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目的 总结纵隔气肿合并皮下气肿的临床特点和紧急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小儿纵隔气肿合并皮下气肿的病例资料.结果 采用局麻下行颈胸腹部皮下气肿小口减张切开的方法治疗纵隔气肿合并皮下气肿.除1例死亡外,其余病例气肿均逐渐自行吸收和消退,经保守治疗2~3周后痊愈.结论 准确及时的皮下气肿小口减张切开,可有效地缓解纵隔气肿对纵隔内器官的压迫,有利于缓解病情,避免手术创伤,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儿童支气管异物合并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及气胸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儿童支气管异物合并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和气胸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 198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6月北京儿童医院 19例支气管异物合并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和气胸患儿的治疗经过。结果 合并皮下气肿 (4例 )、纵隔气肿 (3例 )和合并皮下气肿纵隔气肿 (9例 )的 16例患儿 ,15例因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呼吸困难及肺压迫症状 ,未做特殊处理 ;仅 1例因皮下和纵隔气肿面积大 ,经抗炎治疗 3d ,待气肿面积逐渐减少后 ,全麻下行气管镜检术 ;3例气胸患儿中有 2例患侧肺分别被压迫 30 %和 4 0 % ,未造成明显呼吸困难 ,故未予特殊处理 ,另 1例患侧肺被压迫 80 % ,呼吸困难明显 ,给予胸腔穿刺抽气后 ,全麻下行气管镜检术。 19例均经气管镜取出异物并治愈出院。结论 支气管异物合并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和气胸时 ,大多数无须特殊处理 ,经一般处理后在 2 4h内实施气管镜检术 ;只有少数患儿呼吸困难与压迫症状明显者 ,经一般处理后 ,包括穿刺抽气 ,再于全麻下行气管镜取出异物。  相似文献   

3.
苗立明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46-646
皮下气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常先发生于面颈部,故多就诊于口腔科。现将我科于1988年~2001年所收治的6例婴幼儿自发性皮下气肿分析如下。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6月~2岁;发病前均有感冒病史,其中4例伴有声嘶、犬吠样咳嗽。就诊时间于起病12h内4例,24h内2例。6例中有2例伴轻度纵隔气肿,但无并发气胸病例。本组病例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是否明确,分为病因不明的自发性纵隔气肿组和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组;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和6~18岁组。分别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例非外伤性儿童纵隔气肿中,自发性纵隔气肿19例,年龄(14.90±2.00)岁,男性占84.2%;病因明确纵隔气肿45例,年龄(4.26±4.45)岁,男性占55.6%,常见病因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哮喘和支气管异物等。自发性纵隔气肿患儿胸痛症状更突出,而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患儿呼吸困难、咳嗽、皮下气肿更多见。自发性纵隔气肿患儿予卧床休息、吸氧、止咳化痰、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患儿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及时行纵隔排气、皮下穿刺排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所有患儿预后均良好。6岁患儿35例,均为病因明确的纵隔气肿,病因以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6~18岁患儿29例,其中19例为自发性纵隔气肿。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不同,需积极寻找病因,尤其是6岁患儿;有明确病因的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治疗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及流感样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对2009年9月至11月我科收治的需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0d内收治重症肺炎18例,12例需呼吸机治疗.平均年龄4.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5.1 d;5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发生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2例给予NO吸入,3例应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其中1例两者联合应用.本组死亡3例;接受甲型H1N1检测的6例中,4例阳性,其中1例死亡.12例患儿平均呼吸机治疗时间,存活组21.5 d(7~44 d),死亡组3.9 d(0~10 d).结论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相关检测阴性的重症肺炎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例.本组患儿病情严重,呼吸机治疗时间较长,病死率高.NO吸入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症病例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术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136例患儿共145例次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其中硬质支气管镜检查120例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5例次,22例同时行局部冲洗或肺泡灌洗;全部病例均采用异丙酚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结果术前怀疑异物吸入112例中,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异物91例,分泌物阻塞(痰栓)15例,肉芽肿3例,右主支气管乳头状瘤、气管憩室并左主支气管狭窄、声门下气管狭窄各1例。经取出异物,或吸除分泌物及肉芽后,109例患儿痊愈。反复或持续肺炎2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局部冲洗或肺泡灌洗,17例治愈,3例好转:1例确诊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治疗后好转,1例右上肺实变仍诊断不明,1例局部灌洗用药后好转。136例患儿经检查及治疗,确诊率为98.53%(134/136),治愈率92.65%(126/136),好转率3.68%(5/136)。145例次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2例并发双侧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2例因声门下异物过大行气管切开后取出;1例出现喉痉挛;1例因缺氧发作终止操作。全部患儿无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及死亡。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很好的诊断及治疗手段之一,在以异丙酚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检查,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腺病毒感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确诊为重症腺病毒感染合并HL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儿中男4例、女3例,3~16月龄,入院早期多次鼻咽拭子、支气管灌洗液检测呼吸道腺病毒抗原阳性。7例患儿均有咳嗽、高热,轻中度肝脾肿大;4例出现呼吸衰竭,2例并发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均诊断为重症肺炎;2例在入院1周内诊断为HLH;4例在入院7~14天诊断为HLH,1例在入院26天诊断为HLH。结论重症腺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热1周以上的全血细胞减少、不同程度的白蛋白下降、铁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肝酶升高为重症腺病毒感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检测阳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我科 1997~ 2 0 0 1年共收治 2 6例小儿鼠药中毒 ,男 18例 ,女 8例 ,1~ 3岁 15例 ,~ 6岁 8例 ,~ 9岁 3例 ,城市儿童3例 ,农村 2 3例 ,鼠药来源 :家中 19例 ,室外 7例。 10例昏迷 ,8例呼吸困难、紫绀 ,4例伴皮下、消化道及呼吸系统等症状 ,4例因呼衰死亡。 19例因中毒时间 <12h给予洗胃 ,余 9例转院 ,均给予吸氧、补液、利尿 ,部分患儿给予能量合剂 ,降颅压 ,肌注维生素V1等治疗 ,结果 2~ 5d症状消失 ,治愈 17例 ,死亡 4例 ,留有后遗症 5例。认为及早诊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和后遗症的关键 ,尽早充分洗胃和催吐 ,加强鼠药管…  相似文献   

