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介入性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6例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6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均 1次性成功 ,术后 1~ 2周 ,总胆红素平均下降 112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 6 6 4 2 μmol/L ,并发症有引流管出血、脱落、阻塞、胆汁外漏、发烧和感染性休克等 .[结论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满意 ,对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相似文献   

2.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本院近十年来收治并经手术的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中术后死亡的11例的死亡之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直接致死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和严重感染;其内因为高胆汁血症、内毒素血症、凝血机制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改善和纠正这些病理改变,是预防和减少术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背景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 .[病例报告 ]14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 2 1例在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 ,其中 8例死亡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常见并发症 ,死亡率高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应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一旦发生 ,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男5例,年龄36—63岁。病程1周2例,5月1例。 2 临床表现 右上腹痛3例,黄疽5例,发热2例,厌油5例,乏力5例。 3 实验室检查 HBsAg 阳性 3 例,AFP<25ug/L 1例,AFP 120—3500μg/L 4 例。 4 影像学检查 B超:胆总管扩张3例(1.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癌栓引起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5例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术前生化检查均符合梗阻性黄疸。AFP(+)12例,(-)3例;AKP,AL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B超和CT可发现肝脏占位,肝内外胆管扩张,6例胆总管内有低回声团。手术同时切除原发癌灶和去除癌栓的6例,4例生存1年以上,其余多数在半年内死亡,结论:对此类病例应进行综合分析,方可在术作出明显诊断,手术切除原发灶,并去除癌  相似文献   

6.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PTCD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门淋巴结压迫及侵蚀胆管所致。近年来,介入治疗方法已经部分取代了其外科手术疗法或成为外科手术前、后的重要协助手段。但PTCD术后并发症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甚至是致命性因素。因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方法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其中胰腺癌12例,转移性癌10例,肝门部肝癌9例,胆管癌4例.结果 26例放置了胆管支架,其中1例因左右肝总管梗阻各放置了1枚金属内支架;28例放置了内外引流管;7例单纯放置外引流管.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胆管出血3例,无出血性休克病例;感染4例,1例出现败血症;肝功能损害8例;引流管部分移位或脱出7例,无腹腔内脱管;瘘口渗漏3例;电解质紊乱2例;胰腺炎1例;局限胆汁性腹膜炎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1例;引流管阻塞1例;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1例.无气胸、肝脓肿等并发症.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规范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ERCP放置胆道支架与经PTBD放置胆道支架两种途径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介入途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128例患者,其中71例采用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57例采用PTBD放置胆道内支架,比较两种不同引流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71例ERCP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合并有ERCP术后胰腺炎,1例胆道出血,1例感染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7.0%,57例PTBD患者中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感染发热,2例出现出血,1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肝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晚期胆管癌及胰头癌内引流减黄术,使用一般的T形管,短臂插入胆总管或左右肝管,长臂插入十二指肠,随之达到引流胆汁的目的。其手术方法简单,时间短,胆汁引流可靠,病人症状很快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延平 《当代医学》2010,16(23):478-47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 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4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8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19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5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0.55±89.86)mmol/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34/34)、97.0%(33/34)、58.8(19/34)%。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简单,近期疗效确切,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癌术后复发11例,胃癌术后转移8例,胰头癌9例,乳腺癌术后转移1例,肝癌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术(21例),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7例),2周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37例,9例胰头癌患者结合聚焦超声放疗.结果 38例患者经皮肝穿技术成功率100%,PTCD或内支架置入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396.7±278.1 )μmol/L vs(52.3±71.6)μmol/L,P<0.01)],肝功明显改善.1例胃癌术后患者两天内死于内出血,其他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21个月.半年内,17枚支架中4例出现阻塞,25根(4例患者放置2根)引流管中因脱出或不通畅更换5条.结论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轻痛苦的姑息手段,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置放成功者24例(其中置放胆管金属支架14例,圣诞树支架10例),成功率92%。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316.68±105.12)μmol/L下降为术后1周的(147.89±58.07)μmol/L,黄疸明显减轻,肝功能改善。24例均随访至死亡发现胆道金属支架平均保持通畅的时间185 d,圣诞树支架平均保持通畅的时间189 d,两者无明显差别。生存时间3~15个月。结论:经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创伤小、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赵晓园  林栓琴 《西部医学》2017,29(10):1473-1476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科接受经皮穿刺引流和/或经皮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的重点环节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等。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变化,统计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71例患者中69例(97.18%)患者对治疗依从。68例(95.77%)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3例(4.23%)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胆道感染者2例(282%),术后严重电解质紊乱1例(1.41%),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控制;71例经过护理干预,患者术前 SAS、SDS 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GGT随时间的延伸均呈快速下降趋势,且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重点环节和部位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增进了医患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治疗满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近期(2周之内)并发症,探讨和总结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介入病房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104例,60例接受PTCD,43例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15例先行PTCD后择期再行内支架置入术,1例未能完成手术。观察和分析2周内并发症情况,总结相关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2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5例,死亡4例。除死亡病例外,所有患者经积极围手术期相关处理,病情转为平稳,介入治疗后黄疸明显减轻,2周左右胆红素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包括PTCD及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减黄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极为重要,绝大多数病人可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PTBD术(121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37例,壶腹部癌23例,肝门胆管癌30例,转移性癌26例。结果:113例118例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达97.4%。其中肝总管置管42例,右肝管置管44例,左肝管置管22例,左右肝管双置管5例。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1.2~592.8μmol/L降至术后1周的24.9~278.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TB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胆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7月~2006年12月期间1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采取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完全性胆道引流手术和部分胆道引流手术对肝功能(GPT、GOT)的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MOJ)患者胆汁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探讨梗阻类型、腹部手术史、梗阻程度及时间等因素与致病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3例MOJ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pert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术中收集胆汁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测试,对胆汁培养阳性者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送检93份胆汁,其中培养阳性60.2% (56/93),共检出58株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6.2% (21/58),革兰阴性菌占63.8% (37/58),致病菌中以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属等多见。结论 胆道感染以肠道菌群为主,应根据药物敏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相关性分析显示低位梗阻及有腹部外伤史为胆系感染相关因素,梗阻时间及程度则与胆系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采用常规磁共振芨MRCP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87例病人全部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其中胰胆管肿瘤28例中26例阳性,胆管结石58例中54例阳性,1例为慢性胰腺炎。结论:MRCP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在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其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均不低于逆行胰胆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