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D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后黄斑区视功能与形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17例(23眼)经典为主型CNV患者进行单次光动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8个月分别行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视网膜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黄斑中心的厚度以及功能改变;选择相匹配的正常30眼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相比,CNV患眼治疗前黄斑中心厚度增加,且mfERG的N1和P1波反应密度明显下降.PDT治疗后,视力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显示治疗后黄斑区中心厚度显著减小,但治疗后8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fERG显示治疗后1区P1波和2区N1波反应密度显著增加;治疗后8个月1区N1波反应密度显著增加;1区和2区的P1和N1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视力变化与黄斑中心厚度变化有相关性(r=0.43,P=0.04),与mfERG各波的变化无相关性,1区的N1和P1波反应密度与黄斑中心厚度变化呈负相关(r=-0.43,P=0.04;r=-0.51,P=0.01).结论 对较小范围的CNV患眼单次PDT治疗可在3个月内减少黄斑区中心厚度并改善视功能,并在相对远期保持稳定.黄斑中心区和旁中心区的恢复有所不同;视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次光动力治疗(PD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后黄斑区视功能与形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17例(23眼)经典为主型CNV患者进行单次光动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8个月分别行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视网膜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黄斑中心的厚度以及功能改变;选择相匹配的正常30眼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相比,CNV患眼治疗前黄斑中心厚度增加,且mfERG的N1和P1波反应密度明显下降。PDT治疗后,视力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显示治疗后黄斑区中心厚度显著减小,但治疗后8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fERG显示治疗后1区P1波和2区N1波反应密度显著增加;治疗后8个月1区N1波反应密度显著增加;1区和2区的P1和N1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视力变化与黄斑中心厚度变化有相关性(r=0.43,P=0.04),与mfERG各波的变化无相关性,1区的N1和P1波反应密度与黄斑中心厚度变化呈负相关(r=-0.43,P=0.04;r=-0.51,P=0.01)。结论对较小范围的CNV患眼单次PDT治疗可在3个月内减少黄斑区中心厚度并改善视功能,并在相对远期保持稳定。黄斑中心区和旁中心区的恢复有所不同;视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0例(40眼),分为雷珠单抗组与康柏西普组各20例,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1 ml、康柏西普0.1 ml.注射前及注射1周、1个月及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注射1个月、3个月后眼底荧光造影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渗漏.结果 治疗后各时间点雷珠单抗组的视力均高于康柏西普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薄于康柏西普组(P<0.05),但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时间与分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1个月、3个月后,两组CNV渗漏治疗均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减轻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CNV渗漏的效果相当,而对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稍差,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应可以达到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应用维替泊芬对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主要为黄斑中心凹外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光动力治疗(PD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黄斑中心凹外、以典型性CNV为主的AM D患者接受维替泊芬PDT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加强深度成像(EDI-OCT)技术定量分析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光动力(PDT)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方法:在不散瞳条件下,使用CirrusTM HD OCT采用EDI技术,以长度6mm五线高清单线扫描模式对25例(37眼)进行后极部行水平及垂直方向扫描,获取黄斑区断层图像。定义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外界至巩膜内界之间的垂直距离为脉络膜厚度。所有患者在PDT前,PDT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测量中心凹下及0°、90°、180°及270°处距离中心凹1.5mm处多位点脉络膜厚度,并分析PDT治疗前与治疗后半个月、治疗后半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不同时间点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幅度。结果:所有患眼治疗前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10-653μm,均值为(470.65±97.38)μm,术后半个月、1个月及3个月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值分别为(435.81±76.47)μm、(351.68±85.08)μm、(310.81±66.85)μm,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光动力治疗后1月内脉络膜厚度减小幅度最大。0°、90°、180°及270°位点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类似。结论:PDT治疗后,短期内慢性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呈下降趋势,且1个月内脉络膜厚度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眼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自行选择药物的意愿,将104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黄斑部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RT)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情况、眼内异物感、一次性眼压过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康柏西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雷珠单抗组(P<0.05);治疗后1个月,康柏西普组BCVA值大于雷珠单抗组,CMT及黄斑容积、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ORT发生率、血清CRP及VEGF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两组CNV减少率,3个月后的BCVA、CMT及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nAMD的近期疗效高于雷珠单抗,且能提高视力,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方晏红  王琼华 《四川医学》2012,33(12):2125-2127
目的观察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厚度及视力的变化,探讨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6例(52眼)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力≥0.8),行每周1次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分四期完成。记录术前、术后3、6个月视力(visual acuity,VA),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中心厚度。结果 26例重度NPDR患者(52眼)中,行PRP术后3个月、6个月VA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治疗后黄斑中心厚度较治疗前轻度增加。结论对不伴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行PRP治疗安全有效,术后黄斑中心厚度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病理性近视患者pathological myopia(PM)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单次和多次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确诊为PM CNV的20例(26眼)其中女性24只眼,男性2只眼.进行PDT治疗的疗效.PDT治疗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复查FFA显示病灶范围扩大或渗漏增加者重复PDT治疗.结果 一般水平分析:显示PDT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1)女性治疗视力提高的效果不如男性;(2)年龄大的治疗治疗后视力提高效果较差.PDT治疗后复查眼底所见:眼底出血和渗出减轻,FFA检查显示:CNV渗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OCT提示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半年后如有CNV复发或扩大者经2~3次PDT后,渗漏逐渐减少.结论 单次或重复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脉络膜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的危险性,PDT治疗不影响病灶周围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  相似文献   

9.
