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27例32髋行Salter骨盆截骨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行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1.5~3年,优20髋,良9髋,可1髋,差2髋,Salter骨盆截骨术优良率90.6%.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术为早期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截骨术后早期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用Salter骨盆截骨+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根据术后早期发热情况分为发热组(n=87)与非发热组(n=55)。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体质量、麻醉方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术后第1天胸片结果、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降钙素原水平及血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血红蛋白、体质量是影响儿童骨盆截骨术后早期发热的重要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红蛋白≤80 g/L是儿童骨盆截骨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截骨术后出现早期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体质量≤15 kg、年龄≤3岁、术后血红蛋白≤80 g/L,其中术后血红蛋白≤80 g/L是儿童骨盆截骨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截骨术后,早期系统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经验.方法选择63例3~12岁患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共69个髋关节,均入院行改良莎氏、Salter骨盆截骨+股骨下旋转截骨、髋臼成形术、Steel三联截骨等骨盆截骨术,术后第1天起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治疗,根据伤口愈和及患儿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主动运动、助动运动和持续被动运动相结合.结果1年后61个髋关节获随访,优良率为90%.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手术疗效,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二联或三联截骨即Salter骨盆截骨加坐骨耻骨支截骨加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采用Salter骨盆截骨加坐骨耻骨支截骨加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钢板内固定术。对18例22髋进行了联合手术,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得到随访,按Mckay临床评价标准,优16髋,良4髋,中1髋,差1髋。结论该联合术式应用于18月龄~12岁之间的发育性髋脱位患者,能获得再发育的良好的稳定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芳 《全科护理》2014,(16):1503-1504
[目的]总结发育性髋关节脱位Peberton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对96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施行Peberton截骨联合股骨上段旋转截骨钢板固定术,同时加强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结果]手术顺利完成,均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Peberton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chiari截骨术(骨盆移位截骨术)是一种关节囊性关节成形术。通过髂骨截骨内移远侧骨盆块,使截骨的上断面成为骨架覆盖股骨头,加深了髋臼的深度。由于关节囊嵌在新形成的髋臼顶与股骨头之间,关节接近中线,大人改善了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从而缓解了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Penhes病引起的髋痛(图1)。但内移过多或截骨位置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脱位属儿科常见病,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对矫正髋关节畸形及对髋臼的塑形发育至关重要[1],Salter 骨盆截骨加股骨旋转截骨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常用的手术方式。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为符合手术指证的3例髋关节半脱位的患儿施行 Salter 骨盆截骨加股骨旋转截骨术,手术过程顺利,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股骨头骨软骨病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股骨头骨软骨病患儿行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14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0个月,平均26个月,患儿康复满意,依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2例。结论: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能调整髋臼方向,增大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加强术后护理对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盆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需取自体髂骨植入截骨间隙,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取髂骨植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对年龄1.5~3.0岁先天性完全性髋关节脱位36例患儿截骨后采用同种异体骨块移植治疗,影像学评价髋关节脱位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0~2.5年,未出现伤口渗液,疼痛,无排斥反应,无同种异体骨骨块移位及吸收病例。影像学评价髋关节脱位疗效显示,优良38髋(90%),中3髋(7%),差1髋(3%)。表明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治疗中,选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儿童,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平均年龄为7.4±1.5岁的DDH的患儿,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治疗,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助力训练、CPM训练及物理治疗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侧髋关节各个方向活动的最大角度。结果康复治疗前平均髋关节功能受损为55.2%,治疗后为10%。结论:Steell三联截骨术是治疗大龄DDH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早期、合理的综和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效果、恢复髋关节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的患儿应根据临床体征等条件合理制定康复计划,防止髋关节再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盆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需取自体髂骨植入截骨间隙,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取髂骨植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对年龄1.5~3.0岁先天性完全性髋关节脱位36例患儿截骨后采用同种异体骨块移植治疗,影像学评价髋关节脱位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0~2.5年,未出现伤口渗液,疼痛,无排斥反应,无同种异体骨骨块移位及吸收病例.影像学评价髋关节脱位疗效显示,优良38髋(90%),中3髋(7%),差1髋(3%).