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喉罩置入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动吸痰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用脚踏开关控制负压吸痰。由于脚没有手灵活,易失控,不能很好地调控负压。当强负压下遇导管吸口与气管内壁相贴时,移动导管吸痰则容易损伤甚至撕裂吸带内壁组织,给病人增加痛苦。从2001年3月开始,我们改用手拇指代替脚踏开关,控制负压吸痰,并将之应用于50例住院需吸痰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电动吸痰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甚为重要.为规范而有效地进行吸痰,对电动吸痰操作的前、中、后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吸痰器是手术室必备的抢救物品之一.患者在施行麻醉时常规备吸痰器用来吸出痰液或口腔内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吸痰后对电动吸痰器盛装痰液的玻璃瓶进行终末处理时,需要倾倒痰液后进行彻底清洗、浸泡、消毒.我科使用的是DFX-23C.1型电动吸痰器,因其玻璃瓶体积大,清洗消毒不方便,在清洗时常常摔碎,不仅增加了护士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同时给科室及个人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我科将500 ml盐水玻璃瓶应用于电动吸痰器中,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施源 《山西护理杂志》2011,(6):1495-1495
吸痰是临床护理工作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其吸痰管与吸痰装置由一个玻璃接头连接。连接管需每次使用后浸泡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5.
正常生理气道患者经口腔吸痰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淑芬  洪燕玲 《护理学报》2008,15(1):F0003-F0003
及时有效的电动吸痰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吸痰有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和经正常气道吸痰。经人工气道吸痰,只要方法止确,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并不困难;经正常生理气道吸痰,没有足够的吸痰经验和技巧,吸痰有时不能真正达到清除气道分泌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程毛女 《全科护理》2009,(14):1272-1272
气管切开术目的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氧气进入肺部及下呼吸道,从而改善缺氧的状况,它不仅用于耳鼻喉科,也用于神经内外科、监护病房,急诊科等,由原来单纯性的手术性和抢救性气管切开,发展到疾病的治疗性和预防性气管切开,而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中,吸痰操作的正确与否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外伤患的呼吸道梗阻,采用吸痰、给氧和使呼吸道湿化等系统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患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机械辅助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而吸痰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在预防肺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气管黏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人工气道阻塞等。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麻醉及外科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在预防肺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2]。临床上主要的吸痰方式最常见的为开放式、密闭式吸痰以及新研究提出的半开放式吸痰,3种吸痰方式各有优势,本研究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倪小英 《全科护理》2012,10(20):1876-1876
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急危重症病人,常因痰液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加重病情。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但吸痰技术影响吸痰效果。临床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病情,灵活采用不同吸痰方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笔者通过对56例病人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吸痰方法清除呼  相似文献   

11.
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吸痰的目的是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正确、安全有效吸痰是呼吸道管理的关键随着现代诊疗监护技术的发展,危急重患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人工气道管理成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将机械通气患儿气管内吸痰护理  相似文献   

12.
任宁吴中亮  李永奇 《护理研究》2005,19(12):2667-2667
吸痰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用于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但反复插入吸痰管,易损伤气道黏膜,造成肺部感染,还可引起循环紊乱和颅内压增高。2002年5月-2004年12月,护理人员对住院的22例昏迷病人行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吸痰,有效清除了痰液,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吸痰是借助机械装置的负压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不能有效咳嗽、咳痰,为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吸痰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护理操作.为减轻患儿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吸痰技巧.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为123例机械通气患儿采取安全措施吸痰,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预防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8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早期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如叩背排痰、湿化气道、机械吸痰、鼻饲等促进痰液排出,避免误吸、呛咳,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结果通过早期实施针对性呼吸道护理及全程健康教育,住院患者无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开展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预防肌无力危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对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吸痰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平  刘红升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10-1611
清理呼吸道无效是指个体处于无法通过自主有效的咳嗽清理呼吸道中分泌物或阻塞物,以使呼吸道通畅的状态。临床上发生呼吸衰竭、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能有效咳嗽、咳痰均属于清理呼吸道无效。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吸痰是解除痰液阻塞,改善通气功能,以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上常用常规湿化及经鼻吸痰法,对一些患者吸痰缺乏有效性。如何做好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的吸痰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气道的湿化、排痰、吸痰时机的选择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吸痰时机对气管插管新生儿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管插管新生儿护理中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吸痰一般是在为患儿翻身、拍背后立即吸痰,吸痰时患儿易出现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等缺氧症状;同时为防止痰阻,吸痰时常向气管内滴人湿化液或进行气道冲洗。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吸痰滴注湿化液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增加许多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4例各种原因导致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非定时吸痰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照组27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定时吸痰,两组患者其它护理相同。结果治疗组24例患者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5例(20.8%),肺部感染3例(12.5%),平均每天经气管套管吸痰量62.2±7.8 ml,吸痰频率2.42±0.5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较定时吸痰能有效地吸出痰液,保持各种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总结脑出血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者的吸痰方法和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46例脑出血伴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者吸痰护理措施进行改进:既改进湿化方法和吸痰的顺序,适时调节负压,按需吸痰。对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由于及时正确应用有效的吸痰技术,是保持气道通畅的主要方法,从而使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在同类报道中降低了4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国大陆心脏外科手术量也逐年增多~([1])。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常规留置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功能恢复。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而吸痰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提升,人工气道内吸痰的研究越来越精细,吸痰的方法也不断更新、细化、完善,向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常规吸痰法~([2-3])。1968年膨肺吸痰法首次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