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春苓  张莉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36-137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病程〉8周的慢性咳嗽患者336例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结果 11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35.1%,112例被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3.3%。其余6例为感染后咳嗽。结论对于病程〉8周的慢性咳嗽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抗生素、止咳药反复治疗无效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是确诊或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215-217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及评价SP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慢性咳嗽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结果。结果:①132例慢性咳嗽患者SPT结果阳性率为75.76%。不同性别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0,P=0.466)。②14种过敏原中,SPT阳性率最高的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花粉(包括蒿属花粉、葎草花粉、梧桐花粉、白桦花粉、玉米花粉)、真菌(包括酵母菌、青霉菌)、棉絮、猫毛、狗毛依次降低,最少为羽毛。尘螨点刺试验阳性率与其他过敏原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15.334,P=0.000)。③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者SPT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5,P<0.05)。除中年人(4559岁)与老年人(6059岁)与老年人(6075岁)SPT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中年人SPT阳性率高于老年人。结论:粉尘螨和户尘螨是我院就诊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慢性咳嗽患者应尽早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其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为舌下脱敏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对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的反应情况。方法对553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BPT阳性率及CVA阳性率情况。结果 BPT阳性人数207例,阳性率37.4%;最终确诊的CVA为198例,CVA阳性率35.8%。BPT假阳性9例,占4.3%,其中3例为支气管内膜结核。4个不同年龄组别的肺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男女两组BPT阳性率及CVA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30岁组与≥50岁组相比,前者BPT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后者(<0.05)。结论 CVA是构成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早予BPT检查以提高CVA的诊断率,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建民 《当代医学》2008,14(22):3-4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中的意义及服装职业BPT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门诊234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23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不同性别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BPT阳性102例,阳性率43.59%.确诊为OVA96例,其中从事服装行业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阳性率占总人数的53.03%,与其他行业BPT阳性率31.37%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从事服装职业的相对较高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5.
翁帮琼  刘莉  孙启蓉 《四川医学》2012,33(10):1784-1785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原因及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排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左心衰等疾病,咳嗽时间≥8周,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86例,经基础肺功能检查无气道阻塞,行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结果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7例(31.40%),变应性咳嗽7例(8.14%),嗜酸粒细胞性咳嗽11例(12.7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2例(25.58%),胃食管反流10例(11.63%),ACEI咳嗽5例(5.81%),支气管结核3例(3.49%),支气管异物1例(1.16%)。结论蒸馏水激发试验可作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一种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潍坊地区哮喘患儿的主要吸入性过敏原,为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0例被检测患儿中阳性136例(85.00%).最常见的2种吸入性过敏原为屋尘螨和粉尘螨,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77.94%、74.26%,其余依次为狗上皮(12.50%)、青霉菌(11.03%)等;3~岁组与0~岁组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13,P<0.05;χ2=4.149,P<0.05);7~岁组与0~岁组屋尘螨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94,P<0.05;χ2=4.489,P<0.05),但粉尘螨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649,P>0.05).