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材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1995年3月~1996年2月收治的42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男263例,女160例,年龄为1~86岁。入院时详细询问肝炎史、输血及注射史、肝炎患者和流行区接触史,排除酒精或其他药物中毒性肝炎后列入观察对象。入院后每半月取血查肝功能。除26例患者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其他原因未愈自动要求出院外,其他均在SGPT降至正常,黄疸消失和自觉症状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2.
我们收集经常规体检确认1年内未感染HBV,而在半年后发生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征状与疾病转归等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ULN≤ALT≤2×ULN)肝组织学与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对全国多中心516例CHB患者(1×ULN≤ALT≤2×ULN)行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分析两组肝组织病理学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透明质酸(HA)和α2-巨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BsAg、HA和α2-巨球蛋白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HBV DNA可做为HBeAg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HBsAg、HBeAg、HA和α2-巨球蛋白均可做为HBeAg阳性CHB患者肝组织损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病原学特点,探讨急性HBV感染肝损伤及病毒清除的机制.方法 以120例成人A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病区及门诊随访方法,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历次复诊时的系列血清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和HBV基因型,动态观察AHB病原学变化规律.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 就诊时48.33%的患者HBV DNA阳性,平均为9.84×104拷贝/mL,平均12.5 d降到检测限以下.HBVDNA阳性组血ALT中位数为1600 U/L,阴性组为1490 U/L(z=0.678,P=0.498);HBV DNA≤1×104拷贝/mL组血ALT为(2058±123)U/L,>1×104拷贝/mL组为(1393±13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49).40份HBV DNA阳性标本中,HBV B基因型占52.5%,C基因型占42.5%,B、C混合型占5.0%.初诊时血清HBV标志物呈现8种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抗-HBc IgM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抗-HBe IgM阳性2种模式最多见,分别占38.3%和30.0%.前瞻性动态监测28例AHB患者HBV标志物,HBsAg阴转率为100.0%,平均阴转时间中位数为3周;观察52周抗-HBs累计阳转率为85.7%;HBeAg阴转率为100.0%,其中53.6%的患者就诊时血清HBeAg已转阴,其余患者于发病4周内阴转,在52周的观察期内抗-HBe阳转率为82.1%;血清抗-HBc(总抗体)始终为阳性,39.3%患者抗-HBc IgM在观测期阴转.结论 快速HBV的清除和病毒标志物的血清转换,构成了AHB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急性乙型肝炎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健康体检的36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并与对照组比较。对异常者1周后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后每周复查1次,直至正常,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T4、TT3、FT4、FT3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较对照组降低,但TSH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TT4、TT3、FT4、FT3高于正常值者在第三周全部转为正常。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T4、TT3、FT4、FT3水平升高,对于升高超过正常值者不需要治疗,随着肝功能逐渐好转,短期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患者自然恢复和短期抗病毒干预过程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HBsAg)动力学变化趋势.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接受恩替卡韦抗HBV治疗的39例患者为A组,未接受任何抗HBV治疗的22例患者为B组,分别在入院时(基线)、极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分值最高时]、恢复期(出院前)计算MELD评分,并检测HBV DNA载量和HBsAg定量,分别比较两组之间疾病三个时期的MELD评分、HBV DNA载量和HBsAg定量;并且进行同一组内三个时期之间的两两比较.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内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的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n<40)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A组入院时、极期、恢复期HBsAg定量分别为(3.68±0.45)log10COI,(3.84±0.19)log10COI和(3.69±0.58) log10COI;B组HBsAg定量分别为(3.59±0.54) log10COI,(3.47±0.76)log10COI和(3.43±0.68)log10COI.A组和B组之间疾病三个时期MELD评分、HBV DNA载量和HBsAg定量比较,除A组HBV DNA极期和恢复期水平低于B组外(P值均<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抗HBV治疗组中,MELD评分于基线和极期均高于恢复期水平(P=0.000),但基线和极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HBV DNA载量自基线、极期至恢复期逐渐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HBsAg定量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非抗HBV治疗组中,MELD评分基线和极期均高于恢复期水平(P=0.000),但基线和极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HBV DNA载量基线和极期均高于恢复期水平(P值分别为0.000和0.003),但基线和极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HBsAg定量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患者自然康复过程中,HBsAg定量没有变化;即使进行短期抗HBV治疗干预,HBsAg定量也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艳梅  丁晓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2):1327-1330,1344
成人急性乙型肝炎大多呈自限性病程,但有5%-10%的慢性化几率,本文针对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适应的患者群以及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郑宾 《内科》2007,2(3):371-373
