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见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慢性疾病,药物治疗难以使闭塞的动脉复通。由于闭塞远端动脉没有满意的流出道,常不能实行传统的动脉转流术和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所以治疗困难,病残率较高。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广泛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一种新途径,而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是用大隐静脉替代闭塞的动脉来完成下肢动脉供血功能,以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症的目的。我院血管外科在1999~2003年对5例患者进行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现就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位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共34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THE BUSH静脉瓣膜刀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其中16条行膝上动脉吻合,12条行膝下动脉吻合,4条行胫后动脉吻合,2条行胫前动脉吻合。结果踝肱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36上升至0.85。29例下肢疼痛消失,间歇跛行消失,皮肤温度变暖,肢体溃疡愈合,1例无改善。随访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移植血管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2.18%、87.14%、84.99%。结论静脉瓣膜刀的应用能有效破坏大隐静脉的瓣膜,保证了移植静脉良好的通畅率。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对于膝关节以下股~胴动脉搭桥有较好的效果,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新方法.方法 对3例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患者施行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平卧位,全身麻醉.首先在大腿部解剖游离有搏动、能够作为流出道动脉备用的股动脉;于踝部内侧,沿大隐静脉走向行约3 cm的纵行切口,游离大隐静脉,并检查管腔和管壁条件是否适合流入道重建.然后从大腿根部至小腿下1/3处切取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仔细检查大隐静脉是否渗漏.最后将大隐静脉反向,用6-0 proline缝线于股动脉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入道重建;远端移植段大隐静脉与踝部大隐静脉用7-0 proline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出道重建.结果 3例中2例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失败,作膝上截肢.结论 只要大隐静脉长度和口径合适,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的操作简便且疗效好,是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救肢的一种可选择的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远期通畅率.方法 选择2000~2010年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21条肢体行人工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中膝上32条肢体,膝下17条肢体.结果 大隐静脉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85.7%(24/28)、67.9%(19/28);人工血管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76.2%(16/21)、57.1%(12/21).结论 在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自体大隐静脉在性能和远期通畅率上远胜于人造血管.该术式应首选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5.
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明夏  张毅  王胜甲 《河北医学》2005,11(5):399-401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12例。取自体大隐静脉作耻骨上交叉转流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中及术后辅以溶栓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结果:随访10例,随访时间最长42个月,最短5个月,平均31.6个月。7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70%;3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较低,但结合临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髂一股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自2000-2006年15例患有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并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中9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术后症状总缓解率86%;转流桥远期通畅率为40%.结论 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的通畅率不高,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时对治疗下肢股浅静脉血栓后遗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Fontaine 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THE BUSHTM瓣膜刀为26例患者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结果 患者术后近期自觉症状均缓解,25例静息痛消失,皮温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坏死与正常组织间界限清楚。1例患者术后原位大隐静脉内血栓形成,于外院截肢,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2提高到术后0.78。6、12、24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6.1%、88.5%、80.8%。结论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距离、多节段、多平面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重症缺血的Fontaine 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三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的新方法。方法对3例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患者施行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患者平卧位,全身麻醉。首先在大腿部解剖游离有搏动、能够作为流出道动脉备用的股动脉;于踝部内侧,沿大隐静脉走向行约3 cm的纵行切口,游离大隐静脉,并检查管腔和管壁条件是否适合流入道重建。然后从大腿根部至小腿下1/3处切取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仔细检查大隐静脉是否渗漏。最后将大隐静脉反向,用6-0 proline缝线于股动脉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入道重建;远端移植段大隐静脉与踝部大隐静脉用7-0 proline作端侧缝合,完成流出道重建。结果3例中2例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失败,作膝上截肢。结论只要大隐静脉长度和口径合适,改良浅组静脉动脉化手术的操作简便且疗效好,是下肢动脉严重闭塞症救肢的一种可选择的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及疗效。方法选择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股浅动脉、动脉及其分支全段或多节段闭塞或严重狭窄,股深动脉起始部狭窄、闭塞的FontaineⅢ期、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施行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原位Ⅰ期动脉化。