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蓝光光疗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 ,但近来研究证实 ,蓝光照射时间过长可导致染色体损伤。我院自 1997年 11月~ 2 0 0 2年 5月分别采用间断和持续光疗 2种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7年 11月~ 2 0 0 2年 5月接受治疗资料较为完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 6例。血清胆红素峰值在 2 0 5 5 μmol·L-1以上 ,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足月儿 ,男女不限 ,除外严重感染和肝脏疾病及遗传性疾病。按发病日龄、体重配对分为两组 :间断光疗组 2 3例 ,日龄 ( 3 0 6± 0 4 4)d ,体重( 2 …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讨持续光疗和间隙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钙水平的影响,我们对患儿血清钙水平在接受不同光疗前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间隙光疗对患儿血清钙水平无明显影响( P> 0 .1) ,与持续光疗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0 .01)。认为间隙光疗在临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 (大部分为未结合红素血 )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全身皮肤及双侧巩膜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使用蓝光治疗不但可降低已升高的血清胆红素含量 ,还可以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笔者着重介绍光疗的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999~ 2 0 0 0年 ,共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6 6例 ,需进行蓝光治疗的 5 0例 ,约占 75 .8%。男 2 8例 ,女 2 2例 ,日龄在 1h~ 2 6 d。早产低体重儿 38例 ,占 76 %。足月儿 12例 ,占 2 4 % ;顺产儿 18例 ,占 36 % ;剖宫产儿 2 8例 ,占5 6 % ;产钳助产 4例 ,占 8%…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由多种病理原因引起的,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重者导致死亡,幸存者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经光疗后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光疗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可使血中问接胆红素经光照氧化分解成水溶性光一氧化胆红素,易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  相似文献   

6.
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57-15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歇光疗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2010年4月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80例的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光疗后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三组比较,4h组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均低于8h组(P〈0.05),12h组与4h组的总胆红素、间接总胆红素水平没有差异(P〉0.05)。间歇光疗的副作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其中总照射时间越长,血清胆红素降低越明显,间歇时间短有利于方便护理,减少染色体损伤机会等。  相似文献   

7.
许卫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75-3476
目的观察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光疗方法分为A组,给予2h间歇光疗;B组,给予8h持续光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光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1)。结论2h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更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持续蓝光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0%(52/54),对照组的为92.59%(50/5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总胆红素分别为[(314.63±48.69)μmoL/L]、[(315.98±47.62)μmoL/L],经皮胆红素分别为[(23.25±2.67)μmoL/L]、[(22.98±3.74)μmoL/L];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总胆红素分别为[(118.63±26.31)μmoL/L]、[(120.38±25.48)μmoL/L],经皮胆红素分别为[(14.25±1.49)μmoL/L]、[(14.67±1.52)μmoL/L].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分别低于治疗前(t=26.02,26.61,21.63,15.13;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消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时临床疗效相当,均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内胆红素水平,但是采用间歇光疗时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黄疸消退时间较短,治疗安全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磊  任美娟  鲍莉 《中外医疗》2009,28(30):54-55
目的比较不同光疗方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12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间断光疗(70例)和持续光疗(52例),比较2组新生儿退黄时间、胆红素下降程度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间断光疗组和持续光疗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黄疸消退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光疗后胆红素下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光疗组副作用发生率较持续光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光疗与持续光疗的疗效接近,但前者出现的副作用少,因此建议尽可能采用间断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0.
