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理起搏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9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其中,生理性起搏者56例,非生理性起搏者35例,对其房颤的发生情况和心功能状况进行回顾性自身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生理性起搏患者起搏心脏LVEF明显增加(P〈0.01),DDD起搏者E/A比值显著增加(P〈0.01),AAI起搏者E/A比值增加(P〈0.05);VVI起搏者LVEF明显降低(P〈0.05),且LAD明显增大(P〈0.01),E/A比值下降。生理性起搏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VVI起搏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以降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尤其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生理性起搏治疗对心房颤动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庆风 《临床医学》2003,23(7):55-56
目的 :观察生理起搏对心房颤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 9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 ,其中 ,生理性起搏者 5 6例 ,非生理性起搏者 3 5例 ,对其房颤的发生情况和心功能状况进行回顾性自身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生理性起搏患者起搏心脏LVEF明显增加 (P <0 0 1) ,DDD起搏者E/A比值显著增加 (P <0 0 1) ,AAI起搏者E/A比值增加 (P <0 0 5 ) ;非生理性起搏 (VVI)者LVEF明显降低 (P <0 0 5 ) ,LAD明显增大 (P <0 0 1) ,E/A比值下降。生理性起搏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 ,VVI起搏者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生理性起搏可以降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尤其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苗志林  荆全民 《现代康复》2000,4(12):1874-1874
目的:比较生理性起搏与心室起搏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耐力、生存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安置心室起搏器(VVI型起搏器)338例,生理性起搏器82例(其中双腔起搏器32例)术后进行随访。结果:安置两种起捕器后患心脏耐力生存质量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晕阙症全部消失,尤以生理性起搏明显。结论:生理性起搏对患心脏耐力、生存质量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显示植入起搏器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以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无论心室起搏(VVI/R)或生理性起搏(DDD/R或AAI/R)后由于房颤发生中风或死亡的累积危险均增加。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DDD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无症状性房颤的发生及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寻找适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期生理性起博对慢-快综合征患者阵发性房颤转归的影响。方法:36例患者均于术后1,3,6个月复查常规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随访时间13-97个月,观察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经长期随访,生理性起博治疗者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AAI组转复率为75%;DDD起搏治疗组转 复率为8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性起搏对病窦综合征合并的房颤有良好的长期治疗作用,应是慢-快综合征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生理性起搏与心室起搏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耐力、生存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安置心室起搏器(vⅥ型起搏器)338例,生理性起搏器82例(其中双腔起搏器32例),术后进行随访.结果安置两种起搏器后患者心脏耐力生存质量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晕厥症状全部消失,尤以生理性起搏者明显.结论生理性起搏对患者心脏耐力、生存质量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86例不同模式起搏器植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86例不同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模式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能有效改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即只要掌握好起搏器植入指征,有条件者对所有需起搏治疗的患者均予以选择最佳起搏模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临时心脏起搏术支持下对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心律失常进行中毒抢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随机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组,18例)和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再进行解毒治疗.结果 起搏组18例经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右心室起搏成功并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配合解毒治疗措施后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P<0.01).中毒治愈率起搏组为88.9%,对照组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P<0.05).结论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抢救急性中毒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45-1448
目的探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抢救急诊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急诊科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住院的23例在DSA引导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床旁安装心脏起搏器。观察比较两组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时间、一次起搏成功率、一次点击未到率,术后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起搏成功率、一次点击未到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区血肿、心律失常、电极脱位、导管相关性感染、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身窦性心律恢复率、术后1周后自身窦性心律恢复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诊科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是一项简单而适用的方法,其安全性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疗效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心脏起搏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的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经植入永久性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起搏方式的拓宽,临床上会遇到一些以往少见的并发症。我科通过对256例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术后护理,就其中11例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包括1例电极微脱位)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观察对象1994年~1998年在我院植入AAI、VVI、DDD起搏器的心动过缓患者共25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理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条件[1]。11例在术后3~6h内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9.8±6.3)岁;安装AAI2例,VVI9例,均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2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同时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E、IgM、补体C3、C4及皮质醇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除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IgA水平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余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IgA、IgE、C4、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量表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ADV联合LMV治疗LMV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YMDD变异株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4例)和治疗组(B组、34例),对照组继续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治疗、治疗组联合ADV10 mg/d口服治疗,疗程6月.