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大宇  刘艳萍  李宏梅  蒙毅军 《广东医学》2011,32(18):2437-243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156例SLE患者分为非活动期组50例、活动期有肾功能损害组32例、活动期无肾功能损害者74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检测受试者的TG、TC、HDL-C、FIB、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热患者感染与否的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8例伴有发热的SLE住院患者以及同期门诊缓解期SLE患者20例的PCT值、C反应蛋白(CRP)值、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补体、24h尿蛋白定量、自身抗体系列、病原学检查等,比较PCT、CRP对诊断非病毒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评价其在SLE患者发热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PCT值在非病毒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结核等)组为(1.95±0.67) μ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0.30±0.11)μg/L,P<0.05]、非感染组[(0.13±0.03)μg/L,P<0.05]及对照组PCT(0.12±0.04) μg/L,P<0.05];CRP值在非病毒感染组为(45.7±15.2) 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10.9±3.2) mg/L,P<0.05]、非感染组[(16.7±5.6) mg/L,P<0.05]及对照组[(2.80±0.9) mg/L,P<0.05];而血清PCT值在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μg /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其诊断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93.9%;以CRP≥8 mg/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45.5%,PCT特异性明显高于CRP(P <0.05).结论 检测血清PCT对SLE患者并发非病毒性感染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患者的感染与活动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8例伴有发热的SLE住院患者以及同期门诊缓解期SLE患者20例的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补体、24h尿蛋白定量、自身抗体系列、病原学检查等,比较PCT、CRP对诊断非病毒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评价其在SLE发热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PCT值在非病毒性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结核等)组为(1.95±0.67)u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0.30±0.11)ug/L、非感染组(0.13±0.03ug/L)及对照组(0.12±0.04)u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在非病毒感染组为(45.7±15.2)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10.9±3.2)mg/L、非感染组(16.7±5.6)mg/L及对照组(2.8±0.9)mg/L,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CT值在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5 ug/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其诊断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93.9%;以CRP≥8mg/L为诊断非病毒感染的阳性阈值,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45.5%;PCT特异性明显优于CRP(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发热和活动期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艳萍  覃绍鹏 《吉林医学》2012,33(11):2270-227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55例SLE患者(非活动期组19例、活动期且有肾功能损害组15例、活动期但无肾功能损害者21例),正常体检50例为对照组,检测D-二聚体、FIB水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SLE非活动期组、SLE活动期组(无肾损害)、SLE活动期组(有肾损害)的DD、FIB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DD、FIB两者的水平,适时地给予预防性治疗,对保护SLE患者的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AR)对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重度活动性SLE以及预后不良SL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治疗的SLE患者143例,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将患者分为稳定期、活动期,重度活动性SLE、非重度活动性SLE,临床缓解、预后不良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FAR对活动性SLE、重度活动SLE、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SLEDAI、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FAR、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抗dsDNA和抗dsDNA阳性率均高于稳定期,白蛋白(albumin, AL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SLE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和ELISA方法检测,并结合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结果67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16例,阳性率23.9%。其中P-ANCA阳性者15例,阳性率22.4%;C-ANCA阳性1例,阳性率1.5%。ANCA阳性组中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及中度以上贫血者明显高于阴性组。肾穿刺活检病例中ANCA阳性组肾脏活动性病变指数高于ANCA阴性组。结论ANCA在SLE患者中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且与疾病的活动状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MP-14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正常人对照23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与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GMP-140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GMP-140的过高表达.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与CMP-140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g)在川崎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52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及52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浆Fg浓度.