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64排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张俊祥 《安徽医学》2010,31(11):1301-130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MPR、CPR处理,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并与手术病理、ERCP结果对照。结果 63例梗阻性黄疸中,CT定位均与手术、ERCP结果一致;良性病变38例,正确诊断35例;恶性病变25例,正确诊断23例。64排螺旋CT扫描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2%。结论 64排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超声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MPR定性诊断为100%,定性诊断为93.8%.结论: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率高,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增强扫描,并将扫描结果进行CPR和MPR处理,评价患者的胆管梗阻定位以及定性诊断结果,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和ERC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CT诊断均符合手术病理诊断和ERCP结果;其中有47例患者为良性病变,45例患者为正确诊断;33例患者为恶性病变,30例患者为正确诊断。64排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为100%(90/90),定性准确率为93.8%(75/80)。结论64排螺旋CT的处理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对梗阻性黄疸进行准确的定位,且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5例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确诊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CT影像资料,对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进行定位、定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对照。结果良性梗阻病变79例,其中胆道结石64例,炎性病变1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4例;恶性梗阻病变46例,其中胆管癌25例,胰头癌12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5例。肝癌侵犯肝门区胆管1例。64层螺旋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变显示清晰,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图像后处理,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对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荣山  李峰  杨启兵  陈先觉 《吉林医学》2011,(24):5091-5091
目的:探讨山区县级医院对梗阻性黄疸影像诊断价值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超声、CT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检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比较。结果:超声及CT能够完全对梗阻的定位全面诊断,梗阻的定性总准确率为60%、74%,其中结石性梗阻性黄疸准确率较高为78%、86%,非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为24%、50%,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低。结论:超声、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很高,对梗阻的部位及性质影像学检查基本上能够完全做出诊断,山区县级医院要全面提高个人的影像诊断水平,改善山区现有的医疗设备条件,加强山区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投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中上腹部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CT数据进行CT阴性法胆管重建(negative CT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N-CTCP)包括多平面重建法(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曲面重组法(cur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105例中,采用64层螺旋CT横断位和N-CTCP重建对梗阻部位定位诊断率均为100%,而CT横断位定性诊断率为82.9%(87/105),结合N-CTCP重建定性诊断率为93.3%(98/105)。对于良性病变(69例),CT横断位诊断准确率85.5%(59/69),结合N-CTCP重建诊断准确率92.8%(64/69),误诊和漏诊5例;对于恶性病变36例,CT横断位诊断准确率77.8%(28/36),N-CTCP重建诊断准确率94.4%(34/36),误诊和漏诊2例。结论64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确诊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非胆系增强法胆道三维重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胆管三维重建,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31例胆道结石(其中30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1例胆总管下端阴性结石误诊为壶腹部肿瘤),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6·8%,100%;15例胆胰肿瘤患者中(9例胆管癌、1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1例壶腹部癌、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4例得到正确诊断,定性、定位正确率分别为93·3%,100%。总体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5·7%、100%。结论64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能够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胆道梗阻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胆管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禁食6-8小时空腹行MRCP及多层螺旋CT检查.首先,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诊断准确事、敏感性及特异性;其次,描述良恶性梗阻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33例中,良性梗阻10例,其中结石7例,炎性狭窄3例.恶性梗阻23例,其中肝门癌5例,胆管中段癌3例,胆管下段癌4例,胰头癌5例,壶腹癌8例.33例MRCP定位诊断均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定位准确率为100%(36/36),诊断结石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 100%;炎症敏感性为66.6%,特异性为100%;肿瘤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0%,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9%;CT结石定位准确率及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肿瘤定位准确率为82.6%,敏感性为86.9%,特异性为63.6%;炎症敏感性为33.3%,特异性为100%.MRCP及CT两组诊断指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例均显示肝内或肝内外胆管及胆囊不同程度扩张,良性梗阻以轻-中度扩张为主,肝内胆管扩张大部呈"枯树枝征",1例炎性狭窄呈"软藤征"而误诊为肿瘤.恶性梗阻以中-重度扩张为主,肝内胆管扩张均呈"软藤征".结论 MRCP能完整的显示胰胆管系统,明确梗阻部位,是一种简单、无创且安全的检查方法;MRCP定位诊断明显优于CT,发现病变及定性诊断与CT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非胆系增强法胆道三维重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胆管三维重建,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31例胆道结石(其中30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1例胆总管下端阴性结石误诊为壶腹部肿瘤),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6.8%、100%;15例胆胰肿瘤患者中(9例胆管癌、1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1例壶腹部癌、1例先天性但总管囊肿),14例得到正确诊断,定性、定位正确率分别为93.3%、100%。总体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5.7%、100%。