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4~1988年对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现场实验研究结果,在达到基本消丝虫病的指标后,不采取防治措施,人群微丝蚴率和感染度在继续下降,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虽然密度较高,亦可陆续转阴,至1988年已查不到微丝蚴血症者,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度也在逐年  相似文献   

2.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告1984~1988年对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现场实验观察结果,在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指标后,不再采取防治措施,人群微丝蚴率和感染度在继续下降,没有发现新感染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虽然密度较高,亦可陆续转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度也逐年下降,至第四和第五年已不再发现蚊媒有丝虫感染,表明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3.
丝虫病防治后期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1981~1986年的研究表明,在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和以淡色库蚊为媒介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经过防治,当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蚴平均密度降至5条左右/60μl时,即使停止病原治疗,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也可于3~5年内陆续转阴,微丝蚴率逐年下降,蚊媒调查未发现幼丝虫,人群中未发现新感染,丝虫病的传播可能被阻断。  相似文献   

4.
5.
在服用抗丝虫药或实行媒介控制措施后,必然出现低密度微丝蚴血症。它的出现与微丝蚴(mf)在人群中的频数分布密切相关,是流行病学调查中低估mf感染率的重要原因。本文将其定义为毛细血管血计数<4mf/20μl或静脉血<30mf/ml。用临床学、昆虫学或免疫学方法确定低密度微丝蚴血症比常用的寄生虫学方法敏感。蚊媒可摄入mf并维持其发育。伊蚊、库蚊和曼蚊对mf显示限制性或比例性,按蚊显示促进性。现场研究表明低密度微丝蚴血症可预示伊蚊为媒介地区传播的反跳,某些地区可因消灭了疟疾而消灭按蚊传播的丝虫病。以库蚊为媒介的广大流行区,其媒介情况尚未明了,有待优先研究。  相似文献   

6.
低密度微丝蚴血症在传播丝虫病中的作用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存在的少量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否继续起到传播丝虫病传染源的作用,这是关系到确定消灭丝虫病的标准和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于1981年7月开始在已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的浙江省德清县进行了该项研究。  相似文献   

7.
8.
海南省于1987年在全省范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部颁标准。随后,全省有计划地开展丝防后期监测工作。作者对考核验收及历年病原监测发现的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了分析,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流行病学上的作用,为不断完善监测方案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 (一)在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考核验收点,选择原微丝螺率较高或防治工作薄弱地区进行人群病原学监测,并对原微丝蚴阳性者及外省流行区来琼流动人口进行血检。采血于晚9时至次晨2时进行,取耳垂血6大滴(约120μl)均分涂厚血片2张,晾干、染色、镜检,发现阳性者作微丝蚴计数。  相似文献   

9.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规律安徽省毫州市卫生防疫站(236802)贾保坤,张怀忠,刘振华毫州市原为班氏虫病中度流行区,经过6年防治,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本文就我市1988年丝虫病自行考核资料,对109个村100名微丝蚴血症者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多数丝虫病流行县市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但是,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是否仍残存一定数量的丝虫病传染源,值得探讨。为此,我们对32个乡(镇)125个村进行了该病的调查。 方法 人群微丝蚴和微丝蚴密度的调查,采血对象为1周岁以上、户口在村而从未接受血检的外流居民。采血时间为晚上21时至次日2时,耳垂取血,每片三大滴血(相当于60μl),常规法染色后,一片双检。 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江汉平原为我国范围最大的单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仙桃市位于江汉平原的中部,该市在基木消灭马来丝虫病后三年,血检调查40个村,检出微丝蚴血症100人,平均微丝蚴率0.22%,相对集中在原微丝蚴率5%以上的村,35%的微丝蚴血症者年龄在30~45岁之间,且以男性为多,绝大多数血症者近十年未接受任何防治措施。纵向观察1个村,共血检微丝蚴血症者26人,4年微丝蚴率依次为1.55%、0.84%、 0.42%、0.31%,有逐年下降趋势;2~3年持续阴转20人;3年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依次为0、0.08%、0,1~10岁儿童未出现新感染。  相似文献   