结果 川崎病组治疗前血浆Fg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Fg的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川崎病治疗前后血浆Fg含量的变化与临床症状的转变较为一致,血浆Fg检测对川崎病的诊治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N-终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SLE患者早期心血管损害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SLE的32例患者,并以30例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NT-pro-BNP与传统的心血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132.75±90.3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9.97±19.59)pg/mL](t=8.31,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EF)呈负相关(r=-0.33,P<0.01),与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呈正相关(r=0.67,P<0.0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amage index,SDI)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NT-pro-BNP对SLE患者早期心血管损害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狼疮带试验(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2例LBT活检结果。结果:LBT在SLE中敏感性为78.13%。LBT与抗核抗体(ANA),抗ds—DAN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相近。SLE伴肾损害组LBT阳性率为90.48%,显著高于SLE不伴肾损害组54.55%。结论:LBT是SLE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确诊为SLE且均处于活动期的4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制定的SLE分类标准及血液学异常的诊断标准,选取合适的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体征,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骨髓铁染色及相关的免疫学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SLE血液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结果①SLE的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69.8%。②SLE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均占55.8%,白细胞减少占39.5%,均以轻中度减少为主。③SLE更多侵犯二系及二系以上血细胞。④骨髓多见增生活跃,各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大多正常,粒系存在普遍的核左移;骨髓铁染色示铁储备不足;网状细胞与浆细胞均增生,淋巴细胞减少。⑤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与SLE血液学异常无相关性。⑥30例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或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大部分治疗反应良好。结论SLE血液学异常发生率高,侵犯血系广泛。骨髓改变轻微,巨核系受累较重。治疗重点在合理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抗collectin 1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的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同时纳入SLE活动组、SLE缓解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组以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5组患者,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 5组各纳入30例患者,SLE活动组和SLE缓解组之间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16.8 vs. 89.7±24.7,P=0.896)。SLE组作为一个整体,其抗collectin 11抗体水平(89.1±19.4)显著高于RA组(49.1±22.0)、SS组(56.9±30.1)以及HC组(72.7±24.6)(P<0.001,P<0.001,P=0.007)。抗collectin 11抗体诊断SL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提示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且与其他SLE特异性自身抗体有一定的互补作用。结论: 血清抗collectin 11抗体在SLE组中显著高于RA组、SS组以及HC组,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可能成为SLE新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Lu XY  Ye S  Wang Y  Guo L  Chen XX  Fan W  Wang XD  Gu YY  Bao CD  Li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5):2462-2466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血清/脑脊液(CSF)中特异/非特异的神经反应性自身抗体,在NP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NPSLE组25例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对照组11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另收集SLE不伴神经精神累及(non-NPSLE)对照组10例患者血清,分别以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和猴小脑组织和外周神经薄片为抗原基质检测自身抗体荧光模型.结果N PSLE组和两组SLE对照组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SLE组CSF的ANA阳性率为60%(15/25),SLE感染对照组为27%(3/11)(P<0.01);PSLE组血清神经组织反应性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LE感染对照组和non-NPSLE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SLE患者CSF ANA阳性率与SLE活动和神经系统累及有关,尤其重症病例可见较高滴度;(2)血清中神经组织反应性自身抗体阳性与NPSLE发病有关,其产生和发病机制有待探究.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P-选择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进  杨旭燕  厉有名 《浙江医学》2003,25(12):721-722,724