结论 64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能够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胆道梗阻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陈志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38-334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输尿管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输尿管梗阻病例(其中输尿管结石19例,炎性狭窄10例,输尿管肿瘤8例,其他先天性异常5例)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与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结果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输尿管梗阻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诊断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7.6%,明显优于B超检查(74.3%和60.0%)和IVU检查(67.7%和61.3%)。结论16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认识、总结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SCT(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RO的资料,所有病例均实行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的MSCT特点。结果所有8例RO均为单发,CT平扫,平均CT值41HU,所有各病例均无钙化灶。病灶直径3.2cm-6.5cm,6例(75%)病灶边缘清楚,形态规则,无分叶,2例(25%)病灶边缘部分不清楚,形态规则,无分叶。3例(37.5%)见星状或条索状瘢痕。增强扫描,RO病灶均呈中高度强化,皮质期平均CT值约115,实质期平均CT值约128,排泄期平均CT值约105,强化特点为"速升缓降"改变,2例病灶内瘢痕呈延迟强化表现,2例病灶增强扫描皮质期与实质期、排泄期"强化逆转"(图2-4);结论RO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胃间质瘤术前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胃间质瘤的MSCT表现,记录肿瘤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结果 MSCT诊断胃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正确率为90.00%,其中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2.86%;对良性胃间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5.71%;肿瘤直径在1.7~21.55cm之间。其中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患者有19例,直径5~15cm的患者有15例,肿瘤直径小于5 cm的患者有6例。肿瘤较小时CT平扫可见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实质期呈持续强化。肿瘤较大时CT扫描可见分叶状及不规则形肿块,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胃腔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及散在斑块状钙化;增强实性部分呈明显、持续强化,坏死灶强化不明显。结论 MS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有助于对胃间质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多层CT胰岛细胞瘤 (NFIT)与胰腺癌 (PC)影像表现 ,阐述胰岛细胞瘤的多层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  18例患者中 ,4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平均直径为 5 8mm ,大小范围在 3 5~11 5cm) ,14例胰腺癌 (平均直径为 5 1cm ,大小范围为 3 2~ 10 5cm)。由 3个影像医师对 18例患者的平扫(边缘、肿瘤内坏死、周围结构 )及增强 (动脉期、胰腺期、肝脏期 ,实胰腺期和肝脏期的衰减情况 )MSC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扫 :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 ,边缘光滑 1例 (2 5 % ) ,胰腺癌边缘光滑 2例 (14 3% ) ;肿瘤内有坏死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1例 (2 5 % ) ,胰腺癌 9例 (6 4% ) ;浸及周围结构 :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无 1例累及邻近动脉 ,而 14例胰腺癌累及肠系膜动脉的占 6例。增强 :4例NIC中 2例呈不均匀强化 ,2例动脉期和胰腺期明显高于胰腺实质 ,3例胰腺期与肝脏期的衰减范围是 1~ 10HU ;14例胰腺癌中 ,12例动脉期和胰腺期轻度不均匀强化 ,低于正常胰腺组织 ,2例胰腺癌肿块动脉期略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14例中 8例胰腺期与肝脏期肿瘤衰减范围 >10HU。结论 MSCT在鉴别胰岛细胞瘤与胰腺癌时有重要的意义 ,平扫和增强的强化模式是MSCT最有价值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中下段胆管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中下段癌的CT增强表现。多层CT采用薄层双期(动脉和门脉)增强扫描,双期扫描均采用层厚和间隔均为3-5mm的薄层采集,10例行多平面重建观察。结果动脉和门脉期增强扫描,13例显示胆管管壁增厚,2例显示胆管腔内结节影,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中度以上强化。所有病例均可见梗阻段以上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MPR图像有助于显示病灶全貌。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MPR图像对中下段胆管癌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SCT在HM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HMs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MSCT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结果 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2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5个.对直径<1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P<0.05).CT表现: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按强化病灶数目多少分别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弥漫性强化、不均匀强化、尤强化.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显示率达100%;对4级以上肝动脉显示14例.显示率为60.9%.门静脉显示: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为较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能提高HMs的检出率.动态增强扫描在检出率方面优于平扫,尤其在直径<1cm病灶的检出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的探讨MSCT扫描检查在肝脏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106例肝脏创伤患者,全部患者在伤后2Omin至3d内进行了64排螺旋CT检查,其中6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并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及我国王正国院士分级方法进行分级。结果肝脏创伤患者I级24例,II级25例,III级34例,IV级14例,V级7例。其中,肝包膜下血肿56例,肝挫伤61例,单发或多发肝脏撕裂伤45例,肝实质内血肿30例,肝破裂21例,肝门汇管区损伤8例。结论MSCT扫描检查能明确肝创伤的范围、程度,对肝脏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诊断价值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表现。结果病灶单发14例,多发1例;肝左叶12例,肝右叶3例;大小3.5~8.5cm,平均5.8cm。平扫:低密度13例,不规则形11例,边缘不清1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10例,门脉期环形强化12例,呈渐进性和向心性轻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10例。肝内胆管扩张5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肝叶萎缩3例,局部肝轮廓凹陷2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多期增强表现有较明显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闫胜利  李慧  张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15-1317
目的:分析超声、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优缺点。方法: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穿刺右叶胆管24例,左叶胆管6例。DSA下成功放置胆道支架30例。结果:1针穿刺成功率及置入支架成功率100%。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内胆红素值明显下降,2~3周黄疸基本消退。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减黄时间2天~16天,平均10天。引流量60ml~1000ml,平均100ml~150ml。结论:通过手术治疗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特别是重症梗阻性胆管炎患者,手术目的是建立通畅引流,手术力求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