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表现、作用机制及其预后。方法:报告3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后的转归。结果:3例均以鼻衄、血尿伴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并有典型的凝血因子异常。维生素K1是治疗这类中毒的特效药物。结论:抗凝血灭鼠药作用机理是干扰凝血酶原的合成,破坏正常凝血机制及增加出血倾向。对于急性出血、无基础病、既往无出血和家族病史,并有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一定要警惕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可能,重点询问药物、毒物接触史,有条件最好送检毒物,包括残余食物、胃内容物、血和尿等,并及时加用维生素K1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28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 所有灭鼠药中毒患者出血倾向明显,经补充维生素K1后治疗后PT、APTT 、TT、Fib、INR、HDD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出血、无基础病、既往无出血和家族病史,并有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一定要警惕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可能,同时重点询问流行病史和药物、毒物接触史,抗凝血灭鼠剂中毒为获得性维生素K1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维生素K1治疗有特效.对这类患者应该重视病史采集,并在治疗有效后仍应较长时间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2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出血倾向明显,均有多种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APTT、PT显著延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维生素K1后疗效显著,预后良好.结论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为获得性维生素K1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维生素K1治疗有特效.对这类患者应该重视病史采集,并在治疗有效后仍应较长时间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凝血异常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长效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1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 (1)患者出血表现多样,出血症状重.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2)治疗前后患者的PT、APTT、血红蛋白(Hb)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凝血异常患者病史隐匿、容易误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对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抗凝血灭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救治方法、疗效情况。结果经维生素K1静脉滴注或联合输新鲜血浆治疗,30例痊愈,1例自动放弃,死于脑干出血;1例死于车祸而终止跟踪治疗。结论维生素K1治疗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既高效又安全,为特效解毒剂,要有足够量和疗程,对于病史隐匿者,出现不明原因出血,主张使用维生素K1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2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导致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出凝血检测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T)和国际标准比值(INR)均明显延长,给予维生素K。等治疗控制病情。结论化验PT、APTT、INR均明显增高的出血患者要警惕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可能,治疗主要为补充维生素K1,疗程要足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分析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8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患者PT、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基本正常。补充血浆及补充维生素K。后,疗效明显。结论这类患者病史隐匿,容易误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迅即使用维生素K1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杨旺  罗建明  林发全 《重庆医学》2016,(15):2092-2094
目的 探讨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诊治的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凝血功能障碍2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维生素K1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临床以全身自发性出血为主要表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延长,凝血因子Ⅸ(FⅨ)活性显著降低,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Ⅺ(FⅪ)和凝血因子Ⅻ(FⅫ)活性不变.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和IN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短(P<0.01),凝血因子Ⅸ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凝血因子Ⅷ,Ⅺ,Ⅻ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治疗7d后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如患者有多部位反复出血表现,且PT、APTT明显延长,应高度怀疑灭鼠剂中毒的可能.灭鼠剂中毒患者需接受维生素K1长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内脏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凝血障碍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获得性凝血障碍的诊治方案。方法对30例以内脏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凝血障碍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0例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或服药史;8病例有自服或误服灭鼠药史;9例原因不明。首发表现主要有肉眼血尿、阴道出血等,大部分病例先后或同时伴有多部位出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偏高,血小板聚集率正常。aPTT、PT均延长。经应用维生素K1、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治疗,所有病例病情好转,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无原发疾病的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病例并不少见,应强调血常规、出凝血检查的重要性。确定为凝血功能障碍后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对原因不明者应进一步检查并动态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
刘厚鹏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77-3878
目的探讨维生素K1治疗抗凝血鼠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5例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使用30--50mg/d剂量维生素Kl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100--200mg/d剂量维生素K,持续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K,治疗抗凝血鼠药中毒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