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室内出血(TIVH)的治疗方案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2005年12月48例创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保守治疗6例,单纯脑室外引流22例,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及侧脑室外引流20例;结果良好24例,中残4例,重残3例,死亡17例。结论对创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尤其行脑室外引流者,有望取得良好效果或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3.
4.
1 临床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 12 (男 7,女 5 )例 ;均经CT证实脑中轴区域有出血灶 ;年龄 18~ 6 4 (平均 4 2± 12 )岁 ;入院GCS 6~ 8分 8例、3~ 5分 4例 ;伤后至入院时间 4~ 16h ;车祸伤 6例 ,坠落伤 5例 ,打击伤 1例 ;全部病例伤后即刻昏迷 ,经治疗 2 0~ 30d后清醒 ;CT示不伴脑其他部位明显脑挫裂伤灶 ,仅 4例有轻度中线偏移 ,偏移程度≤ 0 .5cm .计算以下血肿参数 .①血肿体积 :在轴位CT上选择脑中轴区血肿最大径平面 ,测量最长横径和最长纵径 ,血肿体积 =最长横径×最长纵径×层面数×π÷ 6 .②血肿距中线距离 …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IVH)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颅内出血,常伴有其它类型的颅脑损伤,病情复杂,预后极差。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经CT、MRI诊断为TIVH的患者34例,占同期收治重型颅脑损伤597例的5.69%。根据脑室内出血量及脑积水的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级和判断预后,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创伤性脑室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创伤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1例,脑室外引流21例。死亡12例,一侧肢体瘫痪6例,四肢硬瘫3例,失语14例,大小便失禁20例,鼻饲维持营养13例,智力障碍14例,8例伴脑积水行V-P引流术,经复查CT证实,脑室内血肿最快消失为3天,最迟16天。结论:积极的早期诊治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积极行脑室外引流术及灌注尿激酶,腰穿引流能有效提高创伤性脑室出血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颅内出血以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IVH)最常见,尤其多见于早产儿,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PIVH,对于减少残疾儿的发生,改善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已成为高危患儿筛查PIVH的重要检查手段.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超声科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应用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有颅内出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60例,诊断PIVH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39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治疗经过及临床资料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伤后半年随访 ,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 ,愈后良好 19例 ,中残 6例 ,重残及植物状态 5例 ,死亡 9例。结论 :受伤瞬间脑室压力改变引起室管膜下血管破裂出血 ,以及附近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 ,是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双侧侧脑室尿激酶 +生理盐水冲洗、亚低温治疗及高氧液治疗是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治疗的积极有效措施 ;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意识、脑室内积血的及时排出、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脑室内出血后凝血酶对脑室周围组织的毒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室内出血后凝血酶对脑室周围组织是否存在毒性损伤作用。方法 将凝血酶溶液注入鼠脑室内后,测定基底节与丘脑区域的脑血流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另外,将鼠脑细胞置入含有凝血酶的培养液中培养,测定培养液中孔酸脱氢酶的浓度。结果 凝血酶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与脑细胞死亡,而对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脑室内出血后,凝血酶对脑室周围组织存在性损伤,血脑屏障的破坏与细胞毒性作用可能是这一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苏成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9,11(2):12-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表现、脑CT征象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CT证实原发性脑室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多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征表现,无脑局灶受损体征,脑CT均示原发脑室出血;结论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诊断依靠脑CT,Ⅰ型脑室出血宜行侧脑室外引流术,预后较差,Ⅱ、Ⅵ型可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大骨瓣减压术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病例与同期手术未发生颅内出血的68例病例的年龄、合并疾病、伤情、凝血功能、手术技术、术后血压等因素进行调查和对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年龄、伤情、凝血功能、手术技术、术后血压等因素与并发颅内出血具有相关性(P〈O.05).结论:年龄、伤情、凝血功能、手术技术、术后血压是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信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1,13(3):11-12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19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1例,其原发出血灶血肿量严格限制在30ml以下,全部病人均采用双侧侧脑室双腔管引流,尿激酶脑室灌注及间断腰穿放液。结果死亡7例,死亡率17.5%,明显低于内科治疗80%的死亡率。结论双腔管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脑室灌注和间断腰穿放液等为目前治疗脑室出血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再出血1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19例,脑血管痉挛25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15例,治愈21例,好转11例,死亡16例。结论:对原发性脑室出血应争取早期CT检查确诊,早期全面治疗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如有指征早期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期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郭新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55-56
目的 探讨尿激酶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47例脑室出血病人植入双腔冲洗引流管,灌注尿激酶治疗。结果CT复查脑室内血肿清除4~5天28例,6~7天15例,8天4例,脑室系统通畅平均为5天。本组基本治愈20例,显进步15例,进步9例,死亡3例。结论尿激酶脑室双腔管灌注较传统单腔管灌注能尽快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