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伴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称为Evan′s综合征。一般均先有ITP而后出现AIHA,先有AIHA而后出现ITP者较少见.现报告一例于下: 患者女性,25岁.1981年初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后发生黄疸及贫血.当时血红蛋白60g/L、网织红15%,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白细胞7.2×10~9/L,血小板120×10~9/L,胆红质2.1mg/dl、范登白试验间接(+),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Coomb′s试验直接法1:2080阳性.骨髓增生极度活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2岁.既往体健.无肝炎及血液系统病史.1990年2月体检时发现脾脏增大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4次/分.血压1862/10.64KPa,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未触及肝脏.脾肋下约5cm质中等.腹水征阴性.化验:血红蛋白96g/L,红细胞2.8×10~(12)/L,白细胞4.2×10~(?)/L,血小板91×10~(?)/L.出血时间3分,凝血时间3分.甲胎蛋白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沉45mm/h.X 线胸片示心肺正常.腹部CT 扫描示脾脏  相似文献   

3.
杨某,48岁,阴道淋漓流血伴头晕、乏力6月,经妇科久治不愈来院,无发热及全身痛。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骨骼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辅查:Hb23g/L,RBC0.78×10~(12)/L,WBC1.5×10~9/L,N0.58,L0.42,PC7×10~(?)/L。偶见幼稚细胞。骨髓片示单核系异常恶性增生,原始+幼稚为0.78,形态不规则,可见内外浆,内浆含有  相似文献   

4.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急乙肝)并发急性白血病临床报道较少,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男,27岁,因纳差,厌油,四肢无力,尿黄一周于1985年6月首次入院.诊断:急乙院.经护肝、中药等综合治疗45天,症状好转出肝,复查三次 SGPT 波动在60~80u.因高烧、鼻衄、乏力一周于1986年9月再次入院.体检:体温39℃,轻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双颌下淋巴结肿大,胸骨叩痛(+),心肺(-),肝肋下3cm,质中等硬,脾肋下2cm,双下肢有散在紫瘢.实验室检查:Hb90g/L,WBC3.4×10~(?)/L,分类:N0.38,L0.32,原单0.05,幼单核细胞0.25,HPC3.1×10~(?)/L.SGPT172u,II6u,HBsAg、BBeAg、抗 HBc 均(+)、抗 HBe,抗 HBs 均  相似文献   

5.
陈某,女,33岁.因头昏、乏力伴胸部不适二月收入院.体检: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压痛(+),心肺(-)。实验室检查:Hb42g/L,WBC2.2×10~9/L,BPC43×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淋占98.5%,红系、粒系明显受抑,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少见.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女患,18岁,六天前头晕、乏力、面黄,发热(39℃)就诊,用复方朴尔敏口服,庆大霉素肌注治疗。两天后因症状不改善再次来院诊治。查体:T39℃,P110次,R20次BP 14.7/9.33KPa。急性病容,贫血貌,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Hb40g/L,RBC1.4×10~(12)/L,无幼稚细胞,RC0.005,PC60×10~(?)/L。骨髓检查:粒:红=12.4:1,红系增  相似文献   

7.
王某,男,46岁,因发烧20天,咯血、呼吸困难2天,于1986年4月15日入院.体检:T37.8℃,R28次、BP 70/50.巩膜及皮肤黄染,心率130次.未闻杂音.双肺闻及湿性啰音.肝右肋下3cm,质软、触痛,脾肋下可触及.化验检查:Hb53g/L,RBC 1.1×10~(?)/L.WBC0.4×10~9/L,N0.3、L0.7、PC20×10~9/L,黄疸指数40u,SGPT 415u,CO_2CP11mmol/L,BUN9.2mmol/L.骨髓检查:粒红、巨核细胞增生均重度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50%.血细菌培养出白色葡萄球菌.诊断:菌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采  相似文献   