检测肝、肾功能、HBV DNA,HB-sAg,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B组在第6月时,ALT、HBV DNA水平下降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AL T复常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HBV 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使用ADV联合LMV治疗过程中,监测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ADV联合LMV治疗LMV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ADV联合LMV治疗LMV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YMDD变异株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4例)和治疗组(B组、34例),对照组继续予拉米夫定100ms/a口服治疗、治疗组联合ADVIOmg/dVI服治疗,疗程6月。检测肝、肾功能、HBVDNA,HB—sAg,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B组在第6月时,ALT、HBVDNA水平下降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ALT复常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HBV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使用ADV联合LMV治疗过程中,监测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ADV联合LMV治疗LMV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YMDD自然变异临床疗效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YMDD自然变异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予恩替卡韦1mg/d口服治疗,疗程48周。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前12周ALT和HBVDNA水平下降显著下降,但在24周后有所反弹;B组在第4周时,ALT升高明显,此后呈下降趋势,在治疗48周后ALT水平和HBVDNA水平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与A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YMDD自然变异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以及拉米夫定(LMV)和阿德福韦(ADV)两种药物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方法276例HBeAg阳性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的含姑,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的相对含量.DNA反向斑点杂交芯片技术检测HBV DNA基因型与LMV常见耐药位点、ADV常见耐药位点,全自动生化测定谷丙转氦酶。随机选取未发牛以上突变位点慢性病例各96例,分别以LMV和ADV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12个月检测HBV DNA、HBeAg及ALT的含量,并在治疗12个月时筛查2组耐药突变位点。结果276例HBeAg阳性标本有270例可以进行分型,其中B型138例(50.0%)、C型96例(34.8%)、D型10例(3.6%)、B+C混合型26例(9.4%)、末分碰6例(2.2%)。在治疗3个月时LMV组HBV DNA与HBeAg含量下降速度和阴转率以及ALT下降明显高于ADV组(P〈0.05);但在治疗第12个月时LMV组HBV DNA含节下降速度和阴转率反而低于ADV组。LMV组有20例发生耐药他点,而ADV组无一例发生位点突变。结论深圳地区乙肝分型主要以B、C两型为主.B型略占优势,B+C混合型也占有一定比例,核苷类药物LAM及ADV单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种药物比较,短期效果LAM优于ADV,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耐药突变基因的逐渐出现,ADV长期治疗效果反而要优于LA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年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间1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1例和对照组87例。试验组给予胸腺五肽1 mg,隔日皮下注射,疗程52周;同时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104周。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104周。治疗26、52、104周及停药52周时,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治疗52周后,试验组在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方面都比对照组高。停药52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4.73%与51.72%、75.82%与54.02%、25.27%与8.05%、26.37%与10.34%、18.68%与8.05%(χ2=10.652、9.313、9.421、7.574、4.313,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减少停药后病毒学突破,并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阿德福韦酯(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LAM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HBeAg阳性CHB患者89例,其中随机分为(A组)43例接受ADV和LAM联合治疗3个月后,单用ADV治疗1年,B组45例给予ADV联合LAM治疗1年。结果:A、B两组治疗12月后,患者ALT复常率分别是60.5%、88.9%;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1.9%、82.2%,HBeAg阴转率分别是10.3%、29.7%。结论: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有效,长期联合LAM能提高HBVDNA阴转率,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来自我院的76例LAM耐药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ADV及LAM继续治疗。治疗1年后,分别观察两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乙肝病毒(HBV)DNA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V组的血清ALT复常率明显高于L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组HBVDNA水平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LAM组治疗后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V治疗LAM耐药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进行52周的多中心、随机、部分双盲及安慰利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119例在0~52周予阿德福韦10mg/d,对照组118例在0~12周(双盲对照期)予安慰剂10mg/d,第13~52周(开放治疗期)接受阿德福韦10mg/d。分别于治疗0、2、4、8、12、16、28、40及52周复查,除16周和28周外,均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观察2组治疗期间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及ALT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双盲对照期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HBV DNA水平分别较基线下降2.9和0.6log10 copy/mL(P〈0、01),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8.8%和3.4%(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46.0%和27.0%(P〈0.01)。开放治疗期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HBV DNA水平的平均对数值分别较基线下降3、9和3、8 log10copy/mL,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无发生明显肾损害的病例。结论:阿德福韦能明显抑制慢乙肝患者的HBV DNA复制,促进ALT复常,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50例,随机分为LAM联合ADV组(A组),ETV联合ADV组(B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12、24、48周HBV DN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周时A组与B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率分别为76.0%与88.0%、80.0%与9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HBV DNA阴转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4.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ALT复常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病毒学突破.[结论]LAM联合ADV与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ETV联合ADV能快速抑制HBV DNA及降低ALT,早期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高于LAM联合A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