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9例临床怀疑DVT患者行64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着重分析DVT的CT征象,探讨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对DVT显示较好,在15例患者中共发现DVT 25处,分别位于髂静脉(4)、股静脉(7)、胭静脉(9)和腓静脉(5).结论 64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显示DVT,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CT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临床上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行64层螺旋CTPA联合下肢CTV检查的患者.按照CTPA和CTV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筛选.根据患者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内是否存在血栓进行分析,并对下肢静脉内血栓最近端位置进行统计.最终有109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肺动脉和下肢静脉内同时有血栓的患者39例,单纯急性肺血栓患者1例,单纯DVT患者57例,肺动脉和下肢静脉内均无血栓的患者12例.DVT患者血栓最上端位于下腔静脉14例,位于盆腔髂静脉63例,位于大腿(股腘静脉)13例,位于小腿(胫腓静脉)6例.结论 64层螺旋CTPA联合下肢CTV检查对DVT疑似患者的肺动脉内血栓检出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了36.7%患者中肺动脉内血栓的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筒双流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对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100例患者进行双筒双流直接法MSCTV,将重建的薄层图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等,分析下肢深静脉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图像质量分级.所有患者均在直接法MSCTV 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直接法MSCTV显示100例患者双侧下肢深静脉重组图像显示清晰,重组血管对比度良好.双下肢深静脉显示情况质量分级:下腔静脉优占95%、髂总静脉优占94%、髂外静脉优占95%、股静脉优占95.5%、胭静脉优占96.5%、小腿静脉优占92%.100例患者中8例正常,92例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静脉梗阻(其中多发性静脉梗阻64例,单发性梗阻28例).下肢深静脉梗阻部位:下腔静脉3支,髂总静脉67支,髂外静脉28支,股静脉50支,腘静脉26支,胫前静脉89支,胫后静脉35支,腓静脉5支.DSA显示100例患者中7例正常,93例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梗阻.结论 直接法MSCTV可准确地显示下肢深静脉梗阻的情况,明确下肢深静脉梗阻的原因,图像清晰度及可靠性高,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否,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 CT 静脉造影(CTV)和超声(US)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 证实为下肢 DVT 的患者51例,对比直接法 CTV 及 US 对下肢不同部位栓子的检出率。结果51例患者中,CTV 共诊断DVT 48例,发现栓子124处,US 诊断静脉血栓46例,发现栓子86处。其中盆腔 DVT CTV 检出34处,US 检出10处,胫腓静脉血栓 CTV 检出25处,US 检出5处,CTV 检出股深静脉血栓2处,US 检出11处。结论直接法 CTV 及 US 对下肢 DVT 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前者对盆腔 DVT 及胫腓静脉血栓的检出率更高,而对股深静脉血栓的显示不及后者。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下肢、肝脏、盆腔等部位的静脉,发生于下肢及盆腔静脉的约占90%,尤以下肢多见。DVT是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约为0·1%[1]。在我国其发病率虽尚无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下下肢静脉造影录像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患者53条下肢在数字化X线下行下肢静脉造影录像资料。结果 53条下肢静脉造影成功率100%。其中正常静脉0条,单纯性隐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条(1.89%),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7条(32.07%),深静脉血栓形成14条(26.41%),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5条(9.43),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14条(26.41%),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和静脉瘤样病变2条(3.77%)。结论数字化X线下下肢静脉造影录像能更动态、直观的观察记录下肢静脉疾病原发病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血流障碍性疾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DVT可发生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介入治疗是DVT较成熟的治疗方法 ,但在技术应用、围术期管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腔内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术前对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85条下肢进行超声检查,筛选出适合行腔内钬激光治疗术的大隐静脉曲张54条,术后复查彩超观察疗效。结果 85条患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0条(11.8%),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5条(88.2%),其中Ⅰ级18条(21.2%),Ⅱ级26条(30.6%),Ⅲ级20条(23.5%),Ⅳ级11条(12.9%),同时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条(2.4%),血栓再通治疗后1条。术后所有患者曲张静脉消失,患肢沉重酸胀感缓解,色素沉着减轻,溃疡逐渐愈合。术后1周彩超检查,大隐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大隐静脉主干均出现血栓性闭塞;术后6个月复查,1名患者出现血管腔再通,再次用激光治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和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及曲面重建(CPR)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TV)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9例临床诊断下肢DVT的患者行骨盆入口至踝关节全程MSCIN扫描.经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应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当下腔静脉阈值达100 Hu时触发扫描.以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后静脉作为靶血管进行CPR成像,结合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原始断面图像作出诊断,其中9例患者下肢静脉MSCTV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9例患者共显示下肢深静脉259段,其中血栓73段.CPR图像上,除胫后静脉显示欠佳外,其余各段靶血管均能得到全程清晰显示.静脉血栓在CPR上表现为"双轨征"或管腔节段性不规则狭窄或中断,统计学分析显示患侧下肢静脉管腔横径较正常侧明显增粗(P<0.05). 结论 MSCT及CPR对下肢DVT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与DSA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阻塞原因,并与DS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42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其中12例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例合并下腔静脉狭窄分隔畸形,1例合并盆腔肿块压迫右侧髂总静脉,1例合并左侧胭窝囊肿.24例出现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20例,右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受压3例,髂外动脉压迫髂外静脉1例;有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3例深静脉受到肿块或囊肿的压迫.1例MSCTA未见异常而DSA提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DSA为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7.62%.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