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989~2003年经显微外科治疗天幕脑膜瘤患者53例,其中普通型天幕脑膜瘤42例(后外侧型32例、后内侧型10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11例(前外侧型3例、后内侧型8例)。普通型天幕脑膜瘤经颞枕或枕部入路者9例,枕下正中入路6例,单侧枕下入路24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经枕-天幕入路7例,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改良翼点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视野障碍(5例)、脑神经损害(7例)、偏瘫(3例)、癫痫发作(2例)、颅内感染(4例)以及手术区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47例患者接受为期7个月~8年的随访,其中恢复正常生活学习者25例,改换工作11例,生活完全自理7例,部分自理4例。结论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根据肿瘤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合理地使用辅助器械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有效地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天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39例天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31例普通型天幕脑膜瘤经单侧枕下入路12例,经颞枕或枕部入路7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经枕下正中入路4例,经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8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中,经枕一天幕入路5例,经改良翼点入路2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1例。结果肿瘤达SimpsonI级全切除19例(48.7%),II级全切除17例(43.6%),次全切除2例(5.1%),大部分切除1例(2.6%),无手术死亡。对3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28例(75.7%)恢复正常生活,7例(18.9%)生活完全自理,2例(5.4%)生活需他人帮助。结论天幕脑膜瘤应积极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分类与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 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0月间住院手术的 6 2例天幕脑膜瘤病例资料 ,重点讨论分类、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手术方法。结果 普通的天幕脑膜瘤 ,按肿瘤主体的位置及其延伸的方向分为前外侧、后外侧以及后内侧 3类 ,并结合肿瘤与天幕上下的关系 ,进一步分成幕上、幕下、幕上下 3型 ;天幕裂孔游离缘脑膜瘤依据解剖意义的不同分为侧方和后内侧 2组 ;肿瘤全切除 (SimpsonⅠ级和Ⅱ级 ) 5 2例 (83 9% ) ,肿瘤次全切除的 6例 (9 7% ) ,肿瘤大部分切除的 4例 (6 4% )。好转 4 6例 (74 2 % ) ,不变 9例(1 4 5 % ) ,加重 5例 (8 1 % ) ,手术死亡 2例 (3 2 % )。结论 天幕脑膜瘤适宜积极的手术治疗 ,规范分类、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恰当的手术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宿州市立医院2008年6月~2014年2月间住院手术的17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幕上型脑膜瘤采用颞枕部入路2例,采用枕部入路4例;幕下脑膜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6例,采用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小脑幕切迹缘采用枕下经天幕入路2例;幕上下脑膜瘤采用幕上下入路1例。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脑幕脑膜瘤全切除(SimpsonⅠ级和Ⅱ级)14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结论小脑幕脑膜瘤适宜积极的手术治疗,合适的显微手术入路以及恰当的手术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22例小脑幕游离缘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根据肿瘤附着的游离缘部位分为外侧组(14例)和后方组(8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等。结果22例小脑幕游离缘脑膜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依次是头痛、步态障碍、头晕、听力损害和面部疼痛,主要体征依次是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运动和感觉障碍。本组22例全切14例,大部切除8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8%(7/22),无病人死亡。外侧组手术采用颞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后方组手术采用枕部经小脑幕或经镰幕双侧、双枕半球间入路。结论手术治疗小脑膜游离缘脑膜瘤应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向及与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关系选择入路;静脉(窦)闭塞时,需重视侧支引流静脉建立方式和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手术治疗的92例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内侧型和外侧型向幕上发展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10例,颞下入路23例,颞枕部入路18例;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21例,采用枕下或枕部幕上下联合入路;20例镰幕型采用枕部经小脑幕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86例,部分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3例术后随访1~8年,正常工作、生活71例,生活自理8例,生活需要照顾4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7例(次全切除5例,全切除2例)。结论 手术全切除小脑膜脑膜瘤可获得满意效果及良好预后;根据肿瘤特点设计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熟练掌握局部神经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深静脉系统及大静脉窦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15例天幕脑膜瘤病人根据肿瘤与天幕关系,分别采用经颞顶枕、顶枕、枕下、顶枕-枕下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0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例,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天幕脑膜瘤手术切除可获较好的疗效。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控制瘤体出血,分块切除,保护重要脑功能,是切除肿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治疗枕大孔区脑膜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枕大孔区脑膜瘤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枕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枕颈部不适及疼痛和头痛头晕是最常见的起病症状,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平均病程11.7个月,术前KPS评分72.5±8.3.腹侧型24例,腹外侧型80例,背外侧型10例.肿瘤平均最大径为(33.5±5.6)mm.10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97例采用远外侧经髁或髁后入路,7例采用扩大远外侧入路.肿瘤全切98例,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16例,死亡率1.8%.随访到93例,平均随访90.3个月,59例正常生活(63.4%).结论 大多数腹侧和腹外侧型的枕大孔区脑膜瘤可采用远外侧经髁或髁后入路,力求第一次手术全切肿瘤.术后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天幕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资料分型:前内侧型(Ⅰ型)、前外侧型(Ⅱ型)、内中型(Ⅲ型)、后内侧型(Ⅳ型)、后外侧型(Ⅴ型);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分为幕上型、幕下型、幕上下型。依据肿瘤分型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结果 31例中,Ⅰ型3例 ,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8例,Ⅴ型12例;幕上型6例,幕下型19例,幕上下型6例;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3例,Ⅱ级5例,Ⅳ级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31例术后随访3~18个月;2例部分切除术后行伽玛刀治疗,复查MRI未见肿瘤增长;1例部分切除术后1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进展,但无新发症状,动态复查MRI随访观察;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KPS评分≥70分。结论 天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生长方向综合分析,个体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掌握运用局部显微解剖关系、术中尽量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肿瘤周围组织及血管损伤、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锁孔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显微锁孔入路切除10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其中远外侧经髁后入路5例,远外侧经髁入路3例,枕下中线入路2例。结果10例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远外侧经髁后和部分经髁锁孔入路是切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椎动脉及其分支,保护后组颅神经。  相似文献   

11.
