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前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在我院诊断的胎儿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病例资料.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四腔心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双房切面及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并采用心脏三节段分析法进行分析.在四腔心切面上判定心房位置及房-室连接有无异常,在左、右室流出道切面的基础上追踪显示2条大动脉的走行,判定心室-大动脉连接有无异常.结果 10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胎儿中,经尸检或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有2例为单纯矫正型大动脉转位,4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1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缩窄.结论 四腔心切面及双流出道切面是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主要切面.采用三节段分析法及连续追踪法是分析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4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中,3例四腔心切面正常,1例可见室间隔缺损。左室及右室流出道切面4例胎儿可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异常,2例可见室间隔膜部缺损。三血管气管切面4例均仅可见2条血管。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重点观察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有助于产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8岁,孕27周,胎儿胎心律正常。超声检查:胎儿心脏位于脊柱左侧,四腔心可显示,房室连续一致,大动脉与心室连接关系正常。左心室内可见一团状强回声,大小约21mm×20mm,几乎充满左心室(图1、2),左室流出道及二尖瓣口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4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表现, 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中, 3例四腔心切面正常, 1例可见室间隔缺损。左室及右室流出道切面4例胎儿可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异常, 2例可见室间隔膜部缺损。三血管气管切面4例均仅可见2条血管。  结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重点观察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有助于产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出生3d,早产儿(孕34周^+2),皮肤稍黄。查体:肺部听诊有少许罗音,心脏听诊无明显杂音,心率141次/min,律齐。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经胸超声检查:心脏各房室腔内径大小正常,静脉心房连接、房室连接、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呈三叶瓣,瓣叶呈纤细状回声,开闭自如;两组房室瓣未见异常;大血管短轴切面显示左冠状动脉开口位于主动脉根部横断面顺时针3点钟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双腔右心室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20例双腔右心室患儿进行剖析、诊断,分析不同切面在诊断中的作用;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双腔右心室的准确性。结果大动脉短轴立体切面和心尖四腔立体切面经剖析后能对双腔右心室的各种畸形进行准确诊断。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100%,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动脉短轴立体切面联合心尖四腔立体切面,可更直观地剖析显示畸形,提高双腔右心室诊断准确性,推荐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双腔右心室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孕妇28岁.孕1产0,停经22周.于2010年3月15日首次来我院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孕妇一般情况好,无近亲结婚及遗传病史.超声检查示:胎儿双顶径5.1 cm,股骨长4.1 cm,脊柱完整排列整齐,胎儿颜面部、内脏、四肢、胎盘、羊水均未见异常.心脏位置正常,心胸比例正常,心率142次/min,节律齐,四腔心切面可清楚显示,左、右房室大小基本对称,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连接一致,心脏中央"十"字交叉存在,二尖瓣及三尖瓣清楚,启闭运动正常,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清楚,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一致,大动脉在心底呈交叉排列.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7岁 ,主因“憋气、发绀 7年”就诊。超声检查显示 :内脏和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 ,右心房相对较大 ,卵圆孔未闭 ,心室腔内无室间隔结构 ,单心室为右心室形态 ,其右侧可见小的流出腔。两组独立的房室瓣发育正常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三尖瓣有少量反流 (图 1)。仅见一条内径 2 1mm的大动脉发自心室和一组三叶结构动脉瓣 ;大动脉起始部后方测及内径约 5mm的细管状结构 ,其近心端为盲端 ,未与心室连接 (图2 )。距动脉瓣上约 2 0mm大动脉左侧分出左、右肺动脉 ,内径均为 16mm (图 3 ) ;右侧内径约 12mm ,与头臂干、降主动脉…  相似文献   

9.
孕妇,19岁,孕1产0,孕32周。既往体健,月经规律,孕期无用药史,家族无遗传病史。超声检查:心房、心室正位。四腔心切面显示,左、右房室大小不对称,右房较左房明显增大,左室较右室增大,房室连接正常,心脏中央"十"字交叉存在,左、右房室瓣清楚,启闭运动两侧均可见;于室间隔上部可见9.7mm缺损(图1A);左右室流出道切面显示清楚,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一致。两条大动脉在心底呈交叉排列。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10.
