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测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某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焦虑状况进行了解,为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 利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16项人格问卷对某理工院校的233名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不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而存在年级差异;特质焦虑的年级、性别和城乡差异都不存在;特质焦虑与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有关.结论 应重视理工科大学生的焦虑问题,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注意焦虑的年级差异以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中师新生焦虑状况及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昭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383-385
本文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207名中师新生进行调查,发现中师新生中有轻微焦虑情绪的学生占41.06%,有较严重焦虑情绪的学生占4.34%;女生较男生焦虑情绪严重。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荣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33-234,235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应付方式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问卷(SDS)对河南大学385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女生;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极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水平抑郁情绪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责和解决问题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对抑郁的预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 大学新生应付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关系密切,提高大学新生积极应付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理工科院校3327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7.96%的新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新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与06年新生心理普查结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07级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一般。 相似文献
5.
梁建春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1(2):91-93
目的 研究大学新生的应付方式,帮助新生积极适应入学后的应激性环境。方法 采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对700名大学新生进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 大学新生对应激性事件已较为冷静和理智,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在“积极”维度上,男女新生之间无显着的性别差异。在“消极”维度上,男女新生之间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消极;在“经常采取”的“积极”与“消极”应付方式维度上,男女生之间没有显着性别差异。但男生和女生“经常采取”的“积极”应付方式频率显着高于“消极”应付方式频率。结论 大学新生已具备了积极面对和应付生活、学习中应激性事件的能力。但是存在某些消极的心态,应注重大学新生入学时的环境适应及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330名大学新生考期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考期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以利于更好的组织教学和管理。方法采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理工科、综合性两所不同高校330名大学新生进行施测。结果大学新生焦虑、抑郁均值都高于全国常模,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学新生女生焦虑、抑郁均值均高于男生,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理工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学生焦虑、抑郁均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除了中重度焦虑外,轻度焦虑、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组学校间理工科大学比例高于综合性大学,但焦虑、抑郁不同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学新生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不良,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女生焦虑、抑郁均值和高分组比例均高于男生;理工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间焦虑、抑郁均值和高分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当前研究生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177名某医科大学研究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研究生中,19人(10.7%)睡眠质量状况差;53人(30.5%)呈焦虑状态;51人(29.1%)呈抑郁状态.PSQI指数与焦虑呈正相关(r=0.31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E(x2=4.543,OR=4.366,P=0.033)和日间功能G(χ2=9.388,OR=2.363,P=0.002)是导致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研究生的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相关,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睡眠质量的干预,改善研究生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考试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焦虑程度评价采用TAS焦虑状态自测量表,调查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共调查了609名大学新生,本、专科生分别为332和277人。TAS总评分15.19±5.677分,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为2分和36分。不同专业T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专业最低13.90±5.087分。不同专业重症焦虑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专业最低(13.86%)。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对TAS评分和重症焦虑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父母职业对TAS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父亲职业对重症焦虑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务员的学生重症焦虑率为13.64%,而为普通工人的高达29.36%。结论考试焦虑现象在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出较明显的专业差异,家长职业对考试焦虑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6):938-940
目的探讨地方院校新生大学公共英语学习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对15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新生英语学习中存在中等焦虑心理(3.140±0.576);②不同专业新生的焦虑总分(F=3.430,P0.05)和负评价焦虑(F=7.604,P0.01)具有显著差别;③英语A级学生在焦虑总分和4个维度的焦虑上得分均明显低于英语B级学生。(焦虑总分t=-5.470,P0.01;交流焦虑t=-4.892,P0.01;负评价焦虑t=-2.576,P0.05;环境焦虑t=-6.172,P0.01;考试焦虑t=-3.888,P0.01);④不同性别新生在环境焦虑存在显著差异(t=2.143,P0.05),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结论地方院校新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焦虑心理,应有针对性为新生展开应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李凤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51-453