9.
呼吸衰竭是儿科常见危重症 ,对轻、中症以及重症呼吸衰竭而又无条件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儿 ,我们予纳洛酮治疗 ,并观察其对某些临床症状和血气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2 0 0 0年我院住院患儿 ,89例 ,随机分组 ,治疗组45例 ,男 2 9例 ,女 16例 ;生后至 2 8d 14例 ,~ 1岁 2 2例 ,3岁 6例 ,~ 12岁 3例。原发病 :ICH和 /或HIE 12例 ,感染中毒性脑病 2例 ,化脓性脑膜炎 2例 ,病毒性脑炎 14例 ,中毒 8例 ,脑出血 6例 ,蒙被综合征 1例 ;对照组 44例 ,男2 6例 ,女 18例 ,生后至 2 8d 12例 ,~ 1岁 2 3…  相似文献   

10.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 1997~ 1999年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采用静脉注射丙球蛋白 (IVIG)治疗 ,并与 1970~ 1996年新生儿ITP对比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随意抽取 1970~ 1996年新生儿ITP 2 0例为对照组 ,1997~ 1999年新生儿ITP 2 0例为治疗组 ;按1998年 6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建议 (修订草案 )诊断[1] 。排除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及新生儿暂时性血小板减少。治疗组男 12例 ,女 8例 ;日龄未满 2 8d。对照组男 14例 ,女 16例 ;日龄未满 2 8d。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IVIG 40 0mg/ (kg·d) (长春…  相似文献   

11.
阴囊皮样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 ,总结我院 198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治疗的 8例患儿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年龄 2~12岁 ,平均 7岁。因阴囊巨大肿物无法端坐就诊 1例 ,因阴囊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而就诊者 7例。囊肿多发者 3例 ,单发者 5例 ,位于阴囊皮下者 5例 ,阴囊内睾丸旁 3例。2 .治疗方法  3例患儿住院手术治疗 (囊肿位于阴囊内 ,直径大于 2cm ,年龄小于 10岁 ) ,5例患儿门诊手术治疗(囊肿位于阴囊皮下 ,直径小于 2cm ,年龄大于 10岁 ) ,8例患儿皆一次手术切除囊肿。结  果7例患儿术后如期拆线 ,…  相似文献   

12.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33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3 3例 ,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有黄疸、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 ,血清学检查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 (Coomb′s)试验 (改良法 )及 (或 )抗体释放试验及 (或 )游离抗体测定阳性[1] ,不伴其他疾病的新生儿ABO溶血病 63例 ,分为治疗组 3 3例 ,男18例 ,女 15例 ;日龄 1~ 3d 2 1例 ,~ 7d 12例 ;体重 <2 5 0 0 g2 0例 ,>2 5 0 0g 13例 ;2 4h内出现黄疸 12例 ,~ 48h 15例 ,48h后 6例。对照组 3 0例 ,治疗…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肠炎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轮状病毒 (ro tavirus ,RV )肠炎 3 4 2例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3 8例 ,现对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为入院前病程≤ 3d ,临床表现及粪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诊RV肠炎 ,并出现 2次以上抽搐 ,剔除电解质紊乱致抽搐 ,既往无高热惊厥、神经肌肉疾病史者。本组 3 8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12~ 16个月19例 ,18~ 2 4个月 6例 ,1~ 3岁 13例。二、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腹泻及 2次以上惊厥史 ;以呕吐为首发症状 2 7例 ,发热 2 4例 ,神萎 3 8例 ,2 1例嗜睡 ,前…  相似文献   