表明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治疗中,选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髋臼周围截骨术又称旋转截骨术,是用于治疗年龄较轻的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且伴有疼痛不适及髋关节不稳定者的手术方法。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髋部可发生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1997~2005年收治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5例32髋,均采用髂腰肌腱松解骨牵引后,分别行骨盆髋臼周围截骨造盖术、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改良Chiari内移截骨术结合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结果:术后1~5年随访McKay评分:优23髋,良3髋,可4髋,差2髋,优良率81.25%。结论:骨盆髋臼周围截骨造盖术结合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安全有效,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组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并使用组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以降低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病残率,提高治愈率.[方法]自1990年至2006年作者使用组合术式(切开复位 骨盆内移截骨 髋臼成形 股骨转子下旋转缩短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7~15岁)CDH 67例91髋,随访时间1年至15年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年4个月.[结果]本组病例依照Trevor评分优良率达到81.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髋,占16.5%,髋关节僵硬12髋,占13.2%,比照Salter标准,股骨头坏死率和病残率明显降低.[结论]组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CDH疗效良好,它符合髋关节生物力学特点,符合患儿病理解剖特点;利用组合术式优势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病残率,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2岁以上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采用切开复位、dega骨盆截骨 股骨近端截骨。结果:12例均获随防,时间为6月~68个月,平均27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有无跛行、髋关节有无痛疼、X线骨盆平片进行评价,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开放复位、de-ga骨盆截骨 股骨近端旋转、短缩截骨,将患儿髋关节病理改变一次纠正达到正常。手术科学合理,年龄适应范围较广,对正常组织损伤小,且治疗原理更符合髋关节的正常生理特点,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髋臼周围截骨术又称旋转截骨术,是用于治疗年龄较轻的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且伴有疼痛不适及髋关节不稳定者的手术方法.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髋部可发生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大转子延长截骨结合生物型加长柄翻修人工髋关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在髋关节翻修过程中移除固定良好的生物型假体柄及骨水泥柄很困难,应用大转子延长截骨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结合生物型加长柄能降低翻修后并发症。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转子延长截骨结合生物型加长柄翻修人工髋关节的近期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病科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的25例患者,其中17例应用单切口双入路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中股骨重建均采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随访12-60个月,记录翻修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翻修后并发症,记录截骨长度、假体柄在股骨髓腔内远端固定的长度和截骨处远端至假体末端的长度。 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截骨长度17 cm(15-23 cm),平均假体柄和髓腔接触面长度为6.4 cm (4-11 cm),截骨处远端至假体末端的平均长度为11.5 cm(8-18.5 cm)。至随访结束,患者髋关节Hariss评分从治疗前(39.0±13.6)分提高到治疗后(75.0±14.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例患者发生假体柄下沉,17例患者大转子延长截骨处均固定良好。提示大转子延长截骨结合生物型加长柄翻修人工髋关节过程中,单切口双入路法松解髋关节周围瘢痕并使髋关节前脱位能保护后关节囊和外旋肌,加强髋关节后侧稳定性,减少翻修后脱位率,近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关节王换术股骨转子下截骨在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改良研究.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17例(17髋)患者实施股骨转子下2.5 cm处短缩旋转截骨,断端采用锁定钢板外侧固定,再植入Zweymuller-S L喷涂生物股骨柄,复住.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63~92分,平均81分,其中优2例、良10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70.5%;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无神经麻痹,患侧髋无疼痛,活动度良好,Trendelenburg征阴性,无需辅助行走,结论:股骨转子下截骨法可纠正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患者的下肢长度及前倾角,提高截骨端骨愈合率.  相似文献   

19.
Mcmurry在1935年首先采用截骨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早在50年代以前截骨术已有了很大发展,并成为外科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人工假体的发展和骨水泥技术的应用,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满意效果,从而导致保留自身关节的手术迅速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关节置换术后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股骨颈保留型(Col um Femoris Preserving,C.F.P)假体为意大利骨科医生Pipino与德国LINK公司联合设计开发。该假体手术操作手册中推荐截骨平面是否适合国人股骨结构特点以及所采用截骨方式是否会引起假体以及股骨应力发生变化,目前尚未见研究报告。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回顾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股骨颈保留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以及应力分布变化。方法:①回顾分析36例股骨颈保留型全髋关节置换及36例普通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临床资料,通过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前后偏心距变化、IDES-Engh放射学及并发症等指标评价疗效。②建立两种不同截骨平面股骨颈保留型全髋关节置换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股骨转子间窝上1.5 cm及头颈交界处为截骨平面带来的偏心距差异、股骨以及假体应力分布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头颈交界处为截骨平面的股骨颈保留型全髋关节置换,短期随访临床疗效优良,与普通生物型无明显差别。②有限元分析显示:头颈交界为截骨平面与转子间窝上1.5 cm为截骨平面比较,偏心距增大,假体及股骨所受应力增大,但应力分布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