结论 屋尘螨、粉尘螨是潍坊地区最常见的过敏原;年长儿较婴幼儿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的阳性率高;吸入性过敏原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太原及周边地区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过敏原分布特点,为指导过敏原回避和支气管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确诊的171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抗体检测;发放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根据ACT分值将患者分为控制组(共50例)和未控制组(共121例),对2组的过敏检测结果 从总IgE阳性率、过敏原种类及总IgE升高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吸入性sIgE阳性检出率(56.73%)显著高于食入性sIgE(38.01%)(χ2=17.426,P<0.05);吸入性过敏原中柏树/榆树/梧桐/柳树/杨树组(χ2=27.237,P=0.000)、粉尘组(χ2=16.958,P=0.001)、苦艾/艾蒿/豚草组(χ2=12.060,P=0.007)sIgE检测结果 有季节性差异,食入性过敏原无季节差异;总IgE检测结果 与sIgE检测结果 相关联,两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控制组与控制组比较,总IgE阳性率、过敏原种类及总IgE升高水平,前者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 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多为过敏体质,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粉尘是重要的过敏原,联合进行血清总IgE和sIgE检测或许可以提高过敏性哮喘的检出率;过敏原刺激可能是哮喘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多重致敏因素和总IgE定量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利于全面掌握患者的风险因素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在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中的差别。方法 :把 3 0例咳嗽变型哮喘病人按基础肺功能FEV1 FVC分为A组 (≥ 70 % )、B组 ( <70 % ) ,分别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扩张试验 ,并对两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扩张试验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人基础肺功能FEV1 FVC≥ 70 %者占 80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两组不同基础肺功能中的阳性率 (敏感性 )都远远超过扩张试验 (P≤ 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CVA的早期。结论 :对慢性咳嗽而基础肺功能又较好的病人如怀疑CVA ,应首选支气管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探讨密切接触者筛查和预防性服药的重要性。方法对指示病例发生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Tuberculin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TB-PPD)试验、X线胸片检查和症状监测对指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3次筛查,对TB-PPD强阳性密切接触者实施预防性服药。结果三次密切接触者TB-PPD筛查共筛查417人,TB-PPD强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8.39%、32.13%,其中首次筛查的强阳性率(χ~2=20.24,P0.01)、中度阳性率(χ~2=14.10,P=0.001)显著高于第二次、第三次筛查。X线胸片共筛查462人,胸片异常率为2.38%,首次筛查、第三次筛查的胸片异常率明显高于第二次筛查(χ~2=8.65,P=0.013)。指示病例班级学生TB-PPD筛查强阳性率(χ~2=67.89,P0.01)、阳性率(χ~2=91.03,P0.01)、胸片异常率(χ~2=4.73,P0.05)均高于其他班级学生;指示病例所在寝室学生的胸片异常率高于其他寝室学生(χ~2=4.18,P0.05)。结论指示病例延误诊断、同班同寝室持续密切接触可能是导致疫情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及时、高效开展密切接触者TB-PPD、X线胸片筛查和高覆盖率的预防性服药干预,能有效降低疫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155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15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各年龄组肺功能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BPT阳性584例,阴性571例,阳性率50.6%。确诊为CVA 547例;其余37例BPT阳性慢性咳嗽患者中2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慢性支气管炎。BPT诊断CVA的特异度为93.9%。小于30岁年龄组CVA比例最高,占慢性咳嗽68.8%;≥60岁的老年人CVA百分比最低,为23.5%。结论 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与慢性咳嗽病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作肺通气功能检查 ,FEV1实测值 /预计值 <80 %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FEV1实测值 /预计值≥ 80 %予气道反应性测定 ,并对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72例肺通气功能检查 ,FEV1实测值 /预计值 <80 %者 118例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7例、阴性 81例 ;FEV1实测值 /预计值≥ 80 %者 5 4例 ,接受磷酸组织胺药物吸入支气管激发试验 ,气道反应性增高者 15例 ,气道反应性正常者 39例 ;据此 ,本组病人可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 5 2例 ,占慢性咳嗽病因的 30 .2 % ,由此可见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慢性咳嗽的病因密切相关。结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两者密切相关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哮喘的前驱状态 ,可发展为典型的哮喘 ,对病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慢性咳嗽患者早期发现并施以正确的治疗 ,可以预防典型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500例蟑螂过敏皮肤点刺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蟑螂过敏情况,为海南省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50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用蟑螂过敏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统计其阳性率。然后随机选择20例蟑螂点刺阳性患者进行蜉蝣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另外随机选择无变应性疾病病史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500例皮肤点刺试验中,蟑螂阳性者占66.20%,阳性患者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率为100%,阴性激发率为0%。结论了解海南地区蟑螂过敏情况,可以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皮肤点刺情况和血清总IgE水平,探讨其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12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12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126例健康儿童血清总IgE水平和皮肤点刺结果。