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妇科痛证的病因病机、脏腑论治、经络论治着手,总结妇科痛证病机多属肝郁气滞型,阐述四逆散用于治疗妇科痛证的原因;并用临床医案举例说明四逆散在妇科痛证的应用上颇见成效,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推动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经》痛经论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影响着女性生理周期的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内经》中就有关于痛证系统论述,为后世医家认识妇科痛证提供了原则,《内经》中指出了痛证的病因病机及针对不同的痛证,治疗原则的选择。治疗痛经的方法也应如此,当谨守病机,因证施治。至今仍指导着临床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本文将对《内经》中关于痛经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论述稍作小结和拓展,以期能帮助读者整理思路,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总结郑纯教授从心论治妇科痛证的经验。郑教授认为妇科痛证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发生后多出现情志变化。从情志致痛与心的关系、心主血与妇科痛证、心主神志与妇科痛证论述了妇科痛证病因病机与心的关系。主张宁心安神、滋肾养阴治疗月经病痛证;交通心肾、舒心养神治疗妊娠病痛证;养心通脉治疗产后诸痛;清心扶正治疗妇科癥瘕疼痛,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4.
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证的统称.“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是对痛证总病机的概括,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痛证的治疗大法.因“不通”的原因颇多,故“通”之法也各异.此所谓病有久暂,势有缓急,证有寒热虚实之殊.法有温情补泻之异.若其证同,则理相通,法相似.笔者临床以病机为纲,治法为目,将常见痛证归纳为气、血瘀、寒凝、湿热、虚寒、阴虚、痰饮、虫食积滞等主要类型,并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用以指导痛证的辩证施治.从病机治法学角度探讨痛证的辨证施治规律.1气滞痛 由于气机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  相似文献   

5.
《素问·举痛论篇》对痛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举痛论》作为中医论治痛证的首篇著作,对痛证之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临床表现等进行了详实的论述,同时探讨了"不通则痛"的关键病机,引领和扩大了后世医家对"寒"邪致痛大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痛证是祖国医学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科病症的统称 ,“不通则痛 ,痛则不通”是对痛症总病机的概括 ,而“通则不痛”则指出了痛症的治疗大法。因“不通”的原因颇多 ,故“通”之法也各异。此所谓病有久暂 ,势有缓急 ,证有寒热虚实之殊 ,法有温清补泻之异 ;若其证同 ,则理相通 ,法相似。临床以病机为纲 ,治法为目 ,将常见痛证归纳为气滞、血瘀、寒凝、湿热、虚寒、阴虚、痰饮、虫、食积滞等主要类型 ,并分别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 ,用以指导痛证的辨证施治 ,从病机治法角度探讨痛证的辨证施治规律。1 气滞痛由于气机出入升降治节于肺 ,升发疏泄于肝 …  相似文献   

7.
在辨证论治专著《辨证玉函》中,陈士铎论痛以阴阳虚实为纲,以病邪之属性分阴阳,以病机之属性分虚实,与病变部位相结合详论诸痛的成因与发展,并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病机、不同病因的痛证创制专属方药。在陈士铎所创治疗痛证的方剂中,治疗阳实痛证注意顾护阴血,治疗寒虚痛证主张补益肝肾。在用药方面,陈士铎善于使用白术安中补虚,擅长巧用白芍缓急平肝。《辨证玉函》治痛明辨痛之阴阳虚实,从血气论治,不以止痛为先而重在养护正气,为痛证的中医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内经》关于痛证的病因、病机、辨证特色及针灸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指导针灸临床。关于痛证病因,既有外感寒邪,也有内伤如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瘀血等;对于痛证病机详分虚实,切中肯綮,辨证特色鲜明,针灸治疗方法亦丰富多彩,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9.
陈伟明 《光明中医》2008,23(3):274-276
张仲景对痛证的论述丰富多彩,治疗用药谨合病机,仲景治痛辨治关键在于以证求药,但其用药有一定规律及特点。综合考虑其痛证用药,以桂枝、芍药、附子使用最广泛,仲景治痛无拘于其,亦无忘于其。  相似文献   

10.
王小云教授擅长辨证论治妇科痛证.文章通过对王小云教授对妇科痛证的病因病机论述,辨证论治思想的论述,及用药特点的概述,为妇科痛证治疗开拓了新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探讨痛证证治理论发展历程。认为痛证理论发展经历了以寒热病因、气血病机及作用于经脉、五脏类分为标志的《内经》时代;从外感、内伤分证,确立痛证辨证论治体系的仲景时代;以李东垣、朱丹溪为代表深化和创立痛证病机学说,从气、血、痰、郁立法论治的金元时代;突破“痛无补法”禁区,倡导温补治痛诸法明代的温补学派时代;以叶天士、王清任为代表的清代医家,提出“治有先后”、“治分内外”及活血化瘀法则等灼见的临床证治集大成者。近代以来开展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对各种痛证病理及治疗方药的系统研究,其中尤以针刺镇痛机理的探讨最为深入。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可涉及临床各科疾病,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其证候虽错综复杂,然往往是同症异病或同病异症。从中医角度来看,痛证病机不外虚与实。痛证之虚表现为“不荣则痛”;痛证之实表现为“不通则痛”。全国名老中医刘茂甫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因虚所致痛证多与肾虚有关,  相似文献   

13.
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专治太少两感证。本文参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籍探讨太少两感之痛证病因病机、病位及病理特征,明析麻黄细辛附子汤辨治太少两感痛证。举古籍中治痛之例以证之,并图谱化展示麻黄细辛附子汤所主诸痛证,拓展其治痛范畴,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疼痛,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痛证的虚实两大病机。然而,历代医家对实痛的论述颇祥,而对因虚致痛及补法在痛证中的运用,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虚痛的发病机理和治法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虚痛证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提高痛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梁乃津老中医用虫类药治疗顽痛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乃津老中医用虫类药治疗顽痛证经验黄穗平,李云英主题词痛证(中医)/中医药疗法,虫类中药,梁乃津临床痛证尤其常见,病因多端,病机则一,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我院著名老中医梁乃津教授认为,治痛之证,务必止痛,止痛要法,行气活血,通则不痛。一般痛证,病在经...  相似文献   

17.
从肝经、肝脏的角度对头痛、胸痹心痛、腰痛等10种痛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肝经、肝脏的病变可引起诸多痛证;针刺足厥阴肝经F的腧穴治疗痛证,验证于临床,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2):230-231
目的:阐述刘少明教授对痛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四例不同的典型痛证医案的分析,阐述陕西省名中医刘少明教授临床治疗痛证的特色。结论:刘少明教授认为痛证的病机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祛瘀通络、调和气血"为其大法,主张采用刺络放血疗法为主治疗痛证,该法能够使恶血邪气尽出,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痛证必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疼痛是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并且是很多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痛证则是包括了病因病机、病变部位,邪正关系在内的,以疼痛为特征的症状群,即证候。《内经》认为痛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寒气阻于经脉,气机不通,不通则痛。如《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痛证理论发展之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探讨痛证证治理论发展历程。认为痛证理论发展经历了以寒热病因、气血病机及作用于经脉、五脏类分为标记的《内经》时代;从外感、内伤分证,确立痛证辨证论治体系的仲景时代;以李东垣、朱丹溪为代表深化和创立痛证病机学说,从气、血、痰、郁立法认论治的金元时代;突破“痛无衬法”禁区,倡导温补治痛诸法明代的温补学派时代;以叶天士、王清任为代表的清代医家,提出“治有先后”、“治分内外”及活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