13.
基本消灭丝虫病考核检出135例微丝蚴血症者的分析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张富南整理1981—1985年,四)fi省丝虫病流行区村人群微丝蚴率已分别降至1%以下,全省实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为了解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特点和不同防治措施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规律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笔者对湖南省 1981~ 1993年丝虫病监测中发现的 2 0 7例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 法对历年病原学监测中发现的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个案调查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1 人群分布2 0 7例微丝蚴血症者中 ,新检出 10 2例 ,占 49.2 8%(10 2 / 2 0 7) ,其中以往普查阴性 18人 ,占 17.6 5 % (18/ 10 2 ) ,以往普查阴性系原阳性家属 16人 ,占 15 .6 9% (16 / 10 2 ) ,以往未查血 6 2人 ,占 6 0 .78% (6 2 / 10 2 ) ,外地迁入 6人 ,占 5 .8…  相似文献   

15.
在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一些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型式是否仍然呈现聚集性特征抑或随机分布:这个问题在丝虫病防治后期工作中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进一步消灭丝虫病工作也有—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就基本消灭丝虫病以后的建阳县1986年443例微丝蚴血症者的地区分布,作了Poisson和负二项分布配合适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原微丝蚴血症者的转阴情况。方法: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复查,结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3年,原微丝蚴血症者仍有0.47%未转阴,高于正常人群的感染率、随着基本消来丝虫病后时间的推移,原微丝蚴血症者趋向于转阴,结论:原微丝蚴血症者为监测阶段的主要残存传染源,调查其转阴情况可作为该地区是否还有残存传染源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不采取任何病原防治措施下的传播作用. 方法选择柘城县张庄村为观察点,病原学监测和蚊媒监测采取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IFAT、ELISA、Dot-ELISA(查抗体)和ICT(查循环抗原)方法,同时进行居民防蚊情况调查. 结果 1990年残存微丝蚴血症者39人,人群微丝蚴率2.01%(39/2040),2000年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转阴,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990、1991和1994年检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几何平均滴度均逐渐下降,1998年检测92名12岁以下儿童血中丝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淡色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自1997年未再发现感染蚊;1990~2002年当地居民经济收人逐渐增加,普遍采取防蚊措施. 结论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随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防蚊措施的加强,即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也不能引发丝虫病流行,丝虫病传播已经被阻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不采取任何病原防治措施下的传播作用。方法选择柘城县张庄村为观察点,病原学监测和蚊媒监测采取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IFAT、ELISA、Dot-ELISA(查抗体)和ICT(查循环抗原)方法,同时进行居民防蚊情况调查。结果1990年残存微丝蚴血症者39人,人群微丝蚴率2.01%(39/2040),2000年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转阴,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990、1991和1994年检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几何平均滴度均逐渐下降,1998年检测92名12岁以下儿童血中丝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淡色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自1997年未再发现感染蚊;1990~2002年当地居民经济收人逐渐增加,普遍采取防蚊措施。结论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随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防蚊措施的加强,即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也不能引发丝虫病流行,丝虫病传播已经被阻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原微丝蚴血症者的转阴情况。方法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复查。结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3年,原微丝蚴血症者仍有0.47%未转阴,高于正常人群的感染率;随着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时间的推移,原微丝蚴血症者趋向于转阴。结论原微丝蚴血症者为监测阶段的主要残存传染源,调查其转阴情况可作为该地区是否还有残存传染源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持续时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方法采用厚血膜法每年或每隔1~3年对微丝蚴血症者和监测点全寨人血检,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用快速酶联免疫试验(ICT)检测人群丝虫特异抗原,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了解幼丝虫感染率、感染度及传播作用。结果在24年观察期间,11次全民血检,检出5例微丝蚴血症者,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4例,新感染者1例。4例原微丝蚴血症者中,2例分别于第7年和第13年自然转阴;另外2例微丝蚴血症分别持续20年和24年,经用乙胺嗪治疗后转阴。结论个别微丝蚴血症者可持续24年以上,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监测工作仍不能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