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部位感染(简称SSI)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部分,它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痛苦和费用,严重者对生命构成威胁。术后BBI虽不能杜绝,但重视做好防护工作,则可极大程度地防止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引起BBI的原因较多,本文只对其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综述,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将术后发生感染现象的40例设为感染组,术后未感染的40例设为非感染组,总结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最后针对分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3.1±8.2)岁,平均手术时间为(3.1±1.1)h,身体重量指数(26.1±3.8)kg/m2,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另外,感染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和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均与非感染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身体重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对降低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950例,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否有恶性肿瘤等,并给予对应的支持治疗,所有患者中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0例,感染发生率为2.1%。采用单元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恶性肿瘤6个因素有关(P0.05);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P0.05)。结论临床中应依据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遵守手卫生制度,术后尽早拆除引流管,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加强病房管理等,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0-06至2012-06于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174例,选择其中切口感染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的1.07%,Ⅱ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的7.14%,Ⅲ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13.88%.两两比较,三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3.77、X2=22.95、X2=10.72,p<0.05).高龄患者(年龄≥60岁)、术后引流、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率分别为8.61%、9.69%、15.46%,非以上三种因素患者感染率为3.08%.结论:切口类型、高龄、术后引流、以及恶性肿瘤都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临床在注重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应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改善院内环境,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正>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医院感染中较为重要的类型之一。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较高,这与神经外科手术的特殊性有关~([1])。神经外科患者病情较重,手术需要的侵入性操作较多,且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患者需要住院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医院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2])。本研究就我院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分析40例切口感染及80例无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切口感染组年龄、存在不良心理反应、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高于无切口感染组,血红蛋白低于无切口感染组(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吴积  王彬彬  于晨  谢浩  江龙海  覃健  刘军 《西部医学》2019,31(3):393-395
【摘要】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及SF36量表对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复诊的278例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标准化总分为(6690±1277) 分,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有无稳定住所、HIV感染时间、感染途径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维度与SI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有无稳定住所、感染时间、感染途径、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均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与生活质量、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方面呈负相关,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就手术部位感染的现状、危险因素和防控策略进行综述,为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手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该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以该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就该院此阶段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该文就可能影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 500例研究对象中,有89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对研究对象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切口类型和术前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进而降低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为7.81%(25/32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发生化脓性穿孔的情况、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也较为复杂。此类患者的年龄、发生化脓性穿孔的情况、体质量指数、阑尾切除方法及手术时间是导致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针对此类因素对阑尾炎切除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胃结肠手术患者5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对预防策略进行制定。结果全部500例患者中,36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7.2%(36/500);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手术类型为结直肠手术,其次则为胃手术;感染发生几率和手术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手术时间长、术前发热、输血、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年龄较大等是引起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胃结肠手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较高,术前应加强评估,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有效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影响开腹阑尾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抽选我院43例进行开腹阑尾手术切除的患者,调查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调查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住院天数长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白细胞水平、麻醉类型、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年龄、麻醉类型、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入院白细胞水平均是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中要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胃结肠手术患者56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感染的高危易感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1例,占7.22%.其中以结直肠癌根治术感染发生率最高,占19.64%,结直肠手术居第二,占10.5%,手术类型与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合并慢性疾病、合并糖尿病、输血、术前发热、手术时间长、肥胖等因素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结肠手术后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术前做好各方面的评估,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术前分析,从而加强预防,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8,(2):190-192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骨科病区的手术患者23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探讨其预防对策。结果:2316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37/2316),其中I类手术部位感染率0.45%(10/2214),III类手术部位感染率26.09%(24/92),IV类手术部位感染率30%(3/10)。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合并基础疾病、是否急诊、手术级别及手术室环境因素等,其中患者基础疾病和手术室环境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部位感染的致病菌为G-杆菌23株(62.16%),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8株(34.78%),肺炎克雷伯菌7株(30.43%),鲍曼不动杆菌4株(17.39%)。G+球菌14株(37.8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4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35.71%)。结论: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是否急诊、手术级别及手术室环境因素等为影响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感染致病菌各异,其中患者基础疾病和手术室环境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院内感染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重视,传染病的流行和病毒种类的变异,使医护人员感染机会更大,检验科作为密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高危人群,很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甚至交叉感染,并导致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以加强预防和控制势在必行,本文就检验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医院因素、致病菌因素等。预防措施包括保证中央静脉穿刺的安全、用抗生素浸泡导管、彻底清洗手、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监测工作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