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内皮祖细胞为血管新生的前体细胞,通过促血管新生作用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良好的前景。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过程中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提取糖尿病和正常大鼠供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培养为内皮祖细胞。同时建立糖尿病及正常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并于缺血病变部位局部移植糖尿病或正常大鼠内皮祖细胞或PBS进行对照。移植后定期应用ELISA方法检测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计数病变部位微血管密度。结果与结论:①受体相同,移植物不同时:移植糖尿病大鼠来源或正常大鼠来源内皮组细胞后,下肢缺血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移植物相同,受体不同时:正常大鼠移植内皮祖细胞后下肢缺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和微血管密度均高于糖尿病组。说明在体外定向培养和病变部位局部注射条件下,糖尿病对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血管新生作用无明显影响,而对血管新生所处的病变部位微环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化钴预处理对培养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体外成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氯化钴预处理培养的EPC,用MTT和ELISA检测细胞增殖及分泌能力,细胞迁移和基质胶管型实验检测细胞趋化和体外血管形成的功能,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预处理后EPC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100μmol/L氯化钴预处理6 h可增加EPC分泌,趋化及体外血管形成;氯化钴浓度>400 μmol/L显著降低EPC功能活性;随着氯化钴浓度的增高,BCL-2/BAX比值逐渐降低.结论:氯化钴低浓度短时间预处理可以增强EPC体外成血管功能,而高浓度氯化钴则降低EPC的增殖及分泌能力,可能与EPC促凋亡蛋白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被动员到外周血进行损伤修复。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三个方面,综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既往被认为在出生后血管新生中发挥主要作用。1997年Asahara等从外周血分离出表达CD34抗原的单个核细胞,即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EPCs是一类具有促血管生成能力的干细胞总称,尚未发现特异性免疫表型,故主要根据具有形成血管的功能鉴定。目前一般认为,EPCs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管壁,其中能分化为ECs者被称为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 forming cells,ECFCs)。当组织缺血或损伤时,来自骨髓的EPCs被组织释放的损伤信号动员后进行迁移和归巢。活化的EPCs通过旁分泌作用招募更多的局部ECFCs和ECs来形成微血管,进而促进组织修复。因此,对EPCs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临床上治疗性血管新生相关研究的进行和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大鼠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分析转染VE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采取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法验证;采用腺病毒包装VEGF165基因,按照不同比例转染内皮祖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自带绿色荧光蛋白验证转染效率;以未转染及转染空载体为对照;采用MTT法验证转染VEGF165基因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VEGF含量。结果分离诱导的大鼠内皮祖细胞分化良好,FITC-UEA-I及Dil-Ac-LDL均呈阳性;按照细胞病毒比1:50转染内皮祖细胞的转染效率最高,且细胞状态不受影响;转染VEGF165基因的内皮祖细胞能分泌大量的VEGF,提高培养上清液中的总VEGF水平,其增殖能力也明显强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结论通过腺病毒载体转染VEGF165基因可以促进内皮祖细胞分泌VEGF,提高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以糖代谢为主的一系列代谢紊乱,还包括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动员自体骨髓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至外周血,趋化其至创面,促进创面血管新生。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动员效果的时效关系。方法: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腹腔注射7d动员小鼠血管内皮祖细胞,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定点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以比较动员效果,优选安全有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剂量,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内皮祖细胞对脱细胞猪皮移植区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开始注射后1,3,5,7,10,14d等6个时间点内,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无明显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逐渐增加,于7d达到高峰。高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组内皮祖细胞比例较低剂量组增加明显,促红细胞生成素动员组促进脱细胞猪皮移植区血管新生的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结果可见,促红细胞生成素连续7d腹腔注射能增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在动员后第7天时达到高峰,效果成剂量依赖性,并能促进脱细胞猪皮移植区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如何促进缺血部位的新生血管形成,以改善局部的血供情况。促进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又包括二个方面,血管形成(angiogene-sis)和血管生成(vascularization)。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影响血管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上,近年来,随着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EPCs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治疗价值。本文就EPCs与血管新生治疗关系做一综述。1血管新生的过程机体内的血管新生主要包括二种方式:血管形成和血管生成。前者指由已经存在的血管成熟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
背景:已有动物实验证实超声联合对比剂能够显著增强骨髓干细胞心肌内归巢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目的:体外观察超声联合对比剂对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及产生途径的影响.方法:体外提取、分离和培养猪骨髓内皮祖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组、超声对比剂组,干预后分别收集内皮祖细胞和上清液.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上清液一氧化氮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相对活力.结果与结论:超声对比剂组内皮祖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表达、内皮祖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5);超声组一氧化氮水平无明显改变,各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超声联合对比剂作用下,L-精氨酸和双氧水可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单纯超声无此促进作用.