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为多能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变引起的一种克隆性疾病.95%以上患者有脾脏肿大.兹将2例无脾肿大慢粒者报告如下.例1,谢某某,女,44岁,1973年因发热而就诊,白细胞数20×10~(?)/L,并见幼稚粒。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为13.4:1,原始粒0.01、早幼0.015、中幼0.07、晚幼0.022,杆状加分叶核0.049,嗜酸粒0.05,嗜硷粒0.015.NAP 弱阳性,A 超未发现肝脾肿大.间断服用马利蓝及(或)靛玉红治疗,存活13年,1986年6月 A 超、B 超肝脾大小正常.NAP阴性,核型:46,xx,t(9:22)(q34;q11),诊断:慢粒(慢性期),ph~1(+).例2,刘某某,女,37岁,因贫血(Hb97g/L)住院.A 超肝脾不肿大,白细胞63×10~(?)/L,幼稚粒0.026.血小板353×10~(?)/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为13.7:1,原始粒0.01,早幼0.034,中幼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83岁.因发热、乏力、尿痛、排尿困难4天而于1990年8月4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大剑突下5cm,脾未触及;前列腺指诊横径5cm,表面尚平,中央沟消失,质地中等偏硬,有压痛,无明显结节.实验室检查:尿常规:pH5.5,尿糖(±),蛋白(+),潜血(++),酮体(-)。血常规: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0×10(?)/L,中性0.42,酸性0.02,单核0.06,淋巴0.50,血小板50×10(?)/L,网织红细胞0.3%.肾功能:血肌酐221μmol/L,尿素氮37.4mmol/L.肝功能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7.2∶1,粒系增  相似文献   

10.
男患,82岁,不明原因咳嗽、气喘,着凉时加重3~4年。近三月来症状加重伴咳痰,有少量血痰。病前无特殊服药史。查体:T37.4℃,p120次,R30次,Bp13.3/6.67kPa。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巩膜轻度黄染。胸骨无压痛,肋间隙饱满,心界缩小,心律齐,两肺(-),肝脾未触及。血常规:Hb73g/L。RBC2.2×10~(12)/L,WBC1.2×10~(?)/L.N 0.86,L 0.14,网织红细胞0.01,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黄疸指数9u,血总胆红质0.4mg,热溶血试验、Hamm试验阴性,粪潜血(+),静脉血标本在37℃盐水中不凝集,在4℃冰箱过夜呈现凝集,血清凝集素测定:在4℃1小时为1:256,在4℃14小时为1:2048。同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较为罕见。现将我院一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发热伴头疼腰痛眼眶痛三天入院。体温38~40℃,有一过性低血压及少尿期。否认胃病史。体查:球结膜充血水肿,两腋下见搔抓样出血点,腹软,肝浊音界存在,肝脾未触及。无压痛,肠鸣存在,两肾区有叩击痛。实验室检查:Hb125g/L,WBC7.4×10~(?)/L,N0.69,L0.28,异淋0.03,BPC 4.4×10~(?)/L,尿蛋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例11岁女性病人,因多处瘀斑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5g/dL,自细胞1.9×10(?)/L,90%是淋巴细胞,血小板150×10(?)/l。用强的松和康复龙治疗6周缓解。停止治疗3个月后复发,需每10天输血小板,每20天输浓缩红细胞。6个月后,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5mg/Kg/d 治疗共10d。随后4个月内血象无改善,仍需定期输血。于第5个月使用第2疗程的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应用2天后,由于有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再给予强的松,血象和骨髓仍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取脐血输注治疗5例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5例均为我院近年收治的住院病人,既往体健,无血液病史.男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6岁.住院前因腹泻服用氯霉素者8例,咽痛发热曾用安乃近、APC者3例.入院时5例均有发热(37.8~39.6℃)3例咽腔充血和扁桃腺肿大.3例贫血,1例轻度鼻衄.5例均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入院时5例白细胞均明显减少,平均1.3×10~9/L,其中<1×10~9/L者1例,<3×10~9/L者4例.Hb平均85/L,其中<66g/L2例,<100g/L者3例;血小板平均30×10~9/L,其中<30×10~9/L者2例,<60×10~9/L者3例;网织红细胞平均0.6%,其中相似文献   

