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封管液与婴幼儿留置针时间之间的关系,以便进一步推广留置针在婴幼儿这一特殊群体中更好地应用.方法对近年来,在某地级市医院住院期间应用留置针的150名婴幼儿,采取同期随机分组,对三组患儿应用不同封管液封管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别用抗凝药物肝素钠与枸橼酸钠,对留置针进行封管,在堵管方面分析P>0.05,差异无显著性;再分别用肝素钠与生理盐水对留置针封管,在堵管方面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用肝素钠封管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与用枸橼酸钠封管留置针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枸橼酸钠封管留置时间次之;用生理盐水封管,留置时间最短,与肝素钠组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婴幼儿留置针封管液,应选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2.
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已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而广泛应用.它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避免了由于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封管是该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封管液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为了选择效果好又方便的封管液,从2006年10月开始对临床常用的封管液肝素钠、保养液、生理盐水的封管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周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封管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卫新  杨世东  吴丽娜 《吉林医学》2009,30(14):1427-1428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2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以选择更有效的封管液封管,减少由于封管液选用不当而致堵管情况的发生,避免由于堵管而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34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ml封管,实验组用肝素盐水(50U/ml)5ml封管,两组均采用正压封管方法,进行留置效果比较。结果:实验组用肝素盐水(50U/ml)5ml封管,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ml封管,有效率为64.9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封管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盐水封管优于生理盐水。结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而言,主张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芝  刘竹英  王莎莎 《吉林医学》2010,31(19):3146-3147
目的:观察老年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效果。方法:220例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生理盐水5 ml封管,对照组用肝素液3 ml封管。留置时间平均3~5 d,评价其效果。结果:试验组血管堵塞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封管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杜海亮 《中外医疗》2011,30(17):77-77
需要长期输液或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多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这样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以便选择更有效的封管液封管,减少临床上由于封管液选用不当导致堵管的发生。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120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2ml封管,观察组用10U/ml肝素钠盐水2ml封管,两组均采用脉冲正压式封管并进行留置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堵管率为38.3%,观察的堵管率为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45±1.16)天,观察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23±1.1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用10U/ml肝素钠盐水封管能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堵管率的发生,其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封管液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封管液的研究也相应增多。在临床实践中,封管液的选择及封管时机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重要因素。目前,肝素钠盐水作为一种常用的封管液,其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我院儿科病房常采用2次静脉输液间(1次输液结束到2次输液开始的间隔)用2.0mL肝素钠盐水(浓度为50u/mL)封管2次的做法,堵管、浅静脉炎和渗漏等现象时有发生,被迫将留置针拔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又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不能很好地体现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为了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更好地实现静脉留置针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一种临床上简单可行,适合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液治疗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方法对85例行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患者根据单、双日首次置管分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对照组)和输液器内原液压力封管(实验组)。结果两种方法的堵管率,浅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留置针的平均保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保留时间段两组方法下的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器内原液压力封管可以替代生理盐水封管,而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封管液对呼吸内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将11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25 U/ml肝素液5 ml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0.9%NaCl溶液封管。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堵管率分别为8.77%和22.8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留置时间分别为(4.46±1.09)d和(2.8±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采用肝素液封管留置时间长,堵管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使用两种不同封管液封管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75例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8例使用生理盐水封管,试验组37例使用稀释的肝素钠溶液封管,所观察每名患者置管次数为2-4次,对照组置管102例次,试验组置管99例次,观察2组的平均留置时间和置管后72h的输液通畅率。结果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和置管后72h的输液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滴注甘露醇的患者,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留置针注射甘露醇时留置不同时间致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分析留置时间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耳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取其双耳外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实验组注射20%甘露醇,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d1次,用药后肝素盐水封管。2组于用药2、4、6、8、10 d后分别取4只腹腔麻醉切取活体标本做切片,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2组留置相同时间血栓形成比较:6 d后血栓形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留置针注射甘露醇留置时间以3~4 d为宜,最多不超过5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我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资料,以非计划拔管、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静脉栓塞、局部渗液、血肿为研究指标,探究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部位、导管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36例,发生率13.6%,其中非计划拔管83例、导管相关感染27例、导管堵塞15例、静脉栓塞3例、局部水肿4例、局部血肿4例。