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914-19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5岁,因纳差、尿黄2周于2020年9月9日收入本院。患者2周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小便色黄如浓茶色,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大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可,余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5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5/72 mm Hg,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查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8 h"于2019年7月31日入承德市中心医院。疼痛部位以剑突下为著,向右背部放散,发病后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尿色明显加深,呈深黄色,自述寒颤1次,未测体温。急诊血常规:WBC 11. 7×10~9/L,Hb 143 g/L,PLT 205×10~(12)/L,NE%80. 5%,肝功能:ALT 169 U/L,AST 136 U/L,GGT 265 U/L,ALP 231 U/L,TBil  相似文献   

3.
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 评价西咪替丁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14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58例)分别于术前一日、 当日及术后一日给予西咪替丁(800mg/d,静脉滴注),B组(147例0分别于术前30min及术后4h内给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C组(109例)给予安慰剂,术前、术后3h及24h检测血清淀粉酶(正常参考值1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疗效及感染病原菌特征。方法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AOSC患者均接受ERCP治疗。在ERCP治疗过程中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在160例AOSC患者中,插管成功148例(92.5%);术后3 d,有效引流者血清总胆红素为(60.2±43.3) μmol/L,显著低于术前[(110.1±53.0) μmol/L,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60.2±5.6) %,显著低于术前[(78.4±12.4) %,P<0.05];13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经再次内镜或药物或介入治疗后痊愈,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或死亡;148例完成手术治疗的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98例(66.2%),检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6.2%,革兰阳性球菌占33.8%,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占33.1%;除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10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外,其他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采取ERCP治疗AOS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参照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提高抗菌效率,减少耐药性,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诊断为PSC并行ERCP的患者共72例,监测并记录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发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全部72例患者中ERCP的成功率为94.4%(68/72),不良事件中胰腺炎和胆道感染的发病率最高(6.94%,4.17%),穿孔的发病率最低(1.38%)。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行胰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率均高于未进行者(OR=13.642,P=0.017;OR=7.381,P=0.000);导丝进入胰腺和进行胰管造影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病率(OR=8.042,P=0.000;OR=2.651,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丝进入胰管(OR=4.547,95%CI:1.076~12.543)、胆道乳头括约肌切开术(OR=5.023,95%CI:2.643~18.321)与ERCP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导丝进入胆管可增加PSC患者ERCP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从1991-01/2000-05采用针式刀切开法,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前均经B超、CT、ERCP等确诊.胆总管结石嵌顿后十二指肠乳头轻度隆起,采用针式刀插入胆管法切开,结石嵌顿后乳头隆起明显,采用针式刀从乳头开口直接切开法,切开后排石、取石、碎石或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本组96例EST术时均见大量混浊或脓性胆汁排出,其中46例呈喷射状胆汁排出;腹痛立即消失,体温下降,黄疸逐渐消退.EST术镜下见排石22例,术后自行排石11例,术中、术后取石或碎石63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①EST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关键在于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是首选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②针式刀可完成由于乳头隆起,导致乳头开口位置改变,常规切开刀不易完成的乳头切开,针式刀行EST术后脓性胆汁排出,结石排出,并可行取石,碎石和放置鼻胆引流管引流.③并发症少,由于结石嵌顿乳头向肠腔隆起明显,肌层变薄,粘膜张力大,易切开,无灼伤壶腹后壁和穿孔之忧.  相似文献   

7.
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剂100 mg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患者的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水平的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的191例患者分为吲哚美辛组(n=96)与对照组(n=95),吲哚美辛组ERCP术前吲哚美辛栓剂100 mg纳肛,对照组采用等质量安慰剂纳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 h与术后24 h的血液标本的PMPs水平,同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液标本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吲哚美辛组PEP发生率为5.21%(5/96),对照组PEP发生率为13.68%(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吲哚美辛组术前PMPs水平(1 910.01个/μL)略低于对照组(2 351.87个/μL,P>0.05);吲哚美辛组术后3 h和24 h的PMPs水平(1 671.47个/μL,862.74个/μL)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MPs水平(2 443.75个/μL,2 536.76个/μL,P均<0.05)。患者血浆中IL-1、IL-6和TNF-α水平出现相同趋势的改变。吲哚美辛降低PEP的发生率,可能与减少PMPs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自ERCP诞生以来,PEP防治便成为国际性研究焦点,近年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危险因素、药物预防、预防性胰管支架置入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但研究结论不甚一致,仍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冀明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9):584-58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临床30余年,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ERCP是1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侵人性操作,与ERCP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并不罕见,成为ERCP普及推广的瓶颈。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ERCP术后胰腺炎(PEP)、胆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  相似文献   

