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勇  李伟 《西部医学》2010,22(4):680-680
病例男,24岁,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入院。患者1天前不慎剧烈活动后出现右大腿上部剧烈疼痛,肿胀,右下肢活动受限。既往体健无疼痛不适病史。专科情况:右股骨上段压痛、肿胀、轴向叩击痛(+),右髋关节活动障碍,右下肢末梢血循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髋关节X线正侧位(图1)片示右侧转子间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见多发骨嵴,呈皂泡样改变,转子间骨皮质断裂,部分断端分离。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岁,因与父母在花园玩耍时被绊倒,右大腿根部肿胀,不能行走而来院检查。摄X线片见右股骨颈干交界区骨折,转子间见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区,其内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图1)。X线急诊报告:右股骨转子间良性骨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小转子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点和开放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 至2015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开放切除手术治疗的股骨小转子部骨样骨瘤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 9~44(平均20)岁,病程3~36(平均8)个月。术前完善X线、CT和MRI检查,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结果:14例患 者中皮质型骨样骨瘤9例,骨膜型5例。9例患者可在X线片发现瘤巢,14例患者CT均可发现瘤巢。14例患者术前未服 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情况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6.5分。随访9~34(平均20)个月。患者术后1个 月VAS平均0分,随访中无疼痛症状复发,无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和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开放切除手术治疗 股骨小转子部骨样骨瘤,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简称骨纤)较为常见,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长骨不同部位单骨型骨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一,男性,32岁,因右大腿被重物压伤半小时入院。体检:右股骨中下段成角畸形,可触及骨擦音。X线征象:右股骨中下段骨折并错位、成角。远端外后方有一约8.0×3.0cm大小呈“丝瓜瓤”状骨质膨胀区,皮质变薄、隆起,骨小梁粗大、扭曲,骨纹沿长轴方向分布,来穿过骨骺,无骨膜反应(见图1)。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病例二:女性,15岁,以左下肢畸形、疼痛、跛行2年而入院。体检:左小腿中上段略前屈,可触及骨隆起…  相似文献   

5.
许树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93-1793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部队战士。在军事训练3个月后于2005年12月出现左大腿疼痛,在某医院X线检查诊断为左股骨应力骨折,经对症治疗2个月后仍感疼痛来我院就诊。体检:左股骨内侧触及硬物,局部压痛。X线片示:左股骨中段内侧骨皮质增厚隆起,长度约5cm,中部向外凸出明显向上下逐渐变薄,外缘光滑,其内密度较均匀,考虑左股骨应力骨折修复期;又经治疗1个月后疼痛无缓解且有加重,以下午、晚上较明显;再次行X线平片检查,X线表现同前无明显变化。后行CT检查,CT片示:左股骨中段内侧骨质增生硬化向外凸出,其密度略低于正常骨皮质,外缘清晰,其内见大小约1.1cm的囊状透亮区,边缘不规则硬化,内见有小斑点状密度增高影,考虑骨样骨瘤。手术切除左股骨内侧骨性肿块,病理诊断为左股骨骨样骨瘤。2讨论骨样骨瘤由成骨细胞及产生的骨样组织组成,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即瘤巢和周围骨质硬化区。瘤巢大小一般部超减低,有时骨内可见钙化,周围多有明显的骨质增生硬化。本例骨样骨瘤误诊原因之一是X线检查时由于股骨骨皮质增生硬化范围广泛且致密,而瘤巢相对较小被掩盖。CT检查后见增生硬化的骨瘤内有小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才考虑到骨样骨瘤;误诊的另一个原因是结合...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高处坠落伤致右足活动受限1月余,于2007年7月25日入院,X线报告示:右距骨骨折(见图1).入院诊断为右距骨骨折(HawkinsⅢ型).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并行CT及三维重建检查,提示为右距骨体骨折伴脱位(见图2).于入院后第3天进行手术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中取同侧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结果31例患者,术后全部随访,平均15个月,优良率90.3%。结论本方法具有动力与静力加压及张力带双重作用,有效阻止了因骨质疏松或骨缺损导致的头钉切割及髋内翻发生,恢复了转子部内后侧骨皮质的连续性,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汉明  陆炳刚 《广东医学》1997,18(11):751-752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牵引及内固定为主,处理得当时,骨折愈合多无问题,但因患者多系老年人,全身情况差,给治疗方法的选择带来困难。我院自1993年起采用AO角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男60例,女44例。年龄26-87岁,平均62.4岁。骨折类型接骨折移位方向分为4型:Ⅰ型(顺转子间型)12例,Ⅱ型(顺转子间粉碎型)16例,Ⅲ型(反转子间型)30例,Ⅳ型(转子下型)46例。术前伴有慢性心血管疾病及其它慢性内科疾病者68例,占65.4%,其中原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通过对患者术前各项检查及相应准备工作的完善,对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后效果、相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均达到愈合Ⅰ期标准,其优良率为87.5%。其相应术后下床时间为(8.3±2.6)个月,患者关节活动时间为(8.2±5.5)周,患者骨痂形成时间为(2.7±0.6)个月。结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不仅患者优良率高,患者术后早期可进行相应功能性恢复运动,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且本方法使用方便,在县级医院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用股骨假体(标准柄)置换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新鲜成年防腐股骨标本1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模拟股骨转子间四部分骨折,钢丝捆扎固定大小转子及股骨矩,行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对照组模拟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固定。万能试验机上行轴向加压和扭转加压,记录两组假体位移距离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垂直加载100~1 000N,侧方加载100~800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标准柄置换的生物力学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岁,小慎从三层楼楼梯翻滚而下后4小时,右大腿疼痛不能行走。检查:全身多处软组织擦伤,右髋部肿胀,淤血,右腿抬举活动障碍,X线骨瓮正位片示,右股骨预部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中断,可见透亮不规则骨折线,远断端内收并略向上移位,两断端向外成角,右颈干角减少,构成骨盆其他诸骨未见明显骨折,双髋关节在化。