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23例(病例组),其中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39例,腔隙性梗死(LI)35例,脑微出血(CMB)16例,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33例,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Hcy检测。结果LA、LI、CMB及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白质疏松并腔隙性梗死和(或)脑微出血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其他3组脑小血管病组(P<0.05),LA、LI及CMB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无明显差异。结论Hcy与脑小血管病(SVB)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认知功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者日益增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皮质下小血管病变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危险因素[1].通常,MRI上显示的白质高信号及腔隙性脑梗死被认为是常见的脑小血管病变标志.关于脑白质病变及腔隙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的研究颇多,但目前,在个体患者中脑白质病变及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仍难与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建立联系[1].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老龄化,痴呆发病率快速上升,而且痴呆具有不可逆性、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故 探索预测痴呆发生的有效指标成为关键。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被认为与 痴呆密切相关,其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表现为腔隙(lacunes)、新发皮 层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扩 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及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等。本文 通过综述CSVD颅脑MRI表现与痴呆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发现多发静息性或位于基底节区的腔隙性梗死 (lacunar infarction,LI)或腔隙、重度WMH、多脑叶分布性脑叶微出血(lobar microbleeds,LMB),均可作 为预测痴呆发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与脑小血管疾病CT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集患者的血压、糖尿病史、CRP、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血清肌酐等临床资料,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应用CT检测总的脑容量及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s,WML)容量。白质萎缩、脑白质损伤和腔隙性梗死的存在提示脑小血管疾病。应用线性回归分析GFR和脑影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低GFR患者具有更低的脑容量,更高的WML容量。结论肾功能损害和脑小血管疾病的CT检测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4):339-341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脑小动脉、分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病变,导致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如情绪异常、排尿异常、步态异常、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MRI表现为脑白质损伤也称脑白质高信号(T2WI和FLAIR)、腔隙性梗死、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及脑萎缩。  相似文献   

6.
脑小血管病是指主要累及直径400μm以下的脑微小动脉血管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各种腔隙综合征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灶,脑白质缺血性损害,微出血及血管间隙扩大的多种病因性疾病。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改变与脑小血管病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即血管内皮及相关结构功能障碍导致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造成血液成分漏出到血管周围组织和脑实质内,继发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脑小血管病相关的影像学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背景 脑白质疏松是神经影像学中用于描述脑白质下白质异常表现(在CT上表现为双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区,在MRI 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区)的一个术语,回顾性研究获得的证据表明脑白质疏松与卒中相关,前瞻性研究证实它对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或血管性死亡的发生有预测价值。综述概要 脑白质疏松最具有预测意义的缺血性卒中亚型是腔隙性梗死,因为后者很可能是由相同的小血管病理学改变造成的。业已证实,脑白质疏松患者易发生基底节和脑叶部位的脑出血,尤其当患者有广泛性白质疏松并且因原来的缺血事件接受抗凝治疗时。结论 脑白质疏松和卒中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很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必须把脑白质疏松看作卒中的中间替代物,而不是一种卒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腔隙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以期通过适当干扰,预防或延缓腔隙性痴呆的发生,方法:对114例住院的腔隙梗死病人,经MMSE和Hachiski量表检查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各种变量并进行 统计学分析。结果:114例中,腔隙痴呆组45例,非痴呆组69例,二组性别无差异,平均年龄痴呆组显大于非痴呆组,此外,腔隙梗死总容积,腔隙梗死复发次数,高血压,脑白质疏松与腔隙痴呆密切相关,结论:了解腔隙痴呆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预防腔痴呆,提高腔隙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脑梗死的脑血流与影像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症状脑梗死(SB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头部CT、MRI、SBI患可见白病和皮质区域的脑代谢明显增加,如无明显痴呆,则白质疏松患白质和皮质区域的脑代谢正常。MRI所见光滑边缘的病灶多为血管周围间隙扩张,而不规则性边缘的病灶多为腔隙梗死。血管周围间隙扩张一般多位于壳核,而腔隙梗死则多见于丘脑。  相似文献   

