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与HBV感染后果的关系,从基因水平上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甘肃籍汉族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61例HBV-ACLF患者、7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9例HBV感染自愈者的ERα-29位多态性。用基因计数法计算检验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行×列的χ2检验。结果 HBV-ACLF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55.7%,77.1%)明显高于CHB组患者(31.6%,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4,P=0.004;χ2=15.341,P0.001),携带T等位基因HBV感染重症化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811倍(OR=2.811,95%CI:1.662~4.753)。HBV-ACLF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55.7%,77.1%)明显高于HBV感染恢复组患者(11.6%,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49,P0.001;χ2=51.401,P0.001),T等位基因HBV感染重症化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6.938倍(OR=6.938,95%CI:3.995~12.050)。结论 ERα-29位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是HBV-ACLF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人群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与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关系,从基因水平上探讨PHC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106例HBV感染相关PHC患者、98例健康对照人群的ERα-29位多态性。用基因计数法计算检验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感染相关PHC患者ERα-29位多态性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31.1%,53.8%)明显高于对照组(11.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49、3.840,P值均<0.05);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23.6%,46.2%)明显低于后者(47.0%,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88、3.840,P值均<0.05);T等位基因发生HBV感染相关PH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46倍(OR=2.46,95%CI:1.64~3.69)。结论 ERα-29位T等位基因可增加HBV感染相关肝癌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肃地区汉族和回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甘肃地区回族及汉族CHB患者各8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ERα-29位多态性。用基因计数法计算检验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甘肃省汉族、回族CHB人群的ERα-29位点基因型频率:TT为52.4%、60.7%;TC为40.5%、34.5%;CC为7.1%、4.8%。等位基因频率:T为72.6%、78.0%;C为27.4%、22.0%。ERα-29位基因型频率在甘肃汉族、回族CHB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α-29位基因多态性在甘肃省汉族、回族CHB人群中无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PHC)的关系。方法HBV感染相关PH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ERα-2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ERα-29等位基因中发生HBV感染相关PHC的危险性。结果研究组TT型、CC型、TC型比例分别为48例(32.00%)、37例(24.67%)、65例(43.33%),对照组TT型、CC型、TC型比例分别为12例(12.00%)、41例(41.00%)、47例(47.00%),两组基因型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C等位基因占比分别为53.67%、46.33%,对照组分别为35.50%、64.50%,两组等位基因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出现HBV感染相关PHC的风险为C等位基因的2.542倍(OR=2.542,95%CI:1.423~3.958)。结论 HBV感染相关PHC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内ERα-29多态性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HBV感染相关PHC患者中以T等位基因高表达为主要特点,ERα-29位T等位基因可增加HBV感染相关PHC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α基因XbaI和PvuII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关系,从基因水平上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9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和1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雌激素α受体基因PvuII和XbaI多态性。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雌激素受体基因PvuII多态性的C/T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52.7%,44.1%)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37.6%,29.6%);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29.5%,55.9%)明显低于后者(47.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风险是TT基因型的2.54倍(OR=2.539,CI:1.50~4.29)。雌激素受体基因XbaI多态性分布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基因PvuII C/T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FN-α/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HBV(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检测8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组)和220例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PC组)[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组)88例和进展性肝病者132例(慢性乙型肝炎76例、肝硬化56例)]的IFN(干扰素)-α/β受体基因- 568G→C、- 408C→T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 568G→C位点多态性中,PC组总GG基因型频率比SR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等位基因G的频率,进展性肝病组均显著高于SR组(P<0.05).