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立霞 《山东医药》2010,50(31):28-28
气管黏膜损伤常见于ICU病房气管插管患者。常见诱因为肺部严重感染、营养不良,气道湿化不足、气管插管反复摩擦、气囊压力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反复粗暴吸痰刺激等;损伤部位多为气管插管前端至隆突周围和气囊压迫处,  相似文献   

2.
孙运粉  李学勤 《山东医药》2012,52(42):78-79
目的探讨气囊漏气试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拔管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进行气囊漏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两组患者喘鸣发生情况。结果 165例患者中气囊漏气试验阴性127例、阳性3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试验阴性组有4例拔管后因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3.15%;气囊漏气试验阳性组有6例拔管后因发生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为15.79%;两组再插管率相比,P<0.01。结论气囊漏气试验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选择拔管时机有指导作用,可预防拔管后的气道阻塞,避免再次插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套管引起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结合5例气管切开套管导致气管食管瘘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复习,详细分析其病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与气囊压力过高、气囊压迫时间过长、呼吸机管道重力压迫气管后壁、套管不稳定活动增多、气管切开破坏了气管的结构和稳定性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主要是常规监测气囊内压、避免压力过高、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减轻呼吸机管道对气管后壁的压迫、躁动病人适当镇静等。结论加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与气囊的管理,能最大限度减轻气管内膜机械性损伤,降低气管食管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严重有机磷中毒的患者无自主呼吸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急症 ,气管切开插管实施人工呼吸机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气管套管外气囊由于充气不足 ,漏气或存在质量问题等原因 ,造成气囊滑脱阻塞气管可引起严重后果 ,现将我们所遇到的 2例病例报道如下。一、病例介绍 :例 1,男 ,34岁 ,因误服敌敌畏原液约10 0ml后 1小时 ,于 2 0 0 1年 8月 11日入院。查体 :病人意识丧失 ,口吐白沫 ,大汗淋漓 ,双侧瞳孔针尖样 ,面色紫绀 ,自主呼吸微弱 ,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 ,全身皮肤湿冷 ,心率 5 7次 分。立即给予电动洗胃机洗胃、吸氧、静脉注射阿托品等对症处理及…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高,其中肺部感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的科学管理,既可保证氧疗的顺利进行,又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仁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管理作了大量研究。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分别就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加温管理、排痰管理和拔管护理等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拔管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否减少患者气道狭窄及再插管的发生率。方法:研究纳入有创机械通气时间>36 h且气囊漏气容量0.05)。3组患者拔管后再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3.5%和3.5%,P=0.995)。结论:拔管前1次或多次推注地塞米松均可以减少高危患者拔管后气道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机械通气患者容量-时间曲线指导的气囊充气法(以下简称容量-时间曲线法)与最小闭合容量(minimalocclusivevolume,MOV)法的气囊充气量及气囊压力,探讨两种气囊压力管理方法的优劣。方法80例患者纳入研究。在相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参数条件下,每例患者在研究开始时完全消气囊,在先后用MOV法及容量-时间曲线法重新充气直至完全闭合气道。两次气囊充气间相隔20min,分别记录并比较两者方法的气囊充气量及压力值。结果容量一时间曲线法的气囊充气量及气囊压力明显小于MOV法(PdO.01),12.5%(10/80)患者用MOV法充气后从容量-时间曲线观察仍存在漏气。结论容量一时间曲线指导的气管导管气囊法较MOV法精确、客观,是一种更可靠的指导气囊压力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田玲玲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83-1384
目的探讨应用加强气道管理的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呼吸衰竭患者插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度AOPP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86例,分应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组46例和常规吸痰组40例,在发病年龄,性别,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插管时间,感染细菌种类及耐药菌株几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呼吸衰竭发生时间无显著差别的情况下P>0.05,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插管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应用组比常规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插管时间短。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能改善人工气道治疗AOPP呼吸衰竭的效果,减少感染发生率缩短插管时间,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等压气囊气切套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等压套管组及低压套管组各30例.等压套管组在气管切开后插入Bivona等压气囊气管切开套管,低压套管组在气管切开后插入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两组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吸痰等常规治疗;对两组痰痂堵管、漏气、出血、反流误吸、气道肉芽肿形成、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等压套管组机械通气(13.1±3.2)d、住ICU(15.4 ±3.2)d,低压套管组分别为(17.6±7.4)、(19.6±7.4)d,P均<0.05.等压套管组痰痂堵管、漏气、气道出血、反流误吸、气道肉芽肿分别为10、1、3、1、2例,低压套管组分别为18、12、6、6、7例,P<0.01或<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取Bivona等压气囊气切套管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尤其适用于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和救治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技术,如导管位置不当,可能进入支气管或滑至口咽腔导致肺损伤或机械通气失效。2005年1~10月,我们采用触摸气管导管尖端滑动位置结合气囊波动感的联合定位气管挺管深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CA)时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CPR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2年1月~2003年12月现场抢救CA患者48例,随机采取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 气囊-面罩通气组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 在院前抢救CA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心脏胸外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  相似文献   

12.
孙茂林 《山东医药》2012,52(44):67-68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方法对52例行气管插管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依据呼吸指标的变化分为两组,即常规气管插管组26例和早期气管插管组26例,观察记录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变化、上机概率、呼吸机治疗情况和ICU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重残死亡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和生理监测指标在气管插管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气管插管前后PaO2、PaCO2、SaO2、HR和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上机概率、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并发ALl或ARDS、难治性肺炎和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改善氧合,减少低氧血症发生,避免或减少误吸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张九进  陈显源 《山东医药》2004,44(25):27-28
以往气管插管均在喉镜明视下进行,常出现一些并发症,轻则造成咽喉损伤、声带水肿、喉痉挛等,重则导致插管失败、严重缺氧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用纤支镜经鼻明视下进入气管,并以此为引导将气管导管送人气管内,临床报道较少。1999年10月  相似文献   

