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X线表现,最后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理检查作出诊断。灌洗液沉淀物特殊染色PAS阳性。经纤维支气管镜用小量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肺泡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肺泡出血(DAH)是一种以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广泛破坏,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腺泡内广泛出血,充满了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在间质内堆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缺铁性贫血、胸部弥漫性肺泡浸润或实变。比较罕见,既可以慢性发展,也可以起病骤急,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儿童,一经发作,大都进展迅速,常危及生命。由于不特异的临床症状给诊断带来困难,常常延误病情,因此,对DAH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肺泡细胞癌     
肺泡细胞癌(Alveolar cell carcinoma)又称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原发性肺癌。Vincent等统计了1,682例肺癌,本癌仅占2.8%。典型的肺泡细胞癌,癌细胞呈柱状,分化程度高,沿肺泡壁生长,多不破坏原有的肺泡结构,形态颇为特殊。本瘤中有一类组织形态上虽尚有肺泡轮廓,但瘤细胞异型性较强甚难与肺乳头状腺癌区别。文献上曾有将此类肿瘤列为肺泡细胞癌之单独一类,但多数认为将此类肺癌诊断  相似文献   

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1929年 Von Neegard 就发现肺泡内存在某种能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通过近四十年的研究,证实了肺泡表面确存在一种能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并称之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测得其化学成份主要为二棕榈磷脂酰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人们一直公认,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决定着肺泡扩张时的回缩倾向的理论。但是后来发现,因肺泡表面存在着一层菲薄的液体层,它和肺泡的气体之间形成液—气界面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因而增加了肺泡的回缩力。而在灌注液体时,这一液—气界面消失,故肺泡的回缩力只有弹性纤维所决定。因此使多年来所公认的旧概念得到补充。即正常肺的回缩能力实际上是肺泡壁的弹性纤维和肺泡表面液体层的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VonNeergard指出:由表面张力所造成的回缩力,约占肺泡总回缩力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6.
肺泡细胞癌     
肺泡细胞癌(Alveolar cell carcinoma)又称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是一种少见的特殊型原发性肺癌。Vincet等统计了1,682例肺癌,本癌仅占2.8%。典型的肺泡细胞癌,癌细胞呈柱状,分化程度高,沿肺泡壁生长,多  相似文献   

7.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为一少见的肺弥漫性疾病,合并肺泡癌者则更为罕见.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冀某,女,43岁,教师.因“刺激性咳嗽2个月,痰中带血伴低热、胸痛、气短1个月”,于1988年6月16日首次入院.胸片:双肺弥漫性结节状及小片状阴影;纤支镜:活检病理为肺组织慢性炎症,毛刷涂片瘤细胞阴性;1:2000 OT试验(++);抗痨治疗2个月无效.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口唇无紫绀,气管居中,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有少许干罗音,心脏正常,轻度杵状指.辅检:反复查痰癌细胞阴性(19次),24h  相似文献   

8.
肺泡出血综合征(alveolar haemorrhage syn-dromes,AHS)常常为一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一系列疾病过程中,在不同病因作用下,肺微血管的血液进入肺泡,即发生弥漫性肺泡出血(DAH)。当血液聚集于肺实质内,可发生呼吸困难、咯血、X线胸片为双侧弥漫性肺泡浸润以及贫血等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护理技术。方法:对3例PAP患者行肺泡灌洗术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例PAP患者均能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配合,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保证肺泡灌洗术的顺利进行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为一少见的弥漫性肺疾病,合并肺泡癌者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病历摘要女,43岁。因剌激性咳嗽2个月,痰中带血伴低热、胸痛、气短1个月于1988年6月16日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口唇无紫绀,气管居中,双肺有少许干罗音,心脏正常,杆状指。实验室检查:反复查痰癌细胞阴性,24小时痰浓缩结核菌阴性。肺功能:小气道病变,弥散功能障碍。血气示中度低氧血症。CT:双肺弥漫性结节病变。抗痨治疗2个月,强的松60mg/d 治疗1个月,症状无好转。多次查胸片均示双肺野结节状及片状阴影,左上肺病变相互融合。纤支镜活检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容量肺泡灌洗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进行大容量肺泡灌洗并长期随访,比较灌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RC)、SF-36v2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D(A-a)O2]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经大容量肺泡灌洗后患者的SF-36v2评分、动脉血气分析、肺弥散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大容量肺泡灌洗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动脉血氧分压、肺弥散功能及影像学表现,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相似文献   