右位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心脏的大部分和心尖位于右侧胸腔,可合并有或无心内畸形。由于其心脏方位、解剖结构、大动脉和房室腔的连接形式多变,临床对其诊断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合并有心血管畸形时。本文对经彩超诊断的右位心合并心内畸形9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右房同形异构及其伴随的心脏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右房同形异构及伴随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以提高对右房同形异构的认识,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方法 收集超声心动图资料完整并经证实的10例患者,对其超声心动图顺序节段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右房同形异构患者最常见的心脏畸形组合为肺静脉异位引流,左位上腔静脉,完全型房室隔缺损,共同房室瓣,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包括右型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或闭锁。未见肺静脉引流正常,肺动脉系统正常及心室—大动脉连接一致;未见左室流出道狭窄及主动脉梗阻。结论 右房同形异构为复杂的疾病综合症,有其特征性心脏伴随病变,超声心动图可为外科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7岁,孕1产0,孕24周,因突发胸痛2 h就诊,胸痛为锐痛,放射至颈部和肩背部;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右位心,心室右袢,心尖指向右下,肝脏位于左侧,脾位于右侧,心房、心室及大动脉均连接正常,各房室内径均正常,心包腔少量积液,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及主动脉瓣均见轻度反流,升主动脉腔内见撕脱内膜回声(图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全容积显像在心脏节段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97例患者的心尖四腔位的RT-3DE全容积图,在三个方位(冠状位、矢状位、水平位)、六个方向对图像进行剖切、分析,寻找分辨心房、心室、房室连接及大动脉连接的重要剖切方向及观察方向.结果 心尖四腔全容积图经冠状、矢状及水平三个方位的六个方向的剖切可清晰显示心心房、心心室、房室连接及大动脉连接.结论 心尖RT-3DE的全容积图像能为临床提供多元信息,满足心脏节段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5670例,经产后证实大动脉转位胎儿21例,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5670例孕妇经超声诊断发现大动脉转位17例,经产后证实大动脉转位胎儿21例,诊断准确率为80.95%(17/21),漏诊率为19.05%(4/21),17例大动脉转位经超声诊断发现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所占比例为23.53%(4/17),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所占比例为76.47%(13/17);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与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右室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及左室流出道切面表现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对大动脉转位诊断准确率高,且可对大动脉转位作出准确分型,利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5.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双腔右心室的价值。方法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20例双腔右心室(DCRV)患儿运用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剖析诊断,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动脉短轴立体切面和心尖四腔立体切面经剖析后能对双腔右心室的各种畸形进行准确诊断。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为100%,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诊断正确率为90%,但两种方法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动脉短轴立体切面联合心尖四腔立体切面,可更直观的剖析结构畸形,提高双腔右心室诊断准确性,推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DCRV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孕妇,33岁。孕2产1,孕33周,既往无不良孕产史,系统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产科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孕33周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双顶径8.5cm,头围31.2cm,腹围29.9cm,股骨长5.6cm。胎儿超声心动图:心脏大部分位于胸腔左侧,心尖指向左前,心胸比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四腔心切面对称,四腔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超声心动图对十字交叉心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例十字交叉心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图像特征,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4例)进行对比.结果 6例患儿均为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序接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包括右室双出口2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3例,连接一致1例.十字交叉心的超声心动图主要特征表现为:①不能同时完整显示四个心腔和二侧房室瓣;②探头角度从后向前连续性扫查显示一系列心尖或剑突下四腔心观,可于前后平面分别观察到左侧的左房连接右侧的左室,右侧的右房连接左侧的右室,两侧房室序接一致,但空间上呈交叉关系.③彩色多普勒显示房室瓣口跨瓣前向血流呈"十字交叉"且互不相混;④心室短轴观显示右室位于左前上方,左室位于右后下方,室间隔呈水平位;⑤容易合并三尖瓣和右室发育不良.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准确诊断十字交叉心,合并畸形中漏诊双侧上腔静脉1例.结论 十字交叉心的重要特征是不能获取标准的四腔心观.心尖部或剑突下对各腔室及房室瓣进行从后向前的连续扫查时分别显示两侧心室流人道且心房心室交叉连接是本病的确诊依据.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诊断这一疾病及合并心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大动脉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线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大动脉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线索、检测技巧及临床意义,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对16200例受检胎儿均采取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加胎儿头侧偏转法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对疑有胎儿心脏畸形者获取左右心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长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平面、三血管气管平面观察大动脉的排列关系、内径、血管数目、内部血流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情况。结果产前共诊断累及大动脉的各种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94例,包括大动脉的内径异常55例,血管排列关系异常25例,血管数目异常19例,大动脉相对气管位置关系异常2例,血流方向及性质异常53例。结论大动脉起始部的平行排列,内径异常,数目异常及相对气管的位置关系异常,内部血流异常均是胎儿先天性大动脉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 超声心动图已成为胎儿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非侵入性诊断技术,目前国内外常规使用的是二维切面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实时和容积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也逐渐成熟,已应用到胎儿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判断。目的 研究正常胎儿心脏实时和容积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步骤,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像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371胎经二维超声判定为正常心脏结构的胎儿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获取的三维数据通过QLab软件进行后处理,其中满意三维数据339胎,通过切割与旋转,获得四腔心、心室流出道、三血管和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导管弓、主动脉弓等切面观,分析总结正常胎儿心脏标准切面观的成像方法和步骤。结果 应用QLab软件总结的成像方法对获得满意三维数据的正常胎儿心脏均可较好获得各标准切面观,并节段分析正常胎儿心脏结构及连接顺序。①胎儿内脏位置及四腔心切面:选择腹围标准切面观为基本参考切面,上下平移冠状长轴观的横切面轴线(x轴),根据横切面观的成像判定胎儿体位,确定胎儿头侧和足侧及胎儿左右方位,平移横切面轴线(x轴)至胎儿腹部,对腹横切面适当旋转直至标准腹围切面观成像或脊柱两侧基本对称,同时矢状长轴观可见横切面轴线(x轴)跟随旋转,向头侧平移此时的x轴至心尖水平,则横切面成像为标准四腔心切面。②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大动脉短轴及三血管气管切面观成像:标准四腔心的横切面轴线(x轴)向头侧平移至十字交叉水平并适当向头侧旋转约15°可见左心室流出道成像,沿此轴位向头侧平移至大动脉水平,可对大动脉短轴成像,继续向上平移至心底水平可见三血管气管切面成像。③导管弓及主动脉弓切面观成像:矢状轴线及冠状轴线置于降主动脉切面,冠状切面观成像降主动脉长轴,继续将冠状轴线向腹侧前倾约30°,则可成像主动脉弓观,继续向腹侧前倾约5~10°,则导管弓切面观成像。④腔静脉切面观成像:冠状轴线矢状轴线均置于右心房,适当左右或前后平移矢状轴线或冠状轴线则上下腔静脉观成像。结论 实时和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对正常胎儿心脏进行多切面观察,能系统分析胎儿心脏的结构和方式、大动脉的连接关系,是对二维超声成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晰,右侧可见,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清楚,心室与大动脉连接正常,两条大动脉在心底呈交叉排列.超声提示:①宫内孕,单活胎,头位;②胎儿左心室占位(脂肪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