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定玉  顾勤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45-2347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肠道黏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危重患者由于缺氧、感染、应激等各种刺激使肠道屏障改变、通透性增高、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肠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参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故肠道被认为是危重病应激的“中心器官”和MODS的“始动器”(gutmotor)。因此,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患者的肠道功能,是危重病医学一项重要任务。谷氨酰胺(glutamine.Gin)是机体内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上世纪50年代,Eagle发现细胞增生必须在含有Gln的培养基中,Gln是细胞增生的必需营养素。近年来很多学者在Gln对危重患者肠道保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人血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人多处于创伤、感染等重度应激反应状态,机体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脂代谢与危重病的关系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量文献报道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以往文献,对危重病人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变化方面研究较多,对血脂代谢变化研究较少。本文就国内外血脂与危重病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危重病患者因外科大手术、严重复合创伤、严重感染等应激因素导致体内谷氨酰胺(Glutamine,Cln)消耗急剧增加[1].研究表明危重病患者血Gln水平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健康人空腹血浓度(500~700 μmol/L)[2-3].而危重病患者由于各种应激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衰竭,早期无法通过胃肠道途径补充Gln.本研究旨在评估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外补充Gln对体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70,HSP70)、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D-乳酸水平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Gln对危重病患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新方法--生态免疫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病人的感染问题仍是当今危重病医学的一个难题 ,尽管新型抗生素不断开发 ,但院内感染率仍居高不下。作为危重病人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 ,新近发展的免疫营养 (Im munonutrition)、生态营养 (Econutrition)和生态免疫营养 (Ecoim munonutrition)等在防治感染的作用已深受关注 ,现给予介绍。1 免疫营养严重创伤、大手术、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病人 ,处于以高分解代谢为特征的负氮平衡状态 ,机体瘦组织细胞群大量减少 ,免疫系统、肠黏膜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 ,加上禁食和使用抗生素等而导致肠道微生…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是危重病病人重要支持治疗手段。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能减少肠道菌群易位,降低感染率,保护胃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1]、改善预后、减少感染、缩短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时间和住院时间[2]。但在危重症病人实施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连接、非计划性拔管、皮肤烫伤、误吸、堵  相似文献   

6.
合理应用大黄及其复方开启危重患者肠道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已有充分的研究证实,大黄具有肯定的保护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黏膜血液灌流,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肠道缺血状态,保护胃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进而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发生的作用〔1〕,但有关危重患者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危重病人胃肠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危重病人胃肠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上海市长征医院急救科陈德昌综述景炳文审校长期以来,危重病人的胃肠道几乎是人们遗忘的角落,随着危重病医学发展,胃肠道在危重病医学中地位日益受到人们的注日,因为一旦胃肠功能衰竭,它即成为"病原库",肠道内细菌和毒素不断侵入...  相似文献   

8.
刘波  邓宇  许瑞云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98-1600
【目的】观察Gln与rhGh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对肝硬化患者小肠黏膜屏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位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四组,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7d,Gln rhGh组口服Gln(0.3g/kg·d)和皮下注射rhGh(10U/d);Gln组口服Gln;rhGh组应用皮下注射rhGh;对照组应用相应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小肠黏膜通透性和十二指肠黏膜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变化,分别进行比较。【结果】Gln rhGh组治疗后小肠黏膜通透性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十二指肠黏膜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有显著性的增高(P<0.05),且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Gln与rhGh联合应用能减低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和维持其形态学的完整。  相似文献   

9.
ICU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全  赵晓云 《护理研究》2007,21(7):1973-1973
ICU(重症监护拳)是一支以危重病医学为专科、专门从事危重病救治的专业化队伍的临床基地,它集中了最先进的医疗监护设备,能对所接收的危重病人进行连续严密的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于ICU的病人来说,护理对其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葛世伟  刘云  何先弟  张爱琴 《护理研究》2013,27(20):2057-2059
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目前被外科和危重病医学领域广泛接受并普遍采用,但严重创伤、休克及外科手术等危重病人对肠内营养难以耐受,极少数甚至发生非梗阻性肠坏死[1]。据调查,内科病人早期能耐受全肠道营养者不到50%[2]。超过60%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遭受胃肠道的不  相似文献   