(2)并发症的构成比,以穿刺部位分:股静脉19.6%,锁骨下静脉7.8%,周围静脉6.5%。其中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P〈0.01);以导管类型分:双腔管19.1%,单腔管6.4%,PICC导管6.2%。其中双腔管和单腔管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0.01)。[结论]根据重度烧伤病人的特点,锁骨下静脉穿刺较股静脉穿刺为好;单腔管较双腔管为好;烧伤休克期、大手术及静脉高营养病人尽量用深静脉导管;康复期及长期输液的病人宜使用PICC导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预冲式导管冲洗器与肝素钠生理盐水应用与静脉BD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静脉BD留置针护理治疗的患者1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方案,观察组采取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封管方案,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操作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封管时医护人员针刺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操作满意评分(92. 21±0. 21)分,对照组为(76. 94±0. 12)分,两组操作满意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 839 2,P <0. 05)。结论:采取预冲式导管冲洗器方案进行静脉BD留置针封管,可显著降低封管时医护人员针刺伤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显著延长留置时间,缩短操作时间,对于提高操作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154-156+159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新生儿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Ⅰ度静脉炎4例,无Ⅱ度以及Ⅲ度静脉炎者。对照组中,Ⅰ度静脉炎6例,Ⅱ度静脉炎6例,Ⅲ度静脉炎2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8.00%(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开展综合护理,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68例输液患者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主静脉组选择颈外、肘窝及前臂两侧面静脉,分支静脉组选择四肢远端静脉,比较穿刺部位、药物性质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 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4%,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输注含化疗药液体和不含化疗药液体时,主静脉组和分支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3.85%、87.50%和14.29%、58.33%(P<0.01和P<0.05)。静脉条件相同时,含化疗药液组和不含化疗药液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67%和34.62%(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选择主静脉组穿刺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化疗药液对静脉的刺激较大,更易发生静脉炎。静脉留置针能部分取代头皮针,值得在肿瘤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注射不同性质药物对血管损伤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输入不同性质药物时留置时间与血管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耳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只,取其双耳外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A组注射多柔比星,B组注射20%甘露醇,C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天,用药后肝素盐水封管?各组于用药第2?4?6?8?10天分别取4只腹腔麻醉切取活体标本做切片,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3组留置相同时间炎症反应比较:第2天 P > 0.05;第4?6天P < 0.05;第8?10天P > 0.05?血栓形成比较:第2?4天P > 0.05;第6?8?10天P < 0.05?同一组不同部位的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情况比较:P < 0.05?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注射不同药物时留置时间不应相同,强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一般以2天为宜,最多不超过3天,弱刺激性药物时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但以不超过7天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思连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20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喜炎平注射液,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思连康(〈6个月,2次/d,每次1片;~1岁,2次/d,每次2片;~3岁,2~3次/d,每次2片),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止吐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和总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8.0%),退热、止泻、总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连康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72-174+178
目的探讨采用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在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输液室在运用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前后的的相关考察资料,以2 个月为观察周期,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运用前为对照组,智能化输液系统运用后为研究组,记录两组护士在静脉输液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计算差错率,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医院护士在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主要体现在从接单、配液、穿刺、接液、拔针的护理流程上,计算两组的差错率,研究组的差错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按照制订的“静脉输液护理满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研究组的4 项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运用信息技术于输液室的管理系统中,有利于减少护士在静脉输液护理各环节的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63-65
目的 探讨婴幼儿便血性腹泻采用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检测的76例便血性腹泻患儿,将其按照不同病原体行有效分组,分为细菌性腹泻组(n=24)、病毒性腹泻组(n=25)及非感染性腹泻组(n=27),检测三组患儿的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实验室阳性检查率。结果 采用PCT及CRP水平检测三组患者情况可知,细菌性腹泻组患者PCT及CRP水平较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显著提升,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PCT、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性腹泻组采用PCT水平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3.33%,采用CRP水平检测,检出率为79.17%,检出率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采用PCT及CRP水平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便血性腹泻检测中采用PCT及CRP水平进行检测,可显著提升细菌性感染腹泻阳性检出率,PCT及CRP水平均可作为小儿腹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翟莺莺  周蕾  邹亚伟  陈德晖  陈福雄 《吉林医学》2012,33(20):4270-427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58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点、血像、MP-IgM抗体检测、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大部分病例出现喘息(65%),且大多为第一次喘息发作(75%);肺部体征明显,表现为湿啰音、喘鸣音;本组资料显示MPP肺外表现主要为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胸部X线病变类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58%病例双肺受累,单侧病变大多累及右中下肺(24%),多数病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60%);本组40%的病例病初1周内检测血清MP-IgM水平不高,需要进行双份血清抗体检测来诊断。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采用序贯疗法,总疗程不少于3周;经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好发于冬春季。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对于3岁以下首次喘息发作的患儿或反复喘息发作的患儿,要充分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规范治疗,防止其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