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节软骨缺损临床十分常见, 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修复不完全的缺陷。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发展为再生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但是作为组织修复执行者的干细胞移植后的在体迁徙分布、增殖及转归过程, 目前尚无安全无创、实时动态的监测手段, 因此难以明确外源性干细胞在关节软骨缺损再生修复中所扮演的角色。而MR在体示踪细胞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时间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好等优点, 协同MRI对比剂, 既可无创提供关节软骨的详细解剖结构信息, 还可动态评估移植干细胞的归宿。笔者就MR示踪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探讨其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2.
活体细胞MR示踪成像技术能有效在体内实时、准确评价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可分为MR对比剂标记细胞成像和MR报告基因成像。自体移植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法中,能标记干细胞的MR对比剂主要有以钆剂为主的顺磁性对比剂、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EST)相关对比剂以及氧化铁类对比剂;MR 报告基因导入后能使细胞表达产生MR信号改变的蛋白质,以膜表面蛋白为主,包括铁蛋白受体、膜表面抗原、酶等。目前的MR细胞示踪技术对自体移植干细胞治疗的疗效评价、机制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G.  Bierry  F.  Jehl  N.  Boehm  P.  Robert  G.  Prevost  J.L.Dietemann  白荣杰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31(5):390-390
目的明确应用预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法(而非血浆肌酐水平法)是否有助于在计划行CT检查而对比剂应用危险增高(包括肾病)的门诊病人内确认肾功能不全病人。方法研究符合HIPAA要求,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病人签署的知情同意书。排除血液透析的病人(n=49)、没有年龄记录的病人(n=9)、年龄低于18岁的病人(n=113),其余在2a内做过检查的病人(n=5138;女2569例,男2569例:其中非洲裔美国人753例,非非洲裔美国人4385例)均纳入研究组。从电子医疗记录中收集病人年龄、  相似文献   

4.
将干细胞移植至受损心脏替代坏死心肌,修复心肌结构和功能,以治疗心肌梗死,近年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待解决问题,核心问题是移植干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去向和命运。通过处死动物后利用心脏组织切片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与临床应用要求相去甚远。放射性核素干细胞活体示踪技术可以对干细胞在体的分布、归巢、增殖情况进行监测,从而有助于了解干细胞治疗的机制和协助治疗策略的选择。笔者就目前放射性核素干细胞活体示踪技术在心脏干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微血管密度计数方法有其局限性。动态增强MR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快捷、准确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且颇具发展前景。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SPIO)在评价血流量、鉴别肿瘤良恶性、肿瘤分期、监测抗癌治疗反应以及鉴别术后复发与瘢痕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并且随着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受体和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人结肠癌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中使用敏感性编码技术磁共振扩散成像的可行性和最佳参数。方法:裸鼠21只,于SW480人结肠癌细胞株皮下种植后7~14d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13只荷裸鼠使用头部相控阵线圈扫描,作为实验组。成像参数的加速因子(reduction factor)取值为1、2。8只荷裸鼠使用C3表面线圈进行扫描,作为对照组。研究实验组使用敏感性编码后DWI扫描时间、图像信噪比变化及最佳参数。比较实验组使用敏感性编码技术后与对照组DWI图像信噪比的差别。结果:实验组DWI中应用敏感性编码成像缩减因子为2时扫描时间缩短而图像的信噪比没差别(P≥0.05)。b值500s/mm2时荷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具有最高信噪比为105.5±61.6,ADC值为(1.598±0.384)×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WI图像细节显示更清晰,呼吸伪影更少,信噪比更高,时间更短。结论:合理应用敏感性编码技术能缩短扫描时间而图像信噪比没有差别,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500s/mm2是最优b值。使用敏感性编码技术头部相控阵线圈扫描DWI图象质量明显优于C3表面线圈。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一种由血管壁损伤引起的慢性炎性反应。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单核巨噬细胞存在密切关系。斑块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的炎性增殖导致纤维帽变薄,进而发生各种易损斑块病变。巨噬细胞吞噬了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后产生强烈的顺磁效应,在1.5 T MRI的T1WI、T2WI及T2^*(滞度回波)序列上显示为低信号,可以发现炎性反应。故USPIO可作为诊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新型靶向对比剂。  相似文献   