目的了解百色市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情况,为今后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百色市2004~2006年乙肝疫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百色市共报告乙肝8286例,年均发病率为74.37/10万,病死率为0.72‰。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集中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结论百色市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做好儿童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青壮年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散发性戊型肝炎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散发性戊型肝炎(HE)患者病毒血症,粪便排病毒及抗体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动态检测血清和粪便HEVRNA,采用HEVORF2,ORF3合成多肽单独和联合EIA法动态检测血清抗-H。结果 血清HEVRNA阳性患者占71%(44/62)平均持续时间为病后20.6天(全程随访32例)粪便HEVRNA阳性标本中有96.2%(25/26)出现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315例CHB或肝硬化(LC)患者HBVDNA自发性下降的发生率、人口学特点及诊断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2周内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患者为171例,占54.3%,其中,HBV DNA降至3 lg拷贝/mL以下的患者为61例.占19.4%.分层研究显示青年组与少年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58.6%(116/198例)和25.0%(2/8例),前者高于后者(X2=2.956,P=0.048);病情重的比病情轻的患者更易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两两比较,有差异组的均X2>3.84,P<0.05,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的下降率最高,达78.7%(48/61例).重叠HEV感染与单纯HBV感染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75.0%(21/28例)和51.8%(146/282例),前者高于后者(X2=5.530,P=0.019).ALT>400 U/L与ALT≤400 U/L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61.8%(102/165例)和46.0%(69/150例),前者高于后者(X2=7.922,P=0.005);TBil>200 μmol/L与TBil≤200 μmol/L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68.7%(79/115例)和46.0%(92/200例),前者高于后者(X2=15.155,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重型肝炎、ALT>400 U/L、TBil>200 μmol/L 是CHB或LC患者发牛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 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足CHB或LC患者自然病程进展(免疫清除期)中的常见现象.患者病情严重、ALT高、TBil高,则易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探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规律。方法总结3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指标变化、HBV-M、HBV DNA在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入组患者在HBV感染的早期,HBV DNA阳性占50%,呈中、低水平复制。HBsAg早期呈高滴度,逐渐下降,直至低于检测下限,抗-HBs随病程的延长滴度逐渐升高,HBeAg及抗-HBc变化规律同HBsAg,但时间上较HBsAg滞后。肝功能损伤与HBV-M及HBV DNA复制水平无关联。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即可有HBV清除发生,病原学指标在短期内可低于检测下限,了解HBV-M、HBV DNA在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保定地区丁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及肝组织免疫组化的研究刘家栋,赵斌,王占国,郭彦敏,赵军涛,许晓曦,马晓红,郝桂兰为了解保定地区(市)HDV感染状况,HBV同时感染HDV有何相关性及影响转归情况,1989年~1990年8月,对我院(门诊和住院)274例HB...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年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5例戊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男性221例(72.7%),女性84例(27.3%),平均年龄57.8岁;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40~59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为33.3%、48.7%、46.3%和50.9%,除2009年外,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大于60岁年龄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峰值为(254.21±103.9)μmol/L,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P<0.05)。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呈发病率增加和年轻化趋势,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成人HBV感染及急性乙型肝炎(AHB)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成人散发性HBV感染逐渐增多。为了探讨上海地区成人散发性AHB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我们对68例散发性成人AH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269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及流行病学研究游晶庄林Subjectheadingshepatitis,viral,human/immunology;hepatitis,viral,human/epidemiology;hepatitisant...  相似文献   

16.
报道4例使用α干扰素治疗后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而HBeAg仍阳性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典型的血清学表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标志物是临床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检测常规方法,但有时出现一些不常见或不典型的结果,难以合理解释或导致错误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多由于国内某些试剂盒的质量问题。这在临床工作中引起了不少麻烦,在研究工作中还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母婴传播是我国人群感染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婴儿或儿童感染HBV,约15%~25%将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儿童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因素。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纳入本研究,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随访12个月,并应用型特异性引物nPCR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血清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或12个月者与HBsAg转阴者相比,前者入院时的ALT峰值低于后者(718±696 vs 1282±913 U/L,622±514 vs1203±924 U/L,P0.05),而入院时HBV DNA高于后者[(6.8±1.4)vs(5.2±1.5)log10拷贝/ml,(7.3±1.6)vs(5.4±1.5)log10拷贝/ml,P0.05];感染A基因型者6、12个月时HBsAg转阴率低于B、D型(75.0%vs 89.5%、100%,83.3%vs 97.4%、100%,P0.05)。结论 AHB患者血清HBsAg转阴率与ALT峰值、HBV DNA、基因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低水平复制的检测及方法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原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不断提高,使得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复制得以检出,实验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及高灵敏度对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