14.
微创术治疗重症颅内出血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 1995~ 2 0 0 1年对收治的 12例小儿重症颅内出血患者采用CT定位锥颅血肿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5 6d~12岁 ;其中破入脑室 4例 ,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为 2 1~45ml,发病至手术时间 6h以内 1例 ,~ 12h 5例 ,~ 2 4h 2例 ,~ 48h 3例 ,超过 48h 1例。术前瞳孔不等大 6例。CT示中线移位 8例。二、方法 均在综合治疗的同时 ,采取CT定位 ,以血肿中心为靶点 ,确定进针部位、方向及深度 ;破入脑室较多者 ,同时行侧脑室引流术。常规消毒、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至2011年收治的1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采用小潮气量通气(6—8ml/k),逐渐增加PEEP(6cm H2O开始,达到10~14cmH2O,1cmH2O=0.098kPa),NO吸入浓度(5—25)×10^-6,同时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0例患儿平均上机时间13.7d,NO吸入时间6.8d,全部患儿均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以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胃肠功能衰竭最多),其中合并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8例。6例存活,2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存活患儿恢复期肺CT表现严重肺大泡3例,纤维化2例。1例形成支气管胸膜漏,经手术修补未愈合再次成漏,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高,小潮气量通气可减少气压伤,NO吸入可帮助患儿度过严重低氧血症期,从而降低呼吸机参数,二者联合应用有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1例中,男27例(87.1%),年龄中位数5岁,以发热、咳嗽起病,可伴呕吐、抽搐、昏迷等症状,5例死亡.影像学检查均有肺炎表现,其中双肺野中内带多发斑片状模糊影、实变影28例(90.3%),伴磨玻璃样密度影12例(38.7%),多位于外周胸膜下.在初次检查时伴有肺段/叶实变15例(48.4%),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伴或不伴节段性肺不张;复查时增至21例(67.7%).在初次检查时伴有胸腔积液7例(22.6%),随访增至12例(38.7%).在初次检查时伴有气胸及纵隔气肿6例(19.3%),随访增至8例(25.8%).结论 儿童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可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影像学特点为双肺多发斑片状模糊影、实变影,伴磨玻璃样密度影;胸腔积液、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率高;呼吸系统并发症多数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术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136例患儿共145例次的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其中硬质支气管镜检查120例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5例次,22例同时行局部冲洗或肺泡灌洗;全部病例均采用异丙酚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结果术前怀疑异物吸入112例中,经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异物91例,分泌物阻塞(痰栓)15例,肉芽肿3例,右主支气管乳头状瘤、气管憩室并左主支气管狭窄、声门下气管狭窄各1例。经取出异物,或吸除分泌物及肉芽后。109例患儿痊愈。反复或持续肺炎2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局部冲洗或肺泡灌洗,17例治愈,3例好转:1例确诊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治疗后好转,1例右上肺实变仍诊断不明,1例局部灌洗用药后好转。136例患儿经检查及治疗,确诊率为98.53%(134/136),治愈率92.65%(126/136),好转率3.68%(5/136)。145例次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2例并发双侧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2例因声门下异物过大行气管切开后取出;1例出现喉痉挛;1例因缺氧发作终止操作。全部患儿无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及死亡。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很好的诊断及治疗手段之一,在以异丙酚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检查,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钙和心肌酶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为探讨血清钙和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心衰患儿中的变化 ,现有关资料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我院 1999年 9月~ 2 0 0 3年 1月收治婴幼儿肺炎 12 0例 ,其中普通肺炎 6 0例 ,男 4 0例 ,女 2 0例 ;年龄 2个月~ 3岁。符合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 (心衰 )诊断标准[1] 6 0例为心衰组 ,其中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 35d~ 3岁 ;治疗及治愈判定标准均按文献 [1]。心衰组死亡 6例 ,余5 4例及普通组 6 0例均痊愈出院。选择门诊体检的健康婴幼儿 30例为对照组 ,年龄 30d~ 2岁 8个月 ,中位年龄 6个月。均除外先心病、肝炎等。二、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呕吐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呕吐作为婴幼儿疾病的临床表现 ,可在小儿各个系统疾病之中出现 ,仅凭临床判断病因有一定的难度。现将我们观察到的已排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呕吐婴幼儿病例 ,并有完整资料的行上消化道造影 178例 1岁以下的患儿 ,就其发病原因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9月因呕吐在我科行上消化道造影的婴幼儿 178例。男 10 7例 ,女 71例 ,年龄 <1个月3 4例 ,~ 3个月 42例 ,~ 6个月 40例 ,~ 1岁 62例 ,呕吐时间平均 12d ,最长 3个月。经保守治疗无效。均在电视监视下行钡剂或碘油 ( 6例 )消化道造影。患儿常规…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3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儿5 0例 ,其中 2 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急性脑梗死均符合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 。发病前有感染史 30例 ,头部轻度外伤史 14例 ,无明显诱因 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 2 5例 ,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6个月~ 12岁。对照组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8个月~ 12岁。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无差异 (P >0 .0 5 )。二、方法 两组均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