8.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微血管密度计数方法有其局限性.动态增强MR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快捷、准确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且颇具发展前景.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 (USPIO)在评价血流量、鉴别肿瘤良恶性、肿瘤分期、监测抗癌治疗反应以及鉴别术后复发与瘢痕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并且随着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受体和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和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的偶联物Fe2O3-PLL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R活体示踪经肾动脉移植入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大鼠肾脏的标记细胞。方法制备Fe2O3-PLL,分离、纯化并培养大鼠骨髓MSCs,Fe2O3-PLL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细胞内铁。肌内注射甘油所致肾衰的大鼠分为2组,分别经左肾动脉移植入标记细胞(6只)和未标记细胞(5只),移植后即刻及第1、3、5、8天应用MRI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并与肾脏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和HE染色对照。结果MSCs的Fe2O3-PLL标记率近100%,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蓝色铁颗粒位于MSCs胞质内。标记细胞移植后肾衰大鼠肾脏皮质区信号强度明显下降,T2*WI信号改变最明显,而肾髓质及肾盂信号较细胞移植前无明显变化,信号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一直持续到移植后第8天。组织学分析见绝大多数标记细胞分布于肾皮质肾小球内,与MRI信号改变区域基本一致。未标记细胞移植后未见肾脏信号改变。结论Fe2O3-PLL可以有效标记大鼠骨髓MSCs,临床应用型1.5T磁共振仪可对经肾动脉移植入肾衰大鼠肾脏的标记细胞进行初步活体示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对活体大鼠脑出血(ICH)模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其中28只在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注射0.125 U/μL胶原酶Ⅳ构建大鼠ICH模型(ICH模型组),其余4只以0.9%生理盐水代替...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一种由血管壁损伤引起的慢性炎性反应.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单核巨噬细胞存在密切关系.斑块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的炎性增殖导致纤维帽变薄.进而发生各种易损斑块病变.巨噬细胞吞噬了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后产生强烈的顺磁效应,在1.5 T MRI的T1WI、T2WI及T2*(梯度回波)序列上显示为低信号,可以发现炎性反应.故USPIO可作为诊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新型靶向对比剂.  相似文献   

12.
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在活体肾脏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受体接受全身淋巴结照射(TLI)预处理基础上输注供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后嵌合体形成情况及其与肾移植的相关性。方法5对供受体进入本研究。供体平均年龄40岁,受体平均年龄27岁。HLA-A、B、DR6个抗原中4个抗原错配1例,3个抗原错配2例,1个抗原错配2例。TLI治疗从移植手术前5天开始,90cGy/d,共5天。术中和术后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与同时期的活体或尸体肾移植相同,但剂量略减少。供体的PBSCs动员使用瑞雪新,150μg/d,共5天,PBSCs采集和输注共2次,分别在移植手术后的第4、7天。术后应用PCR-SSP检测外周血嵌合体阳性率和持续时间。观察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情况、移植肾状态和急性排斥反应频率及GVHD等。结果供体经5天的G-CSF动员后,采集的PBSCs平均数为34×106。移植术后1个月5例受体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供体的HLD-DR抗原成分。2个月后4个HLA抗原错配,其中HLA-DR均错配的受体外周血中嵌合体PCR检测阴性,3个月后HLA-DR均错配和1个HLA-B错配的受体外周血嵌合体检测阴性,受体3、4和5的外周血中供体DNA仍为阳性。PBSCs输注后没有发生GVHD,没有任何感染发生。观察期内没有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使用量低于同时期的其他活体肾脏移植和尸体肾脏移植受体。结论非清髓性的TLI治疗可以促进供体PBSCs植入受体造血系统,诱导产生造血嵌合体,而造血嵌合体的形成可以减少肾脏移植的排斥反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高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PBSCs的采集和输注简便、有效,痛苦小,是一种理想的造血干细胞输注源。  相似文献   

13.