14.
李菊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127-212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救治危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危重呼吸衰竭患者行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纤支镜吸痰灌洗术治疗,观察插管时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纤支镜吸痰灌洗术前、后机械通气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气道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约为2-5 min,各时间段的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P&gt;0.05),且局部组织损伤程度小,未发生明显出血现象;纤支镜吸痰灌洗术后1 h及4 h时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心率无明显变化(P&gt;0.05).结论 纤支镜经鼻气管插管可快速建立人工呼吸气道,减轻组织损伤程度.纤支镜吸痰灌洗术可改善痰液引流、改善肺部通气功能、降低呼吸气道压力,且无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插管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气管插管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SpO2、氧合指数、颅内压、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入ICU后首次SpO2及氧合指数早期气管插管组更高,常规气管插管组病死率和致残率增加。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改善氧合,减少低氧血症发生,避免或减少误吸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口和经鼻两种气管插管方式在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4例拟行气管插管患儿,院前急救中行气管插管患儿45例(院前急救组),其中24例行经口气管插管(A1组),21例行经鼻气管插管(B1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行气管插管患儿79例(NICU组),其中37例行经口气管插管(A2组),42例行经鼻气管插管(B2组).计算首次插管平均操作时间、平均留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黏膜损伤发生率.结果 院前急救组首次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为(16.87±3.61)s,平均留管时间为(71.82±30.22)h,首次插管成功率为3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7.8%,黏膜损伤发生率为17.8%;NICU组分别为(11.81 ±2.99)s、(87.05±37.90)h、72%、13.9%、18.9%;两组首次插管平均操作时间、平均留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比较,P均<0.05.院前急救环境下,A1、B1组首次插管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14.62±3.12)、(17.33±2.69)s,平均留管时间(66.67±27.37)、(91.43±27.62)h,两组比较P<0.05.NICU环境下,A2、B2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为24.3%、4.8%,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1%、28.6%,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新生儿院前急救时经口气管插管效果好于经鼻气管插管,NICU环境下需长时间上机时经鼻气管插管效果好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7.
昏迷、呼吸心跳骤停病人行气管插管通气 ,非专业人员有一定困难。 1999年 8月以来 ,我部在急诊抢救中使用美国 Kendell公司生产的气管双腔管行气管插管通气 ,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基本构造双腔管气管插管长 37cm,前部稍弯曲 ,是由蓝、白两根内径 (成人 7.5 mm)相同的硅胶管、两个气囊、蓝白两个球状指示器组成。蓝管前部为盲端 ,两气囊之间的侧壁上各有 4个 0 .5 cm的通气孔 ;白管前端呈半圆型开口 ,侧壁无孔。2 使用方法病人仰卧 ,操作人员用一手抬起下颌 ,另一手拿双腔管 ,使其弯曲度顺着咽部自然弯曲下…  相似文献   

18.
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导丝引导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制导丝进行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术以来共抢救急性呼衰患者120例,涂抹石蜡油经鼻腔插入,在喉镜引导下进入声门2-3cm,将气管导管套入导丝并沿其插入气管内,取出导丝,气囊充气。结果120例患者均在1~3min内顺利插管到位,即时进行吸痰通畅呼吸道,所有患者均达到即时通畅呼吸道进行人工通气目的以及长时间置管的要求,较少并发症发生,耐受及安全性能良好。结论采用导丝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术能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快速、便捷、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19.
ICU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灵聪  黄立权 《山东医药》2007,47(31):49-50
选择ICU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患者58例,随机分成经口气管插管(KC)组和经鼻气管插管(BC)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管径、每次口腔护理时间、主要并发症。结果BC组与KC组比较,插管用时长,导管管径细;但插管留置时间长,每次口腔护理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窦炎、气囊漏气、痰痂阻管及鼻腔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意外拔管、口腔溃疡发生率KC组明显多于BC组(P〈0.05)。认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ICU呼吸衰竭患者应尽可能选择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良性气道狭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后发生再狭窄采用球囊导管扩张加冷冻等综合治疗措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4年12月住煤炭总医院的207例良性气道再狭窄患者,其中气管插管83例,气管切开124例.采用球囊导管扩张、CO2冷冻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83例气管插管置管时间为(12.7±1.3)d,拔管后(30.3±4.1)d发生再狭窄;124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为(100.0±23.8)d和(73.2±12.8)d.气管插管组累及气管1区(87.7%),气管切开组累及气管Ⅰ区和Ⅱ区分别为63.7%、44.4%.气管插管组以瘢痕为主(57.9%),而气管切开组发生瘢痕和肉芽肿的百分比相似.气管插管组的形态以圆形为主(57.9%),不规则形占10.5%,而气管切开组分别为29.8%和41.1%,还有6例(4.8%)完全闭塞.气管插管组的治疗次数为(8.7±1.0)次,治愈时间为(4.0±0.4)个月,治愈率为89.5%;气管切开组分别为(6.7±0.5)次、(4.7±0.4)个月和72.6%.硬质镜在气管切开组比气管插管组使用率高.冷冻在2组中使用频率最高,分别达56.9%和49.9%,球囊导管扩张在气管插管组使用率达47.2%.结论 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后再狭窄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冷冻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是2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