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 (TRA p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86例(男 60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68 9± 1 1 4岁 )发病在 1 2h内需接受 p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46例 ,经股动脉入径 (TFA pPCI)组 40例 ,比较两种入径pPCI各操作时程、疗效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防处理措施。 结果 两组在处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程度 ,以及在 pPCI各操作时程、疗效和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术后TFA pPCI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TRA pPCI组 (P <0 0 5)。TRA pPCI组术中有 4 3 %患者出现上肢动脉轻度痉挛 ,但经解痉治疗有效且不需中断PCI操作。术后随访TRA pPCI组Allen’s试验时间较前无明显变化 ,且双侧桡动脉内径及收缩期血流峰速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老年AMI患者 ,两种入径的pP 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 ,但TRA pPCI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少 ,且拔除鞘管时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治疗 ,可作为老年AMI患者PCI治疗时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TRU)的可行性。方法  4 0例 (男性 34例 ,女性 6例 ) ,平均 (5 9 3± 9 1)岁经桡动脉入径困难的不稳定性心肌缺血的PCI患者 ,桡、尺动脉双侧Allen′s试验均阳性 ,血管超声检测尺动脉内径 (3 30± 0 2 2 )mm大于桡动脉内径 (2 4 3± 0 33)mm(尺、桡动脉内径比值为 1 35∶1 0 0 ) ,P <0 0 5 ,作为选择性PCI TRU的对象。记录PCI TRU各项操作时程 ,量化比较术前与术后右侧尺、桡动脉Allen′s试验时间、血管内径、截面积、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和血流阻抗指数等变化。结果 应用 6F指引导管对 4 2条血管的 4 8处病变行PCI TRU ,均获得成功。置入支架 4 8枚 ,2例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先行切割球囊切割成形治疗后置入支架。指引导管置入时间 (4 30± 0 5 9)min ,X线透视时间 (2 5 90± 0 4 9)min ,总PCI TRU时程 (5 6 6± 14 8)min。术后无须停用肝素 ,即刻拔出动脉鞘管 ,局部加压包扎 ,无体位活动限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5 2 1±0 4 3)d。PCI TRU术后 1个月随访血管内径、截面积、血流速度、血流阻抗指数和指端血氧水平的各参数值也均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亦无右侧尺动脉闭塞及尺神经受损表现。结论 对桡、尺动脉双侧Allen′s试验均阳性 ,经桡动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途径的老年冠心病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国内经桡动脉途径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途径 ,比较欧洲经挠动脉途径 (TRA)的病例与在中国经股动脉途径 (TFA)病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8月~ 2 0 0 3年 1月在比萨大学心胸科的 70 0例老年患作为 A组 ,B组由 40 0例来自中国北方抚顺市 TFA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病例 ,C组包括 50例中国抚顺市 2 0 0 3年经 TRA冠脉介入诊断和治疗的病例。结果 平均操作时间在 B组和A组分别为冠脉造影 30± 5和 50± 5min,介入治疗 65± 2和 81± 4min(P<0 .0 1 )。在 TRA的病例中 90 %术后当日下床活动。 C组平均手术时间与 TRA者相似。 B组有 4例住院期间发生与穿刺血管相关的并发症。两组病人出院后随访 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TRA的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下床早 ,出院早 ,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 (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已经被证实是减少未来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 ,经皮桡动脉直接PCI的报道不是很多。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皮桡动脉行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 从 2 0 0 2~ 2 0 0 3年 ,39例 ( 2 5例男性 ) ,诊断明确的AMI患者并同意行PCI者纳入此研究。 11例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theAllentest阳性且愿意行桡动脉PCI者为一组 ,行经皮桡动脉直接PCI术。其他 2 8例患者为二组 ,即经皮股动脉PCI组 ,由以下患者组成 :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可能需要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或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②桡动脉搏动弱或theAllentest阴性患者 ;③由只能完成经皮股动脉PCI的医生完成的病例。结果 PCI成功率为92 % ( 36 / 39) ,一组成功率为 91% ( 10 / 11) ,二组成功率为93% ( 2 6 / 2 8) ,P >0 0 5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二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分别为 ( 11 2 1± 4 82 )min及 ( 10 5 8± 5 2 7)min ,P >0 0 5。整个手术时间分别为 ( 5 4 93± 2 4 5 5 )min及( 5 7 2 6± 2 8 11)min ,P >0 0 5。 30d随访 ,一组患者无前臂缺血症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股动脉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ampeau等[1] 报道选择桡动脉途径 (TRA)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穿刺部位并发症少 ,术后患者即可恢复活动 ,无体位限制 ,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费用。我院从 2 0 0 0 - 0 6~ 2 0 0 1- 0 8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同时学习、掌握TRA相应的操作、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14 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分为⑴经桡动脉入路组 (试验组 ) 6 5例 ,男 39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6 0 2± 5 9( 4 8~ 79) ]岁。入选标准 ;术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管缝合器Angio-seal缝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股动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PCI病人61 例,平均年龄(67.4±11.5)岁,随机分为应用血管缝合器组30例,手法压迫组(人工压迫、绷带加压包扎)31例。比较两 组病人的平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局部血管的并发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与手法压迫组平均止血时间分 别为(5.7±3.4)min,(24.9±5.6)min;平均卧床时间分别为(4.3±1.0)h,(23.8±2.1)h(P均<0.01);平均住院 天数分别为(10±3)d.