田思佳  王骞  朱俊英  张蕾  屈林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64-2965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白内障合并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暨南大学附属郑州医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白内障合并WAM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给予观察组患者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白内障合并WAMD患者可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应利  冯炜  郭纯刚  李冬  凌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3):164-166,170,F0003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的形态特征,探讨IERM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经视力、直间接眼底镜及SD-OCT(2.维断面图、眼底彩色照相、视网膜厚度地形图、三维成像图)检查确诊的IERM患者38例(45只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IERM的SD-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高反光带,绝大多数伴程度不同的中心凹厚度增加.45只眼中.中心凹正常型8只(17.8%),假性黄斑裂孔6只(13.3%),板层裂孔7只(15.6%),弥漫水肿20只(44.4%),囊样水肿4只(8.9%).对全部患眼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相关分析,二者娃著负相关(r=-037,P<0.05).即黄斑中心凹越厚视力越差.结论:SD-OCT可明确IERM的诊断和其下中心凹形态的分型.由IERM牵拉引起的黄斑水肿增厚与视力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病灶特点。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4例(38眼)进行光动力疗法,静脉注射维速达尔15min后根据病灶大小用689nm激光照射83s。治疗后患者避光5d。观察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眼底改变、OCT检查结果 ,1个月时的FFA改变。结果 34例随访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无下降。其中治疗1周后视力上升(2行或2行以上)18眼,不变20眼;1个月后视力较1周时提高12眼,不变25眼,下降(2行或2行以上)1例。治疗后1周黄斑区出血(根据眼底镜检查及眼底彩照)明显减少13眼,出血范围无明显变化12眼,出血范围明显增加13眼;1个月后黄斑区出血较1周时明显减少31眼,无明显变化4眼,出血范围增加3眼。治疗后1周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或渗漏明显减少、CNV病灶复合体变小36眼,无明显变化2眼。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或CNV病灶复合体较1周时有所增加11眼,其余眼保持1周时的状态或继续好转。治疗后1个月FFA显示原CNV渗漏明显减轻27眼,无明显变化5眼,渗漏增加6眼。所有病例治疗时及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DT作为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一种技术能起到稳定视功能的作用,治疗后的CNV病灶短期内明显萎缩,但1个月时有部分可能会重新开放,此时可辅以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等药物的治疗。OCT检查对于早期评判病灶的变化及对病变的预后有重要意义。部分病例治疗后短期内可引起出血的增加,但此类出血多不影响视力,且可逐渐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组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接受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12个月后的疗效。设计:无对照病例研究。受试者:26例继发于AM D的CNV患者26只眼。13例未分型的CNV患者,以前未接受过PDT治疗,即初次PDT治疗组;其余13例因视力丧失曾经仅接受PDT治疗,即:预先PDT治疗组。方法:CNV患者在PDT治疗后,立即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4m g。视力检测使用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的屈光标准。每隔3个月随访,若荧光造影显示渗漏,则行再次治疗。主要观察指标:视力及再次治疗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CNV患者23例(24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9例(20眼),病理性近视(PM)4例(4眼).所有患者每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 2.5 mg/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前后检查视力,应用OCT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并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随访期 1~7个月.结果 24眼接受75次治疗(平均3.1次),无1眼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后17眼(70.8%)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视力提高8个字符以上,7眼(29.2%)视力稳定.OCT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前为(355.83±113.21)μm,治疗后为(258.46±74.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所有患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均明显减轻,黄斑囊样水肿(4眼)、视网膜下积液(7眼)和色素上皮脱离(3眼)都有改善甚至消失.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 Bevacizumab治疗AMD和PM引起的CNV近期疗效良好;OCT具有准确、客观、方便、可重复性和定量的特点,为临床随访和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40只眼)给予康柏西普治疗和雷珠单抗组(40只眼)给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1、3个月后,两组裸眼视力均优于治疗前,且雷珠单抗组均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应用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裸眼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减少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血管样条纹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评估此类患者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眼功能及形态学改变。