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RGD( Arg - Gly- Asp)肽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外基质中,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并与之结合,可作为体内RGD肽类物质的竞争性抑制剂,从而能抑制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迁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RGD肽可以作为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肿瘤显像及肿瘤治疗有潜在应用价值.该文主要介绍RGD肽在肿瘤显像中的应用、在肿瘤治疗中作为载体的应用、对肿瘤的直接抑制作用、在抗栓药物中的应用、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诱导骨组织再生的应用研究与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靶向药物内照射治疗肿瘤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发展内照射治疗药物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分子核医学靶向治疗中值得关注的3类靶向抑癌药物,即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肿瘤抗体,可与肿瘤受体相结合的生物活性肽,以及原癌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结合这3类药物的发展过程,着重阐述了它们的治疗机理和优点;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型小分子抗体scFv多聚体与肿瘤靶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小分子抗体一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是由一弹性接头(linker)将VH和VL连接而成,是抗体具有抗原结合部位的最小功能结构单位。以分子量小、体内半衰期短、免疫原性低、可在原核细胞系统表达、易于基因工程操作等特点而倍受关注。依据接头的长度和V区的方向,scFv分子可聚集形成二聚体(Diabody)、三聚体(triabody)和四聚体(tetrabody)。我们就scFv分子接头长度和V区方向、scFv多聚体的表达和稳定性、scFv多聚体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scFv多聚体的弹性和亲和力、鼠源性scFv多聚体的体外应用、多特异性ScFv多聚体与肿瘤靶向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世界难题,当今肿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在肿瘤发生早期做出精确诊断,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肿瘤患者的死亡率逐年增高;此外,肿瘤治疗药物的靶向性差,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设计并开发新型靶向肿瘤的药物载体迫在眉睫.研究表明,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就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特异性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单靶点药物和多靶点药物,两者在肿瘤临床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研究发现即使最初对靶向药物表现出良好反应性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有效期后都会出现耐药性.因此,研究耐药性的机制对预防或延缓耐药性的出现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不管是单靶点药物还是多靶点药物,其耐药机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6.
肿瘤放射免疫靶向治疗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杂交瘤技术的发展 ,肿瘤放射免疫导向治疗作为一种系统的特异靶向性的肿瘤治疗手段 ,具有优于放疗和化疗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的特点 ,正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 ,放射免疫治疗 (Radioimmunotherapy ,RIT)对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已取得完全缓解的疗效 ,在这种放射敏感的肿瘤中很低的放射剂量就有效[1] 。但在实体瘤中所取得的疗效较为有限 ,这主要是由于放射免疫治疗所释放至肿瘤的放射剂量通常太低 ,即核素浓集在肿瘤部位的量很低。近年来 ,随着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 (McAb)的制备 ,核素标记技术的改进 ,肿瘤微环境的改善 ,肿瘤放射免…  相似文献   

7.
肿瘤干细胞(TSC)理论认为,肿瘤内部存在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是肿瘤形成、生长、转移和复发的根源,只有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才能使恶性肿瘤治愈.目前肿瘤的治疗只能杀死大部分已分化的肿瘤细胞,不能杀死肿瘤干细胞,造成了肿瘤治疗效果的不理想.扰乱维持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和微环境;或诱导肿瘤干细胞的分化;或针对肿瘤干细胞所表达的区别于正常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的靶向治疗都是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在体动物模型和细胞水平上研究局部温热促进微纳米颗粒靶向输送并初探其机理。方法利用无菌外科手术将鼠源乳腺癌4T1组织块接种到裸鼠皮脊翼视窗,接种后第4d,7d,8d,10d分别观察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三维实时定性和定量研究微纳米脂质体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间质的渗透和扩散。将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接种至模拟肿瘤环境的ECM625胶上,形成类似血管的管状结构,研究温热作用对生长在肿瘤环境下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肿瘤新生血管随着时间的变化生长逐渐加快,组织学研究表明肿瘤新生血管在肿瘤内生长受到抑制,在肿瘤边缘的肿瘤新生血管生长非常活跃。微纳米脂质体在正常组织中,在常温和42℃,作用1h基本不渗漏;在肿瘤组织中,42℃,加热1h,微纳米脂质体渗漏显著增加,与常温相比,相对荧光强度提高了4倍左右。42℃,加热1h可促使生长在ECM625胶上的血管内皮细胞变圆,细胞之间连接松散,甚至断裂。结论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对热敏感,局部温热作用促使了肿瘤环境下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进而促进了微纳米脂质体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近30年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调解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及凋亡的信号分子、肿瘤血管形成以及大量非随机出现在各种肿瘤的染色体易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地不断涌现,已为针对这些关键分子靶点开展肿瘤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多学科的力量、特别是借助新技术的发展对肿瘤进行有效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定义和对主要几类方法说明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分析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被动靶向、场致靶向和分子靶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可能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肺癌分子标志物在病理诊断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总体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整体呈上升趋势[1].肺癌因其不易早期发现并且对化疗和放疗常产生耐药,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纳米材料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方法:以“nanoparticle, cancer, drug delivery system, nanotube, nanosphere”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01-01/2012-12-31发表的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注册项目及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检索结果以注册号、注册题目、项目状态、干预措施、试验的申办者、试验的疾病种类导出进行评价质量及文献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关于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开始于1999年,共检索到注册项目489项,经查阅后,共有429项纳入了分析。美国注册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临床试验项目最多,共112项,其次为加拿大24项。