(15±4)d(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例数分别为1例(3.3%),7例(22.6%),P<0.01。结 论:血管缝合器缝合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全身肝素化的血管穿刺部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76例老年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方法 老年组76例 ,对照组 15 4例 ,2组患者均首选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对比观察其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等。 结果 老年组桡动脉穿刺及插管成功率为 94 7%,冠脉成形术成功率为 93 3%,并发症发生率为 5 3%;对照组分别为 97 4 %、94 1%、5 2 %,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用量分别为 (30 5± 12 5 )min与 (2 9 5± 11 6 )min、(2 0 6± 5 8)min与 (19 3± 7 5 )min、(90 8± 2 0 3)ml与 (89 4± 2 1 9)ml,2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对于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无缺血、不需要大直径旋磨导管旋磨及定向斑块旋切技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2005年1月~2005年8月行CAG和(或)PCI患者231例,按途径分为2组,桡动脉组111例,股动脉组12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7.3%,股动脉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1.8%,股动脉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G操作时间:桡动脉组(19±5)min,股动脉组(1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操作时间:桡动脉组(56±8)min,股动脉组(56±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桡动脉组(2.1±1.3)日,股动脉组(3.7±0.8)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或)PCI,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给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9例临床诊断为AMI患者,发病均在12 h内。其中男性患者201例,女性患者88例,平均年龄(55.8±10.9)岁,分为经桡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组142例与经股动脉介入(transfemor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FI)组147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时间、术后与穿刺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TRI组142例患者,包括单支病变的患者82例,多支病变的患者60例,其中完全闭塞病变患者47例。TFI组147例患者,包括单支病变的患者85例,多支病变的患者62例,其中完全闭塞病变患者50例。两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I组与TFI组手术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比99.3%,P>0.05)。罪犯血管TIMI3级开通率,TRI组与TF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比93.9%,P>0.05)。从麻醉到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TRI组为(29.1±6.2)min,TFI组为(27.5±7.0)min,P>0.05,从麻醉到指引导管撤出时间,TRI组为(47.3±16.0)min,TFI组为(43.0±17.1)min,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TRI组出现严重桡动脉痉挛3例,局部血肿2例。TFI组出现局部血肿7例,迷走反射12例,假性动脉瘤2例,排尿困难10例,腰痛5例。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PCI治疗AMI同样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而术后与穿刺血管及其他因素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桡动脉组却明显少于经股动脉组。因此桡动脉可作为给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术者身体各部位的剂量当量情况.方法 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95例,其中31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TFA组),164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TRA组),记录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剂量-面积乘积(DAP)和2名术者身体各部位的剂量当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TRA组手术时间长于TFA组[(47.01±15.88)min比(40.56±t13.18)min,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曝光时间和DA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组左腕关节剂量当量为(0.41±0.11)μSv,高于TFA组的(0.37±0.09)μ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者左颞部剂量当量远高于右颞部.结论 术者身体左侧接受了更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尤其是在TRA组术者左腕关节部位更为显著.应该重视PCI手术的辐射安全,进行有效的放射防护,以降低术者敏感部位的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 方法:42例接受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年龄28~73岁,平均(57.43±7.45)岁。体外循环下搭桥16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搭桥26例。人均旁路3.08支(1~5支),左乳内动脉(IMA)34例,双侧IMA 8例,左侧桡动脉(RA)33例,双侧RA 9例,胃网膜右动脉(GEA)1例。 结果:术后仅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2.4%),41例(97.6%)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 结论:全动脉化搭桥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CAS)、股动脉粥样硬化(F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的关系。方法以高分辨率B-型超声探查曾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病人双侧颈动脉220例及同时探查股动脉58例,检测斑块,累计每例各部位斑块厚度,分别得颈动脉、股动脉斑块积分(ffe、ny),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1)CAS、FAS、CAS+FAS预测冠心病敏感性分别为91%、85%、97%,特异性为57%、70%、65%,阳性预测值为77%、81%、81%,阴性预测值为80%、76%、94%;(2)CAS、FAS、CAS+FAS预测CAAS敏感性分别88%、83%、95%,特异性为77%、82%、76%,阳性预测值为92%、91%、91%,阴性预测值为67%、67%、87%;(3)CAS、FAS、CAS+FAS与CAAS病变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63、0.77(P<0.001),(4)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PSc越高,PSc预测冠脉正常、轻度狭窄、单支、多支病变,总正确率70%。结论(1)CAS、FAS预测CAD或CAAS均有价值,但后者阳性预测值更高;(2)同时检测CAS与FAS,可提高阴性预测值;(3)CAS程度可以预测CAAS程度。  相似文献   

13.