X线诊断:右股骨颁骨折(内收犁)。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 骨转移瘤;干骺端皮质;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因甲状腺癌术后5个月出现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1周。查体:右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右膝关节外后方见一约3cm×5 cm肿块、表面光整、质硬、压痛,局部皮肤正常。X线示:右股骨外侧髁骨皮质“穿凿”样,虫蚀状破坏,周围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未见明显骨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置换联合术中股骨大转子重建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21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86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置换治疗,研究组给予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置换联合术中股骨大转子重建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手术及骨折愈合情况,评价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的股骨颈干角、股骨前倾角,比较两组外周血骨代谢指标,评估两组手术前后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ALP、BMP-2、LEF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股骨颈干角、股骨前倾角、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置换联合术中股骨大转子重建用于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31例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例91岁患者因肺心病术后6月死亡。余30例X线片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5±3)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螺旋刀片滑脱、再骨折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10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0.6﹪。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股骨前外侧皮质开窗技术与大转子延长截骨术(ETO)在取出困难的股骨侧假体翻修术中的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股骨开窗技术行股骨侧翻修术患者18例(18髋)。选择同期在使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行翻修患者12例(12髋)作为对照组。记录手术时间及失血量,使用Harris评分、外展肌MRC评分等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用影像学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及截骨块愈合情况,评估并记录有无钢丝钢缆相关的并发症。   结果   (1)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开窗组与ET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术后开窗组Harris评分及外展肌力MRC评分均高于ET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随访期间开窗组有2例下沉,但不影响假体稳定性,随访6月后未见进一步下沉;ETO组未见假体下沉及截骨块移位。随访1 a时,所有患者均可负重行走,X线片示两组患者截骨块均愈合;(4)短期回访未见钢丝钢缆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股骨开窗技术与ETO相比,不涉及股骨近端及附着的肌肉,患者可早期主动活动髋关节,且可使用普通生物柄翻修,短期随访示髋关节功能优于ETO组;股骨开窗截骨块较小,可不使用钢缆或钛捆绑带固定而避免环扎固定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花友坡  张建国  罗志泽  高斌 《四川医学》2005,26(11):1252-1253
目的评估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7月采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Ⅰ-Ⅴ型骨折44例,平均年龄55.5岁。结果获得平均1.4年随访者42例。骨折骨性愈合37例(88.1%),平均愈合时间6.9个月,临床愈合4例(9.5%),现术后4个月骨痂生长良好者1例(2.4%),均无髋内翻畸形。结论DHS是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蔡亮 《中国医学创新》2013,(25):105-107
目的:分析和讨论股骨近端抗髓内钉在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为今后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提供有效的方法依据和数据参考,提高老年人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4例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治疗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出现1例螺旋刀片滑脱,没有出现骨不连、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骨不连、3例内固定失效、0例螺旋刀片滑脱、2例髋内翻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7.2%,优于对照组的70.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来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不仅操作简单,很少出现术后并发症,且牢固可靠,术后效果显著,可以在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骨科牵引床设备下,术中使用骨牵引装置辅助下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复位后使用PFNA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均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辅助下使用PFNA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均得到良好的复位,优良率95%。其中2例AO1.3型骨折利用螺旋刀片切口进行撬拨辅助复位,术后2周均可下床部分负重行走,术后4周均有明显骨痂形成,平均13周可达到骨性愈合,21例无髋内翻、无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其中1例术后8周再次摔伤致髓内钉未端处股骨干骨折,再次手术更换加长PFNA后骨折成功愈合。结论:术中使用股骨髁上骨牵引术辅助下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可在PFNA置入前可成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它操作简便,节约术中复位时间,并能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使不具备骨牵引床等设备的医院可成功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可减少医务人员在C臂X线机下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6月23例转子间及转子下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疗效按董纪元评定标准,优16例(69.6%)、良6例(26.1%)、可1例(4.3%),优良率95.7%。结论DCS在转子部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越性,可视为粉碎性不稳定性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一种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