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在自发逆转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对其影响的机制. 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自发逆转模型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组.模型组和扶正化瘀组以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8周以建立肝纤维化模型,8周后模型组停用CCl4观察至14周,扶正化瘀组自CCl4造模同时以扶正化瘀方灌胃至8周.观察血清ALT、AST变化,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法进行组间比较,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 结果 随CCl4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逐渐加重,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逐渐升高,8周时达高峰.停用CCl4后随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好转,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IGF-1、PI3K蛋白和mRNA表达亦逐渐降低,到14周时各指标达到最低;扶正化瘀组第4、6、8周各时间点大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Ishak评分,羟脯氨酸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IGF-1和PI3K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结论 IGF-1和PI3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和逆转中发挥重要作用,扶正化瘀方可通过阻断IGF-1、PI3K信号通路及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作用发挥抗肝纤维化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整合素α5β1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扶正化瘀方影响该蛋白表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1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方药物干预组。模型组又分为2d、1、2、3、4、5、6周共7个动态观察点。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以扶正化瘀方稀释液灌胃,共用药6周。其余大鼠灌以等量生理盐水。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α5β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随肝纤维化形成,模型组大鼠肝组织FN、α5β1与α-SMA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早期以FN升高明显,而后以α5β1及α-SMA增加较为显著,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预防组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减轻,肝羟脯氨酸含量下降。FN、α5β1与α-SMA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肝脏整合素α5β1表达逐渐增加,肝损伤早期FN显著上升,并可通过α5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FN与整合素α5β1表达,该作用为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消减不同时期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法制备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给予扶正化瘀方灌胃,在第4、8、12和第16周末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并提取肝组织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运用PDQUEST 2-DE软件对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以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1)二维电泳结果:模型大鼠特有蛋白质和表达量差异的蛋白质从第4周始出现,第12周达顶峰,(2)质谱鉴定的蛋白质多数在第4周出现,四个时间段均出现的有10个,其中有8个是正常组所没有的,(3)扶正化瘀方对表达差异的蛋白质调节表现在:第4、8周对上调的蛋白质降低作用显著,在第8、12、16周对下调的蛋白质的升高作用较显著,模型大鼠特有的蛋白质经扶正化瘀方干预后,通过降解、下调表达量等形式,趋向正常表达。结论(1)蛋白质表达改变是肝纤维化整体病变的物质基础。表达异常的蛋白质涉及机体的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细胞增殖凋亡等系统,(2)扶正化瘀方在抗细胞增生、促进正常蛋白质合成等方面有综合优势,通过对多个蛋白质、多途径的综合调节达到抗肝纤维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后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PDGFB、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病变,PDGFB、α-SM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最明显。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B、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脏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大鼠纤维化肝组织高亲水性蛋白质分子差异展示及扶正化瘀方干预作用,寻找与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纤维化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大鼠CCl4,分别持续4、8、12周,对大鼠肝纤维化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并在不同时期进行扶正化瘀方干预,治疗从第12周始至16周止.采用蛋白质分步抽提方法,提取肝组织蛋白质,分别进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分离、凝胶银染,显示各组蛋白质分子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结果:在各组银染凝胶图谱上,可辨识的蛋白质斑点达1 000~1 400个左右,蛋白质表达中除有肝组织看家蛋白质,模型组也有特异蛋白质表达,且在不同时期蛋白质分子表达也有差异,特异表达蛋白质分子为100至300多个不等,在不同阶段表达是不相同的,经质谱鉴定确定了有几类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结论: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其干预作用与多种蛋白质分子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s和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正肝化瘀方组,对正肝化瘀方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当天即以正肝化瘀方溶液进行灌胃,6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α-SMA、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明胶酶图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α-SM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MP-2/9活性显著升高,正肝化瘀方组的MMP-2/9蛋白活性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弱,其TIMP-2蛋白表达减弱更为明显。结论:正肝化瘀方能显著下调α-SMA蛋白表达,降低MMP-2/9蛋白活性,下调MMP-2/9蛋白和TIMP-1/2蛋白的表达.促进ECM(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及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 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药物干预低剂量组和药物干预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用CCl4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同时,药物干预组给予扶正化瘀方灌胃,1次/d,6次/周,共6周(低剂量组按0.75g/kg,高剂量组1.5 g/kg);分别在实验的第2、4、6周处死正常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大鼠各4只,收集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测定大鼠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组织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积分吸光度值.