经肱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8例,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6例,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在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方面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但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较股动脉组低,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长(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低,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自体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 2 8例桡动脉 ( RA )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2 8例中 ,男 2 6例 ,女 2例 ;年龄 3 8~ 73岁 ,平均 ( 5 3 .3 2± 8.72 )岁 ;体外循环下搭桥 6例 ,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2 2例 ( 75 .7% ) ;全动脉化搭桥 2 4例 ( 85 .7% ) ,双侧 RA9例 ,左侧乳内动脉 ( IMA) 2 8例 ,双侧 IMA7例 ,胃网膜右动脉 1例。人均搭桥3 .15支 ( 2~ 5支 ) ,序贯吻合 5例 ,“Y”型吻合 2例 ,室壁瘤切除 ,左心室几何成形术 1例。2 7例顺利康复 ( 96.4% ) ,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例 ( 3 .6% )。认为自体 RA是理想的第二种动脉移植物 ,远期通畅率高 ,适合于各种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74例全动脉化CABG的患者。74例患者分别在体外循环(CPB)和非CPB下行CABG。应用左乳内动脉(IMA)1例,左IMA加单挠动脉(RA)14例,左IMA加双RA 54例,双IMA加双RA 3例,双RA 2例。人均搭桥4.7(17)支,序贯吻合66例,“Y”和“T”型吻合分别为15和6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本组患者随访518(平均12.2)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症状再发。多普勒和16排CT示血管桥无狭窄通畅。结论:全动脉化CABG取得好的早期效果,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Anomalous origin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originating from the pulmonary trunk (ARCAPA) is a rare but potentially fatal anomaly. We are presenting two cases of ARCAPA and reviewing the main previous published data on this lesion. The first patient presented at the age of 5 month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severe chest infection. He was found to have heart murmur and cardiomegaly on chest X ray. Echocardi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data confirmed an ARCAPA associated to a large malalignmen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distal pulmonary artery aneurysms. He underwent surgical closure of th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reimplantation of the ARCAPA on the aorta with good result.The second case is an 11 year old male patient, complaining of dizziness and chest pain on exertion. Echocardiographic and angiographic data confirmed ARCAPA associated to a valvular pulmonary stenosis. He was operated on successfully. He got also direct reimplantation of the anomalous coronary artery on the aorta and a pulmonary valve commissurotomy. An anomalous origin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is a rare condition but may lead to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sudden death. Diagnosis is mainly made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confirmed by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iography. Operative correction is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an anomalous coronary artery arising from the pulmonary trunk.  相似文献   

17.
血管亚临床病变的无创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亚临床病变的研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现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常规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拟CABG术患者1546例共3092条锁骨下动脉,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及同侧椎动脉、乳内动脉的血流频谱情况,发现锁骨下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时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评价椎动脉及乳内动脉逆流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103例患者(124条锁骨下动脉)存在锁骨下动脉起始段中度以上狭窄,狭窄发生率为6.7%。锁骨下动脉狭窄侧椎动脉逆流51条,无逆流73条,余锁骨下动脉无狭窄侧椎动脉均无逆流;锁骨下动脉狭窄侧乳内动脉逆流11条,无逆流113条,余锁骨下动脉无狭窄侧乳内动脉均无逆流。以椎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41.1%,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以乳内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544。结论:根据椎动脉及乳内动脉逆流诊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均较低,常规超声检查锁骨下动脉对指导CABG术桥血管选择避免出现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Woven coronary artery is an extremely rare anomaly in which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 divided into thin tunnel-like channels. WCA is thought to be a benign condition, however, it wa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schemia in some case reports. We present a 61-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woven right coronary artery.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方法 对 11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  114例患者中 ,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18 4%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77例冠心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2 6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37例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 2 7% ,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后 ,常规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