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行患侧颌内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例鼻咽血管瘤患者术前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患侧颈外动脉造影诊断以及超选择行患侧颌内动脉栓塞。3d后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并对2例患者的手术过程以及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栓塞造影造成患侧颌内动脉远端完全栓闭;外科手术中出血量少(〈80ml)、视野清晰,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和降低手术风险。结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术前患侧颌内动脉栓塞对临床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鼻咽血管纤维瘤部位隐蔽,切除时出血剧烈,肿瘤及其基底部的充分显露是快速切除肿瘤和减少出血的重要条件。惯用的鼻侧切开径路和经腭径路存在术野暴露欠充分、操作不方便和影响美容效果的缺点。1993~1999年,我们采用改良半面中部掀翻式径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20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14~48岁,平均20.8岁。鼻阻伴反复鼻衄,病史3月至3年。其中1例为手术后复发患者。术前CT扫描评定Zanaret分期,Ⅰ期18例、Ⅱ期2例。术中发现病变情况大致同Zanaret分期,1例肿瘤切除后出血剧烈行右颈外动…  相似文献   

3.
何政  张学军 《江西医药》2005,40(10):651-652
2001年9月我院收治1例鼻咽巨大血管纤维瘤。行选择性颌内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青少年鼻咽血管纤维瘤分期标准。该标准充分考虑了外科术式(鼻内镜),颅内侵犯的范围以及颈内动脉分支血管供应的范围、程度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综合考虑肿瘤侵犯颅底的范围以及肿瘤的供应血管密度进行分期,与现行其它鼻咽血管纤维瘤分期标准作比较。手术失血量、手术次数、肿瘤复发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74%的患者有颅底侵犯。51%的患者观察到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后,残余的高密度血管供应均来自颈内动脉分支。这些栓塞后残余颈内动脉分支按密度归于Ⅳ期和Ⅴ期,决定了术中失血量多少,故Ⅳ期和Ⅴ期需联合其它手术方式,以避免病变残留或肿瘤复发。结论肿瘤大小和鼻窦受累对预测内镜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影响较小。本文论述的青少年鼻咽血管纤维瘤分期标准主要包含两个因素:颅底扩展途径以及肿瘤供应血管分布情况,其决定了手术方式、路径。相较其它分期标准,本文分期标准更能准确预测治疗应对措施(手术失血量、是否变通手术方式)以及肿瘤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术前3~5 d对20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进行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主要是PVA颗粒。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果:主要由颌内动脉的分支血管供血者18例,咽升动脉供血者2例。20例栓塞治疗均成功,其中15例栓塞后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大部分消失。栓塞治疗3~5 d内手术,肿瘤全切除者15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有10例患者术中出血少于200 mL。结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变传统手术入路,寻求创伤更小、不影响颅面骨生长、避免功能损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术式。方法:2003~2007年我院收治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11例,均在鼻内镜辅助下手法钝性分离行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结果:1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均顺利切除,平均出血量650 mL,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至4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法钝性分离对鼻咽血管纤维瘤尤其位置深达翼腭窝、颞下窝且暴露差者的切除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及鼻内镜下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手术切除均行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栓塞,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或咽升动脉,栓塞物为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结果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后90%肿瘤血供完全消失,栓塞后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栓塞后3~5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前出血,对于Ⅰ~Ⅲ期病变,于栓塞术后再行鼻内镜直视下切除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我院1995-02~2003-12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畸形56例,其中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20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中联合Nd押YAG激光照射;2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手术治愈率92.9%。其中行术前动脉栓塞和术中激光照射的32例均治愈;单纯手术切除治愈20例,手术失败1例,术后复发3例。结论沿着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血管畸形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畸形,选择手术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或术中Nd:YAG激光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手术切除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解皓  李海涛  刘保良 《河北医药》2007,29(6):575-576
目的 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8例骶骨肿瘤行术前化疗栓塞,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23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8例化疗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28例均在化疗栓塞后2~4 d内手术,术中失血量(1 376±190) ml,手术时间(162±38) min.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化疗栓塞后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并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将36例骶骨肿瘤术前行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2例患者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全部病例均在栓塞后24h内手术,术中失血量为(1062±221.67)ml,手术时间为(158.26±47.83)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栓塞后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部分肿瘤边缘有假包膜形成。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肾癌手术情况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患者20例为术前介入组,同期类似大小肿瘤单纯手术切除患者20例为单纯手术组,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介入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介入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83.4-24)rnl,平均输血量(176±38)ml,平均手术时间(92±7)min,均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479±70)ml,平均输血量(413±66)m1,平均手术时间(122±10)min](P〈0.05或P〈0.01);术前介入组术中见肿瘤体积缩小,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分离;瘤体标本切面见大面积肿瘤组织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单纯手术组瘤体表面血管怒张,与周围粘连,分离容易出血。