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接上期) 5.宝宝急性腹痛家长该做啥 正确诊断小儿急性腹痛不太容易,因为小儿不会诉说,有了腹痛仅用哭闹来表达.  相似文献   

2.
27.新生儿食欲不好的原因 新生儿出生后就有吃奶的本领,这是一种本能。有两种表现:①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消化道蠕动快,肠道对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的消化能力也基本完善;②由于生长迅速,需求较多的营养,所以正常新生儿食欲很好,吃奶好是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23.鞭毛虫会引起腹泻 鞭毛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长度只有10微米。其中一种叫做兰氏贾第鞭毛虫,形体如纵切的半个梨,有4对鞭毛,它是引起宝宝腹泻的重要病原,免疫球蛋白低、胃酸低及营养状况差的宝宝更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4.
高维新 《开卷有益》2008,(12):34-35
(接上期)15.吃牛奶会引起过敏吗?小儿对牛奶过敏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率约1%。因为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它们对婴儿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其中有一种叫β-乳球蛋白,会损害小肠黏膜,是主要的过敏原。小婴儿肠道  相似文献   

5.
1.大宝的腹痛是怎样引起的? 大宝今年3岁,平时爱吃冷饮,进食不大按时,贪玩,零食多.近2周开始每天腹痛1~2次.每次持续七八分钟,两次腹痛之间没有异常发现,后来腹痛时间延长到30分钟,有时面色苍白,屈腿,伴有恶心,但无呕吐.家长带孩子到医院仔细检查和化验,没有发现异常.后应用健脾理气中药治疗及限制冷饮和零食,腹痛未再发作.原来大宝腹痛是因为肠痉挛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高维新 《开卷有益》2008,(11):42-43
(接上期) 10.什么是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由于腹泻多发生于秋冬寒冷季节,过去又称为秋季腹泻.1973年应用电镜检查患儿的粪便发现一种特殊车轮状外形的病毒,命名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8月接收的150例小儿消化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7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潘立酮单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潘立酮联合莫替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相应的对症治疗,两组患儿的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得以改善。实验组腹泻、便秘、腹痛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起效时间为(9.5±2.2)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13.1±3.2)d(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法莫替丁对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药效快。  相似文献   

8.
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突然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微或阙如,经灌肠或用直肠拭子粪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也有开始即发热、腹泻、脓血便,2d~3d内再发展为中毒型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兼有以上2型表现)三种。我院2001年6月~2006年9月共收治了38例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来 ,采用自拟消化糖浆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功能紊乱症 10 0例 ,疗效甚佳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98例均取自 198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门诊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中男性 5 5例 ,女性 4 5例 ;年龄 10岁~ 14岁 2 3例 ,2岁~ 9岁 6 0例 ,5个月~ 1岁零 11个月 17例。对照组 98例 ,其中男性 6 0例 ,女性 38例 ;年龄 10岁~ 14岁 2 1例 ,2岁~ 9岁 5 7例 ,5个月~ 1岁零 11个月 2 0例。1.2 诊断标准根据吴瑞革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有关消化功能紊乱症诊断标准而拟定。患儿有厌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我院门诊200例患有消化功能紊乱的小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次,疗程1~3 d;对照组(n=100例),常规治疗。腹泻、便秘患儿观察大便性状、次数,患儿临床情况;腹痛患儿观察疼痛程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有效率96.55%;腹痛患儿有效率91.67%;便秘患儿77.78%。对照组分别为79.32%、79.17%、61.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腹泻、腹痛患儿(P<0.01),便秘患儿(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安全、有效,患者无痛苦,无严重副作用,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李登瑞 《吉林医学》2014,(11):2331-2332
目的:对常见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患者201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常规组患者10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10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脐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患者满意度等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常见的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脐贴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肠道传染病,中毒性痢疾是急性菌痢的危重症。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由于初发症状常常无腹泻,易致误诊而延误病情,应高度警惕,本文收集我科11—12月份收治中毒性菌痢3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小儿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痢疾杆菌菌株的变异,使痢疾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临床疗效不尽理想。从2003年~2006年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 )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惊厥是小儿菌痢中最常见的肠道外症状。本科 1997年 1月~2 0 0 2年 8月收治急性菌痢合并惊厥 2 8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急性菌痢 158例 ,其中并发惊厥 2 8例 ( 17.7% )。男 13例 ,女 15例 ,<1岁 1例 ,~ 3岁 9例 ,~ 7岁 14例 ,>7岁 4例。既往有高热惊厥史 5例 ,有惊厥家族史 2例 ,两者皆有 1例。普通型 2 2例 ,中毒型 6例 (休克型 1例 ,脑型 5例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体温均在 3 9℃以上 ,18例…  相似文献   

16.
17.
红霉素、氨苄西林联合治疗小儿菌痢的2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革兰氏阴性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基层医院的儿科常见病。多年来,氨苄西林一直作为一线首选药,但由于耐药质粒(R)可在痢疾杆菌之间或可由大肠杆菌等转导给痢疾杆菌,因此其耐药菌株日渐增多,临床上由于氨基甙类及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类的经济价值,经过招远市中医医院儿科多年来临床经验应用红霉素与氨苄西林联合治疗小儿菌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60例失眠症伴消化功能紊乱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奕 《浙江实用医学》2004,9(4):278-279
失眠症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的失眠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往报道较为侧重神经、精神以及心血管系统方面功能紊乱的阐述,作者在近年工作中发现失眠症伴消化功能紊乱就诊的病人日渐增多,这些患者单纯应用恢复消化功能对症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而辅以适当心理及药物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所收集到较为典型的60例作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9.
急性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 )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目前仍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我院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2月用蒙脱石 (smectite)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63例 ,治疗效果满意 ,简便易行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年龄 6个月~ 1 2岁 ,男 70例 ,女 5 6例 ,所有入选病人均符合细菌痢疾分型标准 [1 ]并按随机对照分为蒙脱石组及一般组。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按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 ,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对照组 :1所有病人给予相同的抗感染或根据大便培养的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素。 2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降温、纠…  相似文献   

20.
【摘要】〓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它们与人体功能代谢和免疫系统共同进化,在维持系统平衡中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当肠道菌群紊乱时,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并导致免疫应答、代谢的改变和各种疾病的发生。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研究显示其与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退行性、地理环境性、遗传性、肿瘤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风湿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且与其发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近年肠道菌群紊乱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