10.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越来越受到广大神经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在今年的国际卒中会议和欧洲卒中会议上都提出了“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的论点。SVD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和微出血。Hachinski教授指出,痴呆足疾病分子生物学的一种终末状态,是经过20年的分子生物学改变,从轻度认知障碍到严重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8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头部MRI梯度回波T2加权像分为CMBs组(66例)和Non‐CMBs组(117例),观察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及腔隙性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结果 CMBs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Non‐CMBs组患者(72.9±5.3 vs 69.6±4.9,t=4.25,P<0.001);CMBs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均高于Non‐CMBs组(3.98±0.85 vs 3.05±0.77,t=7.55,P<0.001;4.91±1.02 vs 3.67±0.74,t=9.46,P<0.001);高血压(OR=2.324)、年龄(OR=1.118)、腔隙性梗死数目(OR=1.645)及脑白质疏松程度(OR=2.347)为CMBs的危险因素;CMBs患者MoCA评分低于Non‐CMBs患者(22.41±2.30 vs 24.22±2.48,t=4.86,P<0.001),分别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和定向4个维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合并高血压、腔隙性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为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CMBs患者伴随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实验对脑白质疏松进行半定量分析。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中、重度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评分下降(F=12.02,P=0.000),P300 Cz2.0潜伏期延长(F=16.04,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发生脑白质疏松后评分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负相关(r=-0.416,P=0.000),与P300 Cz2.0潜伏期正相关(r=0.538,P=0.000)。提示脑白质疏松加重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认知功能下降越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138例腔隙性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分为认知功能正常55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73例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关键部位梗死灶(OR=1.179,95%CI:0.870~2.472;P=0.012)和脑白质高信号3~4级(OR=2.005,95%CI:0.910~4.502;P=0.024)是腔隙性梗死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梗死后血管性认知损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部位梗死灶和脑白质高信号3~4级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茁 《中国卒中杂志》2006,1(10):681-68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类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综合征,但目前越来越认识到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皮质下白质缺血、小血管疾病和腔隙性梗死也能引起痴呆或认知损害,甚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也可引起认知损害进而发生痴呆。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 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 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相似文献   

16.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 萎缩等。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临床特征,进一步导致跌倒风险增加。脑小血管病破坏脊髓 运动系统和皮层、基底节纤维联系的完整性,同时存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多种认 知或精神心理障碍,均与步态异常显著相关。在步态障碍的上述产生机制中,侧脑室周围、额叶深部 白质疏松与运动协调和认知损伤相关;腔隙性脑梗死常见于运动-认知风险人群;血管周围间隙、一 定数量的脑微出血、脑萎缩或脑灌注异常等均会导致认知损伤相关步态障碍。本文根据近期研究进 展,以不同的临床或影像特征为基础,对脑小血管病导致步态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与缺血 性卒中病因亚型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取791例7天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血管 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数量、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 度、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无症状性 腔隙性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296例患者(37.4%)伴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高血压、入院时血压 较高、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单发梗死灶、无小的皮层梗死灶、 无分水岭梗死和流域性梗死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病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高血压、 较高的舒张压、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 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患病率较高。伴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 的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有较重的脑白质疏松,并且所患缺血性卒中以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常见。  相似文献   

18.
脑内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I能显示脑内一些无症状的微小或轻微病变。既往只能依靠病理才能诊断的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等微小血管病变,临床上利用MRI T2加权相的脑白质高信号改变已能作出诊断。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脑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缺血性损害,对通过严重破坏的小血管壁发生的脑内微出血(intracerebra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 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 的数量、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 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分别有14例(1.8%)、38例(4.8%)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有 皮层新发脑梗死灶、入院后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未服用他汀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 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死亡无显著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 分、新发梗死灶的责任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70%、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 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 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结论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 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脑小血管是指直径5μm至2 mm的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不同直径的血管病理生理改变不同。脑小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学特点为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危险因素亦存在一定差异。动脉僵硬度是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