12.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xtrinic Allergic Alveolitis)是职业性肺病之一种,随工农业的发展,本病逐渐多见,是因吸入有机粉尘,包括真菌孢子的抗原性物质引起,以肺泡壁,细支气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主的综合病征。是一类病理、临床和X线表现相似的致纤维性肺泡炎(Fibrosing Alveolitis)的一种。患者多在生产环境中吸入致敏粉尘,引起发热、咳嗽、气喘、乏力及肺部病变等症状。慢性期可引起肺弥漫纤维化,又称职业性哮喘或过敏性肺炎。一、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的发病机理,需要有以下条件:1.抗原性质;2.个体免疫学反应性;3.组织器官的反应性。因此,吸入抗原未必均发病,或仅有血清特异性沉淀抗体阳性。部分具上述条件的患者始有症状及肺部病变。引起本病的免疫学机制有:1.Ⅲ型变态反应:为本病发病机制的主要依据,表现为吸入抗原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4~8小时。以荧光抗体法检查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脓毒症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以免疫紊乱为特征。巨噬细胞作为一种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接受不同刺激时可分化为不同的表型——M1和M2,分别具有促进炎症、组织修复重塑的功能。本研究拟观察脓毒症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表型变化,并分析其不同表型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20年7—10月重症医学科(ICU)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病房中29例脓毒症患者,分别于第1天和第7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采用CD68、CD86和CD206三种流式抗体检测AM在BALF中的比例。以CD68抗体作为AM的标记,CD86和CD206抗体分别作为M1和M2标记。同时收集基础临床资料,根据28 d病死率将受试者分为存活组(20例)和死亡组(9例)。   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M1和M2型AM的形态结构不同,M1的细胞大小和细胞颗粒复杂度均大于M2。存活组第1天BALF中M1和M2分别为(21.39±9.91)%、(4.66±2.53)%,第7天分别为(3.62±3.31)%、(44.41±7.47)%,M1比例较第1天明显下降且M2比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死亡组第1天M1和M2分别为(18.37±2.75)%、(20.40±2.27)%,第7天分别为(7.00±1.98)%、(19.69±4.24)%,M1比例较第1天下降(P < 0.05)且M2比例持续高于M1,M2比例第7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肺泡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 alveolus protein deposition sickness, PAP) 是一种以肺泡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富含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磷脂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征的少见疾病,1958年由Rose等人首先报道,故又称Rosen-Castleman-Liebow综合征[1].根据病因,可将本病分为先天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三类.先天性PAP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编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B基因突变导致PS B缺乏和继发性PS c合成障碍或由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β链的基因突变所致.继发性PAP则多继发于恶性肿瘤及其他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疾病(最常见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可见于肺癌)、肺部感染(如分枝杆菌、奴卡菌、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和卡氏肺孢子虫,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及某些无机矿物质(如硅、各种金属尘)或化学物质吸入.  相似文献   

15.
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中要组成部分,肺实质由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其终末的大量肺泡组成,肺泡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它是多面形或圆形的薄壁囊泡,一侧开口,经此开口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肺泡内面衬有一层肺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外为基膜,肺泡之间为肺泡隔.  相似文献   

16.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是吸入外界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为免疫复合体疾病,抗原一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肺泡壁.组织学变化的待征为肺泡炎和慢性间质性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 构成肺的基本单位是肺小叶,由3~5个腺泡所组成。腺泡系指终末细支气管及其所属各单位(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与肺泡囊)。小叶大小不等,界限一般清晰可见,相邻的肺小叶间有薄层结缔组织分隔,临床上,小叶性肺炎指肺小叶的病变,而肺气肿是发生在腺泡部位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
19.
细支气管肺泡癌在原发性肺癌中占比例不到3%,但由于其令人感兴趣的临床表现和不寻常的病理表现而引起人们的特殊注意。事实上,这种肿瘤使病理学家们烦恼,现已有36种不同的名称,而有些人却认为这种肿瘤根本不存在。来源不同的瘤细胞在气道远端可能具有类似的组织学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一词只限于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的肿瘤,不包括从支气管或远处转移的腺癌。这种肿瘤可来自支气管上皮的纤毛、粘蛋白或Clara细胞,或来自肺泡中的Ⅱ型肺泡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以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前后CT表现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中5例可见地图样分布,7例可见“铺路石征”,3例可见片状实变影,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例患者经临床有效治疗后1周复查胸部CT双肺病变范围不同程度缩小6例,地图样分布病变缩小4例,7例仍可见“铺路石征”(其中6例网格样病变边缘变清晰),3例片状实变影转变为磨玻璃样高密度影,6例仍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作为临床评价肺泡灌洗术治疗疗效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