AUC[(44±10)mg·min·L~(-1)]增大(t值分别为3.191与3.668,P值均小于0.01),tl/2β[(339±258)min]延长(t=2.932,P<0.05),CLs[(40±30)mL·kg~(-1)·min~(-1)]降低(t=-3.013,P<0.05).高代谢期,烧伤组家兔CLs[(180±40)mL·kg~(-1)·min~(-1)]显著高于假伤组[(90±30)mL·kg~(-1)·min~(-1),t=-3.013,P<0.05].与本组休克期比较,烧伤组家兔高代谢期Vc[(4.1±1.3)L/kg]与AUC[(24±5)mg·min·L~(-1)]显著减小(t值分别为2.979与3.766,P值均小于0.01),分布相半衰期[t1/2α,休克期为(16.1±13.1)min、高代谢期为(8.3±2.5)min]、t1/2β[(55±19)min]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9.065与8.795,P值均小于0.01),而CLs则显著增加(t=4.238,P<0.01). 结论 严重烧伤家兔休克期与高代谢期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休克期以Vc、AUC增大,t1/2α、t1/2β延长,CLs降低为特点;高代谢期以CLs显著增加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病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病人20例,ASA Ⅰ或Ⅱ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 μg/kg、异丙酚2.0~2.5 mg/kg和阿曲库铵0.6 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3 μg·kg-1·h-1、异丙酚2~4 mg·kg-1·h-1,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3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舒芬太尼输注速率减至0.1 μg·kg-1·h-1,异丙酚减至1~2 mg·kg-1·h-1.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气管插管时、CO2充气时、CO2充气5 min、30min、放气后5min、拔管时记录SP、DP、HR,并于上述时点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皮质醇、醛固酮和血糖浓度,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术中SP、DP和HR波动在正常范围内;与基础值比较,血浆皮质醇、醛固酮和血糖浓度升高(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4.5±1.9、6.4±2.7、(12.6±1.5)min.结论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病人舒芬太尼0.1~0.3 μg·kg-1·h-1复合异丙酚1~4mg·kg-1·h-1麻醉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35例,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53~75岁,身高150~183 cm,体重46~100 kg,AsAⅡ或Ⅲ级,七氟烷分为冠脉搭桥前后2个阶段给药,分别为气管插管后至锯胸骨前和关闭胸腔至手术结束前,CPB期间停止吸入七氟烷.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相当于1 MAC.围术期行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于锯胸骨前未吸入七氟烷(T_1)、吸入5 min(T_2)、15 min(T_3)、关闭胸腔后未吸入七氟烷(T_4)、吸入5 min(T_5)、15 min(T_6)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TEE监测指标:E波、A波、S波.D波和AR波的峰值、心指数(CI)、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度(Vp),计算E波与A波峰值比(E/A)、S波与D波峰值比(S/D) 和E波与Vp的比值(E/Vp).结果 与T_1时比较,T_(2,3)时MAP降低,T_3时LVEF、FS和CI降低,T_4时HR、LVEF、FS、CI升高,.E波:A波、S波、D波和AR波的峰值升高(P<0.05或0.01);与T_4时比较,T_(5,6)时MAP降低,T_6时LVEF、FS和CI降低(P<0.05或0.01).结论 呼气末浓度相当于1 MAc的七氟烷可明显抑制CPB下CABG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但对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通喉罩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或择期拟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者31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68岁.体重10~79 kg.快速诱导全身麻醉下插入三通喉罩,三通喉罩的标准端口连接麻醉机或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静脉输注异丙酚、维库溴铵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于麻醉前5 min(T0)、插入三通喉罩通气即刻、3、5、10、15 min(T1-5)和术毕(T6)时记录SP、DP、HR和spO2,T1~6时记录VT、气道峰压(Ppeak)和PET CO2,T0,2~6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从三通喉罩另一带有密封帽端口置入纤维支气管镜或带取物钳的窥镜,经声门进入气管行异物取出术.手术时间6~34 min,通气时间19~45 min;T1~6时SP、DP、HR、VT、Ppeak和PETCO2与T0时无差异,T2~6时SpO2明显升高;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三通喉罩通气后PCO2、PO2和O2sat明显改善;均于术后30 min内清醒并拔除喉罩;无误吸,无明显胃肠充气,无咽喉部水肿及损伤,1例患者苏醒期出现短时轻度躁动;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