提示超声联合对比剂作用显著增强内皮祖细胞各亚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并可能同时促进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非酶合成途径,是其增效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已有动物实验证实超声联合对比剂能够显著增强骨髓干细胞心肌内归巢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目的:体外观察超声联合对比剂对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及产生途径的影响.方法:体外提取、分离和培养猪骨髓内皮祖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声组、超声对比剂组,干预后分别收集内皮祖细胞和上清液.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上清液一氧化氮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相对活力.结果与结论:超声对比剂组内皮祖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表达、内皮祖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5);超声组一氧化氮水平无明显改变,各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超声联合对比剂作用下,L-精氨酸和双氧水可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单纯超声无此促进作用.提示超声联合对比剂作用显著增强内皮祖细胞各亚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并可能同时促进内皮祖细胞一氧化氮非酶合成途径,是其增效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背景:人体内存在一种能以血管发生方式形成新生血管的内皮祖细胞,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生后血管生成、血管损伤修复的理论.目的:观察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血管形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6-05/2007一03在新华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接近足月的妊娠杂种犬1只,用于制备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成年犬3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18只,组.方法:2组犬均于冠状动脉前降支第1对角支分出后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向冠状动脉内注射含5×106个血管内皮祖细胞(经BrdU标记)的生理盐水2 mL,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单纯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1,4,8周处死取材.主要观察指标:心肌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确认梗死模型,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血管新生情况,vW因子染色观察梗死心肌血管数.结果: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以及小血管形成.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区小血管上可见部分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BrdU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无明显新生血管.细胞移植组在心肌缺血区和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vW因子呈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不表达vW因子.心肌梗死后第1,4,8周,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心肌缺血区、梗死区的血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犬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至梗死心肌后可参与血管形成,但尚小能够促进心肌的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功能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灯盏花素(分别为5、10、20、40mg/L)培养24h,同时,对照组与灯盏花素20mg/L组分别培养6、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免疫印迹杂交法半定量测定iNOS含量。结果:灯盏花素能增加外周血EPCs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且其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随灯盏花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灯盏花素还能增加EPCs中iNOS含量。结论:灯盏花素增加EPCs的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与其增加iNO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基础是内皮功能失调,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均下降,自身血管新生能力不足,单纯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尚不确实,应用细胞因子以及基因修饰干细胞等方法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对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备20只单侧后肢缺血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内皮祖细胞和肌肉注射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静脉注射内皮祖细胞、局部肌肉注射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肌肉注射培养液。造模后观察动物缺血后肢的皮温及存活情况,检测毛细血管/肌纤维比值、CD3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荧光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后整合至缺血后肢肌肉。20只裸鼠死亡2只。联合治疗组、内皮祖细胞组、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组和空白对照组患肢保存率分别为80%,75%,20%和0。毛细血管/肌纤维比值检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和内皮祖细胞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提示内皮祖细胞可定向迁移至缺血组织,内皮祖细胞移植能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可增强这一作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参与了内皮祖细胞促血管新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本实验采用犬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扩增后,经皮穿刺行心肌梗死犬心外膜下移植,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及心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犬自体EPCs体外扩增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心肌梗死犬心外膜下局部注射移植入心肌梗死区域,1、2、4、8周后取心肌标本,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应用TTC染色法检测梗死心肌面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区血管密度。结果: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1、2、4、8周后梗死区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移植观察时间的延长,血管密度逐渐增加。移植1、2、4、8周后梗死心肌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且随移植观察时间的延长,梗死心肌面积逐渐减少。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梗死心肌瘢痕边缘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皮祖细胞移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且随移植观察时间的延长,左室射血分数逐渐升高。结论: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犬缺血心肌后能分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及心肌修复,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