组间数据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周末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ALT分别为(24.68±1.50) U/L、(85.33±5.68)U/L、(56.49±4.85) U/L、(36.94±5.23)U/L,4组比较,F值为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的AST值分别为(37.69±3.35)U/L、(112.34±7.02) U/L、(82.89±5.32) U/L、(61.39±6.06)U/L,4组比较,F值为9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的TBil值分别为(6.70±1.10) U/L、(14.12±0.68) U/L、(10.85±0.64) U/L、(7.78±0.69) U/L,4组比较,F值为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末4组ALT、AST、TBil比较,F值分别为111.24、72.11、101.2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周末4组ALT、AST、TBil比较,F值分别为154.16、190.80、158.9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2、4、6周末模型组、扶正化瘀高、低剂量各组ALT、AST、TBil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ALT、AST、TBil数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以扶正化瘀方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明显升高,2周末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分别为5.23%±0.10%、11.93%±1.78%、9.33%±1.09%、8.26%±0.77%,4组比较,F=18.68,P<0.01;4周末、6周末正常组、模型组、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较,F值分别为49.95、82.44,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α-SMA表达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药物干预低、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调,且药物干预高剂量组α-SMA表达下调显著.结论 扶正化瘀方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可减少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活化HSC的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以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后,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TGF-β1的表达;RT-PCR法检测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表明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均能明显降低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胶原含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T-PCR和免疫组化显示治疗后TGF-β1、Smad3的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能逆转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具有促进肝脏胶原降解和抑制TGF-β1及其下游信号Smad3的表达,进而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上皮间质表型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用CCl4和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每日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灌胃,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用等体积生理盐水。12 w后,采用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FSP1、TGF-β1、α-SMA及E-cad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E-钙黏附蛋白(cad)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肝组织Masson染色及电镜下均可见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FSP1、TGF-β1、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而E-cad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干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NF-κB及ERK-1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kB)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肝组织NF-kB以及ERK-1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中,ERK-1及NF-KBmRNA的表达均增高.结论 ERK通路介导的促增殖作用与NF-kB通路介导的促炎症反应,促进HSC的激活、增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均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以阐明扶正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7~8w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给予高脂、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喂养8w,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扶正化瘀方进行干预,以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以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因子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及其蛋白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小叶内可见点灶状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窦周纤维化,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形成;应用扶正化瘀方干预组动物肝损伤、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肝组织α-SMA、HIF-1α、VEGF和iNOs mRNA水平亦较模型组显著减低,依次为(3.83±0.53) 对 (8.33±2.32)、(3.02±0.55)对(4.50±0.78)、(3.23±0.94)对(7.40±1.54)和(3.60±0.96)对 (9.94±1.60),(P<0.01);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水平呈一致变化趋势,扶正化瘀方干预组与模型组α-SMA、HIF-1α、VEGF和iNOs表达水平依次为(0.53±0.04) 对 (1.08±0.20)、(0.44±0.02)对(0.55±0.08)、(0.54±0.07) 对 (1.08±0.03)、和(1.61±0.21)对(3.30±0.88),(P<0.05)。结论 扶正化瘀方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下调HIF-1α及其下游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iNOs表达,阻止或减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经肝穿活组织学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确诊的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07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分别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n=127)和扶正化瘀胶囊(n=80)治疗,疗程均为24~48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肝脏生化学、肝脏硬度值(LSM)、无创性肝纤维化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的变化,评估益气活血方抗肝纤维化疗效。结果益气活血方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患者基线LSM、APRI、FIB-4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益气活血方和扶正化瘀胶囊患者症候积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益气活血方在改善肝病面容、肝区不适及腰膝酸软方面优于扶正化瘀胶囊(P<0.05);肝脏生物化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随疗程延长逐渐复常,治疗24~48周复常率两组分别为100%对比100%、100%对比93.8%、96.8%对比92.3%及87.5%对比81.8%。