②- 408C→T位点多态性中,进展性肝病组总CC基因型显著高于SR组(P<0.05),而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SR组和AsC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FN-α/β受体基因- 568G→C、- 408C→T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之间有关,携带- 568G→C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HBV感染者容易发展为慢性,G等位基因更趋向于进展性肝病,而携带- 408C→T CC基因型患者则容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后临床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PCR-SSP)检测4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及267例自限性感染者基因组DNA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位点-592、-819、-1082的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10-1082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的频率明显高于自限性感染者组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组(A:χ2=37.72,P=0.000;χ2=45.23,P=0.000;AA:χ2=20.53,P=0.000;χ2=19.14,P=0.000).IL-10-819T等位基因及TT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的频率也高于自限性感染者组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组(T:χ2=10.5,P<0.001;χ2=17.38,P<0.001;TT:χ2=8.76,P=0.003;χ2=5.656,P=0.017).IL-10-592C/A等位基因频率和AA/CC/AC基因型在三组的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肝病毒感染后临床发展过程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FN-α/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HBV(乙肝病毒)感染不同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检测8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组)和220例慢性持续性HBV感染者(PC组)[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组)88例和进展性肝病者132例(慢性乙型肝炎76例、肝硬化56例)]的IFN(干扰素)-α/β受体基因-568G→C、-408C→T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568G→C位点多态性中,PC组总GG基因型频率比SR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等位基因G的频率,进展性肝病组均显著高于SR组(P〈0.05)。②-408C→T位点多态性中,进展性肝病组总CC基因型显著高于SR组(P〈0.05),而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SR组和AsC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FN-α/β受体基因-568G→C、-408C→T两个位点的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结局之间有关,携带-568G→C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HBV感染者容易发展为慢性,G等位基因更趋向于进展性肝病,而携带-408C→T CC基因型患者则容易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IL-28B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探讨其与疾病病程和进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江苏籍汉族健康人群145例和453例HBV感染者,后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181例,肝硬化(LC)患者69例,肝细胞癌(HCC)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衰竭(LF)患者79例,采用PCR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血IL-28B基因rs12979860和rs8099917多态性位点。采用Pearson x2检验对IL-28B rs8099917与rs12979860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x2检验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有CC、CT和TT 3个基因型,LF患者CC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2%和98.1%,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87.6%和93.1%(OR=0.257,95%CI=0.068~0.973,P=0.045;OR=0.255,95%CI=0.070~0.928,P=0.038);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有TT、TG和GG 3个基因型,LC患者TT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和96.4%,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86.2%和92.4%(OR=0.288,95%CI=0.087~0.948,P=0.041;OR=0.299,95%CI=0.096~0.926,P=0.036)。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不同疾病表型相关,IL-28B基因rs12979860的C等位基因和IL-28B基因rs8099917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感染后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ANTES)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1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1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RANTES基因启动子区-403、-28和In1.1三个基因位点基因分型。结果 CHB患者In1.1TC基因型(34.7%)及C等位基因频率(37.7%)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基因型慢性化的风险是TT基因型的2.2倍(OR=2.278,95%CI:1.079~4.80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基因型携带者与TT相比患慢性乙型肝炎的危险性增大。结论 RANTES In1.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携带In1.1TC基因型的HBV感染者易发生慢性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序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HBe Ag阳性CHB患者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59例NAs治疗12-36个月HBV DNA检测不到但未发生血清学应答的HBe Ag阳性CHB患者,77例接受序贯联合IFN-α1b治疗48周,82例继续NAs单药治疗48周。基线和治疗期间每12周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评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48周,试验组HBe Ag低于检测下限和转换率分别为21.74%和20.29%,对照组HBe Ag低于检测下限和转换率分别为5.63%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8、6.709,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HBs Ag清除率分别为7.2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5,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毒学反弹率分别为0%和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9,P〉0.05)。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HBs Ag基线水平高的患者(〉2000 IU/ml)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基线水平低(≤2000 IU/ml)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3、0.147,P〉0.05)。HBs Ag下降幅度与HBe Ag下降幅度具有相关性(r=0.606)。NAs基础治疗时间可能对序贯联合干扰素后的HBe Ag低于检测下限和转换有一定影响,但无论基础治疗时间长短,序贯联合干扰素均可增加HBe Ag应答率。结论序贯联合IFN-α1b有助于提高NAs经治未达满意治疗终点的HBe Ag阳性CHB患者的血清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如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中HBV-X基因序列的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2013年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共89例,从血清中提取HBV DNA,扩增全长HBV-X基因序列,经测序后与已知HBV-X基因相应序列比较该患者体内HBV-X基因变异位点以及变异形式,并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NCBI的genotype工具测定基因型。结果所有患者均属于B/C基因型,HBeAg阳性患者中B基因型占46.2%,C基因型占53.8%;HBeAg阴性患性中B基因型占81.2%,C基因型占18.8%(P=0.001)。在PLC组中,启动子(BCP)区的突变显著高于CHB、LC(69.2%vs34.4%和61.3%,P0.05),且nt1821位点存在明显的T碱基的缺失(88.5%vs 53.1%和71%,P=0.014)。在CHB、LC中,C基因型BCP的双突变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61.5%vs 15.8%,P=0.007;83.3%vs 47.4%,P=0.045),HBV DNA低病毒载量(≤106拷贝/ml)中BCP的突变率较高病毒载量(106拷贝/ml)更显著(81.3%vs 47.9%,P=0.015)。