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卫  张艳军 《针刺研究》1996,21(4):59-63
以往的实验表明,乌头碱性心律失常家兔内关处H+浓度存在特异性的变化,在乌头碱性心律失常过程中,内关穴处PH值先骤然升高,然后至降低趋势。笔者通过进一步的监测研究发现,当心律失常出现时,心包经和心经上H+浓度亦存在相对特异性的变化,即H+浓度明显升高,提示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其相应经脉线上可能存在着H+浓度的特异性变化,但其变化的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空白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 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成心肌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06个/mL,用DMSO溶解荧光染料,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a2+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内Ca2+含量明显增高,荧光分布多,强度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减轻损伤的程度,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针刺血清对乳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5 d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乳鼠心肌细胞加入不同类型血清后Ca2+浓度变化情况。血清制备方法是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注射维拉帕米造模)、针刺组(维拉帕米模型加电针"内关"穴)。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血清组和针刺血清组Ca2+平均荧光强度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血清组相比,针刺血清组Ca2+平均荧光强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治疗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其机制为针刺血清中有某种活性物质可以升高维拉帕米致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包经循行线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瑞典百灵威生产的PeriFlux System5000系统-TeP0:经皮氧分压单元(PF5040),测试45例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昆合气体前后及针刺内关前后心包经循行线上的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急性缺氧可以使心包经循经线上经皮氧分压明显下降,与正常生理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内关穴可使循经线上氧分压下降,与吸低氧后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降趋势明显。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心脏功能有调节作用可能与心包经循行线上氧代谢变化相关,经络通道与氧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自行研制的 K+、Na+、Ca2 +、H+复合式针灸型离子选择性微电极 ,对针刺同经或异经穴位时足三里穴位内的 K+、Na+、Ca2 +、H+等离子活度进行了监测 ,结果在同步观察K+、Na+变化中观察到在针刺同一穴位时确有 K+的增高 ,伴有 Na+的同步下降 ,反之 K+的降低 ,Na+则升高的负相关现象。提示针后确有促进或加强“钠泵”作用的后效应。在同经或异经穴位中则较弱。在同步观察 Ca2 +、H+活度变化中 ,发现 Ca2 +活度在针后 30分钟 ,同一穴位点内高于针前值 ( P <0 .0 5) ,而其他时间内亦偏高于同经异穴或异经异穴 ,但未达显著性差异。在 H+活度变化中 ,则见在针刺过程中△p H值显著下降 ,P<0 .0 0 1。停针后逐渐恢复。这可能与穴位内肌纤维的紧张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清心肌酶CK、CK-MB、LDH、AST活性的影响,探讨经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电针大鼠内关穴、郄门穴或合谷穴20分钟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分钟,心电图监测,再次电针上述穴位20分钟,松扎,恢复冠脉灌流;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分钟、模型组和各针刺穴位组于再灌注后60分钟,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酶学速率法测定心肌酶CK、CK-MB、LDH及AST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针刺手厥心包经穴(内关、郄门)组CK、CK-MB、LDH、ASK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明显抑制心肌酶的活性,,这种效应在经脉(穴)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以乌头碱造成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针刺“内关”穴观察对心律失常恢复时间的影响。在肯定针刺“内关”疗效的基础上用 EDTA 溶液络合掉心包经曲泽穴处的 Ca~(2+),观察对针刺“内关”治疗心律失常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络合掉“曲泽”穴处的 Ca~(2+)后,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效应不复存在。提示 Ca~(2+)可能是针效产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Ca~(2+)可能参与了经络活动。  相似文献   

8.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这是经络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脏腑效应是针刺时经络活动的表现,针刺穴位——经络活动——脏腑效应三者密切相关,因此探索经穴与相应脏腑联系的具体过程,是经络实质研究的重要内容。故我们采用了“抓两头——看中间”的思路,在肯定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效应的其础上,观察了改变手厥阴心包经线上曲泽穴处的Ca2+浓度,对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效应的影响,从功能活动中寻找经络的物质基础,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复制了乌头碱性和电刺激下丘脑性两种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在肯定“内关”疗效的基础上,用EDTA溶液络会掉“内关”处的Ca++,观察对针刺“内关”治疗心律失常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络合掉“内关”处的Ca++后,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效应不复存在。提示Ca++可能是针刺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是经络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GsmRNA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调节机制。方法:用异搏定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欠。用荑国BIOPAC Systems MP15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电图,观察针刺前后心律(率)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肌中Gs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变化。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和G蛋白信号转导障碍有关,G蛋白在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 ilentmyocard ial ischem ia,SM 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SM I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辨证分型选穴;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TC、TG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LDL-C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针刺组与药物组血脂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和组间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变化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具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22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22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心经腧穴和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卫东 《中国针灸》1998,18(8):494-496
电针手少阴心经 9穴及内关穴 ,对比观察其对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某些心功能指标的即时影响。结果 :在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 EF、FS方面 ,少冲、右极泉优于内关 ;在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 E/ A方面 ,右极泉、少海优于内关。  相似文献   

14.
Acupoint Neiguan (PC 6) is first recorded in Ling Shu (Spritual Pivot). It is the Luo-Connecting point of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and communicates with acupoint Waiguan (TE 15); it is also one of eight confluent points, and associates with the Yin Link Vessel. We often use Neiguan (PC 6) alone or as the cardinal acupoint to treat many disorders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now report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比分析电针水沟、足三里、内关对硝普钠所致低血压大鼠的升压效应,作用靶点及起效环节,从而进一步研究腧穴的特异性。方法:将硝普钠造模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做治疗,“水沟”“足三里…‘内关”组电针,观察电针对其血压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三穴对低血压状态下大鼠循环及心、脑、肾不同组织RAAS系统及其相关物质的影响。结果:电针可使“水沟…‘足三里”组血压显著升高;对循环RAAS的影响,其升压效应与循环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并非直线相关;且二穴对心脏的RAAS系统都有特异性的靶向作用,对脑及肾脏的RAAS系统均无明显的调节作用;内关在本实验中没有显示升压效应,且对循环、心、脑、肾等部位RAAS系统均无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水沟、足三里对硝普钠造成的急性低血压确有显著的升压效应,而内关穴在本实验中未显示出其升压效应,这可能与三穴所作用的靶器官不同,及作用启动环节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机械压迫对针刺引起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效应的传导和机械压迫经脉线对此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Frewil Q.F.型微量二氧化碳测定仪.20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12名,平均年龄29岁),针刺内关穴,检测针刺前后曲泽、经上非穴a点(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经上非穴b点(郄门与曲泽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CE),并与非经非穴c点(a点尺侧旁开2 cm)、非经非穴d点(b点尺侧旁开2 cm)进行对照.然后用弹簧压力计分别在郄门和大陵进行机械压迫(压力1 kg,面积1 cm×2 cm),观察其对针刺引起上述被测点TCE变化的影响.结果:针刺内关穴未压迫时,针刺中和针刺后曲泽、经上非穴a、b点的TCE明显增加(P<0.05),而非经非穴c、d两点没有明显增加(P>0.05);机械压迫郄门再针刺内关,曲泽和经上非穴a、b点的TCE未出现明显增加(P>0.05).压迫大陵时,曲泽和经上非穴a点在针刺过程中TCE有明显增加,经上非穴b在起针并压迫时TCE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刺能够提高经脉的能量代谢水平,而且这一效应能被机械压迫所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