中国注册的临床试验有22项,其中大陆注册8项,香港地区注册4项,台湾地区注册10项。研究的注册数量2003年跌至谷底,只有5项注册项目,之后数量大幅度升高,在2008年注册项目数量达到顶峰,为56项。2008年后,注册的项目数量处于波动状态。②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项目样本量在1-2 000之间,以50人以下的小样本研究为主。研究的肿瘤类型以乳腺癌为主,其次为内分泌腺瘤及淋巴瘤。③2000-01-01/2012-12-31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纳米载体肿瘤靶向给药相关文章4 497篇,其中,美国发文量占总数比重最大(66.42%),发表文章2 987篇。高被引文章主要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科学院院刊》)。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表现.我国成人的哮喘患病率为1.24%,其中重症哮喘占5.99%.重症哮喘表现为控制水平差,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棘手.近年来,针对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Th)2和Th17表型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成为哮喘新药开发的热点之一.生物靶向治疗药物为重症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就重症哮喘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重症哮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Mutagenesis of the RGD motif in the yellow fever virus 17D envelope protei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envelope protein of yellow fever virus 17D (YFV-17D) contains a solvent-exposed RGD motif, which has led to the suggestion that integrins may function as cellular receptors for YFV-17D. We found that mutating the RGD motif to RGE had no effect on viral titers, whereas changing RGD to TGD, TGE, TAD, TAE, or RGS led to reduced titers. Substitution of RGD by RAD or RAE yielded RNA genomes that replicated in mammalian cells but could not spread to neighboring cells at 37 degrees C. These mutants did spread through the cell monolayer at 30 degrees C (both in mosquito cells and in SW13 cells) and viruses grown at this temperature were capable of infecting mammalian cells at 37 degrees C.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RGD-mediated integrin binding does not play a major role in YFV-17D entry, since the RGD to RAD mutation, as well as many or all of the other mutations studied, should disrupt all RGD-dependent integrin binding. However, the RGD to RAD or RAE mutations (as well as TAD and TAE) severely destabilized the envelope protein at 37 degrees C, providing an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ed phenotyp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fact that mutations that alter tropism or virulence in different flaviviruses are often found within the loop containing the RGD motif.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proteom e)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由马克.威尔金斯(M arc W ilk ins)于1994年首先提出,旨在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方式(修饰形式),研究其结构、功能、定量和相互作用等。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主要有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质谱技术(MS),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目前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许多基因突变,从而导致蛋白质的表达、结构和功能改变。蛋白质组学在肿瘤高危人群的筛选,肿瘤标志物的鉴定,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变化的分析,以及肿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1世纪以来,靶向药物联合传统化学药物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但仍存在诸多争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结直肠癌分子靶点。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疗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肿瘤干细胞将会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传统手段之一,但其具有组织非特异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磁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可通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稳定的磁性纳米颗粒载体将抗癌药物在外磁场的引导下,靶向运输和浓聚在肿瘤组织.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药物运输的效率和药物的抗癌活性,还能降低药物用量和减轻毒副作用.载药磁性纳米颗粒和所应用的外磁场的性质是影响磁性纳米颗粒靶向肿瘤组织的重要影响因素.载药磁性纳米颗粒的靶向递送是否有效,主要依赖靶向目标位置处所应用的磁场和磁场强度是否足够吸引束缚载药磁性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中停留以及释放.对静磁场在引导磁性纳米颗粒靶向肿瘤组织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静磁场在靶向肿瘤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科研基础支持.  相似文献   

18.
Monoclonal antibodies prepared by somatic cell hybridization techniques are ideal tool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cellular antigens and are beginning to reve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in the antigenic composition of normal and malignant cells. Because these reagents are homogeneous in nature, recognize specific antigenic determinants, and can be mass produc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detec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of cancer, in staging procedures, and in therapeutic trials. In addition, many of these reagents have the capac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tumors and will be useful in the refinement of 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schema. Monoclonal antibodi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pecificity have already been produced against a variety of human and animal tumors. In this review,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and the clinical and biologic application of these reagents are highlight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s tools for the immuno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malignant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