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愿要求剖宫产孕妇58例术前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指征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非医学指征,其中由孕妇自己要求实施剖宫产者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本文就无医学指征而自愿要求实施剖宫产的孕妇进行术前心理状态调查,旨在探讨其心理状态与剖宫产的关系,为孕妇心理支持提供依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近1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1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2年为12.1%,2006年上升至38.6%,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1992—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2004年以后,社会因素跃为首位。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目的 :总结近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 ,1992年为 2 1.1% ,2 0 0 1年上升至 5 7%。② 1992~ 1999年 ,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 1位 ,而近 2年 ,社会因素占第 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中国的剖宫产率已达46.2%,其中11.7%的剖宫产没有明确指征[1].在努力减少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同时,剖宫产的时机选择也日益受到重视.选择"良辰吉时",不仅是我国很多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也是影响择期剖宫产时机的重要因素.每年的8月下旬和农历新年前后,都会有大量孕妇因非医学因素选择在此期间实施"择日"剖官产.而剖宫产时机选择不当,将会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因此,本文就剖官产时机选择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指征,可有效降低高危孕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648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最近1年剖宫产原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2003年10月~2004年9月64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羊水过少、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成为剖宫产主要指征,尤以社会因素为著。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孕期宣教,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认识,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城乡剖宫产指征的异同及其原因。方法对城乡两所医院剖宫产指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城市医院前六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臀位、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和胎头位置异常;农村医院前六位的剖宫产指征是:瘢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城乡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指征构成基本相同,排位不同,与孕妇对剖宫产的理解程度、受传统观念影响程度、经济情况、围产保健工作和医生是否坚持剖宫产指征有关。  相似文献   

8.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我国各级医院中剖宫产率均显著升高,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资料显示,造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剖宫产作为解决分娩的一种方法,需具有合理的医学指征,适度增加剖官产率,对保护母儿的健康和生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本文的资料显示,该院剖宫产率为49.6%,而其中非医学指征行剖宫产者为27.3%,占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这反映了目前某些医院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中,不合理的、非医学指征所占的比例。本文通过总结一组资料分析了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值得同道们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是解决严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情况的必需选择;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数量增加,国内剖宫产率明显上升,但剖宫产有一定的近远期并发症。手术过程中,麻醉或仰卧位可使一些孕妇的血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进而影响胎儿的氧供和代谢甚至危及其安全。本文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孕妇剖宫产术中血压下降情况及其对胎儿的影响和娩出胎儿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确保母婴安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剖宫产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就1994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7162例产妇对上述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服务的模式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适应现代的需求。心理护理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手术室护士要掌握每位剖宫产妇的心理特点,为产妇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心理护理,使产妇消除对手术的忧虑和恐惧,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手术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剖宫产术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剖宫产术的发展予以简介;对剖宫产术的效用及其合理应用予以评价。方法:主要是文献复习,并结合个人的经验,介绍剖宫产术发展史、指征,术式与技术要求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最后作出合理应用的评价。结果:对剖宫产术的命名(古典式剖宫产术→腹膜内—腹膜外剖宫产术→腹膜外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剖宫产术的指征(孕妇方面,胎儿方面,母、婴方面);剖宫产术术式及技术要求(剖壁切口、子宫切口、胎儿娩出、胎盘娩出、附带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手术指征、术中操作、术后观察与处理)均作出讨论。结论:剖宫产术对孕妇或胎儿的紧急情况造成出口,以便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剖宫产术率不宜硬性规定,对医院条件相同者,可以较其围产儿与孕、产妇的病率及死亡率,若剖宫产术者多于经阴分娩者,而两率反高,不难看出该医院产科工作质量之低下,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上升原因。方法:对824例剖宫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渐升高占49.7%。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已占第一,第二,第三位因素。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主要由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加强宣传,提高医生素质,降低剖宫产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院8年来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间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1999年为20.2%,2002~2003年上升至38.30%,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1996~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近2年来,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要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306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前五位的因素依次是疤痕子宫、头盆因素、臀位、产前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但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运用剖宫产术,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绍兴地区剖宫产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本地区剖宫产现状 ,确定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下降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方法 对 7家接产医院的 795例住院孕妇的分娩情况使用统一调查 ;组织专家对剖宫产指征重新评估 ;发放孕妇及医务人员问卷调查表各 5 0份 ,了解对自然分娩的心理准备及选择剖宫产的理由等。 结果 平均剖宫率 46 .0 % ,前三位剖宫产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 ,指征掌握正确率74.0 4%。 结论 通过努力可以使剖宫产率下降到 30 %以下。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四川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全省5个市进行调查,每个市随机抽取2个市级、2个县级、2个乡级助产服务机构进行数据收集,每个机构收集100份剖宫产病例,共对2824份有效问卷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46.03%;不能忍受自然分娩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对自然分娩感到恐惧是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低龄、初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入院至分娩时间≥24小时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P<0.01),脑力劳动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结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增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推广应用分娩镇痛技术和处置难产技术以及政策支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安全性的提高,社会因素的介入,首次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大多数医院报道剖宫产率在40%-60%,部分医院甚至达到70%-80%,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本文对64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地区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国目前高剖宫产率的现状,以及不同地区剖宫产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全国24家城市医院产科分娩的4281例产妇各分娩方式(顺产、助产、有指征剖宫产及无指征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和常见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并比较近期母婴预后。结果:①总剖宫产率为57.84%,其中无医学指征者36.23%;顺产率39.99%,阴道助产率2.17%。②各地区分娩方式构成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以华南地区剖宫产率最高,西南地区剖宫产率最低;职业劳动量小、文化教育水平高的人群剖宫产率高(P<0.01);≥35岁的高龄产妇有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高于<35岁者(P<0.01)。③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因素主要为头盆不称(11.51%)、胎儿窘迫(11.31%)、胎位异常(臀位或横位)(6.99%)、巨大儿(5.25%)、妊娠并发症(6.06%)、骨产道狭窄(3.51%)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由多种因素导致。对手术指征的把握依地区医疗水平、群众生活背景、产妇职业、年龄、围生期发病率的不同而不同。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并未减少产后出血率、新生儿发病率。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医患沟...  相似文献   

20.
产妇产前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为做好产前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症状自评量表、汉米顿抑郁量表及汉米顿焦虑量表,对100例临产初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产前有抑郁症状者5例,占5%;有焦虑症状者5例,占5%;出现焦虑抑郁者共11例,占11%。单因素分析显示,处世表现,情绪控制,流产史,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家庭角色充当6项因素与产妇心理状态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处世表现与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呈正相关性。结论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处世表现是影响产妇产前心理状态最主要因素,针对上述3个因素,产前应对孕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