11.
感染、炎症、坏死组织、组织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等因素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是引起重度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性异常将严重影响危重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凝血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是危重病患者成功抢救的关键之一。中药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多个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能有效预防危重病人发生MODS,对于已发生MODS的患者,大黄具有保护作用,从而降低临床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1]。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2.
肠黏膜屏障的构成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书良  李兰梅  陈育民 《临床荟萃》2008,23(24):1809-181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肠道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方面的功能研究较多,而对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内外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疾病方面研究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越来越重视。目前,肠黏膜屏障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传统的机械屏障上,而是由肠黏膜上皮、黏液层、黏膜免疫系统、肠道正常微生物群、肠道内分泌及肠蠕动等环节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防御体系。从而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上百种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和外源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现就近几年对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营养支持是危重病病人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到加速病人康复,缩短病程的作用。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危重病人,除心脏本身病变引起能量消耗增加外,易引起肠道淤血,消化道吸收不良,导致肌体慢性营养不良,免疫机制和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我们对85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营养支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斌全  赵晓云 《护理研究》2007,21(21):1973-1973
ICU(重症监护室)是一支以危重病医学为专科、专门从事危重病救治的专业化队伍的临床基地,它集中了最先进的医疗监护设备,能对所接收的危重病人进行连续严密的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1]。对于ICU的病人来说,护理对其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应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人的血磷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危重病人的血磷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4例危重病人急性期血磷、血钙、血镁进行检测 ,并以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危重病组血磷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 ,危重病组血磷与血钙、血镁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危重病时常伴有低磷血症 ,它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疾病危重性的存在 ,及时进行补磷治疗 ,有利危重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16.
保护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不断深入的研究,肠内营养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对于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肠道功能不健全的特点,如何更好地保护胃肠道黏膜功能,更科学的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保护早产儿胃肠道黏膜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了肠道屏障功能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988年Mar-shall认为肠原性感染可能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可见肠道是全身器官的“受损门户”,它与许多内脏功能有密切的联系[1]…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肠道只是消化器官,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场所,近10年研究发现,肠道还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总面积高达400~600m2肠黏膜的防御任务,免疫屏障已被认为是最重要屏障之一。[1~2]肠黏膜屏障与危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关系密切,而免疫屏障又是肠黏膜屏障最主要的组成之一,加强对肠黏膜免疫屏障的研究及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小容  廖燕  刘帆 《华西医学》2003,18(4):561-562
目的:通过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效果的评价,找出影响因素,发现ICU护士在进行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具有预防作用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根据我院基础护理检查标准,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ICU100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进行了随机抽查;对35名ICU在岗护士进行了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认识的调查。结果: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做得较差的占3%,做得欠佳的占18%;护士认为医师的查访和危重病的管道会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并加强护理三级质控检查,有效防止危重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肠内营养不仅能维持患者的营养,而且能保护胃肠功能,预防肠道黏膜屏障继发性损伤而导致感染和败血症.本院(ICU)的危重患者胃肠营养常是经鼻放置鼻胃管饲入,由于放置鼻胃管时间比较长,易引发反流、误吸、食管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刘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80-7181
目的为了提高危重病患者胃管插管的成功率,保证危重患者营养及治疗。方法在ICU中根据患者情况对87例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辅助药物、改变体位、辅助器具留置胃管。结果危重患者采用了改良置管方法留置胃管获得成功。结论 ICU危重病采用了改良置管方法获得成功,避免反复插管易引起咽喉部黏膜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出血、呛咳、痰多、躁动)的发生。提高危重病患者胃管插管的成功率,保证了危重患者营养及治疗。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