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寻找难治性气胸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应用三腔球囊取石导管探查引流支气管,应用自体静脉血及凝血酶选择性封堵引流支气管.结果 成功封堵支气管胸膜瘘.结论 应用球囊探查及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气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1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治疗措施主要有内科治疗如胸腔穿刺抽气、闭式引流、胸膜硬化术 ,外科治疗如肺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经胸腔穿刺抽气、闭式引流后胸膜破裂口难以闭合 ,还有不少患者由于不愿接受手术或因存在各种严重基础病变而不宜行外科治疗 ,这给治疗带来困难。针对这种难治性气胸 ,我院自2 0 0 0年 8月以来开展了气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1 .气胸组 :选择我院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因自发性气胸行闭式胸腔引流 1 4d以上破裂口仍未能闭…  相似文献   

3.
刘萍  王丰 《国际呼吸杂志》2016,(10):754-756
目的 探讨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18例难治性气胸患者,进行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在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采用双腔球囊导管对脏层胸膜瘘口所属的引流支气管进行探查定位,然后经双腔导管确认的目标支气管注入不同剂量的自身全血加凝血酶,观察是否成功封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16例成功定位引流支气管,2例无法探查到引流支气管.对16例球囊探查成功者顺利施行自体血封堵术,首次封堵成功13例,其中3例于72 h内复发,对该3例行第2次封堵后2例成功,另1例封堵失败患者转入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封堵术最终成功并顺利拔出胸腔引流管12例,失败4例.在失败的4例中l例患者签字带管出院(跟踪随访半月,胸腔引流瓶内未见气泡逸出,复查胸片提示肺复张,遂拔出胸腔引流管);另外3例未探查到引流支气管,其中2例转入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 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安全、有效、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Valsalva窦瘤破裂(RSV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的心血管畸形,多起源主动脉右窦,常破入右心室。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外科修补瘘口两端及切除窦瘤。该文详述经导管封堵治疗1例9岁RSVA患儿。 方法 全麻后行股动、静脉穿刺置鞘管,经食管超声(TEE)显示RSVA的部位。用4F的右冠造影导管在0.035”的导丝引导下,从升主动脉经RSVA到右心室,最终到达上腔静脉及左无名静  相似文献   

5.
经心导管法封堵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经心导管法封堵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经心导管法封堵治疗,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5—39岁(平均14.4岁)。选择性主动脉和冠状动脉造影见右冠状动脉右室瘘3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2例。结果采用pfm弹簧圈和COOK弹簧栓子堵塞3例,Amplatzer蘑菇伞封堵3例,均获成功。3例直接将封堵器封堵瘘口;另外3例用260cm交换导丝经导管通过瘘口至右心房,用网套导管套住交换导丝并拉出股静脉,送人传送器至瘘口上方,选择不同的封堵器封堵,观察心电图正常,重复主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无分流后释放。结论冠状动脉瘘已往均采用外科手术修复,我们选用可控弹簧圈和Amplatzer蘑菇伞封堵获得成功,提示介入疗法具有较高的治愈性,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8例患者,年龄17~44岁.其中5例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破口直径2.5~13 mm;2例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房,破口直径4~8 mm;1例为主动脉无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破口直径6 mm.7例为先天性,1例为获得性(医源性).通过建立股动脉-主动脉窦瘤破口-右心室(或右心房)-右心房-股静脉的轨道,透视下经股静脉置入合适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较破口大(2~5 mm).结果 5例患者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年,5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超声证实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反流等发生.1例封堵后1周封堵器脱落,脱入右下肺动脉,转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同时行主动脉窦瘤修补.1例因破口大置入封堵器后影响右冠状动脉开口,放弃介入治疗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置入封堵器后因主动脉瓣反流,放弃封堵治疗继续观察.结论 术前选择合适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窦瘤破口封堵术为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远期疗效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价值。方法 利用TTE选择11例ASD患者进行经导管封堵术。在TTE和X线引导下,经导管将Amplatzer封堵器送至ASD处,用TTE经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适时释放封堵器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10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放人后固定不理想而放弃手术。8例术后观察无分流,2例有少量分流,次日复查分流消失。结论 TTE对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封堵器大小的选择、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都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采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21例,在封堵手术之前检查缺损范围以及程度,在手术当中密切监测以及手术以后超声复查。结果本文21例病人全部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之下封堵器顺利置入,全部封堵成功,21例病人临床操作期间没有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当中,不管是手术之前病例的选择,手术当中指导监测以及手术以后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每年有15万各种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出生.房间隔缺损(ASD)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居首位.其中继发孔型约占总数的95%而中央型又占继发孔型的76%。既往手术是其治疗的唯一方法,但存在创伤大、疤痕形成和手术意外等情况。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无需体外循环,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康复快,术后处理简单。超声心动图在ASD经心导管封堵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术前对病例的正确选择和术中对封堵的准确引导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面是X线透视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扫查选择适合封堵治疗的VSD患者,然后监测导管引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VSD的全过程,在监测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导管及封堵器的位置,配合封堵器的释放,观察封堵器是否已封堵好室间隔缺损处,周边有无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11.