治疗12周后两组APRI值均显著降低;治疗48周,两组LSM显著改善;而FIB-4显著改善仅见于益气活血方治疗48周,与扶正化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SM、APRI、FIB-4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对比63.6%,P=0.046;68.4%对比52.0%,P=0.052;68.4%对比62.0%,P=0.437;益气活血方治疗患者LSM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组。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方可作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扶正化瘀胶囊和安络化纤丸临床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99例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51例和安络化纤丸治疗48例,疗程为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Fibroscan 值、肝纤维化四项、肝脏彩色超声以及肝脏病理学等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扶正化瘀胶囊组 Fibroscan 值为8.25 KPa、HA 为143.4 ng/mL、LN 为95.9 ng/mL、PC-III 为109.3 ng/mL、Ⅳ-C 为72.1 ng/mL、门静脉内径为10.13 mm、脾脏厚度为38.40 mm。安络化纤丸组 Fibroscan 值为13.04 kPa、HA 为208.7 ng/mL、LN 为155.5 ng/mL、PC-III 为110.0 ng/mL、Ⅳ-C 为117.5 ng/mL、门静脉内径为12.61 mm、脾脏厚度为45.01 m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扶正化瘀胶囊改善纤维化分级具有显著的效果(P <0.05)。结论与安络化纤丸相比,扶正化瘀胶囊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关键病理阶段,其有效治疗亟待解决。中药具有多组分及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具有综合治疗的优势,可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肝细胞凋亡、调节炎症、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阻止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5.
AIM To investigate clinic effects of Fuzheng Huayu 319 recipe (319 recipe) on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METHODS Ninety-f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divide into the treated (63 cases) and control (32 cases) group, and orally administrated with 0.5g 319 capsule or 0.5g Dahuang Zhachong pill tid for 3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liver functions and serological fibrotic marker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12 cases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examined with liver biopsy.RESULTS Three hundreds nineteen recipe could remarkably decreased serum ALT level and total bilirubi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erum albumin and A/G ratio. Its effects were better than Dahuang Zhachong pill. Before treatment, patients' serum monamine oxidase activities,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1, procollagen type Ⅲ and laminin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 peoples. These levels decreased remarkably after treatment, and urine hydroxyproline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01-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improvement in treat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except TIMP-1. According to the scoring system for staging of chronic hepatitis, the fibrotic extents of 7 cases among 12 cases examined by liver biopsy decreased remarkably (1 case decreased by 3 scores, 5 by 2 scores, 1 by 1 score).CONCLUSION Fuzheng Huayu 319 recipe ha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on chronic hepatitis B, it could reverse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fibrosis to some extent. In general its effect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Dahuang Zhachong pi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养肝软坚方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40%CCl4(每3天1次,共11周)。造模3周后治疗组大鼠给予养肝软坚方10ml.kg-1.d-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肝脏羟脯氨酸(Hyp),采用光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养肝软坚方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可显著降低血清HA、LN、PCⅢ水平和肝组织中过高的Hyp,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其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结论:养肝软坚方对CCl4诱导的大鼠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Fuzheng Huayu 319 recipe on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EfectsofFuzhengHuayu319recipeonliverfibrosisinchronichepatitisBLIUPing1,LIUCheng1,XULieMing1,HuYiYaang1,XUEHuiMing1,LIUC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脏前体细胞(HPCs)移植对纤维化自发逆转大鼠肝脏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取1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自发逆转组7只和HPCs移植组7只,后者采用经脾内注射HPCs。取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OV6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型胶原和白蛋白水平。结果 在CCl4腹腔注射8 w后动物肝组织OV6阳性细胞数量达到高峰,12 w时开始下降;与自发逆转组比,HPCs移植组肝组织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减轻,胶原面积显著降低【(3.14±0.99)对 (5.05±0.89),P<0.05】;自发逆转组肝组织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2±0.10)和(0.43±0.09),均显著高于HPCs移植组的【(0.31±0.08)和(0.25±0.032),P<0.05】;自发逆转组血清I型胶原水平为(41.33±8.08) ng/ml,显著高于HPCs移植组的【(31.12±10.08)ng/ml,P<0.05】,自发逆转组白蛋白为(33.18±4.69) g/L,显著低于HPCs移植组的【(48.30±2.15)g/L,P<0.05】。结论 肝脏前体细胞移植能加速肝纤维化的逆转,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C57小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实验组肝组织中PDGF-B的表达,对不同剂量软肝化坚颗粒进行实验对比,同时进行肝组织炎症评分(G)和纤维化评分(S)。结果各实验组肝组织PDGF-B表达、炎症和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肝组织PDGF-B表达、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高于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肝组织PDGF-B表达、炎症和纤维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能通过降低C57小鼠肝组织PDGF-B的表达,进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