结果①CVA组与哮喘组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CVA组、哮喘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②CVA组与哮喘组摄入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总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哮喘组摄入性、吸入性、总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哮喘组、健康组3个组内摄入性变应原与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25例CVA患儿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65.6%。吸入变应原总阳性率52.8%,吸入变应原中以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居高,分别为46.4%和43.2%;摄入变应原总阳性率28.8%,摄入变应原主要为海蟹33.6%,鸡蛋清22.4%。皮肤点刺结果强阳性以粉尘螨和屋尘螨为主,分别为24.0%和21.6%。结论 CVA患儿皮肤点刺试验有较高阳性检出率,血清总IgE水平较健康儿童高,二者对CV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岩霞  贾慧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11-2612,2615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诱导痰检查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价值及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按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对96例慢性咳嗽患儿行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诱导痰检查。结果:96例慢性咳嗽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1例(41/96,43%),感染后咳嗽34例(34/96,3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2例(12/96,13%),心理性、精神性咳嗽9例(9/96,9%),高渗盐水激发试验阳性39例(41%),高渗盐水激发过程出现哮鸣音32例(33%)。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同时进行诱导痰,标本合格者50例,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32例占64%(32/50),平均(34.4±25.8)%。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EOS平均(40.37±30.38)%,感染后咳嗽(PIC)患儿EOS平均(14.6±13.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36,P=0.004)。所有患者诱导痰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反映气道高反应性特异性高,联合诱导痰检查可提高儿童咳嗽的病因学诊断,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进行痰诱导检测可行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上气道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关联,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92例慢性咳嗽并同时有咽部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相关病史采集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后,根据针对性治疗结果进行相关疗效评价及病因学分析。结果对疑为CVA的49例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其阳性率为28.6%(14/49),占全部病例数的15.2%(14/92)。18.5%(17/92)的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或合并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部分患者抗胃食管反流治疗有效。有鼻炎/鼻窦炎病史和/或症状的患者仅占全部病例的33.7%(31/92)。51.1%(47/92)的患者仅有单纯的慢性咽部症状和体征。结论 UACS的病因不只与鼻炎/鼻窦炎有关,慢性咳嗽患者的"慢性咽炎"表现既可能是继发于慢性鼻炎/鼻窦炎的鼻后滴流和胃食管反流的结果,也可能是独立的慢性咳嗽病因。  相似文献   

16.
吴英  艾涛  罗荣华  樊映红 《四川医学》2011,32(3):310-312
目的通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CVA发病的过敏原因素,协助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及门诊286例CVA患儿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86例CVA患儿过敏原皮肤试验总阳性率65.03%(186/286例),其中,阳性率在40%以上的吸入性变应原有:屋尘螨166例(58.04%);粉尘螨155例(54.16%);热带螨129例(45.10%)。不同年龄对这13种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对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螨是成都地区CVA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以协助诊断,并对CVA的防治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CVA患儿对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不同。不同性别CVA患儿对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和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5例MHD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血脂指标。结果205例MHD患者中有145例(70.7%)存在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和三酰甘油(TG)增高,患病率分别为53.2%、28.3%和26.8%。②以4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青年组(51例)和中老年组(154例)。青年组脂代谢异常患病率(36/51,70.6%)与中老年组(109/154,70.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脂代谢异常者透析龄、性别和移植肾衰竭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脂代谢异常者;而2组在年龄、血白蛋白、脂蛋白a、原发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透析龄和移植肾衰竭是MHD患者并发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高,主要表现为HDL-C降低、LDL-C增高和TG增高。青年透析患者脂蛋白紊乱的患病率与中老年透析患者相似。男性、透析龄和移植肾衰竭是MHD患者并发脂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患者95例105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病程早期(2个月以内)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的比例明显高于病程晚期(2个月以上)(χ2=6.687,P=0.010);非AMD性CNV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的比例明显高于AMD性CNV(χ2=42.992,P=0.000)。结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CNV多发生于非AMD患者及病程早期的AMD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