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收集福建省5家三级医院2000年8月至2007年lO月期间进行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的住院患者.40例中男39例,女1例,年龄20~84岁,平均(59±17)岁.接受本方法 治疗的40例患者均为经负压闭式胸腔引流7 d以上无效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采用Olympus B7-2C双腔球囊导管对脏层胸膜瘘口所属的引流支气管进行探杳定位,然后向确认的支气管注入不同剂量的自身全血加凝血酶.治疗组10例及常规支气管镜检查10例(对照组)采用美国Heahhdyne920M型记录仪动态记录,比较两组的血氧饱和度.治疗组10例术后复查胸部CT,20例术后复查静脉血白细胞总数.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结果 40例均经球囊探查,其中34例确定了引流支气管进行封堵术.34例中4例第1次封堵时不成功,转而接受其他治疗,其余30例经封堵后引流瓶气泡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30例中5例于72 h内复发,其中3例行第2次封后例封堵成功,2例接受外科胸腔镜治疗,最终封堵成功率为82%(28/34).操作期间治疗组最低SaO2为(89.0±2.8)%,对照组为(78.2±2.7)%;治疗组平均SaO:为(93.4±2.6)%,对照组为(92.2±1.4)%;治疗组SaO2<90%占检查时间的百分比为(10.7±17.5)%,对照组为(2.1±1.1)%;各指标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例复查胸部CT均未见阻塞性肺不张.术后3/2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术前均合并肺部感染,且其中2例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34例接受封堵者有5例出现中、低热,均易得到控制.结论 球囊探查加支气管封堵术对难治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尤其适用于全身情况差、肺功能明显减退以及暂不愿接受手术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经心导管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选择适于行Amplatzer式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27例,在TTE监测引导下经右心导管应用房间隔封堵器关闭ASD。结果26例ASD获成功封堵,术后即刻、1天、1个月和3个月TTE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在TTE引导下行ASD封堵术是一种简便、可靠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Amplatzer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ASD术中及术后所观察切面.方法 术前经TEE筛选235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在TEE引导下测量ASD最大伸展径,选择适当型号的Amplatzer 封堵器经导管送至左房封堵ASD.结果 所有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完成手术后即刻TEE监护,分别从食道中段双心房切面,四腔心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及纵轴上下腔静脉观察ASD残端,杂音情况,术后残余分流等.成人组及老年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总结出TEE引导封堵术中成年组及老年组的标准切面及每一切面所观察内容,对监测不同年龄段ASD封堵术术中术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和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优缺点.方法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68例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及经胸微创封堵VSD手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2组: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组(经皮组,n= 88),经胸微创封堵组(经胸组,n= 80),随访收集患者的年龄、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于2014-2至2014-10在我院检查并治疗的单纯VSD患者28例,平均年龄(9.5±3.1)岁,VSD大小(4.6+0.9)mm,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超声实时监测封堵全过程,评估封堵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一年超声随访,观察患者封堵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5例经食管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1例患者因导管未能沿导丝通过VSD,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封堵后残余分流大于2衄,改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3.3±11.7)min;术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未发现瓣膜损伤、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及外周血管损伤等介入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独立安全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无需使用大型造影设备,减少了病人及医护人员射线损伤及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一肺动脉途径导管参照法建立轨道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封堵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3例PDA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其中建立轨道采用常规法155例,采用动静脉轨道逆向导丝法28例,主一肺动脉途径导管参照法20例。在用三种方法建立轨道前均通过主动脉弓降部以LAO90。或105。造影观察PDA的形状、最窄内径及术后分流情况,并作为选择封堵器大小的依据及即刻疗效评价手段,在术后24h,1个月,3个月进行心电图及胸部x片,超声随访封堵处有无分流,三尖瓣有无返流及肺动脉压力变化等。结果203例患者均封堵成功,与常规建立轨道法及采用动静脉轨道逆向导丝建立轨道法相比,主一肺动脉途径导管参照法建立轨道的PDA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超声随访结果均无统计字差异,且住院费用减少。结论主一肺动脉途径导管参照法建立轨道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具有可行性与较高的安全性,与逆向导丝法相比减少了住院费用,可试作为一种新的轨道建立法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在难治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有26例难治性气胸患者于本院行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在支气管镜下寻找胸膜瘘口所属支气管,局部注入纤维蛋白原加凝血酶。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21例第1次封堵成功,2例第2次封堵成功,3例转胸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最终封堵成功率为88.5%(23/26)。术后复查CT,均未发生肺不张。术中共有10例患者出现一过性SaO_2下降,均自行恢复。2例出现术后低热,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器对7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了解其有效率,并对良恶性狭窄进行扩张效果比较.结果76例患者经扩张治疗后,显效5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良恶性狭窄扩张后症状缓解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哑铃型气囊导管扩张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特别对良性狭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瓦氏窦瘤破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20年7月诊断为瓦氏窦瘤破裂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27例患者。术后观察患者封堵器位置、有无残余漏、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心脏杂音、心率、血压、心腔大小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封堵术后心脏超声证实所有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24 h心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舒张压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2 h复查心脏超声确定右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1年心脏超声发现右房内径、右室内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期及舒张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无封堵器脱落、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溶血、残余漏、主动脉瓣反流等情况发生,随访期间也无上述状况出现。 结论 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经导管介入封堵瓦氏窦瘤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皮介入封堵术是大部分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治疗的首选术式。但是对于一些特别的病例,如妊娠合并先心病,射线与对比剂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仍然不可忽略。本文报道1例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单纯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封堵术治疗妊娠25周合并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0”辐射治疗,呵护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