结论中晚期肾癌患者术前介入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叶宁  李志坚  万严  许晨  熊健  徐育青 《江西医药》2010,45(8):754-755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前经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巨大肾癌上的疗效。方法对32例巨大肾癌病人术前进行超选择肾动脉灌注栓塞术(栓塞组),以26例未行介入治疗直接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栓塞组外科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ml,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对照组出血量平均为410ml,手术时间平均为140min;栓塞组术中肿瘤及肾周组织水肿,周围组织容易分离,标本显示肿瘤明显缩小,肿瘤周边呈黑色,病理见肿瘤细胞坏死,其周有炎性淋巴细胞。结论巨大肾癌外科手术前肾动脉灌注栓塞术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熊小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77-179,182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在预防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产科疾病行子宫动脉栓塞的住院患者40例,其中行预防性子宫动脉拴塞术的28例为研究组(剖宫产瘢痕妊娠25例,宫颈妊娠1例,中期引产并前置胎盘2例),行子宫动脉拴塞术控制急性大出血的12例为对照组(产后出血5例,中期引产出血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4例,阴道壁囊肿术后出血1例).对40例患者行血管造影并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或栓塞前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栓塞后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前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输血率、休克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40例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1例同时栓塞阴部内动脉,17例栓塞前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杀胚胎治疗,所有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1~9 d内行刮宫术(B超或宫腔镜下),或病灶清除术(腹式、腹腔镜下、阴式),或剖宫产术.两组无严重并发症及子宫切除发生;研究组栓塞前出血量、输血率、休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可减少妇产科手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景香  吴伯娟  王宁  李博 《河北医药》2011,33(9):1432-1433
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采用术前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electivearterialemboli-zation,SAE)技术,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在术前2~5d行肿瘤血管栓塞术,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2004~2009年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54例。其中23例行术前血管介入栓塞,后行手术切除创面修复,31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术中均进行周边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辅助手段。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到4年,31例单纯行手术切除治愈26例(83.8%),复发5例;23例术前介入栓塞者治愈21例(91.3%)复发2例。平阳霉素注射后未见复发。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血管介入栓塞,术中间断缝扎、肾上腺素盐水浸润、电凝止血等有效的止血方法配合进行手术、术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综合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瘤一种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施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手术36例,其中先经腹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4例,通过介入方法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暂时性栓塞7例,通过介入方法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永久性栓塞10例,通过介入方法于腹主动脉远端预先放置术中间断止血球囊5例,然后再经后路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按预防大出血方法的不同计算各自术中平均出血量。结果经腹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者,术中出血量为500~2000ml,平均1100ml;通过介入方法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暂时性栓塞者,术中出血量为600~2100ml,平均1200ml;通过介入方法先行双侧髂内动脉永久性栓塞者,术中出血量为550~1900ml,平均1150ml;通过介入方法于腹主动脉远端预先放置术中间断止血球囊者,术中出血量为200~1000ml,平均560ml。结论上述暂时性或永久性减少骶部血供方法是可行的,完全可以预防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尤其是通过介入方法于腹主动脉远端预先放置术中间断止血球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胆系术后大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胆道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急诊行腹腔动脉、选择性肝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或钢圈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肝动脉分支出血3例、胃十二指肠分支出血2例、空肠动脉分支出血1例。所有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迅速明确诊断,并成功栓塞出血动脉8例。1例患者因出血复发行二次栓塞止血成功。经3个月-2年的随访未见出血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因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失败改行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安全、可靠、创伤小,是诊断和治疗胆系术后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最大直径6.1-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在术前5-7 d,对14例巨大脑膜瘤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10例。术中出血量300-1000 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巨大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用介入造影可了解肿瘤血运情况,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血管。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65-1992年治疗12例鼻咽纤维瘤,均为男性青年,年龄12-22岁,平均17岁。起病均诉鼻阻塞,鼻腔间断发生出血。治疗采用全麻下手术切除,为术中安全,术前均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其中2例术前有严重出血,肿瘤较大,术前作颈外动脉结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Ⅱ期宫颈癌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1例手术治疗的Ⅱ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法,分为动脉化疗栓塞组(观察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近期有效率、术中出血量和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89.29%,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r=0.037,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48±28)ml,低于对照组(450±36)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45.45%)较对照组的低(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5,P〈0.05)。结论Ⅱ期宫颈癌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化疗副反应,是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