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在治疗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脑膜瘤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枕髁后入路8例,经部分枕髁入路3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部分枕髁入路2例,经完整枕髁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枕颈融合,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的症状,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以及脑干缺血。结论远外侧入路是手术治疗下斜坡区和上段颈髓腹侧、腹外侧病变的理想入路,可以理想显露肿瘤及其基底部并减少术中出血,但手术操作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经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11例,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4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部分枕髁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7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3例,大部切除(SimpsonⅣ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经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关键在于:①合理设计磨除枕骨大孔侧方骨质的范围以充分暴露肿瘤;②术中注意保护脑干、上颈髓、后组颅神经及椎动脉等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3.
天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方法15例天幕脑膜瘤病人术前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MRI检查。依照肿瘤与天幕关系分别采用颞顶枕、顶枕、枕下、顶枕一枕下联合人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按照Simpson肿瘤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10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随访12例,2例复发,再次手术获治愈。结论天幕脑膜瘤手术切除可获较好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生存时间。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控制瘤体出血、分块切除、保护重要脑功能是完成肿瘤切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总结本病的放射学特点、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以探讨岩斜坡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和如何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岩斜坡脑膜瘤,采用3种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包括(1)经岩骨-天幕入路3例;(2)乳突后枕下入路15例;(3)远外侧枕下入路3例。结果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90.5%),经术后CT或MR证实肿瘤全切除者13例(62%),无手术死亡。术后新增颅神经损害10例(47%),其中永久性损害3例(14%)。肿瘤巨大、肿瘤血管化或纤维化、脑干与肿瘤之间的蛛网膜界面消失、基底动脉供血等因素增加手术困难,影响术后效果。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和精良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坡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残死率。但保证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是最重要的手术目的,当肿瘤巨大或蛛网膜界面消失时,全切除肿瘤会十分困难,应考虑次全切除肿瘤,术后用γ-刀处理残余肿瘤。  相似文献   

15.
中、后颅窝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后颅窝(MP)型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该类肿瘤的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MP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切除肿瘤取颞底经天幕入路者14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等其他手术入路者1O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2例和大部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23例,加重1例。结论 实体性MP型三叉神经鞘瘤需与中、后颅窝脑膜瘤相鉴别;囊性MP型三叉神经鞘瘤需与表皮样囊肿相鉴别。对于MP型三叉神经鞘瘤,取颞底经天幕入路可获良好效果,并具有显露容易、创伤小、可直视海绵窦及其内侧的神经血管,以及到达后颅窝肿瘤距离近、较直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顺性分析16例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病例资料,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经枕髁后入路8例,经部分枕髁入路6例,经寰枢椎关节侧方联合部分枕髁入路2例。结果Simpson Ⅰ、Ⅱ绒切除13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骨窗设计要合理。术中要重点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手术方式,总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天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及21例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9.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83.8%)、步态不稳(35.1%)和偏盲(21.6%).根据肿瘤附着于天幕的位置分为5型.直接手术36例,11例幕上入路,25例幕下入路.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和Ⅱ级)28例(77.8%),次全切除8例(22.2%),死亡1例.随访21例,14例(66.7%)恢复正常生活,3例(14.3%)生活不能自理.8例次全切除者随访4年,未见肿瘤的生长,未再次手术.结论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周围结构受累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对天幕裂孔处的肿瘤切除困难时,可采取次全切除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天幕游离缘中区脑膜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和入路. 方法应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极限化暴露乙状窦前间隙,剪开天幕的同时根据肿瘤分型采用不同方式处理肿瘤附着点,将肿瘤及其附着天幕一并切除.结果 11例脑膜瘤获得SimpsonI级切除8例,Simpson II级切除2例,SimpsonIII级1例;术后有2例出现轻度滑车神经麻痹,1例出现面部麻木,均1个月后恢复;平均随访21.2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天幕游离缘区肿瘤可以在最小牵拉颞底和小脑的同时很好的处理肿瘤基底,同时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膜和保留颅神经功能的完整,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肿瘤切除,但对于跨中线生长的肿瘤该入路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巨大斜坡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总结斜坡脑膜瘤的放射学特点、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以提高斜坡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残死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34例斜坡脑膜瘤,采用6种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包括(1)眶颧-颞极入路9例;(2)额颞-经海绵窦入路2例;(3)经岩骨-天幕入路13例;(4)乳突后枕下入路6例;(5)远外侧枕下入路3例;(6)经口咽-斜坡入路1例。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者29例(85%),肿瘤全切除率5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颞下经天幕入路1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8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动眼神经麻痹和面瘫3例、颞叶水肿伴出血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残余肿瘤无进展;末次随访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岩斜区脑膜瘤应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为中心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以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导向,将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