0 引  言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胆红素脑病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根据金氏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85μmol/L;生后72h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04μmol/L,早产儿>255μmol/L,均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我院1998~1999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采用蓝光箱照射治疗及药物治疗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40例中,足月儿36例,早产儿4例;男23例,女17例;日龄0~7天29例,8~14天5例,15~28天6例。入院后均测胆红素浓度:足月儿均≥205μmol/L,早产儿均≥256μmol/L。入院后随机分为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三百胶囊对肺结核病小鼠血清IL-2和IL-10的作用,为三百胶囊治疗肺结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动物用结核杆菌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抗痨药物组、三百胶囊小剂量组和三百胶囊大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除模型组外,分别给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三百胶囊以及生理盐水灌胃28 d,用ELISA法检测实验小鼠血清IL-2和IL-10的改变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百胶囊小剂量组、三百胶囊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IL-2含量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三百胶囊有调节肺结核病小鼠血清IL-2和IL-10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6和IL-10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分析试剂盒检测24例急性心肌梗死和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血浆IL-6和IL-10含量。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行溶栓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浆IL-6和IL-10含量均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IL-6和IL-10含量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显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患溶栓后血浆IL-10的含量明显降低,IL-6的含量有所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组IL-10的含量与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均呈不同程度的显正相关。IL-6的含量与CK和CK—MB无显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血浆IL-6和IL-10均显增高,它们在缺血损伤和再灌注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的变化。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IL-22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DNA含量变化。此外选择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IL-22、ALT及HBV-DNA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通过抑制HBV复制并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轻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0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轻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IL-2、IFN-γ、IL-4、IL-10水平,并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FN-γ、IL-4、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拷贝的HBV-DNA与高拷贝的HBV-DNA两组患者血清IL-2、IFN-γ、IL-4、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轻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2、IFN-γ、IL-4、IL-10水平经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轻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2、IFN-γ、IL-4、IL-10的表达与病毒复制消长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家兔外周血IL-10及IL-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方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将实验家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左旋咪唑组,从实验的第7周开始,左旋咪唑组以相应药物灌胃,其他两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共连续28天,取耳缘静脉检测血清IL-10及IL-12的水平。[结果]血清IL-10:模型组[(1412.80±102.40)pg.mL-1]较正常组[(1035.80±64.12)pg.mL-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咪唑组[(1150.83±78.33)pg.mL-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2:模型组[(1240.10±386.99)pg.mL-1]较正常组[(2046.65±282.21)pg.mL-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旋咪唑组[(1860.85±247.01)pg.mL-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家兔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通过药物作用调节血清IL-10及IL-12水平,从而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可以达到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胃泌素(GAS)的关系。方法:108例患者均经^13C-尿素呼气实验和血清学检测HP,并于晨起空腹在胃镜检查前后取静脉血2mL,3000rpm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GAS、IL-8、IL-10的含量。结果:HP阳性组血清IL-8、IL-10、GAS含量分别为51.49±9.41pg/mL、312.84±47.91pg/mL、10.34±7.24ng/mL。HP阴性组血清IL-8、IL-10、GAS含量分别为37.44±9.05pg/mL、356.39±51.89pg/mL和5.12±3.51ng/L。HP阳性组血清IL-8、GAS含量分别高于阴性组(P〈0.01),IL-10含量低于HP阴性组(P〈0.01)。HP阳性组血清IL-8与GAS间呈正相关(r=0.382,P〈0.01),IL-10与GAS间呈负相关(r=-0.202,P〈0.05)。结论: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IL-8、IL-10、GAS含量变化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胃肠黏膜产生的炎症损伤与IL-8有关,血清IL-10对炎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HBV感染者血清IL-10水平,探讨其在HBV持续感染及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54例HBV感染者临床血清标本,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1例,慢性乙肝患者33例(轻度12例,中、重度21例).用双抗体ELISA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IL-10水平,以10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正常对照.结果:HBV感染者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无症状携带者及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组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HBV-DNA高载量者明显高于低载量者(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0浓度升高与HBV持续感染、HBV-DNA高载量复制及肝损伤有关;无症状携带者IL-10浓度升高可能与其诱导的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炎因子IL-6和抑炎因子IL-10在重症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重症肺炎组和无感染患者组(对照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6和IL-10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和BALF中IL-6均高于对照组(t=3.410,t=4.754,P值均〈0.05),并且IL-6在BALF中显著高于血清中水平(t=2.051,P〈0.05)。单侧重症肺炎患者感染侧BALF中的IL-6和IL-10显著高于非感染侧(t=2.427,t=3.055,P值均〈0.05)。血清IL-6和IL-10都各自与BALF中IL-6和IL-10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554和r=0.378)。结论IL-6和IL-10均参与了重症肺炎患者局部和系统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胡桂英  胡崇辉  傅理  徐军  陈元良  吴俊琪 《浙江医学》2011,33(11):1586-158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术后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息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药物与镇痛方法不同,将120例行LC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组1)患者术后根据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镇痛。舒芬太尼组(组Ⅱ)患者术后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曲马多组(组Ⅲ)患者术后予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即刻、术后24h和72h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1L-10)水平,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h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Ⅱ、组Ⅲ的VAS均显著低于组Ⅰ(均P〈0.05)。但组Ⅱ、组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h血浆IL-2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组Ⅱ、组Ⅲ术后24h及72h的水平均高于组Ⅰ(均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h各组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均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和组ⅢIL-6、IL-10水平增高的幅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较传统镇痛模式满意度好,且能更有效地减轻LC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