方法:对两个三级诊疗中心3年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查项目包括:ETDRS表测定的视力、双眼底像及荧光血管造影像。PDT采用标准参数,对活动性CNV行早期反复治疗。结果:12例患者(9男3女)的15只眼进行12—50个月的随访观察(平均26.1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5例病灶为中心凹外或旁中心凹CNV,10例为中心凹下CNV。基线视力介于20/63—20/16(平均20/32,中位视力20/32)。经过2—8次PDT治疗(平均4.2个月,中位时间4个月),治疗间隔时间为5.6—72周(平均12.1周,中位时间9.2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CNV患者23例(24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9例(20眼),病理性近视(PM)4例(4眼).所有患者每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 2.5 mg/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前后检查视力,应用OCT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并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量.随访期 1~7个月.结果 24眼接受75次治疗(平均3.1次),无1眼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后17眼(70.8%)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视力提高8个字符以上,7眼(29.2%)视力稳定.OCT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治疗前为(355.83±113.21)μm,治疗后为(258.46±74.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所有患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均明显减轻,黄斑囊样水肿(4眼)、视网膜下积液(7眼)和色素上皮脱离(3眼)都有改善甚至消失.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 Bevacizumab治疗AMD和PM引起的CNV近期疗效良好;OCT具有准确、客观、方便、可重复性和定量的特点,为临床随访和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为康柏西普组(康组)和雷珠单抗组(雷组),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 mg/0.05 mL,每月1次,连续3次,注射前、注射1周、1个月、3个月后检测2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注射1、3个月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康柏西普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BCVA提高,OCT在相同时间点黄斑中心凹1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CMT)降低;1个月、3个月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治疗有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力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1个月,3个月后,2组CNV渗漏治疗均有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雷珠单抗比较,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同样能有效控制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渗漏,可提高视力及减轻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均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水平、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视力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患者的视力水平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疗法,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科疾病中,对患者视力、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孙磊 《中原医刊》2014,(22):30-32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20例(20眼),均采用PDT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 末次随访时,检测视力呈>2行提高者3眼,占15%;保持稳定者16眼,占80%;视力下降1眼,占5%.眼底检查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缩小或脱离,黄斑渗出、水肿、出血均有程度不等的吸收.视网膜出血在治疗6个月后基本吸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治疗后3个月检查显示,12只眼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荧光素渗漏静止,CNV闭合占60%,9只眼CNV渗漏好转,占45%.结论 CNV采用PDT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因为短期观察,选取的病例数相对较少,而从根本上,PDT无法杜绝CNV发生,故存在未彻底治疗的情况,长时间不能完全消失,也不能改善远期视力,若需客观评价PDT疗法,需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视力预后,评估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行抗VEGF治疗的wAMD患者44例54眼的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发病眼别、初始视力、治疗前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以及注药次数,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间液(IRF)面积均小于术前(P<0.01),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低于术前(P<0.001);wAMD患者视力预后(LogMar视力)与患者年龄(P=0.004)、治疗前初始最佳矫正视力(BCVA)(P<0.001)、IRF以及IRF面积(P=0.009;P=0.011)、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P=0.019)、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最大高度及CNV直径(P=0.012;P=0.001)均呈正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发病眼别、SRF及其面积、CMT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VEGF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黄斑区水肿情况;年龄越大、初始视力越差、初次OCT检查中IRF越多、存在SHRM、CNV越大提示wAMD患者的视力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