MR手术——开放型MR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R扫描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面的作用早已被临床所认识和重视。由于MR为多方位立体扫描 ,图像清晰、定位准确 ,而且无X线辐射 ,临床与放射科医师都希望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MR装置下能相互结合起来 ,MR导引介入技术由此而产生 ,有关这方面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已证明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1,2 ] 。近年来 ,由于MR硬件结构上的不断创新、改进 ,特别是开放型MR机的临床使用[3 ] ,加之软件功能的开发 ,扫描速度的提高 ,国外一些医学中心的MR工作者与神经外科医师配合 ,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神经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胚胎多巴胺神经元、未经诱导和诱导的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将40只SD P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在纹状体内植入未经诱导的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B组)、胚胎多巴胺神经元(C组)和经诱导的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D组),对照组(A组)仅在纹状体内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移植后2、4、8周各组大鼠旋转行为改善情况,并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脑内存活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A组移植前后各时间点旋转次数无明显差异(F=0.294,P=0.830).B组移植后旋转次数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5,P=0.800).C组和D组移植后4~8周时旋转次数均明显减少(分别为F=26.838,P=0.000;F=14.571.P=0.000),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764).T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未见TH阳性细胞,B组可见少量TH阳性细胞(共80±36个),C组移植后存活的TH阳性细胞数共679±286个,而D组共665±264个,后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548).结论 胚胎多巴胺神经元和经诱导的中脑来源的神经于细胞移植可有效的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硬化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资料与方法对20例正常人和34例肝硬化患者行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组肝脏强化比、门静脉灌注分数。结果肝硬化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比分别为0.255±0.155、0.64±0.268、0.55±0.245,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门静脉期的强化比均高于动脉期、延迟期的强化比。肝硬化组和正常组的门静脉灌注分数分别为2.90±2.74、3.88±2.62,肝硬化组门静脉灌注分数低于正常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可以观察肝硬化者肝脏血液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6.
苯巴比妥在大鼠肝癌模型中的促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化学致癌物启动的大鼠肝癌癌前病灶中的促癌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癌促进模型,以肝脏的大体形态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和医学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苯巴比妥在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苯巴比妥能够使大鼠肝癌癌前病灶中细胞平均而积增加以及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苯巴比妥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增生和抑制细胞凋亡两种途径来促进大鼠肝癌癌前细胞增生灶的数量和密度,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活体碘油门静脉灌注在大鼠肝癌模型中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成一种顺磁性脱氧葡萄糖类MR对比剂二乙三胺五乙酸-脱氧葡萄糖钆盐(Gd-DTPA-DG)并探讨其在荷瘤裸鼠体内肿瘤信号改变的规律.方法 首先合成DTPA-DG ,再与Gd2O3螯合,制得Gd-DTPA-DG.采用荷瘤裸鼠体内实验模型,将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10),前者尾静脉注射Gd-DTPA-DG,后者尾静脉注射含相同Gd3+浓度(0.1 mmol/kg)的Gd-DTPA, 测量SE T1WI平扫及引入对比剂30 s、2 min、5 min、 10 min、20 min、30 min、45 min、1 h、2 h后瘤体信号强度,并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将右侧前肢肌肉组织信号变化作为参照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d-DTPA-DG比Gd-DTPA在肿瘤组织内表现为更强且更持久的强化.注射对比剂30 s后,实验组裸鼠瘤体信号增加与扫描前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171),在30 min左右差异性最大(P<0.001).对照组5 min时前后差异最大(P<0.001),但2 h时即与注射前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7).结论 Gd-DTPA-DG 可在肺癌模型活体内起到肿瘤强化作用,是一种新型顺磁性Gd(III)类糖代谢MR对比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波谱(MRS)在预测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65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未发生转移组(B期和C期)31例和发生骨和(或)淋巴结转移组(D期)34例,通过MRS测定2组患者癌病灶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 +Cre)/Cit]的比值,并比较其差异.同时利用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初步评价MRS在预测前列腺癌发生转移中的效能.结果 未发生转移组和发生转移组患者的前列腺癌区(Cho+Cre)/Cit比值分别为1.3±0.5和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P<0.05).利用癌病灶区(Cho+Cre)/Cit的平均比值对肿瘤是否发生转移进行诊断试验,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87,最佳临界点为1.53,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4.12%(32/34),特异性为67.74%(21/31),准确性为81.54%(53/65).结论 MRS作为一种无创的MRS检查方法 ,有可能对肿瘤是否发生转移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信噪比在MR图像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质的MR图像能准确地显示介剖结构和病理情况,为临床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优化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是获得满意MR图像的基础。而如何提高图像信噪比就成了MR图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我们通过调试影响信噪比的五个主要扫描参数,来观察研究它们各自对信噪比的影响程度,以及对MR图像质量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