14.
陈某某,男,40岁,胃镜号1340。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到黑便,经某医院治疗而愈,病因未明。此后曾有反复8次黑便,其中两次伴有呕血,均经住院输血等而止血,经5次上消化道钡餐及2次胃镜检查,均未发现有静脉曲张、溃疡、糜烂、肿瘤及其它出血病灶。2天前再次出现黑便伴有少量呕血。既往发现患有“肝炎”已5年。体检:贫血貌,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蜘蛛痣,心肺无异常发现,腹璧脐周有轻度静脉曲张,肝肋下1cm,边缘钝,中等硬,脾肋下3cm,质硬,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95g/L,RBC3.1×10~(12)/L,WBC4×10~(?)/L,N0.5,L0.5,Bpc80×10~(?)/L。肝功能:TTT8u,ZnTT16u,SGPT60u,γ-GT80u,MAO80u,BSP15分钟,AFP阴性,B超提示门脉性肝硬化,有少量腹水。临床考虑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但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8岁。因发热、头痛7天,无尿3天,在外院按上感治之无效,疑诊流行性出血热(EHF)而转我院。查体:T36.5℃,P84次/min,R20次/min,Bp21/14kPa。急性重病容,呈醉酒貌。双腋下及前胸见条索状出血点,皮肤注射部位有多处大片淤斑,球结膜Ⅲ°水肿,咽部充血,见针尖大出血点数个。心(-),双肺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全腹压痛,腹水征(+),双肾区叩痛(+),余正常。实验室检查:Hb125g/L,RBC3.37×10~(12)/L,WBC11.1×10~9/L,N0.78,L0.22,PLT5.×10~9/L。尿呈血色,尿蛋白+++,红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4岁。因腹胀、纳差、鼻出血8年,呕血20天于1986年3月1日入院。7年前曾行脾切除术.查体:全身状况可,蛙腹,腹叩诊移动性浊音(+).血常规:血红蛋白70g/L(7g/dl),白细胞6.2×10~9/L(6200/mm~3),血小板90×10~9/L(9万/mm~(?)).肝功:锌浊18u,HBsAg(+),白蛋白18g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6岁。因发热1周,头痛、关节痛、腰痛伴少尿1天收入院。查体:T37.6℃,P66次/min,R16次/min,Bp17/12kPa。面、颈、胸部皮肤潮红,全身皮肤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球结膜无明显水肿,肝肾区叩痛(+),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WBC11.5×10~9/L,N74.1%,L20.8%,RBC5.27×10~(12)/L,PCT13×10~9/L。肝功能:TP61.2g/L,ALB35.60g/L,GLO25.6g/L,ALT69.59μ/L,  相似文献   

18.
张××,男、31岁,已婚,1988年6月6日住院,住院号17857。患者自幼即出现贫血、黄疸,反复发作.16年前(15岁时)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行脾切除术.术后贫血、黄疸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一年前开始牙龈渗血.一月前因左小腿外伤,查血象白细胞200×10~9/L收住院诊治. 家族中其父、姐、子均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已行脾切除术. 查体:皮肤巩膜无出血点及黄染,轻度鞍鼻,胸骨无压痛,左上腹可见15cm手术瘢痕,肝肋下7cm,中等硬度。化验检查:血红蛋白133g/L,白细胞362×10~9/L,血小板142×10~9/L,血片和骨髓片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ph(?)染色阳性细胞占16.62%,有三体型。有7个分裂相为47条染色体.经马利兰治疗,症状好转,肝脏缩小,白细胞降至36×10~9/L出院。患者系家族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切脾后基本治愈,而后患慢粒,二者是偶然巧合,还是有何联系难以肯定。  相似文献   

19.
来稿简报     
▲朱哲育(安徽省舒城县医院)报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心房扑动1例。患者女,36岁。突然畏寒、发热5天,心悸1天于1989年1月11日入院。体温38.2℃,呼吸22次/分,脉搏116次/分,血压1224/7.98kPa,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余未见异常。化验:红细胞21×10~(12)/L血红蛋白86g/L,白细胞3.6×10~9/L,原粒+早幼粒10%,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已知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数>350×10~9/L)与多种临床疾病有关。血小板计数可能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在某些情况下,对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可能有用。作者分析了一组350份血小板数>500×10~9/L的标本。临床诊断分别是:肿瘤(75),类风湿性关节炎(55),感染(47),贫血(27),出血(24),骨髓增生性疾病(20),炎症性肠病(14),术后(8),产后(6)。另外,既往曾报道过一组约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