目的 探讨P -选择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3例SLE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观察P-选择素与SLE疾病活动及肾脏损害的关系。结果 43例SLE患者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9例活动期与14例稳定期SLE患者P -选择素水平无差别(P>0.05)。18例伴肾脏损害SLE患者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高于无肾脏损害患者(P<0.05)。并且43例SLE患者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与血沉、ANA滴度、C3和SLE病情活动指数评分无关(P>0.05) ,而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11,P<0.05)。 结论 P -选择素可能参与SLE发病 ,外周血P -选择素水平可作为监测SLE肾脏损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T细胞中CTL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分离正常人和SL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以抗-CD3、抗-CD28刺激培养48h,刺激培养前后收取细胞,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和CD8+T细胞中CTLA-4+细胞比例,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和肾损害的关系。再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游离的CTLA-4水平。 结果:SLE患者刺激前的CD4+和CD8+T细胞中、主要是CD25+T细胞中CTLA-4+细胞的比例较正常人显著增高,且与SLEDAI呈正相关;而其CD8+CD28- T细胞中CTLA-4+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与SLEDAI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经抗-CD3、抗-CD28抗体刺激后,其CD4+CD25+T细胞、CD8+CD25+T细胞或CD8+CD28- T细胞中CTLA-4+细胞的比例却显著低于正常人,但与SLEDAI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仅在活动性SLE患者中有肾损组的CD8+CD28- T细胞中CTLA-4+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肾损组;而且经刺激培养后SLE患者PBMC上清中游离的CTLA-4水平也显著低于正常人。结论:SLE患者新鲜分离的T细胞(CD4+及CD8+)中CTLA-4表达异常增高,反映T细胞异常活化和疾病活动;另一方面,SLE患者T细胞又存在CTLA-4诱导性表达障碍,可能与SLE T细胞体外再活化的能力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肺泡出血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合并弥漫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SLE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和转归.结果 SLE合并DAH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100%)、呼吸困难(88%)、咳嗽(88%)、发热(82%)和咯血(71%).大部分(94%)患者同时合并肾脏受累.近60%合并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平均下降(32±11.3)g/L.SLE疾病活动指数平均(17 ±10)分.17例患者全部接受激素治疗,13例并用免疫抑制剂.死亡组机械通气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DAH是SEE少见而危重的并发症,与SLE疾病活动有关.常合并狼疮性肾炎.并非所有患者均有咯血表现.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及就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及发病后就诊情况.方法 随访203例SLE患者,其中女192例,男11例,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发病年龄(32±14)岁,平均病程3年,了解其发病前的各种相关诱因、家族史、发病后诊断及用药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因发病前曾经有劳累病史的患者63例,有先驱感染病史的患者47例,分别占调查者的31.0%和23.2%;日晒、情绪波动、月经紊乱、流产、染发、接触化学药物,分别占调查者的14.3%、14.3%、9.4%、6.9%、4.9%和1.5%;16例患者(7.9%)有阳性家族史;首诊即明确诊断的患者有120例,占调查人数的59.1%;另有83例患者误诊,其中23.2%的患者发病1年后仍没有得到正确诊断,误诊最长时间为14年;69.0%的患者确诊后首次用药选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19.2%首选中药或者偏方治疗;发病后128例患者不能正常工作.结论 SLE患者女性多发,劳累、感染、日晒、情绪波动等因素与SLE发病中有一定的相关性,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发病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SLE患者仍占相当大比例;SLE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以脑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脑损害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SLE早期发生脑损害多为青年女性(占85.7%),脑损害症状以精神行为异常(42.9%)、癫痫(35.7%)为多见,SLE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57.1%)、关节疼痛(50.0%)、面部蝶形红斑(50.0%)多见;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阳性14例(100.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10例(71.4%),狼疮细胞阳性8例(57.1%);脑电图检查异常12例(85.7%) 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病例死亡结论以脑损害为首发病状的SLE早期诊断困难,对青年女性不明原因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头痛、偏瘫等症状应进行定期随访,注意排除SLE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关系,探讨AITD的发生与SLE病情活动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09年7月—2013年10月住院初治的220例SLE并筛查了甲状腺功能[游离甲状腺三碘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巩)、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正常者160名作为对照,比较SLE患者与正常者间AITD的患病率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同时比较SLE合并AITD组与单纯SLE组患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并分析两组患者与SLE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以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滴度、补体C,、C。、总补体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作为SLE病情活动度指标]。结果220例SLE患者,合并AITD45例(20.5%),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6例(13.3%),甲状腺功能减退(包括亚临床型)26例(57.8%),桥本甲状腺炎13例(28.9%);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74例(33.6%);AITD患病率(20.5%)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33.6%)均明显高于正常者(分别为3.13%和7.50%,均P〈0.05)。SLE合并AITD组的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62.2%)明显高于单纯SLE组(21.5%,P〈0.05),两组SLE患者的抗dsDNA抗体、补体C3、C4、总补体活性、SLEDAI评分等狼疮活动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有较高的AITD的患病率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SLE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更易患AITD,而与SLE病情活动无关,因此,在随访中应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