10.
11.
杨明  张文杰 《胃肠病学》2000,5(3):174-176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55列阻塞性黄疸患者分别行MRCP和ERCP,其中1例行ERCP失败改行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MRCP采用重T2加权及超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进行,ERCP和PTC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MRCP与ERCP(或PTC)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50/55)和98.2%(54/55),  相似文献   

12.
范玲  傅燕  刘懿  黄华  倪静  唐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10):2497-250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出血多数轻微且具有自限性,但有时仍需要输血以及内镜下止血。然而常规内镜止血治疗后可能发生再次出血,需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或外科手术干预,这些将显著增加ERCP术后出血相关的死亡风险。本文探讨了影响ERCP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特定因素、患者相关因素以及操作相关因素,并阐述了预防和治疗ERCP术后出血的不同措施,以期能为临床识别出血高危人群和制订精准手术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内镜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54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以休克指数评价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变化.结果 内镜治疗均在入院24h内进行,镜下操作时间平均为(23.8±12.5) min;54例均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其中行鼻胆管引流术46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7例,1例因切口出血转外科手术;无1例死亡,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肺部感染2例.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6.9%(15/32),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休克指数内镜治疗前为1.250±0.200,内镜治疗术后2h降至0.950±0.1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术后1d恢复至正常(0.598±0.099).结论 早期积极内镜下胆道减压、引流胆汁,是治疗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引流。结果 40例患者37例取石获得成功,成功率92.5%;其中10例经过二次取石。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迅速消褪,发热患者48 h内体温趋于正常。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4例,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肠穿孔、胆道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左上腹部持续性疼痛2 d"于2012年9月19日入本院。疼痛开始为阵发性绞痛,入院前1天成持续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查体:巩膜黄染,左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墨菲征(-),血清脂肪酶907 U/L。入院前上腹部CT示:急性胰腺炎,右位心,内脏反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特殊胆总管穿孔病例,该病例在穿孔部位、分型、引起胆总管穿孔的器械等方面,均属罕见。  相似文献   

17.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操作难度及风险相对较高的消化内镜技术。随着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ERCP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日益广泛,在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国ERCP开展水平参差不齐,其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ERCP的质量指标以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局指标进行归纳并对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ERCP的质量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主要适应证及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2017年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行ERCP诊治的年龄≤14岁胆胰疾病患儿61例,共行ERCP操作101例次,回顾分析行ERCP的病因、麻醉方式、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主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先后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1例次操作中成功97例次,成功率为96.0%。慢性胰腺炎(68.3%,69/101)、胰腺分裂(11.9%,12/101)、胆管结石(8.9%,9/101)分别占适应证的前3位。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2.7%(33/101),以高淀粉酶血症(13.9%,14/101)及术后胰腺炎(13.9%,14/101)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胰腺炎呈负相关(P<0.01,OR=0.020,95%CI:0.002~0.160),而胰腺分裂(P<0.01,OR=7.4,95%CI:1.4~37.9)、胰管插管(P<0.01,OR=79.7,95%CI:6.5~972.6)为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行ERCP以慢性胰腺炎为主要适应证,总体操作成功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低,尤其在一些特殊患儿(如胰腺分裂)的操作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诊治胆胰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在ERCP介入治疗越来越多的趋势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并使得ERCP广泛开展受到一定困扰。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该并发症发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PEP的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优化的预防策略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80岁及以上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AS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80岁及以上老年ASC经ERCP治疗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病因为胆总管结石95例,胆道恶性肿瘤11例.11例胆道恶性肿瘤并发ASC患者,均先行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引流和活检,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9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ASC患者中,61例因病情危重或术中生命体征不平稳,先行ENBD减压引流,待病情平稳后再行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取石;余34例一期取石成功,术毕行ENBD引流.除5例出现ERCP术后并发症,其余患者内镜治疗后24~72 h黄疸指数、白细胞总数、体温以及有休克、精神症状的患者例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急性胆管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80岁及以上老年ASC患者,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传统手术所特有的风险及并发症,可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