结果2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10例FontaineⅢ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5例FontaineⅣ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3例,减轻2例,5例足(趾)坏死者术后2周行截足(趾)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踝/肱血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简单、有效,特别适合年老体弱且下肢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肾动脉平面以下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及途径.方法 对应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1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别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至双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双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至腘动脉、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上段、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下段、腘动脉与胫后动脉行架桥术.结果 其中行大隐静脉架桥术的5例患者血管全部通畅,股三角淋巴瘘1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术的12例患者中,伤口液化5例,人工血管外露并阻塞1例,隐神经皮支损伤1例.结论 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闭塞只能采用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股总动脉以下股浅动脉以及腘动脉闭塞,人工血管和自身血管性架桥均可应用;而腘动脉下段及膝关节以下的动脉闭塞时,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架桥;动脉造影是正确选择血管重建方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动脉闭塞程度、部位以及坏疽情况进行对应处理:4例肢体进行了保守治疗,其余26例进行了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5例行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行下肢静脉动脉化手术、4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例行截趾手术、4例行膝上截肢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没有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其中,2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股部暂时性淋巴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1年闭塞,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后,下肢皮温恢复正常,跛行距离为200m.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必须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发现下肢大血管的病变,并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2.
髂一股静脉闭塞症(iliofermoral venous occlusion)属下肢深静脉闭塞中的局段性病变,其临床症状严重,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始采用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髂静脉血栓闭塞共22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总结我院1998~2004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中,有57例施行了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开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方式治疗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方便收集2011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采用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的56例(61条患肢)脉管炎患者及60例(81条患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观察术后患者行走和患肢缺血状态、疼痛、皮肤等情况。结果142条患肢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26例剧烈静息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静脉搏动良好,肢端循环显著改善,皮肤温度较前升高。67例手术后患肢末梢即由青紫色变为暗红色,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4个月,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坏疽足趾脱落,残端完全愈合,踝上大隐静脉触及搏动。结论静脉瓣膜切除或破坏、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方式治疗脉管炎及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受等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疼痛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59-76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以及其对该病的治疗指导意义。方法:收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进行DSA及下肢CTA的检查,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临床症状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其超声二维图像及CDFI血流动力学的表现,探讨超声诊断价值及对手术或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指导意义。结果:78例患者中单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未造成狭窄)或合并内中膜增厚24例,具有单侧动脉有狭窄病变11例,双侧动脉狭窄或多处动脉狭窄31例,其中12例患者有一段或多段动脉发生闭塞或重度狭窄;23例行DSA检查,18例行CTA检查,14例行动脉内膜剥脱术,8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股浅动脉和股动脉狭窄或闭塞者6例,其中5例行自体大隐静脉逆转或原位旁路转流术,另1例行PTFE人工血管股腘旁路转流术,另2例腘动脉以下闭塞行自体大隐静脉逆转或原位旁路转流术)。14例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中,3例发生再狭窄;8例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的患者中,2例发生再狭窄。78例均予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23例DSA检查的患者中,4例胫前动脉重度狭窄者超声诊断为闭塞,2例胫后动脉重度狭窄者超声诊断为闭塞,1例胫后动脉闭塞者超声诊断为重度狭窄;18例CTA的患者中,与超声诊断均相符,其中1例诊断为胫后动脉重度狭窄者,DSA诊断为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靠方法,其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对治疗后评价与随访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 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18.
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研究室(200011)许浩,蒋米尔综述张培华审校1949年Kunlin首次使用反转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reversedsaphenousveingraft,RSVG)治疗下肢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切断胫腓干静脉,近端结扎,移植健侧大隐静脉作为间置血管,倒置后在髂外、股浅、胭动脉与胫腓干静脉远切端间架桥,使胫后静脉动脉化。治疗12例患者(14条肢体),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6个月,11条肢体效果良好,2条肢体症状无改善,1条肢体坏死截肢后伤口愈合。结论一期静脉动脉化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首选术式之一。我科采用该术式治疗下肢ASO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