结论 BCP区的双突变及nt1821位点的缺失可能与PL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IL-28B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探讨其与疾病病程和进展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江苏籍汉族健康人群145例和453例HBV感染者,后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ASC)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181例,肝硬化(LC)患者69例,肝细胞癌(HCC)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衰竭(LF)患者79例,采用PCR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血IL-28B基因rs12979860和rs8099917多态性位点。采用Pearson x2检验对IL-28B rs8099917与rs12979860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x2检验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IL-28B基因rs12979860位点有CC、CT和TT 3个基因型,LF患者CC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2%和98.1%,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87.6%和93.1%(OR=0.257,95%CI=0.068~0.973,P=0.045;OR=0.255,95%CI=0.070~0.928,P=0.038);IL-28B基因rs8099917位点有TT 、TG和GG 3个基因型,LC患者TT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和96.4%,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86.2%和92.4%(OR=0.288,95%CI=0.087~0.948,P=0.041;OR=0.299,95%CI=0.096~0.926,P=0.036)。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IL-28B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不同疾病表型相关,IL-28B基因rs12979860的C等位基因和IL-28B基因rs8099917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感染后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发生早期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100例首次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雌激素α受体基因PvuⅡ多态性,并分析了基因型与干扰素早期应答的相关性。结果在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的PP、Pp和pp三个基因型间,PP基因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70.8%)明显高于Pp(40.0%)和pp(37.2%)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联合应答率和早期HBeAg血清转换率在PP、Pp和pp三种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提示PvuⅡ多态性检测可能是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后早期应答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IFN)α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血清学转换与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2、3及OAS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方法 27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给予IFNα及核苷酸类似物(NA)联合抗病毒治疗,依据HBsAg及HBeAg转换与否评价疗效,分为HBsAg转换组、HBeAg转换组及无应答组(NR),同时纳入50例HBV自限性感染者作为对照。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宿主的抗病毒蛋白OAS1基因内含子区rs2285934(A/C)位点、OAS2基因外显子-2区rs2072138(C/G)位点、OAS3基因外显子-8区rs2072136(C/T)位点及OASL基因内含子区rs11849829(A/G)位点SNP,并分别比较OAS基因单位点、基因型及单体型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77例患者中HBsAg转换组41例(14.80%),HBeAg转换组102例(36.82%),NR组134例(48.38%)。OAS3等位基因C/T在四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P=0.001),携带CC+CT基因型患者与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HBsAg转换组及NR组间存在差异,统计学差异居于临界值(χ2=3.17,P=0.07)。单体型分析显示:单体型ACCG、CCTG在应答组与NR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4;χ2=4.89,P=0.03)。结论携带OAS3(rs2072136)C等位基因的HBeAg阳性CHB患者易于获得IFNα治疗HBsAg转换,其单体型可作为获得HBeAg转换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睿  夏冰  肖晖  蒋益  周峰 《胃肠病学》2009,14(6):332-336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一种免疫调节分子,可通过降低T细胞活性,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的:探讨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和-318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121例无血缘关系的胃癌患者和236名正常对照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扩增不应突变系统(ARMS)。PCR检测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和.318位点多态性。结果:胃癌组.1661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73.6%对83.9%,P=0.024;85.1%对91.1%,P=0.022);而-318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管状腺癌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位点AA基因型和.318位点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4.1%对83.9%,P=0.001;76.6%对87.3%,P=0.047)。结论: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呈显著负相关,-1661和-318位点多态性与管状腺癌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和S447x多态性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对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802例研究对象(包括哈萨克族和汉族MS患者各200例和对照各201例)的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和S447X基因多态性。结果(1)哈萨克族和汉族MS组H-和x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各自对照组[哈萨克族H-等位基因:22.0% vs 28.6%(P=0.031),X等位基因5.5%VS12.4%(P=0.001);汉族H-等位基因:18.0% vs 28.9%(P=0.000),X等位基因:4.0% vs 12.4%(P=0.000)],但两民族间无差别(P均〉0.05)。(2)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和S447X多态性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3)该两个多态性位点之间只存在H+/S、H-/s和H-/x三种单体型,两个民族MS组与对照组之间单体型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X^2哈萨克=13.17,P=0.001;X^2汉=20.68,P=0.000),两民族间无差别(P〉0.05)。(4)哈萨克族和汉族H+H-/H—H-基因型与SX/XX基因型的组合都有升高HDL—C水平和降低TG水平的作用(P〈0.05)。结论脂蛋白脂酶基因HindⅢ和S447X多态性与MS相关,两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H-/X单体型可能是MS的保护因素,并对血脂水平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