目的 了解新时期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焦虑状况,为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2所高校的2011级386名大一新生作为被试,在入学2个月后进行现场测试,分别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社交焦虑量表(IAS)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从很强、良好、一般、较差到很差的频数分布分别为16(4.1%)、24(6.2%)、92(23.8%)、150(38.9%)、104(26.9%);②男生的社交焦虑得分高于女生(t=2.77,P<0.05);对专业较满意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高于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t=3.03,P<0.01);家庭气氛和谐学生的心理适应得分高于家庭不和谐的学生(t=3.14,P<0.01),而3个焦虑量表的得分均低于不和谐的学生;曾被群体排斥过的学生其心理适应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学生(t =-2.90,P<0.01),而社交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则显著高于其他学生(t=2.86,4.22,P<0.01,0.001);③心理适应与社交焦虑、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为负相关,而社交焦虑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正相关(|r| =0.42~0.71;P均<0.01).回归分析表明特质焦虑、社交焦虑对新生心理适应水平有较强的预测性.结论 新时期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急需重视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受到社交因素及焦虑状况的影响;心理适应能力与焦虑状况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区某重点高校医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医学生的焦虑状况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SAS(焦虑自评量表)及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229名中山大学北校区在校学生。结果①医学生的SAS得分高于一般人群(P〈0.05),焦虑状态发生率为10.60%,高于一般人群;②性别和城乡家庭环境对医学生焦虑状况无显著影响;③家长期望值对学生焦虑状况有显著影响;④家长对于女施加的精神压力则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医学生的焦虑状况发生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射击射箭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全国射击比赛作为应激源,采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 I-2)、特质焦虑问卷(TA 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CS I-A)对30名射击射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竞赛状态焦虑水平存在项目差异(F=5.431,P=0.005),射箭队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较其他项目的队员高(P0.01);不同神经质运动员的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7.832,P=0.002;F=3.527,P=0.044),高神经质运动员赛前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非高神经质运动员(P0.05);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4.830,P=0.016;F=4.459,P=0.021),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赛前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低特质焦虑运动员(P0.05);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运动员在认知、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3.561,P=0.028;F=4.332,P=0.013;F=3.775,P=0.023),采用进攻-情感应对策略的运动员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采用进攻-任务应对策略的运动员(P0.01),采用回避-任务应对策略的运动员状态自信心得分高于采用进攻-情感应对策略的运动员(P0.05)。结论运动项目、特质焦虑和神经质水平及应对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均可对竞赛状态焦虑产生一定影响,高特质焦虑、高神经质和射箭项目的运动员应成为赛前焦虑管理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卫生系统新职工焦虑、抑郁与人格特质、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人格特质、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卫生系统新职工进行调查。结果焦虑与情绪性、精神质呈正相关,与掩饰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抑郁与情绪性、精神质呈正相关,与掩饰性、内外倾、一般自我效能呈负相关;焦虑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结论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效能感有密切关系,情绪性和一般效能感对焦虑、抑郁的影响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4.
史琼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89-191
目的对民办本科新生与普通本科新生自我和谐进行对比和探讨。方法在某民办本科学校和某普通本科学校共招募新生205名,对其进行自我和谐量表(SCCS)的测试,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民办本科新生的自我和谐与普通本科新生的自我和谐性存在显著差距,各维度及总体的自我和谐性均显著低于普通本科新生;按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分别进行自我和谐的学校差异比较,发现只有非独生子女在各个维度及总体的自我和谐不存在学校差异。结论民办本科新生的和我和谐与普通本科新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促进新生自我的和谐发展,是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与其宿舍人际困扰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学院486名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①17.7%的大学新生有一定程度宿舍人际困扰,达到严重程度的比例为0.6%;在应对方式上,女生比男生,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多地使用幻想;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文科生比艺术体育类学生更多地使用自责(P<0.05);②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各因子与其宿舍人际困扰显著相关(P<0.01);宿舍人际困扰较少和困扰较多学生在应对方式各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幻想、合理化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有显著影响(F=42.330,P<0.01)。结论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宿舍人际关系,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宿舍人际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大学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59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专业上差异显著(t=4.324,P<0.01;F=3.200,P<0.05);来自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比女生较多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t=2.461,P<0.05);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分别解释解决问题的0.3%方差变异,退避0.4%的方差变异和幻想0.3%的方差变异。结论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7.
新兵心理应付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为改善新兵心理应付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生活事件量表 ,对 2 5 7例新兵和 2 69名老兵进行评定 ,并对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新兵比老兵多采用自责、幻想和退缩应付方式 ,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文化程度是影响新兵心理应付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 新兵多采用不成熟的心理应付方式 ,且与个性、心理刺激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高考前考试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IFTAS)对上海市某高中7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检出率为66.67%。男女生TAS总分无显著差异(t=1.001,P>0.05),检出率无显著差异(χ2=17.6,P>0.05)。学生TAS得分与"对学业的担忧"、"考场环境的不利因素"、"突发事件的干扰"、"自卑"、"对后果的担忧"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597,0.317,0.439,0.539,0.496,0.387;P<0.01)。结论高考生考试焦虑现象普遍;担忧和自卑对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有较大影响;考试焦虑者高考前更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分析影响其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3名山东省老年人。应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1山东省老年人积极应对得分为(1.63±0.65)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31±0.62)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10.353,-19.959;P=0.000);2不同年龄、离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均收入、慢性病严重程度、慢性病种类的老年人积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68,P=0.000;F=9.640,P=0.000;χ~2=17.189,P=0.000;t=6.261,P=0.000;F=14.947,P=0.000;χ~2=12.753,P=0.000;χ~2=8.140,P=0.000);3不同年龄、离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慢性病严重程度的老年人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6,P=0.001;χ~2=3.256,P=0.007;χ~2=7.111,P=0.000;χ~2=3.674,P=0.026);4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慢性病严重程度3个变量进入积极应对回归模型,年龄、慢性病严重程度2个变量进入消极应对回归模型。结论: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年龄、慢性病严重程度是影响山东省老年人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提高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可以促进老年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此外,社会应关注高龄老年人和离退休公务员的应对方式状况,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