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8月-2008年7月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432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43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例,检出率为16.7%(72/432)。其中,63例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其分支,10例发生在第一对角支,2例发生于第二对角支,8例发生在钝缘支,1例发生于回旋支,2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7例为多支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并与冠心病相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不同重组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时不同重组技术对冠状动脉及其狭窄的最佳显示方法.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重组,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照.结果:在36例患者的CT能满足诊断要求的289节段(血管直径>2 mm)冠脉,在横断位图像上对正常和≥50%狭窄血管的显示及诊断符合率最高达95%以上;MIP和CPR成像清晰,对106节段正常冠脉的诊断符合率达90.2%和93.4%,对183节段狭窄(≥50%)的血管的诊断符合率达85.3%和86.3%;VR重组图像能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直观、形象、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分布走行情况及在心脏表面的位置,但图像易造成正常血管狭窄的假象,106节段正常血管中有48节段显示狭窄改变.MPR不能显示冠脉全程,图象粗糙,在冠脉的评价中应用价值不大.结论:横断面、CPR和MIP是显示冠脉及其狭窄的最佳的重组方法,诊断准确性高,VR和MPR可作为补充显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1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资料,确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对图像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581例MSCTA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86例,其中,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开口起源异常16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阙如1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68例。结论 MSCTA冠状动脉成像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是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一种安全、无创、准确、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技术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胸痛患者行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其中16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冠状动脉CTA结果相对照.结果 所有行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的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5例、冠状动脉狭窄22例、主动脉夹层8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CAA)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 收集我院行64-MSCT心脏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4例,对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立体重建(VR)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重建,分析各型冠状动脉变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7例:1例左冠状动脉源于右冠状窦,2例有冠状动脉源于左冠状窦,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后冠状窦,2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主动脉壁,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32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1例同时有冠状动脉高位开口);5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左回旋支未发育.结论 64-MSCT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变异的解剖细节,对其形态学评价具有突出优势,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或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利用平扫图像进行钙化积分测量,冠状动脉CTA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T),其中,9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A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结果64层螺旋CT平扫能测定钙化积分,而MPR、CPR及VRT能多角度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MPR与CPR对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优于VRT。本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见于10例,管壁钙化11例,非钙化斑块15例,管腔狭窄18例。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心率、心律及呼吸运动。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方法,也可作为筛查公众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病变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6~20个月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原始数据行VR、CPR、MIP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对桥血管通畅性进行分级诊断.结果 50例患者总计140支桥血管,134支桥血管显示良好,其中通畅或狭窄<50%的桥血管共127支(91%),狭窄≥50%的桥血管7支(5%),闭塞未显示的桥血管共6支(4%).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并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尤其是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桥血管,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有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CT血管三维重建技术与冠状动脉成像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分析电子束CT(EB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及其狭窄的最佳显示方法。方法 对 40例分别行EB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病例图像行回顾性三维重建。重建方法主要是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曲面重建法(CPR)、多平面重组法 (MPR)及容积再现法 (VR)。所有三维重建图像由 2名不知CAG结果的医师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4支血管进行分析 (分支血管未包括在内 ) ,狭窄程度以 >5 0 %为标准与CAG结果对照。结果 MIP及CPR成像清晰 ,对 48支正常冠状动脉的评价准确率达 91.7%和 93 .8% ,对 5 9支狭窄 >5 0 %血管的评价准确率分别为 83 .1%和 88.1%。VR法重建立体效果好 ,但图像易造成正常血管狭窄的假象 ,48支正常血管中有 2 9支显示狭窄改变。对有狭窄血管的程度也较CAG夸大了约 10 %~3 0 %。MPR重建图像粗糙 ,无法评价冠状动脉。结论 MIP与CPR是显示冠状动脉及其狭窄的最佳三维重建方法 ,诊断准确性高 ,VR可作为补充显示方法 ,MPR可不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拟诊疑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CAG).CTA扫描采用64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以CAG结果 为金标准,采用双盲法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并分析各种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评价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77.97%和85.71%,钙化斑块是导致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假阳性最重要的自身因素(18/28,占64.29%),对于冠状动脉和其分支的狭窄程度的低估占假阴性结果 的66.67%(20/30),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的漏诊占假阴性结果 的23.33%(7/30). 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钙化斑块、心肌桥和小血管的狭窄病变本身均影响CTA评价狭窄的准确性,而非钙化斑块和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